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惊悚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窦占龙憋宝:九死十三灾(出书版)_分节阅读_第4节
小说作者:天下霸唱   小说类别:惊悚悬疑   内容大小:216 KB   上传时间:2023-08-27 20:11:34

  说时迟,那时快,铜猫铁蛇化作的黄白二气卷地而来,“嗖”的一下撞入挡住门口的大罗罗密身上。恰在此时,姜小沫的掩身棒子也打到了,只听得“嘡啷”一声响,这一棒子有如砸在了铜铁之上,当场折为两段。姜小沫的虎口也震裂了,鲜血顺着手心淌落。窦占龙看得出来,二鬼庙中镇风的铜猫铁蛇入了大罗罗密的窍。他应变奇快,不等大罗罗密挣扎起身,抬手抛出四个蜡烛头。狐狸坟的地火蜡烛奥妙无穷,只见四团蓝幽幽的鬼火转了几转,随即彻地烧来,拧成一个大火球,将大罗罗密罩在当中,顷刻间,烈焰腾空。

  如若是血肉之躯,陷在火海之中,顷刻间就已化为灰烬。烈焰缠身的大罗罗密却似全然不觉,摇动浑身七十八个骨节,铜铁碰撞,哗哗乱响,直似庙会上的狮子滚绣球,扑跌翻腾,横冲直撞,追着窦占龙和姜小沫,走到哪儿烧到哪儿。供桌、香炉、炭火盆、屎尿桶子被撞得七颠八倒,大殿中的抱柱也是歪的歪、断的断,顶子上土坷垃、碎瓦片、烂木屑稀里哗啦往下掉。二鬼庙中浓烟滚滚,火苗子乱窜,连四面墙都烧着了,眼看就要屋塌地陷。

  窦占龙见已无退路,掏出褡裢中的撞宝石,抡圆了砸在大罗罗密头顶。铁蛇身上的撞宝石本身没什么用,却可以砸出天灵地宝,只不过用一次小一圈,不到万不得已窦占龙也不会用它。耳轮中只听得金玉碎裂般的一声炸响,大罗罗密身上的一黄一黑二气被砸了出来,锈迹斑斑的铜猫铁蛇落在地上一动不动了。大罗罗密也一头栽倒,没了铜皮铁骨,他不过是一块臭肉,转瞬间烧成了又黑又臭的焦炭。窦占龙断了老罗罗密的根儿,深仇大恨得报,可是撞宝石不仅砸出铜猫铁蛇,还把地火蜡烛砸灭了。他跟同乐亭县城中的贼头儿、裁缝、当铺东家一样,以自身精气供养地火蜡烛。烛火一灭,他也直挺挺倒在地上,七窍流血而亡。

  大殿中的残火渐渐熄灭,姜小沫看着气绝身亡的窦占龙,呆立在当场六神无主,脑袋里翻洋画似的一片接一片:“自小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爹娘太爷捧在手心里过日子,直到一弹弓子打翻了马车闯下大祸,害得自己家破人亡,又为了报仇跑去锅伙当了个小混星子,三刀捅死阚二德子,一路讨着饭来至口北,迫于无奈在玩意儿场子里四处讹钱,又被锁家门的恶丐抓住,落在大罗罗密手上,险些当了顶命鬼。本以为有死无生了,竟得憋宝的奇人搭救,带着我夜入二鬼庙取宝,到头来却是人财两空。不过憋宝的窦占龙有言在先,他当年打下铁斑鸠,折损了一半的阳寿,死在二鬼庙也是命该如此。只须我取走他身上的鳖宝,他仍是命不该绝……”念及此处,姜小沫又低头看了看窦占龙的尸身,猛然想到了无皮相士的话:“埋了鳖宝后患无穷,到时候我变成了憋宝的窦占龙,我自己又上哪儿去了?世上还有我姜小沫这一号吗?”

  他心乱如麻,一连转了七八个念头,终究舍不得弃鳖宝于不顾,魔魔怔怔地捡了片碎碗碴子,剜出尸身上的鳖宝揣入怀中,又顺手拿了掉落在地的撞宝石,带上褡裢和烟袋锅子,在二鬼庙后山挖个浅坑,草草掩埋了窦占龙。他慌里慌张地正要走,却又寻思:“如今掩身棒子折了、破砂锅子碎了,只剩一件扯破了的团龙褂子,补一补还能接着穿,万一撞上锁家门的恶丐就不怕了。”可是四下里踅摸了半天,褂子却怎么也找不着了,听憋宝的说团龙褂子能避水火,总不至于烧成了灰烬吧?姜小沫顾不上多想,趁着天还没亮,从祭风台后山下来,凄凄惶惶离了口北。

  自此他一个人在江湖上东游西荡,没头鬼似的混了十年。窦占龙给他留下的褡裢里还有若干财物,换个人够用一辈子了。可真应了那句话——“命里注定九升九,走遍天下不满斗”。他从小到大,除了讹卖艺的,就没挣过钱,手上也没管过钱,只会胡花乱造,更架不住有出无进,眼看着褡裢中的银钱见底了,却仍四处漂泊,风梳头雨洗脸,饥一顿饱一顿的,始终找不到安身立命之处,也想不出该干什么。一时间思乡心切,他奓着胆子回了一趟天津卫,找人一打听才知道,前些年大老英勾结小老法,扛着洋枪,拽着洋炮,打破了大沽口,沿海河长驱直入。天津城外的陈家沟子商贾云集,鱼行、货栈、绸缎庄,钱铺、票号、典当行,一家挨着一家,全是真金白银的买卖,“叽里呱啦”满嘴鸟语的洋鬼子看着眼热,蓝眼珠子都瞪红了,见人就杀,见银子就抢,还放了一把大火。有道是“好汉护三村、好狗护三邻”,混混儿们最护“家门口子”,只不过充英雄论好汉的两大锅伙挡不住洋枪洋炮,众混混儿一多半死于乱军之中,二位大寨主也被洋炮轰成了肉渣子,其余的或走或逃,大多下落不明。后来洋人撤走了,陈家沟子鱼市逐渐恢复了以往的喧嚣,但是两大锅伙都没了,他当年惹下的人命官司也早已不了了之。

  姜小沫一走十年,而今重归故土,真得说是一无亲二无故了,踏足于九河下梢两眼一抹黑,跟个外地人没什么两样。他心下烦闷,独自在河边溜达,但见不远处围着百十号人,一个五短身材的车轴汉子大声嚷嚷:“都来瞧都来看,押一个赔俩了啊!一边生一边死了啊!赶紧下注了啊!”姜小沫见过街边开局下注的,无非是“一边赢一边输”,何至于“一边生一边死”呢?那得是多大的赌局,连命都不要了?他心下好奇,走到近处闪目观瞧,只见当中戳着一人,长得黑不溜秋,穿一件补丁摞补丁的空管子破棉袄,大脑袋歪脖子,胡子拉碴,直眉瞪眼一脸傻气,两臂拄着双拐,正是当年给秉合鱼锅伙充过人肉回帖,从而落了残的那位傻哥哥!

  车轴汉子见人聚得差不多了,用干树枝子在地上画了两个圈,一个圈里写上“生”,一个圈里写上“死”,然后指着河对岸,告诉傻哥哥说:“瞧见没有?那边有一屉热包子,水馅儿的一个肉丸,一咬一嘴油,白吃不要钱!”姜小沫顺着往河那边一看,果然有个伙计模样的人,端着一笼屉呼呼冒热气的包子。围观众人吆五喝六,抢着掏钱下注,有的押生,有的押死。傻哥哥眼珠子外凸,有如闻见了包子的香味,含混不清地大喊:“吃包子喽!吃包子喽!”叫嚷声中,架着双拐“腾腾腾”上了冰面。他平地走道都不利索,何况在冰面上,一踏上脚去,便摇摇晃晃直打滑。一众下注的闲人紧着起哄架秧子,不住口地喝彩,催着傻子往前走。民间有谚“三月三、九月九,神仙不敢河上走”。此时节乍暖还寒,小风刮得飕飕的,河道上的冰层早从横茬儿变成了竖茬儿,有的地方还汪着水,眼瞅快要开河化冻了,哪里走得了人?傻哥哥急着过河吃包子,双拐戳得冰层咔咔开裂,他却全然不顾,兴冲冲走出几步,“扑通”一声掉入冰窟窿,眨眼就看不见脑瓜顶了。再看那伙赌棍,押死的哈哈大笑,催促设局的给钱,押生的跺脚叹气,心疼兜里的银钱打了水漂儿,可没人在乎傻哥哥的命没了。

  姜小沫这才明白,他小时候见过这么玩的,他们称之为“押九”,是个缺德带冒烟儿的买卖。宝局子单捡一年之中刚入九或快出九的几天,大河上的冰层要么还没冻结实、要么快化冻的时候,召集赌徒在河边押宝下注,胡乱找个缺心眼儿的傻子过河,赌他会不会掉到河里。年复一年,落水淹死的傻子不计其数,官府一向对此举置之不理,眼瞅着是傻子自己上的冰,谁也没推、谁也没拽。别人视若无睹,姜小沫可看不下去了,脚踏故土眼望生人,好不容易碰上一个熟脸儿,岂能眼睁睁看着傻子淹死?他手疾眼快,三步并作两步蹿到冰窟窿旁边救人。仗着傻哥哥命大,掉进冰窟窿还没沉底,伸着两只手乱扑腾。姜小沫使尽浑身力气,把他拽了上来。傻哥哥落汤鸡一般趴在冰面上,冻得嘴唇发紫,浑身上下直打哆嗦,对着姜小沫左瞧右看,突然两眼放光,大叫:“小沫儿,小沫儿!”姜小沫见傻子居然认得出自己,心里头一阵热乎,十来年看尽了江湖险恶,只有傻哥哥还拿自己当兄弟!

  傻哥哥当年耍了一把死签儿,两柄攮子扎透了腿掖子,没动骨也伤了筋,磕膝盖吃不住劲,废了他两条腿,而今双拐掉入冰窟窿沉了底,路也走不了了。姜小沫扶着傻哥哥,一瘸一拐来到傻子的“住处”。天津城东北角有一片开洼野地,以前是条枯水的河道,外来灾民逃难至此,凑合着搭个破屋子,比窝棚稍微结实点儿,四根木头桩子插到地里,几根横木当房梁,秫秸秆扎成把子,加几块木板条绑结实,挡住四周和屋顶,里外抹上黄泥,装上捡来的木头门窗,逃难的一家子老小住进去。待到灾情过去,有的就回老家了,空出不少东倒西歪的破屋子,傻哥哥占了其中一个,权当容身之所。天寒八面漏风,天热蚊叮虫咬,耗子满地跑,屎壳郎到处爬,说话不能张大嘴,否则准得吃苍蝇,站在屋子里不敢打喷嚏,唯恐响动太大,震塌了房顶子,简直不是人住的地方。二人进了屋,点上劈柴,烤干湿衣服,再看傻哥哥那身棉袄棉裤,一捅一个窟窿眼儿,一抖一条大口子,已然糟透了。姜小沫出去一趟,找卖估衣的买了身囫囵裤褂,又取了一副拐,捎上几斤大饼熏肉,回来给傻哥哥换上衣服,吃了顿饱饭,他自己也有了落脚的地方。哥儿俩白天到处闲逛,夜里在破屋中睡觉。

  天津卫地面繁荣,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干什么的都有。城里城外的杂耍场子上百戏杂陈,有的是热闹可瞧。卖小吃的更是多如牛毛,也没什么上档次的,全是又便宜又解饿的吃食,仨大子儿一碟的蛋炒饼、俩大子儿一碗的素卤面,甚至有专卖折箩瞪眼食儿的,一个大子儿捞上一马勺,有什么算什么,运气好的赶上一块五花肉、半个四喜丸子,那算开斋了。姜小沫当年带走了窦占龙的褡裢,但是没敢埋鳖宝,拿着撞宝石也用不上。他和傻哥哥又没个营生,嘴却一个比一个馋,能吃好的绝不吃次的,整天胡吃海塞不重样,只有出钱的道,没有进钱的道。一转眼,姜小沫身上的钱见底了,他又不会干别的,想起当年刚到口北之时走投无路,为了有口饭吃,天天跑去杂耍场子给卖艺的捣乱。老话说“隔行如隔山,换行穷三年”,姜小沫的爹娘都是江湖艺人,他在娘胎里就听书看戏,最熟这路买卖,索性故技重施——去书场子“端大碗”,说白了还是给说书先生择毛儿,讹钱敲竹杠。

