普曜大师从椅子上站起,双手合十道:“贫僧久闻施主大名,今日贵朝皇帝让施主接见贫僧,也是贫僧的佛缘。”
黄裳道:“大师言重了,在下对佛法素来崇敬,能与大师相会,却是在下的缘分。”
普曜大师道:“贫僧不解,中土自来崇尚佛法,为何贵朝皇帝却对佛法如此淡漠?”
黄裳道:“我朝皇帝信奉道教,所以排斥佛法。”
普曜大师道:“善哉,善哉!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黄裳道:“佛法深奥,还望大师释解。”
普曜大师道:“万物平等,与我并生。阿育王遵照佛祖遗教,刻诰文于岩石上曰:尊崇自己的教义,亦应尊崇他人教义,如此而为,不但能帮助本教成长,而且也对他教尽了责任。对于他教,佛门弟子皆应谛听,而且要心甘情愿地谛听,中土有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其理相通也。”
黄裳道:“佛法慈悲为怀,然佛法是否有‘除恶即为行善’之说?”
普曜大师道:“对于恶人,我佛仍是普其佛理,度其心智,然有些凡夫心魔太重,我佛可将其超度,坠入轮回,使其感受三恶道之无边苦厄,迫其心悟,转而修行善业。”
黄裳道:“弟子奉旨除恶,杀人甚重,心中时有不安。”
普曜大师道:“昔日阿育王为争夺孔雀王朝王位,杀死了九十九个兄弟。阿育王继位之初,挑选最凶恶的酷吏去残害百姓,他发动战争,造成了十万人被杀,十五万人被掳走。这时,阿育王被伏尸成山、血流成河的场面所震撼,深感痛悔,唤醒了他内心的佛性,之后,阿育王皈依佛门。阿育王不再主动发动战争,即使不得已的战争也尽量减少伤亡。他颁布诏令,弘扬佛法,修建佛塔,亲到各地去朝礼圣迹,访问有名的大德高僧,又在全国许多大山崖上,刻上佛的教导,使得众生都能看到佛的教诲。阿育王还向周边邦国派遣佛教使团,以传播佛教,普渡众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阿育王皈依佛门,力行善道,终于成为‘护法名王’。”
黄裳道:“佛法慈悲,弟子知矣。中土道教亦是度人向善,但有些道教弟子却以旁门之术迷惑圣听,残害百姓。”
普曜大师道:“各教皆有败家之人,世人有十惑:贪、嗔、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这十惑造成了世人的种种不善业,从而招受种种苦果。有些人行凶作恶、败门败家皆因为不惑,不惑是因为无知,是我佛没能启发众生,修行悟道,脱离苦海。世人作恶,亦是我佛之罪过!”
黄裳道:“我的一位好友崇尚佛法,他有位义子罪孽深重,他一直认为是自己责任,听大师此言,我知之矣。”
普曜大师道:“施主好友大慈大悲,善哉,善哉!”
黄裳道:“我的这位好友一生正直,心念万民,最后却被人逼迫,忧愤而死,死后又遭人毒打,佛说‘善恶报应’,为何我这位好友却如此悲惨!”
普曜大师道:“施主不必在意,今生失去的不过是一具臭皮囊而已。施主好友今生修得善业,来世必入天道,安享极乐。我佛虽广度众人,但凡夫愚昧,屡造恶业,自寻烦恼,然则善恶皆有报应,所谓‘善恶不报,时候未到,今生未报,来世必报’。”
黄裳道:“但愿如大师所言。佛教注重来世,道教却注重今生,佛教以为人之躯体是一皮囊,所以修行佛理,得证涅槃,以解脱今生疾苦,求得来世极乐;道教注重今生,所以修行悟道,以求得道成仙,永享极乐,或长生人间,饱享人世幸福。佛教、道教皆是度人脱离苦海,享受安乐。”
普曜大师道:“我来中土之后,看到各地遍及道观,众生也大都崇信道教。道教若此,必有其大智慧之所在,贫僧闻施主数年时间编撰道经,施主可否向贫僧讲解讲解道教之理?”
