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姽之婳_分节阅读_第34节
小说作者:三千世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217 KB   上传时间:2018-10-15 21:03:53

  如果说这个案子在陛下那里已经有了定论,那还审什么?可若是只因为陛下有了定论,他们这些臣子就不能再争辩了吗?

  杜文清完全不知道刘桐的心思已经从审案拐到了写折子劝诫陛下要广开言路,不要偏听偏信上了。

  杜文清看刘桐默不作声,就只当大理寺卿没话可问,他就又去问刑部侍郎。

  杜文清:“张大人怎么看?”

  刑部侍郎张大人笑眯眯地说:“本官没什么可问的。”

  他来这里只是旁听,具体案件审核还要回刑部再说。

  而且刑部侍郎听过自家刑部尚书语焉不详地话,貌似这件事已经有定论了,既然如此,他干嘛横插一杠?

  想到这里,张大人慢条斯理地端起茶碗,趁机去瞥身边坐着的监察御史。

  这位周御史还是年轻啊……

  周御史并没有注意身边的几位大人都在观察他,他还在盯着两个案犯。

  能年纪轻轻地成为监察御史,周御史也有两把刷子。

  之前镇国公忽悠他去查张老汉的事,他也在旬日内查的清清楚楚,将敦煌到京城这一路的关隘和通关文书都搜集了过来。

  那张老汉从哪里入关,从哪里过城,时间地点调查的一清二楚。

  周御史可以肯定地说,那张老汉的确是凭借一腔爱子之情,艰难地从西域来到京城,若非遇到早年被拐走的小儿子,估计张老汉敲完登闻鼓后就真的熬不过去了。

  既然他负责的审核原告的事情办的漂漂亮亮清清楚楚,那周御史就更不能容忍在案犯审查上又猫腻。

  这两个案犯的表现太异常了,一看就知道背后有人。

  或者说,背后的人居然如此干脆,直接断了一切线索,弃车保车了。

  周御史以为的买通人证、编造虚假物证、以及权势逼迫之类的事根本没发生,对方居然真的抛弃了这两个部曲,将事情抹平了。

  说实话,比起制造伪证翻案,在周御史看来,这样干脆利落地切断一切线索,并要求两个罪犯直接认罪,反而更能体现背后之人的威势和狠辣。

  生死之间有大恐怖,能让这两个案犯心甘情愿地去死,这是多大的权势和能力?

  周御史抿唇,他的手忍不住握成了拳头。

  是不是重景帝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在最开始才让镇国公过来审案?

  作为军方的旗帜,镇国公在这件事上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还是说,大楚朝的诸位都督们全都是铁板一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

  楚朝本就武将重于文臣,毕竟国土太大,需要镇守的地方太多,又距离京城极为遥远,不少镇边大将在辖区都有极高的权势和威望。

  他们不仅掌管军务,还对地方政务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若是此风不抑,长此下去,前朝唐末藩镇割据的祸事就极可能再度发生。

  周御史冷着脸说:“既然案犯已经认罪,那就投入大牢,秋后问斩吧。”

  周御史说完这句话后,仔细观察那两个案犯的神色,结果他只看到了沮丧和后悔之意,并无丝毫怨怼和憎恨,这更让周御史心惊肉跳。

  这种掌控力太可怕了。

  如此想来,这案子的确不重要了,周御史下定决心,回去就写弹劾的折子!

  杜文清唔了一声,一拍惊堂木:“既然如此,将犯人压下去。”

  他将手边的卷宗收拾了一下,对大理寺卿刘桐和刑部侍郎张大人说:“既然案子结了,那就将李静仁流放吧,李静仁那个倒霉蛋的兄长也放了,让他去医馆照顾张老汉。”

  于是这个案子就审完了。

  全程围观听完了这个案子的荣华公主没说话,谢宁看到荣华公主在沉思,也没打扰她,而是命令车夫直接驾驶马车回家。

  荣华公主坐在马车里,她喃喃地说:“事情到此为止了吗?”

  不用谢宁回答,荣华公主就突兀地明白了一件事。

  这个案子反而是个开始。

  背后掌控那两个案犯的思想之人太过狠辣,想必宰相等文臣是不会任由军方继续如此强势的。

  那负责这个案子的太子兄长打算怎么做呢?