第7章 姜小沫开逛上

  在那个年月,九河下梢说书的地方可太多了,其中也分个三六九等。头一等在茶楼里,前来喝茶的多是文人墨客、绅商富户,也有跑和儿、拉房纤儿的、倒腾古玩字画的,有一半是为了谈买卖聊事儿、应酬主顾,不全是奔着听书来的,听书也不用掏钱,仅付茶资即可。台上的说书先生就是个摆设,提前跟茶楼讲好价码,按天拿份,旱涝保收,不过玩意儿必须出众,说得四平八稳,和风细雨,不能一惊一炸的,且须相貌文雅,用他们的行话说,这叫长得“压点”。如果能耐不行,人又砢碜,说话再不中听,把喝茶的都给气跑了,人家茶楼也不可能请你。

  二等说书的占据书茶馆,也叫书场子,条件比茶楼略低,需要通过说书招揽客人。请来的先生能耐都不俗,虽不敢说字字珠玑,那也得是口若悬河,念个赞赋、拉个纲鉴,什么叫唐诗宋词,怎么是两汉文章,张嘴就得来,京评梆曲说唱就能唱,甚至还练过三招两式的,能比画长拳短打,那才称得上文武双全。来此听书的书座,相当一部分是本地最爱听书、听书听得最入迷最上瘾的,掏几个茶水钱,坐住了一听一下午,先生说得好是真捧,说得不好也真往死里撅,起哄架秧子、飞茶壶扔茶碗,赏个大嘴巴你也得笑脸相迎。书场子里的说书先生,论能耐可能比茶楼里的先生差着一截,但是玩意儿必须扎实,以传统书目为主,扣子拴得瓷实,手中醒木一拍,天一样大、火一样急的事你也走不了。说书先生挣多少钱尚在其次,能在天津卫的书场子立住脚、响了万儿,今后去到任何地方都挣得了大钱。

  三一等的在书棚子里说,通常是腾出几间当街的民宅,或是开在水铺旁边,找块空地高搭长棚,门口挂块木头牌儿,写着当天的评书回目,以及说书先生的名号。里边摆放几排白茬儿的桌椅板凳,冬天点着炭火盆取暖,夏天挂着艾草驱赶蚊虫,备有五香葵花子、沙窝的萝卜、大碗儿的酽茶,茶水卖得很便宜,主顾也可以只听书不喝茶。棚中没有三尺书台,平地放一张桌子,桌角搁一个粗瓷大碗,用于说到扣儿上打钱。说书先生坐在桌子后头,也没那么多伙计伺候,开书场子的连倒茶带收钱,一个人全包了。打钱的时候,听书的至少掏三个铜子儿,多给不限,却不能少给,给一个两个您趁早省了,那是打发要饭的。长棚再简陋,那也有一个顶子四面围挡,你进来寒碜人不行。书棚中的伙计也都没长好嘴,夹枪带棒来上几句酽儿咕话,不掏钱的明天就没脸来了。听书的坐满了不过六七十人,一多半听众是赶车的把式、脚行的苦力、商号的伙计、摆摊的小贩,五行八作干什么的都有,平时忙于生计,挣钱养家糊口,但该玩儿还得玩儿,该乐还得乐,少不了听评书看杂耍、搓大澡逛窑子。有时生意不好,也得来听书,掏上几个大子儿,再买上一碗茶水,对付一下午。

  戳在大道边儿小道沿儿,撂地画锅说野书的为最末等。说书的大多是七路、九路角儿,很少说成本大套的东西,全是片子活,今天说一段儿赚了钱,明天许就换地方了。说的内容千奇百怪,越悬乎越不怕悬乎,越牙碜越不嫌牙碜,只要能够挣下钱来,什么碍口的都敢往外说,哪管什么洒汤漏水、崩瓜掉字儿。也不忌荤素、不分脏净,更不在乎能不能圆得上,只求说着痛快、听着过瘾。前三种听书的地方,偶尔还能看见个把女眷,说野书的地方绝对没有,听这路玩意儿的全是糙老爷们儿。听的糙说的更糙,即便来了一个半个妇女,说书的也得给她轰走:“大嫂子二婶子,我待会儿可不说人话了,您受累挪挪脚儿,另换一家吧!”不过其中也有不少能人,因为明地卖艺那是平地抠饼、对面拿贼,围着听书的人们,十之八九没打算掏钱,去不起茶馆书场子,才在路边听野书解闷儿,你说的东西再不“抓魂儿”,那不擎等着喝西北风吗?

  姜小沫对江湖上卖艺的规矩了如指掌:一不能去茶楼,没势力的开不了茶楼,他穷光棍一条,不必在太岁头上动土,天津卫讲话,不能“找鬊”;二不能去书棚子,那些地方人头儿太杂,有的是“戈挠”生意的滚地龙、坐地虎,捡人家吃剩下的也没意思;三不能去路边,路边说野书的太穷,唾沫横飞说上一整天,挣的钱买不了半斤棒子面儿,个个温饱难求,讹不出什么油水。他姜小沫“端大碗”,必然是去开在茶馆中的书场子,先生正经说书、书座儿正经听书、每天的茶钱不算多可也不算少。远的不说,天津城东北角书场子就不少,有名的“卿和、福来、乐友、彤福、宝升”,不下七八家。行走江湖的说书先生在此打擂,有文有武,有温有暴,比着施展看家本领。想在书场子说书,该拜的码头都得拜到了,该交的钱分文也不能少,所以不怕别人来找麻烦。何况天津卫“地皮硬”,不是听书的舍不得掏钱,而是能耐不行的要不下钱来,没两下子的说书先生根本不敢登台。姜小沫带着傻哥哥,先在各家书场子门口转了一通,踩踩道儿,他是“听胜不听败”,哪个场子人多去哪个场子,因为听书的人多,说书先生挣得才多。

  这天上午,姜小沫把身上最后几个钱拿出来,跟傻哥哥吃了一顿三皮两馅的牛肉饼。小贩做买卖挺实在,舍得加香油和面,肉馅抹了足够半寸厚,放在铛子里煎得焦黄酥脆,咬在嘴里“咔嚓咔嚓”的。俩人吃得满嘴流油,不住打着饱嗝。姜小沫叼着炕笤帚苗当牙签,袒胸露怀,趿拉着鞋,手拿一个掉了瓷、裂了口的空碗,傻哥哥拄着双拐,“呱嗒呱嗒”地跟在他身后,大摇大摆来到乐友书场子。门口水牌子上写着大字——“特聘廖春庭演说《响马传》,白天开书,风雨无阻”。书场子说书,通常是一天两场,吃过晌午饭开一场,称为“白天”,也叫“正地”,晚饭之后再开一场,称为“灯晚儿”,也有在正午饭时加演的,称为“说早儿”。天津卫最叫座的传统书目,一个是《响马传》,前有“开隋九老”,后有“四猛四绝十三杰”,给英雄好汉排了名次;再一个是《水浒传》,专讲杀人放火、替天行道,都符合天津卫码头脚行、混混儿锅伙的风气。廖春庭成名已久,姜小沫也曾有所耳闻。

  二人一前一后进到书场子里,台上说书的是个小伙子,十七八岁,身子板单薄得跟鳎目鱼似的,眉清目秀、齿白唇红,长得挺端正,估计是廖春庭的徒弟,正角儿不会这么早登台。此时算上姜小沫和傻哥哥,听书的不过五六个人。小徒弟说的是《精忠传》,可能没上过几次台,师父抻练得也还不够,坐在书案后头眼神发虚,飘来飘去地不敢往台底下看,两只手也不知道往哪儿搁,一会儿摸摸扇子、一会儿动动手绢、拿起茶壶想喝又觉得不是时候……说得倒是挺卖力气,嘴皮子也利索,倒仓也倒得不错,细声细调的小公鸡嗓儿,夯头也挺高,从岳飞到相州考武举开的书,再到进京考武状元、周三畏赠宝剑、枪挑小梁王、大闹武科场、宗泽放走岳鹏举……竹筒倒豆子似的,一口气讲了一个多时辰,光跑梁子了,说得自己脑门子直冒汗。赶到裉节儿上,觉得该拍醒木了,可是偷眼一看底下这几位书座儿,嗑瓜子的、喝茶的、打盹儿的、聊闲天儿的,根本没人听书。小学徒拿着醒木悬在半空,拍也不是,不拍也不是,额头上全是汗珠子。傻哥哥不耐烦,拿拐杖往地上哐哐乱戳,紧着叫倒好儿。姜小沫也在底下起哄:“嘿——好啊!小先生真舍得给书听,换了别人这段书得说半个月,你可倒好,洋座钟上满弦了,赶着投胎去是吗?”小徒弟羞得满脸通红,醒木也没敢拍,收拾收拾东西作揖下台。反正是白饶的,听书的用不着掏钱。

  学徒的前脚一走,书场子便开始进人了。其实很多人打刚才就来了,撩门帘子往里一看是垫场书,人家先不进屋,在外边抽袋子烟凉快着,单等着廖春庭上台。这才是常听书的、会听书的。

  过不多时,台底下已然坐得满坑满谷,再往前面看,走上来一位说书先生:五十多岁,身穿一件青布棉袍,又高又胖,面如白玉,稳稳当当往桌子后面一坐,不紧不慢地掏出手巾放在桌上,叠得四四方方,摆到称手的位置,搁好了扇子、醒木,跟前排几位熟悉的书座儿拱拱手,“张爷”“李爷”打着招呼,闲唠两句家常,随即左手执扇,右手拿起醒木,在空中稍稍一顿,继而往书案上一拍,开口念道:“凤凰落毛不如鸡,君子失势把头低,人穷沿街去要饭,虎落平阳——”说到此话音一顿,“啪”的一声再拍醒木,拖着长腔接道:“——遭犬欺!”江湖上管说书的叫“团柴的”,又叫“使短家伙的”,短家伙指的就是这块醒木,一寸长半寸宽,顶上四周抹边,数齐了共计十面,刨去压在桌上的那一面,还有九个面,故此也叫“九方”,出徒之时由师父送这么一块,上边刻着自己的艺名。东西不大,却是说书先生的胆,缺了它在台上张不开嘴,可也得会使,摔的得是地方,摔轻了不行,摔重了也不行,心里没底的绝对摔不好。扇子也有讲究,说书的跟说相声的不一样,相声里的扇子常常用来“打哏”,演不了三五场就打烂了,所以从不用好的。说书的扇子是做比成样的,用得也爱惜,通常选用“湘妃”“梅鹿”“蝴蝶斑”之类的上等料做扇骨,用得久了包浆挂瓷,看着油亮油亮的,也是个彰显身份的物件。但有一点跟说相声的一样,都得用白纸面,不像戏台上的扇子,洒金涂墨正面写反面画,那样拿起来一扇把听书的眼神都带走了,一分心就听不下去书了。这位先生登台压点,手里的家伙使得恰到好处,而且声洪语亮,吐字清晰,一段定场诗说得不疾不徐、顿挫分明,劲头恰到好处,立刻抓住了听众的耳朵。台下书座儿叫了几声好,旋即鸦雀无声,等着先生开书。

  江湖艺人讲的是“上京下卫”,京指北京城,卫指天津卫。说书先生也是如此,出了徒先给师父垫场,能够独当一面了再出去“开穴”,跑遍了外埠码头,自认为本事到家了,才敢来九河下梢登台献艺。能够在书场子说书,而且叫得响、站得住脚的,肯定有“把杆的活儿”。台上这位先生,大名廖春庭,人送绰号“活叔宝”,最擅长说“黄脸儿”,也就是《隋唐》,又叫《响马传》。他来天津卫说书整整一年,本领当真不俗,暴如虎啸山林,温如凤鸣枝头,不仅留得住座儿,也叫响了万儿,各家书场子争相邀约,他走到哪儿,书迷们跟到哪儿。刚来乐友书场不久,正说到“秦琼卖马”:“话说山东济南府历城县马快班头秦琼秦叔宝,头年八月十六,到山西潞州天堂县送一份公事。怎奈蔡太爷不在家,叔宝回到下处,等了二十多天,盘缠花没了,付不起店钱,迫不得已,典押了随身的兵器熟铜双锏,又去卖黄骠战马。经一砍柴老者引荐,说天堂县城南八里有个二贤庄,庄主单雄信,排行第二,人称单二员外,生得面如蓝靛,发似朱砂,使一杆金钉枣阳槊,有万夫不当之勇,乃大隋九省绿林总瓢把子,专做没本钱的营生,常买好马送与朋友……”说书说的是人情世故,这段“秦琼卖马”,说的正是秦琼走背字儿的时候。秦二爷那是什么人物?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孝母赛专诸,交友似孟尝,天下兵马大元帅,大隋朝十三人杰,这么大的英雄好汉,只因付不出店饭账,一文钱难倒英雄汉,落得当锏卖马,都快愁死了!书说至此,廖春庭来了几句“外插花”,讲古比今,说起自己当初到奉天府跑码头,天冷得了风寒,病了一个多月。吃张口饭的人当天挣当天花,手里存不住钱,一旦上不了买卖,甭说瞧病抓药了,温饱都是问题,全靠同行同业的“老合”们帮衬着熬过这一关,若非如此,准得落个抛尸在外、客死他乡的下场。底下一众书座儿嗟叹连连,一是听评书掉泪——替古人担忧;二是想到了自己,谁没遇上过马高镫短、为难走窄的时候?