黄裳道:“大师客气了。道教之理以自然天道为根本,道家弟子追求身心的解脱和心境的安宁。道家崇尚天道,以自然变化为法,顺乎自然,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顺应自然规律,而不悖天地之理,才能达到天人合一,身心永恒。道家教义为‘见素抱朴,返朴归真’,破除一切妄为刻求,排除一切外来诱惑,到达‘无为’‘无已’、‘绝对逍遥’,此亦是人天合一的的根本途径。
度人向善乃是所有正教之根本,《道德经》云:‘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道家又言:‘积德累功,慈心於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犹老怀幼。昆虫草木,犹不可伤。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
道教度人向善,先要求本教弟子时时戒省,持之以恒,坚定道心,持戒不懈;并要时时自省,告诫自己,见善即行,见恶远避,有过即改。其次要求弟子须少私寡欲,修德行善,‘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行。故知之足,常足矣’,人之所以欲望无穷就是因为不知足,不知足乃是一切灾祸的根本原因。中土道教对本教弟子要求甚严,颁布了许多戒律来规范本教弟子,譬如‘老君二十七戒’、‘老君三十六戒’、‘老君百八十戒’、‘十三禁戒’、‘十二可从戒’、‘太玄都中宫女青律戒’、‘七百二十门要戒’等。
道家经典浩如烟海,有千万卷之多,而以《道德经》为首。那《道德经》乃圣人老子所著,老子道成脱世,离合於混沌之气,与三光为终始,化为太上老君,乃是道家之始祖。老子道成身化,蝉蜕渡世,拯救万民脱离凡世苦海。
道教教义博大精深,我只是知道一些皮毛而已。”
第三卷(本卷章目调寄“柳梢春”) 第二十二章 谈佛论道,将伊拒了(4)
更新时间:2012-1-9 16:21:42 本章字数:2466
黄裳回到家中,埋头观看《楞伽经》,渐感佛法之深奥玄妙。那《楞伽经》讲解了佛教中离言自性的法门,阐述“三界唯心”的真谛,说明真妄的因缘、辨明邪正的因果和去妄归真的旨意,亦讲述了五法、三性、八识、二无我的道理。经书广说六度,广决众疑,指出性戒,说明众生与佛平等之理。经书以离名绝相的第一义心为宗,以妄想无性为旨趣,以五法、三性、八识、二无我为教相,以自觉圣智为体,以斥小辨邪为用,彰显出佛法之大智慧。
黄裳看了经书的汉文,又将梵文细细阅读了一番,但见那梵文有时简洁,有时悠长,与汉文完全不同。初始黄裳只懂其言,不懂其意,黄裳对照汉文细细阅读,到最后那梵文意思亦是清晰明了了。这些日子,黄裳除了上朝时间,都呆在书房阅读《楞伽经》。黄裳看那经文,只感觉似饮醇酒一般,有时真是忘了吃饭与睡觉。
这一日,黄裳正在书房阅读《楞伽经》,家人来报李邦彦求见,黄裳觉得奇怪,暗道:“那李邦彦是蔡京等人的同伙,对自己一直冷淡,亦无交往,这次李邦彦为何拜会自己?”黄裳随即想道:“李邦彦之流向来是见风使舵之人,自己被圣上宠幸,想必这位李大人也要前来吹嘘拍马了。”黄裳想到此,不禁淡淡一笑。
李邦彦正在客房中等候,黄裳来到客房,抱拳朗声道:“李大人日理万机,怎有闲暇光临鄙舍?”李邦彦道:“在下早就想来拜见黄大人,无奈公务繁忙,还望黄大人赎罪。”说着躬身施礼。黄裳忙道:“李大人乃是翰林学士,与黄裳是同等官职,李大人为何行此之礼?”李邦彦道:“黄大人文武全才,可以为李某之师,与黄大人相提并论,真是羞煞在下了!”
黄裳心道:“人言李邦彦素来喜欢阿谀奉承,果然是名不虚传。”黄裳想着,轻笑道:“李大人不必客气,李大人有何事情,还请明说。”李邦彦道:“在下此次前来,确实有两件事情,其一便是拜见黄大人,一述在下崇拜之情;这第二件事情却是一件大大的喜事!”黄裳笑道:“有何喜事,李大人尽管直说。”李邦彦面带笑容,道:“黄大人乃是我朝一品大员,府中却只有一室。丞相大人膝下有一千金,今年一十七岁,在下有意说于黄大人,成就一份千古姻缘……”
李邦彦此言一出,黄裳心头猛地一动,黄裳低声慢道:“黄某已有妻室,不敢高攀丞相大人千金。”李邦彦满面笑容?溃?“黄大人不必多虑,若黄大人有意,其他事情交给在下便是。”黄裳摇头道:“丞相千金黄某实在高攀不起。”李邦彦低声道:“丞相亦有此意,黄大人尽管放心好了!”黄裳道:“此事不可,李大人不要再提此事了。”李邦彦惊道:“此等美事,黄大人有何顾虑?”
