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盛唐小女官_分节阅读_第74节
小说作者:春溪笛晓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357 KB   上传时间:2023-07-26 14:38:54

  只要不会心存侥幸,应对起来就会更加自如。

  三娘得了李俅的叮嘱,点着头说道:“你们也要小心。”她好歹是在蓝田县,他们可是在李隆基的眼皮底下。虽说他们这些年都是能不提李俨梦中之事就不提,可那样的事谁能不记在心里呢?

  李俅随着三娘在蓝田县溜达了大半天,便骑着马儿从灞桥回了长安。

  灞桥横在灞水之上,自古以来就是送别之地,李俅看着在风中徐徐摇荡着的柳枝,心中也莫名生出几分愁绪来。

  年纪越长,这样的相聚兴许便越少了。

  回到长安后李俅也没急着回东宫,而是先安排人去帮三娘送信和土产,叮嘱底下的人务必赶在中秋前把东西都送完。

  等事情都安排完了,李俅才回去寻他兄长说话。

  李俨婚期将近,只是他们这种婚事压根不用自己做什么,所以反而格外清闲。

  听弟弟说起三娘在蓝田县的种种安排,李俨说道:“阿晗虽然为人要强,心肠却是最软和的。”

  不管是对那对新婚夫妻、对那老吏的孙女还是对那丧夫的老妪,她都是尽可能地帮了自己能帮的忙。

  而且三娘给予她们的不仅是同情或施舍,而是想办法让她们自己立起来。

  这只是开了个头而已。

  她会做越来越多的事。

  旁人当了县尉可能瞧不上这九品芝麻官,她却宛如鱼入大海般自在到不得了。

  李俨笑着对自己弟弟说道:“这样挺好。”

  这样就挺好。

  李俅也笑着回:“我也觉得挺好。”

  有许多话即便是亲兄弟也不能相互言说的,个中滋味也只有他们自己知晓。

  中秋当日,长安城中十分热闹,长安诗坛也十分热闹,一时间涌现了不少怀念亲友的诗、吟风颂月的诗。在这堆节假日特色文学之中,有几首诗显得十分扎眼……

  大多以《谢郭少府寄杏脯》《答郭少府赠蓝田杏脯诗》为题。

  内容大多都是这样的:你看这杏脯啊,又大又圆,贼拉好吃,我朋友郭少府送我的,我们的情谊真深厚啊真深厚。

  不明真相的路人:?????

  怎么回事?

  这郭少府是谁啊?

  为什么连李白这个御前红人都给她写诗?

  还有,这蓝田杏脯真的这么好吃吗?

  你们有必要夸得惊为天杏吗?

  我曲江杏脯不服!

  还真有不少好事老饕闻风而动,特意跑去蓝田买杏脯吃。

  出了灞桥差不多就是蓝田县境内了,去一趟又不费劲。

  咱老饕最不怕的就是去各个犄角旮旯找吃的!

  蓝田县的百姓一时有点蒙,怎么他们平时辛辛苦苦出去兜售杏脯都没啥人搭理,这会儿却来了这么多人?

  得知是因为他们郭少府给不少亲友送了杏脯当节礼、引得李白以及贺知章等人写诗纷纷夸赞,那些个被人登门求购杏脯的人家都惊住了。

  他们这位少府不简单啊!

  对于写诗夸杏脯这件事,李白自己是有话说的。

  其实吧,蓝田杏脯虽然品质上佳,吃着很不赖,但也远不至于让李白这么赞不绝口,毕竟他平时也不好这一口。

  可是!

  可是!

  三娘在信里说她明年准备在蓝田县私下酿点杏花酒和杏子酒欸!

  要是他不好好夸一夸三娘送来的杏脯,叫三娘觉得他不喜欢收到她的礼物,明年酿好的酒就不给他送了!

  其实吧,什么酒不酒的不要紧,要紧的是不能辜负了朋友的心意!