  廖春庭说书的确有独到之处,关子巧、噱头多、情节紧密,头绪纷繁,他却井然不乱,手眼身步神,一配一搭,说得灵动、表得利落,再加上穿插点缀随手抓哏,书座儿们听得着迷,瓜子顾不上嗑了,茶水顾不上喝了,连开书场子的都忘了沏茶倒水。姜小沫听得更仔细,他憋着从里头择毛儿啊!怎奈人家这段书,语句齐整、说表细腻、条理详明、丝丝入扣,拿内行话讲,这叫“关门落锁,滴水不漏”!他一寸寸量着听,愣是挑不出错来。

  一场书说到紧要关节,照例停下来托杵——找书座儿敛钱,也让先生喝口水、喘口气。此时的书场子座无虚席,说书的桌子前边都蹲了十几位,两墙底下也站满了,围在外面的人比棚子里的还多,争着往里面挤,里面的人想走也出不去。开书场子的来到桌前,拿起一个大海碗,不许托着碗、手心朝上——那成要饭的了,用三根手指掐住碗边,在书座儿间来回走动,嘴里道着“辛苦”、承着“破费”。书座儿可以不给钱,不过碗伸到眼前,你一个大子儿不掏,脸面上确实不好看。有几位天天来捧场的老书座儿,特意多掏几个,朝碗里一撂,叮当作响,开书场子的脸上堆笑,道一声谢,故意喊出来——“孟三爷,二十枚!”“汪七爷,三十枚!”那两位脸上有光,说书先生也有面子。托完了杵,再把大碗里的钱倒入桌上的笸箩,得让说书先生看在眼里,心知肚明,免得疑心开书场子的背后眯钱。另外还有一层意思——笸箩里有多少钱,是书座儿对你这场书的评价:收的多,接下来要格外卖力气;收的少,下半场入点儿神,该使活的地方使上活,别让人喝倒彩,砸了饭碗。也有那脾气大的先生,见笸箩里连个底儿都没满,赌着气再往下说,免不了稀汤寡水,甚至拐弯抹角甩上几句闲话,前提是你得真有能耐,让听书的自觉理亏下次多给。没能耐的可不敢这么干,看钱少兜着圈子骂人,听书的能把书案子给你㨄了。评书界的行规是茶水瓜子儿的进项全归书场子,说书打下来的钱三七劈份儿,挣十个大子儿,说书先生要七个,开书场子的分三个,散完场双方当面拆账。当然这也得看说书先生的能耐高低,能耐不行的四六、五五、倒三七……怎么分账的都有。

  “活叔宝”廖春庭朝笸箩里瞟了一眼,瞅见铜钱冒尖儿了,脸上不动声色,心里头挺高兴,拿起醒木轻轻一拍,说起了下半场书。直讲到“赤发灵官单雄信和秦琼因买马卖马相识,两人一见如故,结为八拜之交。秦琼在二贤庄过罢了残年,又过灯节,这才辞别雄信,要回转山东。雄信不舍,摆酒饯行——”说书先生顿了一下,自觉这一段书过于平缓,拿眼睛扫了扫在场的书座儿,使了一段贯口活:“列位,单二员外身为九省绿林总瓢把子,他摆酒设宴送别秦琼,那排场小得了吗?咱不说别的,单这桌子菜也了不得。什么叫南北大菜,怎么是满汉全席,对不住您了,那个年头没有这些,有什么呢?一道菜,鹌鹑腿,盘里鹌鹑三十三;二道菜,炒鸡舌,只用芦花鸡的舌头尖;三道菜,飞凤髓,锦鸡骨髓细如脂;四道菜,盐煎肉,上等的羔羊油滋滋;五道菜,烧鱼须,鲶鱼胡子滑里鲜;六道菜,扒驼掌,皇家八珍入民间;七道菜,烩豌豆,恰似碧珠落玉盘;八道菜,豆芽菜,这一盘豆芽不简单,根根都是四味全,一半甜、一半咸、一半辣、一半酸……”这段活儿讲究什么?不在于词儿熟不熟、说得快不快,讲究的是抑扬顿挫、有张有弛,听的是个气口,比如一口气说了四道菜,说不完不能换气,气力不够怎么办?得会“偷气”,让听书的听不出来换气,这才见功夫。廖春庭这一段贯口使下来,气口全在点儿上,字字入耳,快而不乱,真可谓平地起波澜,台下书座儿掌声雷动,叫好喝彩的此起彼伏。

  廖春庭“要下尖儿”了,觉得自己没白费力气,嘴角露出一丝笑意,接着往下讲:“秦琼酒足饭饱,已是午时,辞别雄信,上马回转山东。他胯这匹黄骠马,先前跟着秦琼可没少遭罪,食水不到、草料不足,瘦得跟马灯似的,这阵子在二贤庄被伺候得膘肥体壮,一口气跑出七八十里路。行至日落西山,到得一处镇甸,名为皂角林。叔宝住进吴家老店,店小二牵马取褥套,引着秦琼进了上房屋,安顿已毕,出来告诉店主吴广,说秦琼马上的鞍镫黄澄澄,好似金子,褥套挺沉,估摸带了不少值钱的东西,又有两根熟铜锏,近日镇上屡屡失盗,此人莫非是响马贼寇?店主吴广疑心,亲自来到上房屋,从门缝往里观瞧,恰好叔宝收拾铺盖,用手一提褥套,掉出几块砖,灯光下照得雪亮,都是银砖!吴广大惊,连忙退回来,骑上毛驴去天堂县县衙门报官。一个时辰不到,带回来二三十个捕快……”说到此处,天色将晚,廖先生甩了个扣子:“列位明公,这一众捕快各持单刀、铁尺、锁链,气势汹汹来到吴家老店,这才引出皂角林误伤人命,秦叔宝大闹北平擂,后花园传枪递锏,几番热闹回目。欲知后事如何,且留下回分解!”

  评书听的是扣儿,说书的要想多挣钱,书里的扣儿得引出“大柁子”来,秦叔宝误伤人命,充军发配到北平府,与表弟罗成相认,全是比较热闹的回目,廖春庭把扣子拴在此处,吊足了书座儿的胃口。许多人余兴未尽,喊着:“廖先生,再来一段!”廖春庭站起身,抱拳拱手:“老几位老几位,时候不早了,您也该回家吃饭去了,咱明天见吧!”书座儿们方才依依不舍地散去。开书场子的忙着扫地、摆板凳。廖春庭正要收拾桌上的东西,姜小沫抢步上前,把自带的空碗往桌上一放,冲着寥春庭一抱拳:“先生留步,在下有一事不明,得跟您请教请教。”

  按照江湖上的规矩,说书先生编得不圆,叫人抓了话把子,同行或听书的可以出来端大碗,不论说书先生这一场书挣了多少钱,都得任由对方拿走,额外还得再给一份酬谢。可有一节,来人必须把缘由说清楚,得让说书先生心服口服,他的钱才能归你,说不上来则是赔钱挨打任由发落。

  廖春庭久走江湖,这套《响马传》千锤百炼、精雕细琢,说得滚瓜烂熟,掐段落、按驳口、系扣子,无不严丝合缝。见得有人捣乱,他一不慌二不忙,双手一拱,泰然自若地问道:“有何赐教?”姜小沫还了个礼:“您刚才说了,二贤庄在天堂县城南八里,没错吧?”廖春庭点头道:“没错。”姜小沫又问:“秦叔宝吃饱喝足,骑着黄骠宝马,从二贤庄出来快马加鞭,跑了七八十里路,傍晚时分来到皂角林,对吗?”廖春庭哼了一声:“那又如何?”姜小沫再问:“店主吴广骑毛驴去天堂县报官,一个时辰不到引来了捕快,也是您说的?”廖春庭有点儿不耐烦了:“是我说的!你到底想问什么?”姜小沫撇嘴一笑:“二贤庄在天堂县城南八里,到皂角林却有七八十里,那么从皂角林到天堂县,往少了说,得有七十里地,往多了说,那该是九十余里,骑着驴一来一往,为什么只用一个时辰?先生您教教我吧!”廖春庭登时一愣,支吾道:“这个……”他毕竟久走江湖,吃的又是这碗饭,所谓“里趴外不趴”,说错了也能拿话往回找补,稍一打愣,便有了说词:“那是理所当然啊!您想想,秦琼是外来的,从山东到山西,人生地不熟,老话说问路不行礼,多走三十里,这可不新鲜。他走的是官道,又没问路,所以绕远了。开客栈的是本地人,可以走小路抄近道。咱说书讲究有详有略,不能连这么个细枝末节也给您交代到了,犄角旮旯得留给您自己琢磨,越琢磨越有味儿……”姜小沫一点头:“行,响水不开,开水不响,倒是我鸡蛋里挑骨头了,这一篇咱翻过去不提了,我还想再跟您讨教讨教。”

  这二位站在台口你有来言我有去语,傻哥哥跟廖春庭那个小徒弟在边上,看看这个瞅瞅那个,听得似懂非懂。书场掌柜的、小伙计觉得苗头不对,也凑了上来。廖春庭暗觉不妙:“看此人岁数不大,择毛儿倒挺准,我自己说了这么多年都没留意过,万幸是搪塞过去了。不知他还有什么幺蛾子,可是说什么也不能让他得逞。不在钱多钱少,丢不起这个面子!”他心里头直打鼓,脸上却故作镇定:“你还要问什么?”姜小沫嬉皮笑脸地说:“您刚才那段贯口使得不赖,够见功夫的。只不过我有一点听不明白,一寸来长的豆芽菜,根根都是四个味儿,一半酸、一半辣、一半咸、一半甜,按我所想,两个一半是一个,它怎么出来的四个一半呢?这个犄角旮旯我实在琢磨不透,还望您给我点拨点拨!”廖春庭略一沉吟,依旧对答如流:“这也没毛病,八里二贤庄的厨子厉害啊,那一盘豆芽菜不一般,你吃到嘴里,那是酸中带辣,再咂摸咂摸嘴,又有一番甜中带咸的回味,真可以说是根根入味儿,它是这么个四个一半。要不然呢?区区一盘炒豆芽菜,又不是龙肝凤胆,配得上招待秦二爷吗?如果说仅仅为了摆在酒席宴上凑数,单二员外岂不是太小气了?可不瞒你说,那一大桌子菜,最厉害的就是这盘豆芽菜!”一番话说完,廖春庭面露得意之色,对自己随机应变这两下子颇为满意。

  姜小沫一嘬牙花子,心说:“廖春庭啊廖春庭,真有你个老小子的,也太能对付了!只不过你哄得了别人,可哄不了我姜小沫!”当下又一点头,说道:“得了,我信您说的,可还有一处我没听明白!”事到如今廖春庭也豁出去了,赌着气说道:“你随便问,还有哪一节听不明白?”姜小沫嘿嘿一笑:“豆芽菜前头还有一道菜,叫什么……烩豌豆?”廖春庭嘴角子微微一翘:“没错,豌豆可不是四个味儿了!”姜小沫摆手道:“您别着急啊,容我问完了,秦二爷在二贤庄住到过了灯节,应该还没出正月,是不是?”廖春庭点了点头:“是又如何?”姜小沫嬉皮笑脸地说:“那行了,众所皆知,豌豆初夏开花,盛夏结豆,正月里天寒地冻,从哪儿来的豌豆呢?”