  这个疑问在重景帝心中也有。

  虽然重景帝已经得到了镇国公递过来的消息,勉强放过了明远侯。

  可身为帝王,还是对这种局面感觉糟心。

  他将此事交给太子,也是希望看看太子如何应对。

  被无数人寄予厚望的太子接了三司递过来的折子。

  太子全都细细读完了,又看完了全部的案卷。

  杜文清的折子中规中矩,双方证词全都递上来,事情经过写的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最后杜文清做了总结,表示在太子的领导下,在刘桐和张大人的建议下,在周御史的监察下,本案圆满完结,有罪者伏诛,大快人心。

  太子摇摇头,将杜文清的折子放在一遍。

  杜文清身为京兆府尹,有些事有些话他做不得说不得。

  就好比他自己身为太子,很多时候都不能违背父皇的意思一样。

  太子又去看刘桐的折子。

  刘桐折子内主要是说此案审核时参与人数众多,广开言路,大家都提了建议,这才让案子能完美的进行下去,所以他希望太子今后也能多听多思,中正持重。

  太子微微蹙眉,他又读了几遍,才品出意思。

  这个刘桐真是个心思敏锐的人,折子里明着是说今后群臣办事都要多多听取采纳他人意见,实际上是在劝诫太子,莫因佞幸的只言片语,而闭塞言路之道。

  太子嘴角抽搐,他很不合时宜地想起了谢宁。

  哎,他倒是想找个佞辛在身边,可人家不乐意啊!

  ☆、第37章 婚书

  看完了刘桐的折子,太子拿起周御史的折子。

  周御史年轻气盛, 胆子可就大多了, 他直白地强调了那两个犯人被判罪时的反应, 干脆提醒太子,镇边都督即便卸任回京, 依旧对麾下的士兵有着强大而完美的掌控力,这可是极为严重的隐患。

  周御史表示:“长此以往, 兵丁将士只知大都督而不知陛下太子, 国将不国啊!”

  太子看后沉默了。

  周御史折子上那几句话却翻来覆去在太子脑海里打转,他忍不住叹气。

  周御史点出来的问题他如何不知道?

  甚至太子相信, 自家父皇也很清楚这其中的弊端,但没办法啊!

  经过这些年的学习成长, 太子感受过京城的繁华,也亲身体验了边疆的风霜和朝不保夕, 他深刻明白,若是将士失去了开拓进取的血性, 将会有毁灭之灾!

  更何况楚朝的疆域如此之大,需要驻守的地方那么多,辖区内全是各个族群, 既然那些异族已经投降为大楚子民,身为帝王, 那楚朝皇室自然要一视同仁。

  可那些投降的异族真的会忠心耿耿吗?

  不说太子, 就连重景帝都会在心里打个问号。

  但穷兵黩武也不是什么好事, 楚朝立国才四十年, 还需要好好发展民生和经济,才是真正富国之道。

  想到这里,太子提笔写折子,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写出来,然后并大臣递上来的折子一起交给了重景帝。

  重景帝接过来后细细读完了。

  读完之后,他忍不住一声长叹。

  自从登基为帝后,重景帝就一直担心这帮骄兵悍将搞事。

  好在有镇国公压着,军中的风气还比较正,镇守的都督们就算心里有小算盘,也不牵扯辖区的民生经济,目光一直都放在国外。

  重景帝只能一方面先发展民生,缓缓恢复国力,另一方面培养新将领,以期能慢慢轮换掉边疆的大都督们。

  他思考许久后,还是决定先暂时放下整顿军务这件事。

  重景帝看向太子的眼神很温和:“你能看到压制边军,但又要保持他们的风气和战力,朕很满意。”

  文武之争是每个皇帝都需要面对的问题,双方相互对立又相互融合,缺一不可。

  身为帝王,就需要把握好其中的平衡。

  “这些事急不得,这一次既然明远侯还算识时务,就先放过去吧。”

  重景帝笑着说:“你年纪不小了,是时候娶妻了。”

  皇帝头一次认真地提出了这个问题。

  “你有什么想法吗?”

  太子心中腹诽,我的想法不是已经被父皇您老人家排除在外了吗?

  太子面带微笑:“后宫需要一个合格的太子妃。”

  否则还要他的妹妹去管理后宫,简直贻笑大方。

  重景帝唔了一声,他打量着太子,忍不住长叹息:“当年朕以为你的母后能做到,可惜她走错了。”

  重景帝忍不住拍了拍太子的肩膀:“是我们对不住你。”

  太子垂眸,他摇头:“父皇从小就教导儿子身为皇子当应负担的责任,是母后越权了。”

  当年太子年满十四岁,刚出了宣明帝的重孝,正是好好学习,逐渐开始接触臣子的时候。

  皇后因不得重景帝喜爱,遂出了昏招,她居然试图在太子十四岁的时候就为他找太子妃。

  如果说身为母亲为儿子找妻子还说得过去的话,那皇后暗示娘家送姑娘进宫,并试图玉成好事,就彻底捅了马蜂窝。

  皇后出自晋阳傅氏,重景帝不会允许前后两代皇后都是傅家人,更不允许自己精心培养的太子还未成婚就先搞出个庶子!

  再说了,太子才十四岁,刚出重孝就和娘家表妹搞上床,还弄个庶子出来,这让朝臣怎么看待太子?

  重景帝暴怒,直接找来了傅氏的兄长,当时的吏部尚书傅伦。

  重景帝表示,傅家身为太子的外家,他自有优待,但傅家只能二选一!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9页  当前第3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4/6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姽之婳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