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汴京风雨下西楼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115节


  王楼,遇仙正店,朱雀门。

  近二十年来,李朝烟日夜所居之地,几乎就在这小小的一扇城门之中。

  喜在这里,怒在这里。

  若是没有什么差池,接下来几十年岁月,生老病死也都会在朱雀门里。

  她曾是东京城最爱上街玩闹的小娘子,城中哪里都有过她的履痕。

  山子茶坊的仙洞仙桥,潘楼酒店的茶水点心,她一一品阅过去。

  一切繁花作繁华,轻歌曼舞千万家。

  从晏殊、范仲淹,到欧阳修、司马光。读的,是大儒诗词,文坛领袖。

  从圣上、圣后出行,到公主、皇子婚姻嫁娶。看的,是天家盛典,君民同乐。

  从蜜饯甜果茶糕肘子,到碧玉翡翠宝石珍珠。用的,是奢豪品类,管弦丝竹。

  她看见的大宋,就是这般的模样。

  许衷同她一道,乘着马车,走出了朱雀门。

  近城门处,照样是市井林立,热闹非凡。

  可仔细地看,亦能看见街巷的阴暗之处,有抱子哭号之人。跪在地上磕头,只求过路的官人娘子能够赏口饭吃。

  马车路过了东西教坊,歌妓舞女们披罗戴锦,从楼上缓步而下,乘上了马车。应召,要去某位老爷府上唱曲作乐。

  背着箩筐的小童,走在街上,喊着:“新做的糖水梨子,便宜卖嘞——”

  朝烟拉开帘,让许衷看。

  “羡真,你看。那样年纪的小哥儿,不该进学堂读书去吗?若是能考□□名,全家都不用卖梨子了。”

  “或许人家连束脩都交不起了。”

  “束脩才要几个钱,东京百姓,还会穷成那样吗?”

  许衷叹了口气,拍了拍朝烟的手:“世上之人,往往都有身不由己之事。有人苦于身份,有人苦于钱财,也有人苦于情爱。生于盛世,乃人之幸事。可在盛世之中,人人又都会有无奈与不幸之事。该怎么活,便都是走一步看一步的。”

  马车在看街亭下停驻。

  许衷牵着朝烟的手,一步步向着亭上走去。

  “羡真,你也有不幸之事吗?”李朝烟问。

  “我本想做个守国卫民的骁将,却成了个商人。再无夙愿得偿的机会,也只能安心经商,不求功名了。”

  “嗯......”

  朝烟握紧了许衷的手,手心相贴,温热相传。

  “这样想来,我也有不幸之事。我的母亲,我的云儿,都离开了我……云儿,她也有不幸之事。爹爹也有。似乎人人都有呢。”

  终于登上高台,步入看街亭之中。

  这是庆历三年的五月。

  大战初休,武学方兴,新政将启。

  站在看街亭上,看着台下的行人,觉得人忽然变得小了。

  盛世之下的无奈和不幸,也和那些人一样,小之又小,转眼不见。

  抬头看天,只见到一派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啪!”

  惊堂木一声响,又是说书先生的声音:

  “仁宗皇帝的庆历新政,正要到来。范仲淹、富弼、韩琦共担执政,欧阳修、蔡襄、王素、余靖同为谏官。好一场浩浩荡荡的改制,又是好一场浩浩荡荡的罢官。三冗之弊已积百年,一朝要破,更是难事。新政会去往何处,武学又将何去何从,当时之人,心中皆无答案。世人皆在探寻,史书工笔一挥,时岁又匆匆过去。”

  “欲知后事如何,请待下回分解。”

  作者有话要说:

正文至此完结,后有番外!万望垂阅。

  这个故事从今年的二月份开始构思,慢慢创作,五月份写完,而八月才发表完毕,周期历经半年,也成为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从20年我开始创作小说以来,一起一直都偏爱于有古韵的非架空类故事,尤其背景为北宋。无奈我对于历史那一星半点的了解根本不足以支撑我创作一本小说,为了把北宋的民俗生活更好地还原出来,我在查阅资料方面下了颇大的功夫。在一整个创作周期之中,我的电脑边始终摊着一本《续资治通鉴长编》,每当历史事件稍有不清,便要逐字逐句地查看古典文献。而在构思大纲的时候,为了让东京城更加有实感,我也查阅了许多资料,参考着南宋笔记《东京梦华录》,一笔一画将东京城的地图手绘出来。由于历史的模糊,街巷之间的地理关系有稍许不清的,便要费更多心力,查找更多线索,把大街小巷、茶坊酒楼的位置都摸清,把地图画进心里。而民风民俗方面愈加,节日的风俗、礼仪的变化、服装的种类等等,查阅起来卷帙浩繁,我在学校的古文献图书馆里探寻,只求能更还原出历史的原貌。可惜终究比不上真正学习历史的专业人士,很多一知半解的东西也实在找不出更多线索来解释,只好主观臆断,使得小说之中也充斥着各种违背历史的细节。

  至于故事本身,我在文案中写明过本文为“日常向”故事。其实在创作大纲时我曾考虑过要不要把情节设置得更紧凑、更紧张些,但最终还是坚持自己最初的想法,选择用温慢的节奏来叙事。时间线也漫长,洋洋洒洒几年过去,朝烟与朝云两姊妹从女孩变成了女人,战争一场接着一场,百姓也自有苦乐。本无意于说教,却还是想借人物的故事说一些自己的想法。阴影与苦难总是被掩盖在光明与喜乐之下,如何看待、如何自处都为难事,自当探索。人非圣贤,时代的局限性会造就人物的局限性,我无意写什么爽文女主,或是什么完美的人物,当朝烟、朝云两个人物诞生时,她们自有其生命轨迹。我不过是故事的讲述者,而非创造者。

  一路更新下来,每一位读者的每一条留言我都看过,也时常为大家走心的阅读所感动。在文章更新的过程中,为了让大家获得更好的阅读效果(即不被我剧透),我不能对每条留言都进行回复,十分内疚。

  总而言之,为了这个故事,我付出了很多很多精力,也写出了能够让自己满意的作品。对于我亲爱的读者们,感谢感谢再感谢。太谢谢你们的阅读和评论了,这是我坚持创作的最大动力。从料青山的单机更新,到如今每天都有读者留言,是你们让我找到了写作带来的收获感,没有你们,就不会有这个故事。感谢阅读也感谢喜欢,爱你们。

  下一个故事是《抹茶味的她》,平淡之中见真情的小学女老师与冰淇淋车老板。更新完本文的番外之后,就会开放《抹茶》的章节。新开了预收文《快门吉他》和《穿成妈宝男的妈》,也欢迎感兴趣的读者点个收藏。故事永远为读者打开大门。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下个故事再见。

第125章 番外 红衣(上)

  朔方草原,姑娘一袭红衣烈烈,骑着马儿奔腾。

  手上的一柄长钺银光锃亮,在灼热的烈日下划出一道寒意。

  “砰”的一声,冷硬的兵器相撞,姑娘的长钺脱了手,摔在草地上。

  姑娘对面的马上,坐着一西夏打扮的少年。

  “喂,东京来的小娘子!第十一次了吧!我都说了,你这是三脚猫功夫。”

  少年拿着长剑得意洋洋,看着被自己打掉兵器的对手。

  姑娘冷哼一声,翻身下马,去捡自己的钺。

  红衣在风里翻滚,明艳得夺目。

  少年饶有兴趣地看着她捡起长钺,又用袖子小心地擦拭着钺杆上沾染的泥草,笑道:“小娘子,不是我说,你这把钺是中看不中用的。反正是银子造的,你不如去把它当了,还能换点酒来喝。”

  “野利,你再胡说,当心我给你酒里下毒!”姑娘气呼呼地骂他,一手抓着长钺,一手抓着鞍,脚在马镫上一踩,轻松上马。

  “嚯哟,明的打不过,就要来暗的,你们宋人都这么卑鄙?”