  廖春庭心中暗骂:“我他妈上辈子踹了多少绝户坟?怎么碰上这么一个佞丧种啊!”脑门子当时就见了虚汗,嘴上却不肯认栽:“那也没错啊!人家府上备着晒干的豌豆,用时再拿水发了,那还不行吗?”姜小沫心中窃喜:“放着活路你不走,自己就往死道上钻吧,小爷我单等你这句呢!”当下又一抱拳道:“先生圣明,可这晒干的豌豆,再怎么泡水它也是黄的,那么敢问您那句‘恰似碧珠落玉盘’是怎么来的呢?黄豌豆能叫‘碧珠’吗?您要说那是金豆子,我也就不问了。”廖春庭这一次是真没话说了,两只眼瞪得溜圆,吭哧瘪肚了老半天:“这个……那个……他他……他老先生都是这么教的……”姜小沫得理不饶人:“廖先生,咱甭提这个那个的,评书评书,说的是书,评的是理,说书的怎么能不讲理呢?传艺的老先生教错了,您也跟着错?您还有理了?您掺汤兑水滚大梁不要紧,前翻后赶扒门槛也不要紧,那顶多是能耐不够把书说塌了,却不能胡说八道,哄弄天津卫的老少爷们儿!”傻哥哥也听出门道儿了,指着廖春庭哈哈傻笑:“哄弄人!哄弄人!”

  廖春庭脸憋得跟紫茄子皮一样,恨不能找个地缝儿钻进去。这段书他说了半辈子,没想到栽在一盘子豌豆上了,要不怎么说在天津卫吃张口饭不容易呢?当场双手抱拳,给姜小沫作了个揖:“您给我长能耐了。咱按规矩办,今天挣的钱全归您,我再额外给您拿上一吊。瓜子儿不饱是人心,多多少少就这些了。您收着!”说完吩咐小徒弟去后台拿钱。小徒弟是真舍不得,这得换多少肉包子吃呀!攥在手里舍不得撒开。姜小沫也不跟他客气,伸手抓过来往身上一背,又卷了书案上的钱,带着傻哥哥扬长而去。

  那么说廖春庭恨他吗?不恨,为什么呢?说到底姜小沫还是给他留了面子,等听书的走光了才过来择毛儿,如若当着众人的面给他问住了,赔钱事小,今后还怎么在九河下梢说书卖艺?何况古人说“一字为师”,自己看不出自己的毛病在哪儿,别人戳破这层窗户纸,是给你指点迷津,督促着让你长能耐,你不该感谢人家吗?这就是明白人!

  打从这儿起,姜小沫跟傻哥哥有活儿干了,在天津卫城里城外东游西逛,专去各个书场子,挑说书先生的漏子,端大碗敲竹杠。并非他本事大,而是说书的传艺,无论《三国》《列国》《东西汉》,还是《盗马金枪》《明英烈》《包公案》,向来没有完整的台本,师父教徒弟也不可能一口口地喂。先给师父当跟包,捧着大褂儿、托着茶壶,走到哪儿伺候到哪儿。师父台上说,自己在台侧听,能记多少记多少,火候差不多了,师父会给他传几套赞儿,念叨一个书梁子,讲讲怎么拴扣儿,其余的全靠徒弟台上台下自己揣摩。哪怕是同一套书、同一段场景,换了不同的先生,说的都不一样。比如隋唐中的二贤庄,有的先生说在城南八里,有的先生说在城西十五里,甚至人名绰号都有分别,各人有各人的路数,只要能够自圆其说,怎么讲都不算错,即兴发挥的外插花更多,只有这样才留得住座儿,否则再出彩的一套书,听一遍听两遍,也没人再听第三遍了。正因为词儿不固定,一多半内容是临场发挥,话赶话随口一说,很容易让人逮住漏子。姜小沫脑瓜子活泛,打小被他爹娘还有那些来家里串门的叔叔大爷熏出来了,一脚门里一脚门外,相当于半个内行。你让他上台说书唱曲,兴许还欠点儿火候儿,“逮个漏、择个毛”可是易如反掌,这叫“贼吃贼,吃得肥;相吃相,吃得胖”。

  书场子里龙蛇混杂,欺行霸市的从来不少,动不动打混架,掀桌子飞板凳,吓得书座儿四散奔逃。但是白道上有官府管辖,黑道上有帮派势力约束,纵有一些冲突,也不至于闹得太过。姜小沫和傻哥哥却不一样,仗着江湖规矩,讹钱讹得名正言顺,谁都拿他们没辙。不到两个月,各个书场子里的说书先生全成了惊弓之鸟,一看见姜小沫在台下,心里头就打鼓,越嘀咕越出错,费了半天唾沫,钱都给别人挣了。也有的书场子不服,找来几个地痞收拾姜小沫。姜小沫打小就是个坏尜尜儿,难死老木匠都旋不出来这么个玩意儿,闯荡江湖十年,油盐不进、软硬不吃;傻哥哥虽然腿残了,动上手可也不含糊,拐杖抡起来当棒子使。讲打讲闹,他们俩一个顶八个,又都混过锅伙,寻常的地痞无赖,哪里是他们的对手?这二位一奸一傻、一文一武,靠着这身“能耐”,游走于各大书场子之间,多了能讹上一吊两吊,少了也得有个百八十文,到月头儿一算,比三位说书先生加起来挣得还多,成天的胡吃海喝、招摇过市,又自在又舒坦,给个县太爷都不换!

  清明前后,天气渐暖,姜小沫和傻哥哥又进了一家书场子。台上先生说的是《明英烈》,行内叫“明册子”,又叫“使大枪杆儿”,正说到热闹回目——怀远安宁黑太岁常遇春,马踏贡院墙,大闹武科场。这位先生五十来岁,瘦小干枯,二目炯炯,留着两撇黑胡,喉咙沙哑,定场诗念得字正腔圆,开了书却是一嘴的天津话。说评书的行走江湖,什么地方的书场子能挣钱去什么地方,响了万儿便多留一段时日,若是开闸走水不上座儿,那就得辞了买卖另觅他处。不过也有守家在地的,从小在茶楼、书场子里泡大,觉得听书不过瘾了,索性自己下海,兴许没得过正经传授,功底稍逊一筹,但对当地书座儿的喜好一清二楚,平常怎么说话,上了台怎么说书,穿插着讲上几段街头巷尾的传闻实事,笑论风云、坐谈今古,老百姓听着亲切,愿意给这样的先生掏钱捧场,因此这些先生不必背井离乡也可以挣钱糊口。《明英烈》是一部袍带书,多半是跨马抡刀、摆阵攻城的故事。正讲到常遇春单手力托千斤闸,另一只手挥动虎头錾金枪拨打雕翎,说书先生有心站起来比画几手刀枪架儿,知道准能赢下“疙瘩杵”,听书的会格外多打钱。他本来坐在椅子上,往起这么一站,刚往前一探身,正瞧见坐在后排的姜小沫和傻哥哥。眼下在天津卫书场子里说书的先生,可没有不认识这二位的。这位先生一下子就“顶瓜”了,心里暗道一声“不妙”,刀枪架儿没使全,还险些闪了老腰。故作镇定坐下来,喘了口大气,拿手帕擦了擦汗。再一开口,那真是“卖煎饼馃子的翻车——全乱套了”!一段“力托千斤闸”翻来覆去说了三四遍,在评书行里这叫“倒粪”,前言搭不上后语,车轱辘话没完没了。其实他自己也想说下文书,但是拿眼角余光往台下一扫,就感觉姜小沫冲着他一脸坏笑,心知今天算是白忙活了,挣的几个钱怕还不够打发这二位祖宗的,一时心乱如麻,口中拌蒜,能不忘词儿吗?甭说姜小沫,在场的书座儿有一个算一个,全都不乐意了,有的起哄叫倒好儿,也有转身走人的。听到散场,姜小沫上去端大碗,那还用费劲吗?张嘴施牙,三言两语给说书先生问得哑口无言。无可奈何之下,说书的扭头招呼了一声:“丁爷,您快出来给评评理吧!”

  话音未落,但见布帘子一挑,打后台出来一位,晃着膀子满嘴酒气,边走边嚷嚷:“端大碗你也不看看地方,哪怕你是个钻天猴儿,丁爷不给你点火,你也上不了天!”姜小沫循声一望,来人长得五大三粗,这天也不算热,却敞着小褂衣襟,露出刺在胸前没涂黑脸儿的钟馗,不是旁人,竟是他爹姜十五的把兄弟——专管闲事的丁大头!两人一别十年,姜小沫长大了,但眉眼、脸盘没怎么变,那个不服不忿的劲头子跟小时候一样。丁大头也认得出他,当时酒醒了一半:“这话儿怎么说的,咱爷儿俩差点儿打起来!大水冲了龙王庙——

  一家人不认一家人了,走走走,喝酒去!”故人相见,姜小沫也顾不上端大碗了,拽着傻哥哥,爷儿仨一同奔了小酒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爷儿俩各自把这十年的过往简略交代了一番。丁大头对姜小沫说:“在书场子讲《明英烈》那位先生,跟我可是老相识了,跟你爹也有过交情,这阵子总有人在书场子捣乱,他也是迫于无奈,这才想起了你丁大叔,特地请我来看场子,一天二十个大子儿。钱多钱少搁一边,我这忙忙叨叨的,不乐意来啊!可架不住他软磨硬泡好话说尽,又都是街面儿上的朋友,我磨不开面子,过来替他盯两天,没想到碰上你了!我说小子,咱办事儿之前不得先摸摸良心吗?你爹你娘当年也是跑江湖的,走南闯北也没少挨欺负,我可不能让你端大碗欺负艺人,挣这个钱太缺德。何况你再这么折腾下去,说评书的都不敢来天津卫了,书场子全得关张,你让老的少的上什么地方解闷儿去?”姜小沫脸上一红:“您说的理儿我全明白,可谁叫我任嘛儿不会,没有吃饭的能耐呢!端大碗的买卖来钱容易不是吗?”丁大头一拍桌子:“我的老贤侄,可别怪我挑你的理儿,我跟你爹一个头磕在地上,我看着你长大的,你就跟我亲儿子一样,你在天津卫吃不上饭了,怎么不找我呢?说什么也不能再去端大碗了,你住我家去,今后跟着我混!”又对傻哥哥说道:“你是小沫的兄弟,就是我丁大头的侄儿,我管你们哥儿俩吃喝!”姜小沫不想驳丁大头的面子,他也不能驳,想当初他们家遭逢危难,三亲四故全断了道儿,多亏有丁大头帮衬着,他爹娘才不致扔在乱死坑喂了野狗,姜小沫再混也分得清谁远谁近,于是带着傻哥哥,跟丁大头回了家。

  丁大头这辈子一事无成,文不能测字、武不会卖拳,任什么手艺没有,还舍不得出力气,只会到处胡混,家里头盆朝天碗朝地,窝头眼大饽饽小,干饭稀稀饭少,自己尚且过得饥一顿饱一顿的,拿什么养着姜小沫和傻哥哥?他倒有个计较,这阵子他正跟着一个棚头儿混事由,干什么呢?旧时每年入夏之前,有钱的大户人家就在院子里搭天棚遮光乘凉,这个活儿得找架子把式来干。丁大头岁数大,身子胖,登梯爬高上去得把竹竿压折了,顶多给人打打下手,不过他能吹,给棚头儿白话得晕头转向,对他言听计从。转天晌午,丁大头引着姜小沫和傻哥哥来搭天棚。棚头儿一看,姜小沫利利索索、有模有样,可是傻哥哥长得驴球马蛋的,不仅腿脚不灵便,脑子也不好使,他能干得了什么?丁大头紧着找补:“傻有傻的好处,实心眼儿,认死理儿,咱让他在底下给看着这些竹竿儿、芦席、家伙什儿,您不放话,谁也别想拿走,咱丢不了东西啊!何况他还不拿工钱,豆腐坊的盐面儿——白饶的!”自此之后,他们爷儿仨白天跟着工头儿搭天棚,晚上去丁大头家睡觉。当时刚过端午,正是最忙的时候,深宅大院墙高丈八,真有艺高胆大的架子把式,上房不用梯子,两手抠着墙角,双脚往下蹬,“噌噌”几下直蹿墙头,还可以走单梁,往返于屋脊墙头之上如履平地。姜小沫身手便捷,不出三天即可独当一面了。入伏之前,该干的活儿都干得差不多了,棚头儿也养不起那么多白吃白喝的闲人,只得先散伙,等到秋凉拆棚的时候再招呼他们。

  爷儿仨挣的钱有数,加之胡吃海喝惯了,不懂怎么省着过,挣一个敢花俩,一旦没活儿可干,自然又是三天两头地揭不开锅。姜小沫暗自合计,无论端大碗还是搭天棚,都不是长久之计,活人不能让尿憋死。他脑子里有转轴儿,思来想去又转上一个念头,陈家沟子鱼市上没了锅伙,买卖可不见少,守着偌大一个鱼市受穷挨饿,那不是放着河水不洗船吗?