黄裳思索良久,道:“婚姻大事,需尊父母之命,媒约之言,黄某禀报父母后,再作决定。”李邦彦道:“黄某恭候黄大人的好消息,在下先行告辞了。”黄裳道:“李大人怎能如此便走,今日李大人光临鄙舍,另鄙舍蓬荜生辉,黄某定要与李大人共饮几杯。来人,摆下宴席。”家人摆下一桌酒菜,黄裳与李邦彦喝了几杯,李邦彦道:“多谢黄大人款待。黄大人与丞相乃是吾皇的左膀右臂,黄大人与丞相结好,亦是我大宋的喜事,还请黄大人三思!”黄裳道:“李大人辛苦了,在下请示父母后,定会给李大人一个答复。”李邦彦道:“在下还有些事情,先行告辞了。”黄裳道:“那就不多留李大人了。”
黄裳送走李邦彦,来到父母房中。在花城村时,黄裳父母是远近闻名的善人,黄裳中得进士后,黄裳父母随黄裳来到京城,亦是广行善事,接济贫苦。黄裳拜过父母大人,道:“有人将丞相之女说于孩儿,孩儿前来请示爹娘。”黄母吃惊道:“丞相家的千金,那丞相同意吗?”黄裳道:“丞相亦有此意。”黄母喜道:“那真是咱家的福分呀!”
黄裳父亲黄孝廉道:“你对这门亲事怎么看?”黄裳道:“孩儿认识丞相之女,可是孩儿一直犹豫不决。”黄孝廉道:“你是怎样认识的?”黄裳道:“那丞相女儿名叫蔡可,孩儿是在出使金、辽两国路上认识她的,她曾救过孩儿性命。”黄孝廉道:“你为什么犹豫不决?”黄裳道:“蔡可杀害了许多的人,铜墙铁壁四位大哥,还有许多无辜之人都是被她杀害的。”黄孝廉惊道:“她为何杀害如此多的人?”黄裳道:“只因她的一己之念。”黄孝廉道:“如此说来,这女子不能进我黄门。”黄裳道:“那蔡可毕竟是丞相之女,丞相与我皆是朝中重臣,若拒绝了这门亲事,恐怕对朝廷不利。”黄孝廉道:“我常听百姓说,当今丞相奢侈无度,挥金如土,并且以施行新法为名,投机钻营,盘剥百姓。”黄裳道:“丞相民愤极大,孩儿曾经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一旁黄母惊道:“咱们大宋丞相竟是这样一个人!”
[JP2]黄孝廉正言道:“那你还有何犹豫不决?”黄裳道:“我想结了这门亲事,孩儿可劝说丞相,多做些善事,少做些歹事。”黄孝廉道:“咱们家乡有句俗话,叫‘恶狼永远不会吃素’,我怕你劝不了他,反而让他把你托下水。”[JP]
黄裳沉思不语,黄孝廉道:“你还有何疑虑?”黄裳道:“孩儿曾想将蔡可娶进家门,孩儿也亲口答应了她。”黄孝廉道:“宁可说错话,不可做错事!”黄裳道:“孩儿知道了。”
第二日,黄裳派人前去李邦彦府中,捎话说黄某官位低下,且已有妻室,不敢高攀丞相大人……
第三卷(本卷章目调寄“柳梢春”) 第二十三回 求仙炼药(1)
更新时间:2012-1-9 16:21:42 本章字数:2633
北宋宣和年间,童贯领两河宣抚使,征辽大元帅,蔡京之子蔡攸为副帅,率十五万大军,攻打辽国。此时,金军按盟约规定,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攻占了辽中京大定府,辽国皇帝耶律延禧逃入山中,辽国败亡已成定局。童贯大军到达燕京等地,耀武扬威,遭到了辽将耶律大石的奋勇反击,宋军大败,死伤甚多,余部退至河北雄州。童贯为逃避兵败罪责,密遣使者前往金营,要求金军攻打燕京。金军不允。之后,童贯亲自来到金营,寻求金军帮助攻打燕京。
金军大营,遍燃篝火,光耀冲天。童贯身似鬼魅,行如飞蝠,转眼已踏遍整个营寨,在营寨中央一座大帐,童贯停住脚步。这时,金兵才发现有人闯入大营,金兵奔走呼叫,瞬间将童贯包围。金主完颜阿骨打、国相完颜希尹、国师摩尔宗以及金国诸将走出帐外。摩尔宗和金国诸将护在阿骨打周围,阿骨打大声道:“来者何人?为何夜闯我营寨?”完颜希尹将阿骨打言语通译给童贯,童贯双手负背,淡淡道:“大宋征辽大元帅,泾国公爵童贯。”阿骨打哈哈笑道:“原来是盟国元帅,快快请进帐来!”童贯道:“多谢。”
众人进入大帐,阿骨打道:“久闻童元帅大名,但童元帅深夜探访我金国大营,不知为何?”童贯道:“我派遣使者,请求贵军攻打燕京,贵军为何不允?”阿骨打道:“宋金已签盟约,盟约规定,贵军攻取辽国燕京府,我们只是按盟约行事。”童贯怒道:“既然金宋签订盟约,即为盟友,我军攻打燕京失利,贵军理应帮忙!”
