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殿比试正式结束。文试的阅卷按照规矩,就要正式开始了。
文试的地位并没有武试那么重要,但同样份量惊人。是裁定武科举十二名武秀才最终名次的重要依据。
和很多人想像的不同,这次阅卷完全是**阅卷,不受武试的影响。必须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在不成见的情况下,将所有考生的试卷全部评定名次。
每一份文章都需要反复评定!
这注定很个非常忙碌的时期。
按照文试阅卷的规矩,文试阅卷采用交叉阅卷的方式。早期先是由所有的文、武官员评定。然后再交由王泰和杨玄览两位主考官阅卷。
在这个过程中,两位朝廷的主考官拥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在这个过程中。基本上两位主考官不存在正副的,双方之间互相保持尊重。
能担任朝廷的武将,这本身证明了两位主考官的能力。所以在这一方面,朝廷对两位主考官的能力是保持绝对信任的。
正是五月的时候,琅琊城中处处都是槐花的芳香。
琅琊城中央,重重的重兵把守下。一座暗色的大殿矗立,钉铆的大门打开,里面是一名名坐在成排的金属桌案前文、武官员,一个个满头大汗,正紧张的批阅着几千考生的试卷了。
一个个连汗水掉到茶杯里。喝到嘴里都不知道。
文卷的批阅有时间的限制,在数天的时间内必须全部完成,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大殿之中一片寂静,只余批阅试卷的声音。
大殿的上首,正对着成排的文武官员,珠帘撩起,王泰坐镇单独一间审阅间,监督整个考场。
“文采不错,书法风流,可惜,毫无思想,唉……”
王泰看完手中的几张试卷,叹息一声,将这名考生的文章压到一旁。武科举不是文科举,哪怕涉及到文试的部分也是不一样的。
书法风流,文采翩然,毫无用处。没有思想,没有真知灼见……,在考试中毫无益处,只有落榜一途。
王泰叹息一声,看了一眼旁边厚厚的几堆试卷,这都是下面的文武官员初步筛选出来的。但是真正能入得了王泰这位老将军法眼的寥寥无几。
揉了揉眼睛,王泰召过旁边的都尉,一指金属桌案上叠得高高的试卷:
“拿下去吧。”
“是!”
都尉会意,挥了几名甲士,将试卷搬了下去。
批阅试卷是很耗脑力的,甚至比战场拼杀还要耗神。不过这一切都快结束了。文试的批阅到现在也差不多结束。
“等文试的名次排定,这次的琅琊之行也就差不多结束了。这次能发现几名天赋惊人的后起之秀,对于朝廷也算是有个交待了。”
王泰拿过桌上的刚泡的铁观音,轻轻啜了一口,心中颇感欣慰。
第一百五十一章文试之争(一)
做为主考官来回奔波其实是很累的。
特别是每届换一个地方,而且最多只待十多天,就必须得起程离开。如此匆匆忙忙,其实是个很劳心的事情。更别说还要承担朝廷方面的压力,要是出了事情是必须要承担相当大的责任的。
所以主考官这个位置,一般做个几届就会退下来。只有王泰一个人坚持下来,一届届的主持,来回巡守,从未变过。
对于王泰来说,劳心无所谓,他最享受的是在各个地方能发掘那些杰出的年轻人,提携后进。
这也是王泰接受朝廷这个职务,在各个洲府、郡县来回奔波的原因。
这次琅琊郡的考生水平让王泰喜出望处,远超之前的预期。特别是白巨鹿和杨纪两个人。
白巨鹿也就算了,出自五大圣地,做为白头山的传人,也什么样惊人的表现都不让人意外。
真正最让王泰意外和惊喜的,是这个叫杨纪的考生!
他原本以为最终的冠军会是白巨鹿,没想到杨纪居败为胜,一举逆转了这位白头山传人。
以王泰的眼光,这个叫杨纪的考生实力就算放眼整个天下,在同级的武科举中也绝对是人中侥楚之列。
灵活、机动、敏捷、胆大、心细、悟性超群……,只凭发掘的这一个考生,自己这趟琅琊之行就不虚之行。
“杨大人的那边试卷批阅的怎么样了?”
王泰道。
“回大人,杨大人那边的文章也基本上快结束了。”
一旁的都尉低着头恭敬道。
“嗯,很好。”
王泰把茶杯放回书案,点了点头:“把这两份卷子也给杨大人送过去吧。”
王泰指了指桌上卷起来的两份试卷道。
“是,大人。”
都尉应了一声,就要伸手去拿那两份过审的试卷。
“等一等。”
王泰犹豫了一下,站了起来,道:“算了,还是我自己来吧。”
武科举已经进入尾声,只等文试的结果出来就要拟定最终的名次,上报朝廷。这些都需要和这位朝阳驸马一起商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