  姜小沫不瞒丁大头,直说了打算折腾一把,占了陈家沟子鱼市。丁大头把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一样:“不行不行!哪有那么便宜的买卖?你不想想,四合、秉合两个鱼锅伙散架了,为什么没人去抢呢?因为各大锅伙全盯着呢!是人不是人的,都在打陈家沟子鱼市的主意。你光棍一条,没半点儿势力,怎么吃得下这么一大块肥肉?”姜小沫问丁大头:“那就没辙了吗?”丁大头也是半个混混儿,低着头想了想,对姜小沫说:“上山问樵、下水问渔,想在天津卫戳个儿,没人托着可不成。我给你引荐一位,天津卫四十八家水会总把头——姓顾名赟,字子谦,大排行第三,人称顾三爷,那可是青龙帮的元老!我在他老人家手底下当过救火的武善,没少卖力气。如果顾三爷能给你当后戳,谁还敢小觑了你?”

  正所谓“人的名、树的影”,河东水西关上关下,哪有人没听说过顾三爷的名号?他在家跺一跺脚,四面城都跟着打战,咳嗽这么一声,鼓楼都往下掉瓦片子,那绝对是天津卫有头有脸的大人物!别看水会是民间自办的救火会,可就连县太爷也得给顾三爷面子。因为水会属于“玩儿会”,由民间自发组织,官府不拨饷钱,其中有一多半是耍耍巴巴的混星子,平日里各混各的事由,一旦有了火情,立刻聚拢了灭火。而天津卫人烟稠密,城里城外的商户民宅、寺庙道观、盐坨码头,无论什么地方起了大火,都要指望水会,纵然是火烧眉毛急上房,也得等顾三爷发话,水会的武善们才肯出手相助,这叫“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到了着火的地方,首先打场子,有一个人敲着铜锣来回跑,划出一个圈子,围观者不得近前。如若火势太大,还得扒火道,拆除邻近的房舍,以防火势蔓延,同时开始救火、搬运财物。扑灭了火头,失火的主家必然要给水会拿一份“点心钱”。当然这个钱不是真让你买点心吃,说白了那是一份心意,一来犒劳救火的弟兄们,二来救火用的水车子、水激子、水筲、挠钩之类的器械,损毁了也得修补,或者添置新的,总不能让人家水会自己往里搭钱。这个点心钱谁家也不敢少给,否则下次再着火,你可别怪水会袖手旁观。顾三爷不仅是天津卫四十八家水会的会首,领过朝廷的“五品功牌”,顶戴荣身,上堂不跪,县太爷也得给足了他老人家面子,并且还是个袍带混混儿,在青龙帮收下八大弟子,全是天津卫响当当的人物字号,徒子徒孙更是不计其数。四门两角、运河两岸混事由的,哪个锅伙和哪个脚行有了过节儿,互不相让僵住了,都得请他这样德高望重的袍带混混儿出来说和。

  姜小沫没敢抱多大指望,顾三爷是什么人物?自己一个没开过逛的小混星子,要名没名、要号没号,怎么入得了顾三爷的法眼?想不到顾三爷还真买了丁大头一个面子,让他带姜小沫到家中说话。

  老天津卫讲礼讲面儿,甭管有钱没钱,上人家串门子不能空着手去。爷儿俩在路上买了几斤贴着红纸签的小八件当见面礼。来到城隍庙街往北一拐,老远就看见一处院落,门楼子上高悬金字大匾,刻着四个大字“守望相助”,这是水会的规矩,消灾弭难,义不容辞,侧面挂一块木牌,写着“卫安水会”。总会头的住处在水会对过儿,坐西朝东一个小院,正门不大,两个石头礅子磨得光润如玉,托起雕饰花纹的木门。院子门敞着,顾三爷穿一身暗青色夏布小褂,脚蹬靸鞋,手拿一杆烟袋锅子,正站在院当中看景儿。丁大头一改以往的大大咧咧,不敢贸然迈步进去,立在门口毕恭毕敬叫了一声“三爷”。

  顾三爷抬头往门口一看,笑么滋地招呼二人进来。姜小沫环视左右,小院儿收拾得挺别致,花盆、鱼缸、爬山虎一样不少,靠墙还有一架葡萄。他又偷撩眼皮瞅了一眼顾三爷,这个老爷子身形干瘦,额头上皱纹密布,下颏几缕焦黄的山羊胡子,一双眼皂白分明、炯炯有神。顾三爷从丁大头口中得知,姜小沫父母双亡,在秉合鱼锅伙入的伙,两大锅伙争斗之际,三刀捅死了阚二德子,又在外闯荡过几年,无牵无挂的一条光棍,正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岁数,老虎屁股都敢摸几下。顾三爷在街面上混了一辈子,什么人没见过,什么事儿没经过?当时就想好了,由于四合、秉合两个锅伙土崩瓦解,打破了之前的格局,各方势力蠢蠢欲动,都有心独霸陈家沟子,可是投鼠忌器,谁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出头。顾三爷手下的不少弟兄在陈家沟子鱼锅伙混过,深知这是一块肥肉,所以他也盯着这个地盘。不过他一把年纪,再为了争地盘抛头露脸,不免有失身份,寻思着不如让姜小沫在明处折腾,他在暗处踢脚,先下手为强,一举拿下陈家沟子!等到生米煮成熟饭,城里的四大锅伙再想插一杠子也来不及了。

  顾三爷老谋深算,不知姜小沫到底是不是这块料,这才邀至家中叙谈。宾主寒暄已毕,顾三爷将二人引到葡萄架下边的石桌跟前,自己坐在迎面的藤椅上,让丁大头和姜小沫一人搬了一张杌凳坐定。老爷子身份显赫,说话却没有半点儿架子:“大头啊,你们爷儿俩还没吃吧?正好,我这儿也是家常便饭,咱简单吃一口。”说着话有人端上来一大一小两个炭炉,大的这个二尺多长、一尺多宽,炉子里烧的是透红透红的梨木炭,带着股淡淡的香气,两边插有铁撑子,上架一条鲜羊腿;另一个小炭炉是圆的,里边也蓄满了炭,上边坐着个锃明瓦亮的铜壶,抓上一把茶叶,灌满了清水慢慢煮着。顾三爷伸手指了指羊腿:“这是我一个小徒孙,专门去马四把儿羊肉铺子买来的,他们家只卖宁夏的羊,一早才杀的。”说完拿小刀从羊腿上旋下一块肉,捏到姜小沫跟前,眯缝着眼说:“小子,你瞧瞧鲜亮不鲜亮?”姜小沫可不傻,心知这是顾三爷试探自己,立刻接过那块滴着血的羊肉,放到嘴里就嚼,三口两口咽了下去,抬手一抹嘴头子,抱拳道:“谢三爷赏肉!”顾三爷笑了:“你看这孩子,肉不得烤熟了吃吗?”丁大头也看出来了,赔着笑脸说:“三爷,您别笑话,这个孩子打小嘴就急。”顾三爷摆了摆手,拿过烟袋锅子,装满了烟叶,又对姜小沫说:“你别急啊,等我先抽口烟,抽完了烟咱再烤肉。”姜小沫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顾三爷的意思,伸手从炭炉里抓出一块通红的火炭,手指皮肉“嗤嗤”冒烟,他却恍如不觉,捏着火炭给顾三爷点烟。顾三爷不动声色,拿着烟袋嘬一口吹一口,不紧不慢的,等烟叶子都烧匀了,才伸出二指轻轻点了点姜小沫的手背。姜小沫如若把炭块扔回去,那也算丢人,只见他面不改色,刚才怎么拿出来的,又怎么稳稳当当放回去。顾三爷如同没看见,“吧嗒吧嗒”抽着烟,有一句没一句地跟丁大头扯闲篇儿。等他过足了烟瘾,炭炉子上的羊腿也已烤得滋滋冒油了,香气飘满了整个院子。顾三爷磕净了烟灰,把烟袋锅子往桌上一撂,招呼二人开吃。吃烤羊腿用不着碗筷,各拿一把小刀,片下肉来在料碟儿里一抹,配上“义聚永烧锅”的五加皮药酒,再没这么得味的吃喝了。羊肉这东西倒饱,顾三爷毕竟上了年岁,不敢多吃,看着丁大头和姜小沫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待到一条羊腿吃得差不多了,他忽然说:“人上了岁数,这脑子就是不灵,光准备酒肉了,也没说弄几个凉菜,羊肉再好吃多了也腻,咱只能喝茶解腻了。”说罢抬眼看了看小炭炉上的铜壶,壶中的茶水早已煮沸了,热气冲得壶盖“啪嗒啪嗒”直跳。姜小沫闻听顾三爷所言,扭着头瞅了瞅,但见炉子上的铜壶跟酒坛子大小相仿,嘴长肚圆,壶盖两边各有一个小铜环,却不见提壶的铜梁,没有能下手的地方。他心知肚明,倘若让顾三爷抻练短了,哪还轮得到他去陈家沟子鱼市开逛?当下把心一横:“三爷,小沫给您斟茶。”话到手到,双掌直奔铜壶而去,只听得“滋啦”一声响,掌心立时冒上烟儿了。姜小沫暗咬牙关,捧着壶给顾三爷倒水,茶满七分,仍将铜壶端端正正摆到炭炉上,再瞅铜壶两侧,均粘着一层焦煳的皮肉,旁边的丁大头看得直咧嘴。顾三爷冲姜小沫一挑大拇指,端过茶杯吹了吹热气,作势喝了一口。姜小沫见时机已到,当场深施一礼:“三爷,小的我有心拿下陈家沟子鱼市,重挑秉合鱼锅伙的旗号,还望您老成全!”

  顾三爷从椅子上站起身,背着手在小院里转了三圈,然后对姜小沫点了点头:“只要你有这把骨头,天津卫不差你一口饭吃!陈家沟子那块地盘,迟早得有人出头,你放心折腾去,天塌了,我给你托着!”这可是青龙帮的袍带混混儿,一口唾沫比一根铁钉还硬,有他这句话顶着,姜小沫如同吃下一粒定心丸,赶忙跪倒在地:“三爷在上,受小沫一拜!”顾三爷哈哈大笑,伸手扶住,又问了一句:“你想把秉合鱼锅伙立起个儿来,那就得收拾大寨、召集弟兄,这个年头离开钱寸步难行,你手里有银子吗?”姜小沫窘迫地摇了摇头,他这阵子混得,兜里比脸还干净。顾三爷从屋里取出二百两银子递给他:“拿着用去!干饭茄子泥——嘛话也甭提!”姜小沫稍一犹豫,随即打定主意,既然求到顾三爷门上了,索性人情欠到底,接过银子再次下拜:“往后顾三爷有用得着我的地方,小沫我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姜小沫吃下这个定心丸,拜别顾三爷,回去重整秉合鱼锅伙大寨。当年那个院子早荒废了,他雇来几个帮闲的,从里到外归置了一遍,修补土炕、门窗,垒设炉灶,架上一口大锅,又召集了几十号混混儿,大多是以前在秉合鱼锅伙混饭吃的弟兄,仍挑着当年的字号,告诉众人他要在鱼市上卖一把,不用你们盯事儿,在一旁站脚助威捧个人场即可,把持了陈家沟子鱼市,咱兄弟吃香的喝辣的。傻哥哥急不可待,歪着脖子瞪着眼对姜小沫说:“有有有……个屁股不愁挨打,你瞧我的,这把死签儿我我……我拿了!”姜小沫摆摆手:“不劳烦哥哥,你们先看我的,明儿个咱去蹚蹚街面,给卖鱼的立立规矩,从今往后,陈家沟子鱼市得有咱一份儿!”众混混儿早想去陈家沟子争行夺市了,苦于没有真正豪横的人,谁也不敢挑这个头,而今有人乐意装大的充熟的,棍棒砖头、滚钉板、下油锅,白的进去红的出来,均由他姜小沫接着,他们只跟在后头“挑架”,煽阴风点邪火,那有什么不行的?何况还有顾三爷在后边托着,备不住真能成事,万一干不成,大不了一拍两散。一众混混儿立时来了脾气,撸胳膊挽袖子跃跃欲试。