金国诸将见童贯身材魁硕,说话却尖声嗲气,此时又猝然发怒,不禁大为不悦,一金国大将道:“辽军不过是一群野鹿,我女真铁甲已攻占辽国都城无数,宋军难道连一个燕京都攻不下来?”童贯看看那人,哼笑一声,只见童贯身形一晃,已到了那人面前,瞬间又返了回来。童贯回来之时,手中已多了一根雉翎羽毛,正是方才那名金国大将头上所戴之物。
童贯这一去一回,快似电闪,金国诸将根本未能反应。童贯冷冷道:“大人说话,尔等休要插嘴!”童贯说完,将那雉翎猛向大帐立柱掷去,只听“嘭”地一声,那雉翎从立柱中间穿过,穿柱过后,那雉翎速度丝毫未减,继续向前飞去,最后,那雉翎穿透大帐,飞出帐外。只听帐外“啊”地一声惨叫,两名金国大将赶忙跑出帐外,不多时,两大将回帐禀报,一名金国士兵已被雉翎射死!
金国诸将大为震惊,纷纷握住随身兵刃,双眼紧盯童贯。摩尔宗哈哈大笑,从旁边一名将士手中拿过一把铁锤,摩尔宗双手平握铁锤,大叫一声,只见那铁锤慢慢扁了下去,到最后竟变成一张铁饼!摩尔宗左手握住铁饼,右手用力,那铁饼忽地被撕下一块!摩尔宗随即向地上扔去,被撕下铁块砸入地中,地上随即出现一个深洞。
那铁锤乃是浑铁铸成,摩尔宗压扁铁锤,撕断铁块,如同摆弄面团般轻松随意。撕下铁块扔在地上,似扔在松软积雪之中,瞬间沉没下去。摩尔宗淡笑一声,继续撕断铁饼往地上扔去,不多时,地上已出现了数个鸭蛋般大小的深洞。摩尔宗扔完最后一块铁饼,拍拍双手,哈哈长笑,摩尔宗高声道:“宋人武功高强,老僧早已见识,但以此来拜会朋友,不免有些失礼了!”
童贯看了看摩尔宗,对阿骨打道:“还请问这位高僧却是何人?”阿骨打面露微笑,道:“乃我大金国国师摩尔宗。”童贯道:“国师神力,童某佩服。但攻打燕京之事,还请陛下应允。”阿骨打道:“童元帅亲自来说此事,我怎能不允?”童贯道:“童某多谢了。”阿骨打道:“以童元帅之神功,为何攻占不了一个燕京城?”童贯道:“童某只是一时轻敌,不过那耶律大石也是有些手段。我早闻女真将士威猛神勇,不知是否名副其实,攻下燕京城,童某方能信服。”
阿骨打哈哈大笑:“我女真将士攻占契丹城郭,如囊中取物!区区一个燕京城有何难哉?不过我大金帮助童大人攻打燕京,童元帅也要帮我大金做一件事情。”童贯脸色微变,道:“何事?”阿骨打道:“贵国黄裳出使我金国时,我金国朵儿公主惨遭杀害,虽然无有证据是黄裳所为,但我公主遇害绝对与黄裳有关。我请求童元帅除掉黄裳,替我公主报仇!”童贯大笑道:“我还当陛下所说何事,此事极为好办!”阿骨打道:“黄裳武功高强,童元帅怎如此轻易答应?”童贯道:“黄裳仗凭我主陛下恩宠,狐假虎威,作威作福,素于朝中大臣不和,童某与朝中大臣早就想除掉黄裳。”阿骨打道:“童元帅如何除掉黄裳?”童贯道:“陛下尽管放心,童某已有计策。”阿骨打喜道:“汉人有句话叫‘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童贯道:“若金军能攻下燕京城,童某必带黄裳人头,祭奠公主,以谢陛下!”阿骨打道:“我大金即日便起兵燕京,童元帅两月之后可接管燕京城。”童贯道:“那童某便恭候陛下好消息了,咱们后会有期!”阿骨打道:“后会有期!”