  “明明你们西夏人才卑鄙呢,勾结辽人来谋毒大宋朝廷!”

  野利“啧”一声:“早跟你说过了,西夏是西夏,我是我,别把我跟西夏扯一块去。”

  姑娘咧嘴一笑:“也是,你是被亲母扫出门庭的孤子,无家无国。”

  “那你呢?”野利面露轻狂,“你比我好得到哪儿去?东京来的小娘子,一个人在草原,无非也是被家里人赶出来了呗。”

  “我至少身上揣满了银子,你嘛……要不是我接济你,你的尸首,早被牧人拿去喂狼啦。”

  “揣满银子有什么用?要不是有我在,你的银子早被抢八百回。”

  互揭伤疤这种事,姑娘和野利都在行。不过姑娘不大喜欢言辞上的交锋,更喜欢兵戈碰撞时的脆响。

  “少废话了野利,你还打不打?”

  “你又打不过我。”野利一挑眉,“手下败将,还敢挑衅?”

  言语间,见姑娘又已经摆好了架势。他也只好再陪她玩玩,拍拍马屁股,喊声“驾”。

  两匹马又奔腾起来,野利早就摸清了姑娘出招的套路。看见姑娘在马上的那模样,就晓得她的钺要怎么使出来。

  要对付姑娘,他轻而易举,自然没多少在意。

  两个人相互冲到了面前,长钺和长剑都出了手。见着姑娘的钺朝着他面门袭来,他便想要向后灵巧一躲,等她的钺在他身前画了个圈时,再去用长剑狠狠抵上,把她的钺再次打落。

  可焉知姑娘却突然变了招式,钺伸出去了,可那圈划到一半,突然改了道,直直袭向他右臂。野利轻敌大意,这变招令他措手不及,慌忙抬起手,姑娘又借着势头反着挥了挥去,钺片的背打在了他的腰上。

  野利吃了痛,也坐不稳马,摔下去滚了两圈,剑也掉落在地。

  姑娘还好端端坐在马上,得意地看着他:“败得多了就会胜。记住啊,这是宋人教你的道理。”

  野利掸掸衣裳站起来,把剑插回鞘里,伸手捂住了腰:“小爷给你放水,你倒好,还真跟小爷下狠手啊?”

  “就那一下,哪儿能有多痛。”

  “痛得爷要死了,你得赔钱。”

  “能有生孩子痛吗?”

  “你又没生过,你知道个屁!”

  姑娘在马上冷冷笑着:“我还真生过。”

  “那你孩子呢?”

  “我不要了,扔了。”

  “嚯。”野利一咧嘴,“你这倒像西夏人了,亲娘不要亲子。”

  姑娘也咧嘴:“别胡说了,我是正宗大宋人。”

  该打的打完了,该说的也说完了。

  姑娘拍拍马屁股,先行一步。

  野利匆匆上马,驾马去追。

  夜饭还得姑娘出钱请他吃呢,要是追不上,那就得饿肚子了。

  这是姑娘来到西北的第七个月,认识野利刚满七天。

  七天前,姑娘在边关城镇里住宿,夜里听见窗外有响动,以为是野狐,不想推开窗一看,看见个饿得快死的西夏人。

  姑娘大发慈悲给他喂水喂饭,哪里晓得会喂出个麻烦来。西夏人醒了,吵吵嚷嚷地要去赎自己的兵器和马。姑娘以为这是个疯子,想把他赶出去,可他竟赖在姑娘的客房里不走了,说是姑娘既然喂活了他,总得再让他活得好些,不然还不如让他去死。

  姑娘听他说他的兵器是长剑,问道:“你会武?”

  西夏人:“我用剑厉害着。”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