  想当混混儿必先开逛,打扮成混混儿的样子,摆出混混儿的架势,一条街从头逛到尾,再从尾逛到头。倒不是闲逛,要故意挑事、招灾惹祸,借机扬名立万儿。如果说走背字儿,好死不死撞上一个老混混儿,给这小王八蛋一通臭卷,横挑鼻子竖挑眼,喷出来的唾沫星子足够给他洗脸的,话茬子一旦跟不上,就得把花鞋扒下来,灰头土脸地回去,闷着头修炼个一年半载,接茬儿再逛一遍,什么时候得到了“前辈”的认可,什么时候才算正式出道,往后混混儿们彼此聊天的时候,皆以何年何月开的逛来排辈分高低,此乃天津卫混混儿的规矩。

  姜小沫打十三四就混锅伙,对这套玩意儿熟门熟路。等到锅伙里安排得差不多了,他又揣着银子去了趟北大关估衣铺,给自己置办了一身行头:上身青布长褂,敞着怀,挽起袖口,里边是雪白的对襟小褂,底下一条黑布缅裆裤,系上大红的丝绦,小腿扎着蓝布腿带子,脚蹬一双红缎子面绣花鞋,鞋口上用红绒线绷着流苏,只有寿衣铺才卖这样的绣花鞋。混混儿百无禁忌,怎么惹眼怎么打扮,不在乎穿寿鞋,也为了让众人看看,有胆量出来踩街开逛,他就不在乎生死,阎王老子也拿他没辙!然后找了一家剃头铺,把前额的“月亮门”剃得锃光瓦亮,苍蝇落上去都得劈叉。又往发辫里续上几绺假发,编成又黑又粗的辫联子,一辫子眼儿中插一朵茉莉花,绕过脖子搭在胸前。额头上边贴一块太阳膏,右手里揉着一对铁胆,左手托空鸟笼子,俩肩膀一边高一边低,走路左摇右摆,一步一趔趄,见了人撇舌咧嘴、横眉立目,眼神儿里透着一股子凶狠。如此这般,从头上到脚下,连带着手里的零碎儿,一件不少的全置办齐了,这才要去陈家沟子平地抠饼、白手拿鱼!

第8章 姜小沫开逛中

  民谚有云“潮涨一尺、鱼满一舱”。渤海湾天不亮时涨潮,下海的渔民驾着小船,找准了鱼群的位置两两结对,共扯一张围网。船头有人敲打铜锣,高声吆喝着“一网打两船”,以此惊扰鱼群,赶入网内,随后两艘渔船并拢收网。海货得吃个鲜亮,鱼虾满舱的船只片刻也不耽搁,乘着海潮逆流而上,行至陈家沟子靠岸,卸下各种鱼虾,离着老远就能闻见刺鼻的鱼腥味儿。渤海湾的渔期从开春到小雪,以初夏前后的海货最多最肥,前来进货的鱼贩子推车挑担、提篮背筐,跟鱼铺掌柜的讨价还价,小伙计们有的称鱼、有的装车、有的抬筐,一个个忙得抬不起头,身上脸上沾满了鱼鳞也顾不上擦。姜小沫一早起来,热大饼卷着脆馃子吃得饱饱的,一大碗豆浆端起来一饮而尽,周身上下穿戴齐整,阴沉着一张脸,带着傻哥哥及一众混混儿,旁若无人地来到鱼市。打远一瞧车如流水、马若游龙,摩肩接踵、人头攒动,正是踩街开逛的良机。

  众人在街口头一家海货店门前站住脚步,按规矩先礼后兵,姜小沫高叫一声:“老掌柜,您老发财!”这个掌柜的得有五十多岁了,正低着头盘账,眼前突然冒出一伙脸上挂相的混混儿,自知惹不起,赶紧抱拳拱手:“哎哟!这位爷,托您的福,还过得去,您有……有什么吩咐?”姜小沫眉毛一挑:“您客气了,吩咐不敢当,混锅伙的穷弟兄饿肚子了,想在鱼市上谋口吃食。打从明儿个起,过秤收鱼的活儿我们包了,肯定给您个合适的价码。您家买卖不小,剔剔牙缝儿,给穷哥们儿留口吃食,您看行吗?”凡是在天津卫干鱼行的买卖,哪有没跟混混儿打过交道的?早已见怪不怪了。近几年陈家沟子清静了一阵子,不过大伙心知肚明,混混儿锅伙抄手拿佣那是迟早的事儿,官府都管不了,买卖人又讲究和气生财,没必要自找麻烦。鱼铺掌柜的马上点头哈腰地应承:“那敢情好,我是求之不得啊!可容我多嘴问您老一句,您是单管我们一家,还是说别的鱼铺您也包了?”掌柜的久在鱼市混迹,也算见过些个风浪,几句话中暗藏挑衅之意——如若你把整个鱼市全包了,那是你真有本事,可要是单管我这一家,无异于恃强凌弱,够不上耍光棍的!姜小沫当然听得出来,梗着脖子说道:“单指您一家鱼铺,可养不了整整一个锅伙的兄弟!”海货店掌柜的赔笑点头:“明白了,明白了,我听您安排。”姜小沫点点头:“您老椽儿亮,咱弟兄也不能白了您,今后再有不守规矩的找麻烦,您让他冲我来,我这百十来斤卖给他了!”掌柜的忙说:“那是那是,以后全凭您和众位兄弟照顾了!敢问这位爷怎么称呼,是哪个锅伙的?”姜小沫高扬着脸抱了抱拳:“犬马尚分毛色,为人岂无名姓?在下秉合鱼锅伙头把儿——姜小沫!”掌柜的也一抱拳:“得嘞姜爷,今后咱常来常往了!”姜小沫几句话谈妥一家海货店,其余的混混儿们脸上乐开了花,以为今天兵不血刃,就能平蹚陈家沟子。

  姜小沫带着兄弟们挨家挨户地拜访,各个鱼铺海货店的掌柜唯唯诺诺,没有一个不应允的。因为由锅伙来开秤定价,会让整个鱼市的价码一样,同行之间用不着再钩心斗角恶意压价了。虽然说得白给锅伙拿一份钱,倒也落个省心,里外里吃不了多少亏,还免去了若干麻烦。

  可也有不认头的。陈家沟子最大的一家鱼铺,门口竹竿子上挑着块木头牌,刻成一条鲤鱼模样,迤逦歪斜地写着“孙记海货”四个字。一溜三间门面,九个亲兄弟当老板,人称“孙家九虎”,一个比一个混蛋。他们家原本是潮白河边的渔民,三年前来陈家沟子开的鱼铺,仗着人多欺行霸市,谁家来跟他们理论,轻则掀摊子、踹鱼篓,重则大打出手,打得你头破血流。别的买卖家敢怒不敢言。刚才姜小沫带人挨家挨户接管鱼市,就有人等着看他们怎么过孙家九虎这一关,取西经迟早得过火焰山,这一场热闹小不了!

  在一众混混儿的前呼后拥之下,姜小沫逛到孙家鱼铺门前,歪脖儿斜瞪眼,仍是那套说辞,嘴角冒白沫讲完了,等着他的却是九张狰狞的丑脸,一个个五官挪位、七窍冒火,太阳穴全凸出来了。

  为首的老大孙双福站在门口,一只脚蹬在一条板凳上,裤管挽过膝盖,露出密密匝匝的腿毛,还有小腿肚子上疙疙瘩瘩的腱子肉,手里攥着一把一尺多长的杀鱼刀,刀尖朝下拄着鱼案子,恶狠狠地盯着姜小沫说:“大河里冒泡儿——放你妈的王八屁!凭你这么一块缺德料,也敢在陈家沟子鱼市切锅拿秤?来来来,你先把我们哥儿几个撂躺下!”

  姜小沫他们一早来到鱼市,从头到尾没听见半个“不”字,原本还有点儿心虚肝颤的几个小混星子,此时已然找不着北了。一听孙老大不含糊,明摆着要豁雷捣撇子,跟混混儿们拼个鱼死网破,没等姜小沫发话,身后一个不起眼儿的小混混儿抢步上前,一脚踹翻了鱼案子。孙老大手里的刀尖一打滑,险些扎自己腿上。老孙家那哥儿几个立马不干了,各自抄鱼刀、斧头、挠钩、秤砣,拉开架势要拼命。

  眼看着“上山虎碰见下山虎、云中龙遇上雾中龙”,立时聚拢了不少围观的人。正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在看热闹的眼中,无论是锅伙混混儿,还是孙家九虎,没他妈一个好东西,人脑子打出狗脑子来才解气!

  正在剑拔弩张的当口,带头挑事的姜小沫却拦住了一众混混儿,他冲孙家哥儿几个拱了拱手:“老几位,今儿个的面子你不买,明儿个我还来,卖给你百十来斤肉,你可扛到底,咱明天见!”说完冲身后的混混儿们一挥手,扭头走了。孙家九虎以为把混混儿吓跑了,也没不依不饶,又接着忙活自家的生意去了。周围看热闹的纷纷摇头叹气:“这叫什么事儿?怎么跑了呢?没劲没劲,就这两下子还想把持鱼市?”混混儿们在众人的奚落声中垂头丧气地往回走,傻哥哥梗着歪脖子问姜小沫:“咱就这么完了?”姜小沫胸有成竹:“大伙稳当住了,明天见分晓。”

  那么说姜小沫真让孙家九虎吓尿了吗?当然不是,他只不过使了一招缓兵之计。今天鱼市上这么多人瞅着,哪一个鼻子底下没长着嘴?一旦把消息散出去,明天来看热闹的人会更多,到时候当着众人的面杀一儆百,自己扬名不说,还得往死里栽这孙家九虎,给他们来个一次管够!

  翌日早上,天刚蒙蒙亮,姜小沫穿上那身行头,拎着一把铁锨,来到院子里,招呼一声,让大伙都出来。混混儿们迤逦歪斜地往外走,在姜小沫身边围成一圈。姜小沫问众人:“各位兄弟,今儿个是什么日子?”众混混儿面面相觑,他们混一时是一时,吃饱了饭等天黑,谁管它是初一还是十五?姜小沫拍着胸口说:“今儿个是咱秉合鱼锅伙重打鼓另开张的大日子!万事开头难,头三脚由我姜小沫去踢。踢不响,我抱着脑袋滚出天津卫;踢响了,今后有陈家沟子鱼市一天,就有咱哥们儿一挂钱拿着!”有的混混儿一听这话,登时血往上涌,昨天多少有点儿丢人现眼,今天说什么也得找补回来,立马要进屋抄家伙,姜小沫给拦住了:“用不着哥儿几个伸手,大伙在一旁助威就行,到裉节儿上受累叫个好,给我提口气!”他这几句话撂地砸坑,铁锨往肩膀头上一扛,迈步出寨子大门。傻哥哥以及众兄弟跟在姜小沫身后,骂骂咧咧直奔鱼市。

  一早上起来,正是陈家沟子最热闹的时候,河面上桅杆林立,渔船一艘挨着一艘,渔民们顺着跳板一筐筐往下抬海货,街市上人声鼎沸,一派繁忙景象。混混儿们进了鱼市横冲直撞,惊得人们纷纷往两边躲,同时也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二哥,这帮人要干嘛呀?打哪儿来的?这是跟谁呀?”“哎哟!这不就昨天那几位吗?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啊!你看这阵势,准是去老孙家闹砸儿!”“好嘛,这热闹咱可得瞧瞧,今儿个没白来,赶上这拨了!”“哎哎哎,我说咱可得留神啊,看个热闹再把脑袋开了瓢儿,那多不值当的。”“那咱不去了?”“不去?那比脑袋开瓢儿还难受呢!走走走,跟着他们!”