童贯走去大帐,飞身而去。帐内完颜希尹道:“陛下,若咱们将燕京城交给童贯,童贯却不履行诺言,那将如何?”阿骨打道:“曷鲁曾报说‘宋国诸臣不和’,我看童贯绝容不下黄裳。”完颜希尹道:“就算童贯决定除掉黄裳,但童贯是否有这个本事?”阿骨打道:“国相却是何意?”完颜希尹道:“陛下既然答应童贯,那咱们必须攻下燕京城,不过燕京城中的财宝却不能一同交于童贯。”阿骨打大笑道:“国相之策妙矣,就依国相。”
之后一个月,完颜阿骨打亲率金兵,一举攻下燕京城。金兵撤退时,在燕京城内大肆抢掠,将燕京城中“职官、富民、金帛、子女”尽掠而去,整个燕京城被搜括一空,成了“城市丘墟,狐狸穴处”。童贯接收的不过是一座残破不堪的空城!童贯、蔡攸等人却自称是“不世之功”,大肆庆贺。童贯上“复燕奏”,把一系列败仗说成胜仗,大嘘“凯旋还师”。徽宗下诏,封童贯为“广阳郡王”,封蔡攸为英国公,并立“复燕云碑”纪功。
第三卷(本卷章目调寄“柳梢春”) 第二十三回 求仙炼药(2)
更新时间:2012-1-9 16:21:42 本章字数:5243
丞相府中,蔡京、童贯饮酒密谈。
蔡京道:“童大人加封为王,老夫还是很高兴的。黄裳不过只是一‘功德侯’而已。”
童贯道:“徽宗封我为王,乃是诏用神宗遗训,不得已而为之,徽宗恩宠的还是黄裳。”
蔡京怒声道:“黄裳这个不识抬举的东西,我派人去为小女提亲,黄裳竟然拒绝!”
童贯惊道:“丞相怎能与黄裳结亲?”
蔡京道:“老夫众多子女中,老夫最疼爱小女蔡可,可是自打蔡可出生之后,未主动和我说过一句话,但这次她竟亲自求我,让我结成这门亲事。老夫拗不过她,才派李邦彦去提这门亲事。”
童贯松了一口气,道:“原来如此,蔡可性格便是这样,丞相不必在意。不过那黄裳也太不识趣了!”
蔡京愤怒道:“黄裳这厮竟敢拒绝老夫,老夫脸面何存?”
童贯道:“黄裳这厮简直无法无天了,不过,黄裳拒绝这门亲事,其实也是好事。”
蔡京道:“童大人此言怎讲?”
童贯道:“丞相试想,如果成了这门亲事,黄裳能助丞相成就大业吗?我看黄裳不但不会帮助丞相,反而会百般阻挠!”
蔡京思索片刻,道:“童大人所言极是,也幸好黄裳这厮没有答应此事。”
童贯道:“黄裳怎么被封为‘功德侯’了?”
蔡京道:“黄裳剿灭明教有功,徽宗加封黄裳为‘功德侯’。咱们密谋让黄裳消灭明教,引起黄裳与武林各派冲突,没想到竟然又便宜了这厮!”
童贯道:“丞相不必忧虑,丐帮密报我说,武林各派正在积极准备攻打黄裳,武林各派与黄裳已结成了血海深仇。”
蔡京道:“若武林各派攻打黄裳,朝廷岂能坐视不管?”
童贯道:“我看朝廷到时就不去管了。”童贯压低声音道:“听说诺衣娘娘对黄裳情有独钟。”
蔡京愕然道:“真有此事?”
童贯道:“据宫中人来报,徽宗请黄裳吃酒,诺衣娘娘奉陪,当时徽宗大醉,诺衣娘娘送黄裳出宫,两人好像有些龌龊行为!”
蔡京喜道:“如此甚好,这样更有助于童大人行驶妙计了。不过黄裳这厮却艳福不浅呀。”
童贯道:“丐帮那边,程青迟已邀求在下多次,想要与诺衣会面。”
蔡京道:“这个叫化子头头一直想着诺衣,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童贯道:“程青迟对咱们还是很有用的,并且程青迟与诺衣也有些渊源。”
蔡京道:“诺衣性格怪异,有时连徽宗都冷面相对。以童大人之见,是否让他们会面?”
童贯道:“程青迟死心塌地为咱们效力,就是到最后能得到诺衣,程青迟心恋诺衣已久,让程青迟见见诺衣,会更为咱们卖命。”
蔡京道:“那童大人就去安排吧。”
童贯道:“是,丞相。”
蔡京道:“我已请灵素道长今日来府,为童大人炼制仙丹,提高童大人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