  一伙人风风火火杀到老孙家鱼铺门前,别看混混儿不多,跟来看热闹的可不少,犹如乌云压境,围得风雨不透、水泄不通,都快挤成虾酱了。

  姜小沫有备而来,孙家九虎也没闲着,混混儿们刚进鱼市,他们就听着信儿了,一个个手持棍棒,抖擞精神守在门口。老二孙双禄,外号“二王八”,挺身出来应对,圆睁一对绿豆眼,指着姜小沫的鼻子厉声喝骂:“你他妈活腻了!昨天放你一马,今天还敢来送死?”姜小沫不急不躁:“你说对了,姜爷就是送死来的。”当即扔下铁锨,叉着腰扫了一眼孙家九虎,从容不迫地说道:“今天我这百十来斤撂给你们老孙家了,如若你们当场打死我,受累挖个坑埋了我,要么拿刀剁巴剁巴,扔在案板子上卖肉,给过来过往的各位尝个鲜。”随后给在场众人作了个罗圈揖,顺着大街躺倒在老孙家鱼铺门前讨打。混混儿挨打不能乱躺,得按规矩来,他跟哪家较劲,就横躺在他家买卖字号的大门口,谁也别出、谁也别进,这叫“拦门躺”,为的是告诉别人——您有天大的事,暂且在边上候着,要不然从这位爷的身上跨过去!要真跨那您可就惹祸了,您这腿只要在他身上一迈,那等于让他受了侮辱,这位也就放过买卖家,跟您来了。

  姜小沫侧身躺在地上,双手护住头脸,双腿一夹叠成剪刀,挡好了命根子,扯开嗓子叫号:“哥儿几个别渗着了,你们手上那家伙又不是纸糊的,尽管往姜爷身上招呼吧!”孙家九虎在鱼市上横行霸道惯了,能让一个没名没号的小混混儿叫呲了吗?孙老大围着姜小沫转了一圈,猫下腰来问道:“怎么着爷们儿,你今天卖定了是吗?”姜小沫嘴角子一撇:“卖是肯定,就看你敢不敢买!”孙老大轻蔑地一笑:“嘿,家雀落煤堆,你是腿黑嘴也黑啊!我给你留着面子,你拿我当臭鞋垫子是吗?实话告诉你,只要是你敢卖,就没我不敢买的!”当下高呼一声:“兄弟们,给我招呼着!”不等话音落地,老孙家那哥儿几个的铁棒木棍已经砸到了,照着姜小沫叮咣五六下了黑手。

  老孙家兄弟九人,二王八脾气最暴,手持一根大秤杆子,抡圆了砸在姜小沫的迎面骨上。那位说,秤杆子砸一下能怎么着?这可不是一般的秤杆子,鱼市上给鱼筐过秤,全用五六尺长的大秤,实轴的木头杆子鸭蛋粗细,得让两个人抬着,穿过秤提子,蹲马步上肩膀,将鱼筐抬离地面,才能扒拉大秤砣称出斤两。二王八手里的秤杆子是老榆木,传了三辈儿半,乌黑油亮,比铁棍子还硬,两头儿还包着铜箍。只砸了一下,耳听“咔吧”一声脆响,姜小沫的小腿立时撅了过去,白森森的骨头茬儿呲出来,捅破了裤腿,鲜血淌了一地。有胆小的看得头皮直发麻。那哥儿几个也是痛下狠手,一棍子一棒子地往姜小沫身上招呼,撒着狠、裹着毒,不留半点儿情面,只要姜小沫一缩一躲,或是喊出“哎呀”二字,那就栽了跟头,不仅白挨一顿打,落一身伤,还得自己爬出陈家沟子,下半辈子再也吃不成混混儿这碗饭了。

  再看姜小沫,眉头也没皱上一皱,硬生生扛着,居然还哼出一段板子调:“哎!各位各位,鱼市人来往,我小沫刚到场,不为干别的,专把孙家访!”旁边傻哥哥也是大风大浪里闯过来的,拿死签如同家常便饭,一抹脸上的大鼻涕,傻里傻气地搭着下茬儿:“找他们家干嘛?”姜小沫哈哈一笑:“您老别心急,您老站稳当,听我给您老,仔细说端详,孙家哥儿几个,在鱼市上有一号……”众混混儿起哄道:“嗨!再牛掰不也是卖鱼的吗?”姜小沫一点头:“对啊!姜爷我好奇啊,不买他的账,大老远来找他们,帮我解解痒,我两年没洗澡啊,没去过洗澡堂,浑身上下太刺挠,得让人帮忙!”混混儿们鸡一嘴鸭一嘴地嚷嚷:“好嘛,您算找对人了!”看热闹的一片哗然。混混儿都属人来疯,人越多越豁得出去。姜小沫身上挨着打,嘴里不闲着,问孙家兄弟:“哎——我说哥儿几个,你们是真没劲儿?还是睡觉没盖被,半夜着了凉?怎么下手这么轻,一点儿不解痒呢?你们使点儿劲,给我伺候舒坦了,我肯定有重赏!”傻哥哥咧着大嘴笑道:“您赏赏……赏他们嘛?”姜小沫不慌不忙,歪词儿他可有的是:“我赏他们有名有分,都给我当儿子,一会儿我就去他们家,去接他们娘,天黑之后钻被窝,我俩就入洞房,嘎吱嘎吱晃床板,折腾到天亮,哈哈哈——”一众混混儿捧腹大笑:“行行行,这话到头儿了!”

  围观看热闹的也乐坏了,纷纷在旁议论:“哎哟二哥,咱可算来着了,打把式卖艺哪有这个过瘾啊!”“可不是嘛!看这个还不用花钱。”“琢磨嘛呢?花多少钱您也看不着啊!”孙家兄弟越听越窝火,下手也更狠了。姜小沫既然是来讨打卖味儿的,自然做足了准备,只管护住了要害,胳膊、大腿全舍给你们了,还得故意拱对方的火儿,打得越狠骂得越狠。

  转眼间,姜小沫已被打得皮开肉绽、骨断筋折,他突然高叫一声:“哥儿几个住手!”他这一嗓子,甭管孙家九虎,还是一众混混儿,以及在场看热闹的,有一个算一个,皆是大吃一惊:“嘛意思?这是要呲了?含糊了?”“半掺子叫停,那可是前功尽弃,这顿打等于白挨!”

  只见半边身子动弹不得的姜小沫,在众目睽睽之下,暗自咬住了后槽牙,腰背使劲,犹如一尾肉案上的活鱼,“扑棱”一下翻过还没挨上打的半扇身子,仍是挑眉虚眼一脸轻蔑,嘴角子往上翘着,抱头夹裆缩成个元宝壳,招呼孙家九虎:“来来来,接着伺候你姜爷吧!”这一下围观的人们可是真服了,半边胳膊腿都打碎了,居然还能自己翻身,这个主儿可比孙家九虎豪横多了,这真叫“嫩草怕霜霜怕日,恶人自有恶人治”。

  孙家九虎的脸都憋得通红,跟刚煮熟的大螃蟹壳一样,紧紧攥着棍棒,琢磨着往哪儿下手合适。姜小沫嘴上不依不饶,又开腔了:“哎我说,你们是管儿痨呢,还是早起没吃饭?可惜了五大三粗这块头儿,还没个娘们儿强!拿你爹我当荒地了,你妈一锄一镐地耪,老少爷们儿都瞧着呢,你们可别怯场!”看热闹的齐声跟着接下茬儿:“对!你们别怯场!”

  孙家九虎恼羞成怒,咬着牙撒着狠儿,九个人八条棍棒一根秤杆子,此起彼伏地往姜小沫身上抡。姜小沫眼皮子都不眨,阴阳怪气地骂孙家老二:“你妈妈的,你叫二王八?谁给你起的名儿?看意思你媳妇儿没少跟人搞瞎扒呀!你说你有多点儿背,当个王八还是双盖儿的!”又喊了声孙老大:“你也够口儿了,你娘们儿偷汉子,你还给打灯笼,一嘴客气话,给插杆儿的进贡送年画!”姜小沫一言一句,无异于往孙家九虎心窝子上戳刀子,孙家九虎气炸连肝肺、锉碎了口中牙,下手一下比一下狠,开始还能听到“咔嚓咔嚓”的断骨声,渐渐只有“扑嗤扑嗤”的响动了,姜小沫的身子都被打酥了。孙家九虎虽然不是混混儿,毕竟也在九河下梢土生土长,多少懂得天津卫的规矩,心里头如同明镜一般,姜小沫再怎么勾他们的火,也不能直接往这个混混儿后心或者脑袋上砸,一旦惹上人命官司,那就得吃不了兜着走,买卖甭想干了,鱼铺都得赔进去,说不定还得给他抵偿对命,所以顶多只能往胳膊大腿上招呼。姜小沫的四肢已经变形了,血肉模糊松松垮垮地耷拉着,好像不是从他身上长出来的。即便如此,他也没停嘴,兀自嘻嘻哈哈骂不绝口,越骂越花哨,不带重样的。围观的老百姓拿打人当戏看,争着给姜小沫叫好儿,喝彩之声不绝于耳。

  孙家九虎打下去的势头渐弱,眼神里的杀气变成了怯意,与其说手上没劲儿,不如说心里头了,无论姜小沫再怎么骂,他们也不敢打了。正收不了场的节骨眼儿上,人群外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差不多了,杀人不过头点地,这场买卖没有丢人现眼的,见好就收吧!”一鸟入林百鸟压音,这话不单救了姜小沫,更是给了孙家九虎一个大大的台阶,有些个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觉得有人搅了好戏:“谁他妈吃饱了撑的?好死不死的来管这个闲事?”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圈外来了一位老者,树皮般皴皱的脸上神色凛然,两手分开众人,走到姜小沫近前。姜小沫还剩下一口气,抬眼皮看了看来人,心里头立马有底了。你道来者是谁?正是青龙帮元老、天津卫四十八家水会总把头、姜小沫的后戳——顾赟顾三爷!

  顾三爷怎么来得这么巧呢?其实爷儿俩上一次见面的时候,已然商量妥了。顾三爷善于识人,他瞧得出来,姜小沫是初生牛犊敢切敢拉,不过开逛讨打非同儿戏,一旦卖派出去,火候差不多了,就得有人出来叫停,否则真能打出人命。混混儿虽然愍不畏死,可也不是为了送命去的。顾三爷当时跟姜小沫交了底,时日也定准了,姜小沫这才有恃无恐。顾三爷赶在裉节儿上出场,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因为这个时候,姜小沫的风头出尽,但还没让人打死,而孙家九虎的气要泄没泄,他再不出来,万一出点儿岔子,哪只老虎没搂住劲,一棍子下去,说不定就断送了姜小沫的残生。

  孙家哥儿几个见有人出来拦事,正好顺水推舟,一同收住了棍棒。顾三爷冲孙老大一拱手,又指了指躺在地上的姜小沫:“这位爷不哼不哈,够杠儿了!你们兄弟也累了,该住手了,总不至于打出人命!”二王八脾气最犟,牵着不走打着倒退,别人越劝他越来劲,不服不忿地嚷嚷道:“甭他妈来这套,二爷我不信那份邪,打出人命我兜着!”说话抡开秤杆子还要接着打。顾三爷的脸“刷拉”一下掉了下来,点指二王八:“你给我住手!天津卫的行帮各派,哪一路没有规矩方圆?你要是不懂规矩,我就舍下这张老脸,陪你比画比画!”孙老大在他们兄弟九人当中心眼儿最多,眨巴眨巴眼,伸手拽住二王八,试探着问道:“老爷子,未请教您是哪位?”

  不等老头儿自己开口,围观的人群中就有人搭腔了:“有眼不识泰山啊!这是青龙帮元老、天津卫四十八家水会总瓢把子——顾三爷!”说话的不是旁人,正是丁大头,他也跟着顾三爷来到了鱼市。他的话一出口,如同当场点着了一个大麻雷子——炸了营了!看热闹的人们齐声鼓噪:“嚯喔!居然惊动三爷了?三爷您快给他们捋捋吧,您老可是袍带混混儿!”

  顾三爷两手抱拳举过头顶,冲众人作了个揖:“抬爱,抬爱!”孙家九虎也听过顾三爷的名号,知道这位爷是了事的大拿,黑白两道、官私两面上的势力都不小,再不收手可真是找不自在了。孙老大见风使舵,干脆卖顾三爷一个人情:“您都张嘴了,我们弟兄怎么能不给三爷您的面子?且留这小子一条活命,好让他今后报答您的恩德!”当即招呼几个兄弟,扭身往鱼铺里走。顾三爷叫住他们:“哥儿几个且慢!”孙老大转头来问:“三爷,您老还有话说?”顾三爷板着脸说:“就这么走了?”孙老大奇道:“那依您的意思呢?”顾三爷轻蔑地“哼”了一声:“你们把人打个半死,就这么撂大街上,没个交代吗?”孙老大莫名其妙:“是他自己在我门前讨打,谁也没请他,挨了打不是活该吗?倒让您老说说,恁么才叫有个交代?”顾三爷咳嗽一声,清了清嗓子,拔高调门儿说道:“好!既然你们不懂规矩,我就倚老卖老,给你们说说这个茬口儿怎么接!他在你们家门口挨了打,这就是一场买卖,他叠了为卖,你打了他为买。咱天津卫的老少爷们儿办事得有规矩,讲究有头有尾、有始有终。他咬住了牙,一没哼二没哈,你们又不敢打死他,那就算尿海了。尿海了怎么办?规规矩矩给他拿大红被子裹身,放在箩筐里抬着送回家去,还得掏钱给他治伤买药。从今往后,只要你们家的买卖还没倒,就得每天给他送两吊钱,风雨无阻,分文不少,直到你的买卖倒了,或是他咽气为止。你们做得严丝合缝,人人都得挑大拇指,如若扔着他不管不问,这个不懂规矩的名声,你们可背不起。哥儿几个自己掂量掂量,你们今后还想不想在鱼市上做买卖了?”

  顾三爷口若悬河振振有词,嗓门不高却掷地有声,一众看热闹的也来劲了,紧着在一旁吵吵嚷嚷地起哄:“三爷说得在理!看这意思这位光棍不死也得残了,要么上衙门打人命官司去,要么按规矩来!”

  孙老大可不傻,脑子里一直转个不停。比如说自己打了人,对方只挨打不还手,官府追究下来,到衙门口三头对案,问我为什么打人,那我怎么答?说他横躺在我的海货店门口讹钱?县太爷准得说:“讹钱你可以不给啊!咱天津城又不是没有王法的地方,光天化日乾坤朗朗,有人上门耍无赖,你为什么不报官呢?眼下你把人打了,还动了家伙,这叫持械行凶、当众伤人,肯定是你不对。再说了,陈家沟子那么多鱼铺海货店,他怎么不躺别人家门口呢?是不是因为你欺行霸市缺斤短两?”所以还是那句老话——“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没钱别进来”。到县衙打官司没钱行吗?你给少了人家看得上吗?今天掏钱买通了县太爷,明天再有别的混混儿捣乱怎么办?你再去告状,那还得再掏钱,有头一次便有二一次,衙门口也得把你当成摇钱树。你还不能只花钱打点县太爷,召房师爷、书童、二爷、三班六快的各位公人,外带看门扫地烧火做饭的,上上下下三四十号,哪一个不得孝敬到了?所以说“衙门的钱,下水的船”,去得快极了。你有打点衙门口的钱,倒不如破财免灾,打发了混混儿。反正人也打了,气也出了,又没在鱼市上丢了面子,一天给秉合鱼锅伙一两吊钱,只当少卖一筐螃蟹,如若有别的混混儿来讹钱,他们还能替你挡着。

  孙老大一来惹不起顾三爷,二来也怕犯了众怒,赶紧点头:“好好好!三爷,有您老给他托屉,我们无话可说,全按您的意思办!”二王八仍不服气,梗着脖子还要往上冲,被他大哥一个脖溜儿抽了回去。孙老大不敢怠慢,立刻吩咐身后的兄弟:“老三、老六,你们快把小七娶媳妇儿用的大红缎子被拿来。老四、老五,你们俩找个大箩筐去!”当大哥的发话了,孙家那哥儿几个也彻底没脾气了,垂头丧气进了鱼铺,拿来大红被子和箩筐,众人七手八脚,有抱脑袋的、有托屁股的、有搭脚丫子的,把躺在地上的姜小沫放入箩筐。

  此时的姜小沫,嘴角虽还挂着一丝冷笑,但那上人见喜的脸上,颜色已如死灰一般,额头上挂满了汗珠子,这是疼得,躺在地上还可以撑一阵子,这一抬一放,疼得犹如五马分身,险些背过气去,但是耍光棍的不能带出惨相,仍得装作满不在乎,拧着眉撇着嘴,眼珠子乱转悠,绝没有“哼哈”二字。围观众人连连赞叹:“是条光棍,天津卫又出了一位人物字号!打从今儿个起,陈家沟子鱼市又有主儿了!”

  孙家九虎抬上铺了软垫的箩筐,盖着大红缎子被的姜小沫躺在里头,傻哥哥等一众混混儿腆胸叠肚,心满意足地跟着,身后还簇拥着一大拨意犹未尽的看客,浩浩荡荡直奔秉合鱼锅伙大寨。箩筐中的姜小沫虽已不成人形,却有一种状元郎骑着高头大马游街的感觉,让他轻飘飘、晕乎乎地睡了过去,其实是疼昏了。当他转醒过来,吃力地撩开眼皮,发现自己正躺在秉合鱼锅伙的大炕上,边上坐着顾三爷,一旁站着丁大头、傻哥哥和几个小混混儿,一帮人齐刷刷地盯着他。姜小沫欠了欠身子,一阵钻心的刺痛袭来,却分不清到底哪儿疼,骨头缝里都觉得不自在,肠子肚子搅和成一堆儿了,错位似的拧着劲儿,胳膊大腿脚趾没有一处听使唤的,身子好像不是自己的了,却又疼得要命。丁大头关切地说道:“爷们儿再忍忍,已经去请郎中了。”傻哥哥拎起一个布褡裢,冲着姜小沫晃了几晃,发出“哗啦啦”的声响。丁大头说:“这是孙老大留下的钱,给你瞧伤的,今天你这面子可挣足了!”姜小沫苦笑一下,气若游丝地应了一句:“没什么大不了的,这不是家常便饭吗……”下面的话他也说不出来了,因为牙不够用的——说话就得张嘴,张嘴浑身就疼,必须咬着牙减缓痛楚。

  在众人的期盼之下,正骨郎中薛广生提着药匣子进了门。这位郎中人称“薛神医”,祖辈就是行医的,又跟教会的西洋医生学过几年,不仅会动手术,还有一手接骨疗伤的绝活,只凭手摸,即可查知伤势,什么地方折了几块骨头,折到什么程度,两手隔着肉,能把折断的骨头对上,敷上药,圈竹篦,系绷带,再给几粒药丸子,伤者愈后不留残疾,阴天下雨也不觉痛痒。别人不乐意给混混儿治伤,他却是医者仁心,甭管什么嘎杂子琉璃球、大寨主二当家,有求必应。天津卫的混混儿不给谁的面子,也不敢得罪这位薛神医,治伤的时候稍微留一手儿,保准让你后半辈子连炕都下不来。

  薛神医按部就班地给姜小沫号脉、正骨,严丝合缝都对齐了,再把他的四肢用竹片子通通固定住,足足折腾了两个多时辰,方才呼哧带喘地停下手,擦擦额头冒出的汗水,接过丁大头递过来的茶水一饮而尽,挑着大拇指称赞:“罢了!真得说是一条好汉!浑身上下没有囫囵个儿的地方了,一根骨头断成几截,接骨时愣是一声不吭,我可是开眼了,佩服!佩服!”

  薛神医留下二十粒药丸子和几袋洗药,嘱咐众人仔细看顾姜小沫,转身离了锅伙。过了大约一炷香的工夫,姜小沫醒了,有气无力地叫了一声:“三爷!”顾三爷凑近问道:“怎么样了小沫?”姜小沫一笑,又恢复了先前那副满不在乎的神态:“三爷,我在陈家沟子鱼市上卖这一把,够得上光棍调吗?”三爷说:“其实我还一直担心,怕你提不住气,行!是咱爷们儿货!接下来你想怎么着?”姜小沫恳切地说道:“三爷,等我缓几天,我让兄弟们抬着我在鱼市上走走绺儿,让那些发货收货的瞧瞧,我姜小沫还能招摇过市,谁打算在陈家沟子抢尖拔份,他得先过了我这一关!如此一来,咱们锅伙才能彻底把持住鱼市的买卖!”顾三爷点头道:“趁热打铁也是好事,让那些干鱼行的彻底服帖了,你才能站稳脚跟。我先回去,等锅伙真正立起个儿来,我摆酒给你庆功!”

  姜小沫心里头一清二楚,顾三爷替自己在背后戳着,那可不是白戳的,等秉合鱼锅伙把持住了陈家沟子鱼市,码头上装鱼卸鱼的活儿,都得交给青龙帮的兄弟。无论如何,他也得感激人家顾三爷,这是人家赏的饭碗。当时已经是半夜了,顾三爷还得回去。傻哥哥架着双拐,跟一众混混儿送出大门,由丁大头护送三爷回家。

  姜小沫这一场开逛卖味儿,可谓“睡觉不盖屁股——露了大脸”,街头巷尾都在谈论他,诧异于一个岁数不大、籍籍无名的混混儿,居然会如此硬气,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经过这一把卖派,秉合鱼锅伙彻底立住了脚,鱼市上各家各户的掌柜伙计,见了秉合鱼锅伙的混混儿,无不卑躬顺从。孙家九虎也老实了,说到底还是讲买讲卖的生意人,不认栽往后吃什么去?经此一事,不仅降住了陈家沟子鱼市的大小买卖家,众混混儿对姜小沫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死心塌地跟着他混了。

  仗着年轻力壮,药也用得对路,姜小沫伤势恢复得不错,将养了百十来天,已经可以让人扶着坐起来了。之前一直躺在炕上,别的混混儿想伺候他,傻哥哥不让,自己拖着残腿给姜小沫崴屎崴尿,端水喂饭,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如今能动弹了,姜小沫就让兄弟们抬着他出去转转。这天清早,各家鱼铺的伙计们正有条不紊地落门板、摆鱼槽、涮木桶,但见混混儿们抬着一把硬木太师椅,两侧各绑着一根杠子,四个人两前两后地抬着,走起来颤颤悠悠。鱼铺伙计们觉得新鲜,再一看坐在椅子上的那位,立时惊呼道:“我当是谁呢,这么大的谱儿,原来是姜爷!”姜小沫架着胳膊支棱着腿,只有脖子以上能活动,却是一脸的云淡风轻,跟个没事儿人似的插科打诨:“我都这样了,老少爷们儿还能认得出来?看这意思,我化成灰儿也带着鱼市上的腥味儿啊,哈哈哈哈!”

  鱼市上的人们无不咋舌,这位爷让孙家九虎打成什么样了,浑身上下打着夹板、缠满了绷带,仍自谈笑风生,天津卫开埠以来几个名号最响的大混混儿也不过如此,谁见了心里不得打怵?鱼铺的买卖家起早贪黑,无非是为了谋一口吃食,犯不着跟不要命的混混儿戗着茬儿,人家光脚的可不怕你穿鞋的。孙家九虎自打与姜小沫交恶以来,的确安分了许多,不敢再欺行霸市了,每天盘完账,一定差人给秉合鱼锅伙送去两吊铜钱,那是他们必给的“挂钱”,又叫“毛钿”,另外还给了姜小沫一大笔银两,这是疗伤抓药的费用。而当姜小沫再次被人抬着从孙家鱼铺门前经过时,应了那句话了——不打不相识,一向浑横不讲理的二王八头一个迎出来,赔着笑脸奉上一碗热茶,恭恭敬敬称呼一声“姜爷”!

  自此之后,秉合鱼锅伙“招兵买马”,当年被洋人打散的老弟兄们陆续回来了不少,还有许多慕名而来的愣头青,一个带俩,俩带四个,聚集了百余号人。混混儿们在河边设了一座“秤房”,不过是一个破茅草棚,可是“庙小神灵大”,前来贩鱼的船户,一律在此停船过秤定价,而且是一口价,说多少钱收就多少钱收。不过姜小沫的心不黑,秤也不黑,够锅伙里的弟兄们吃喝即可,从不多拿多占。鱼铺海货店的商户全老实了,再没人敢当出头的椽子、刀下的肉。陈家沟子鱼市在秉合鱼锅伙的把持之下,反而是风生水起、成交两旺,有几处闲置多年的铺面也相继赁了出去。

  按天津卫混混儿的规矩,立了锅伙,占了地盘,便要“开贺”——找一家饭庄子宴请四城两角的混混儿,为的是昭告天下。姜小沫一举拿下陈家沟子的地盘,恢复了秉合鱼锅伙的旗号,这在混混儿当中堪称十年一遇的头等大事。天津卫三道浮桥两道关、七十二沽九河下梢、城里城外上角下角,有头有脸的混混儿全请到了,定在十月十五下元节这一天,在天津卫最大的饭庄子——侯家后归贾胡同“义合成”大摆宴席。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页  当前第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窦占龙憋宝:九死十三灾(出书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