  他只是真心喜欢这个杏脯而已,绝对不是想喝什么独家特酿的杏花酒和杏子酒。

第87章

  大唐酒肆开得遍地都是, 酿酒业自然也蓬勃发展,蓝田县就有不少酿酒行家。

  像杏花酒、杏子酒都是很寻常的佳酿,酒食么, 讲究的不就是就地取材?这边杏树多,开发各种对应的吃法喝法。只要酒曲找得好,寻常米饭铺上一层杏花都能酿出很好入口的杏花酒来。

  要是换成酿法复杂的酒, 三娘可不会给李白他们夸下海口。

  对狂热的饮酒爱好者来说,你欠他酒比欠他钱还叫他难受!

  过了中秋,蓝田县的杏脯大受欢迎,连长安城中不少酒楼都来订购当果盘。不过今年的存货就那么多, 卖完就没有了, 也就热闹了这么一阵子。

  可光这么一阵子,也足叫人看出三娘的能耐了。不愧是能考状元的人, 在长安认得的人就是多!

  狄县尉对三娘这个新同僚也是颇为叹服, 遇到什么特别的案件就要和三娘聊上一聊。虽说审案判案不归他们县尉管,但他是明法科出身, 对这方面分外感兴趣。

  别的案件他不好过问也就罢了, 自己在任上看着底下人把犯人抓来了,那自然要跟进跟进的。

  别看萧戡这人好像不太靠谱,抓人还挺有一套的,他每天不是跟着三娘在蓝田县走走逛逛就是自个儿出去走走逛逛,愣是被他揪出不少犯罪分子。

  有买卖人口的,有逼良为娼的, 有坑蒙拐骗的,甚至还有些杀人冒籍的。

  犯罪程度不一, 但都挺倒霉,大多都是自己直接露了馅, 莫名其妙撞到萧戡面前,叫萧戡好生过了一把行侠仗义的瘾。

  对于那些苦主的感激和酬谢,萧戡一概没接受,都让底下的不良人分了。

  竟是叫底下的不良人真心实意奉他为老大。

  这就导致不良人平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能放过去的情况,如今也第一时间禀报给萧戡这位不良帅。

  其实萧戡倒是没想那么多,他从小不缺钱,又没家没室,不像寻常不良人那样上有老下有小,哪里看得上这点好处。

  狄县尉对县衙大牢人满为患的情况也颇觉惊奇,私下和三娘分析了一通:以前他还觉得蓝田县算是天子脚下、处处一派祥和来着,如今才晓得底下藏着这么多龌龊事!

  这其实也不全是萧戡的功劳。

  当初三娘在国子监也是选修过明法科的(具体情况是她自己跑去旁听导致明法博士不放她走),狄县尉聊的话题她全都接得上话,很快便被狄县尉引为知己。

  两个县尉关系这般融洽,底下的人就更不敢松懈了,都卯足劲办好自己的差使。

  这就跟水清无鱼一个道理,由上而下都清明了,干坏事的人也就无所遁形了。

  不少有组织有纪律的犯罪团伙都已经准备悄悄撤出蓝田县。

  惹不起,惹不起。

  三娘与狄县尉关系好起来了,便把主意打到狄县尉那位赫赫有名的祖父身上。她与狄县尉相对而坐,很随意地聊起狄仁杰的事。

  狄仁杰年轻时就是个工作狂人。

  有段时间他出任为大理寺丞,一口气把人家积累了不知多少年的陈年旧案全给扒拉出来解决了,一共判决了一万七千多人。

  恐怖如斯!

  后来他去当江南巡抚使,发现江南人爱搞封建迷信,又一口气上报捣毁淫祠一千七百多所,打击当地歪风邪气,倡导百姓相信朝廷、相信正经寺庙道观,没事不要瞎拜拜!

  光从数量上看,就晓得狄仁杰工作效率有多高了。

  人家的实绩可是动不动就是成千上万!

  三娘的想法是这样的,狄仁杰名气大,乃是大唐家喻户晓的名人。而狄县尉是狄梁公亲孙子,甭管狄梁公教没教导过他吧,总归是血脉相连的至亲,且狄县尉还继承了狄仁杰的些许天赋,对案件特别感兴趣!

  那么作为狄梁公的亲孙子,牵头排演几出“狄公案”不过分吧?

  亲孙子能有什么坏心思呢,亲孙子不过是想做好他们蓝田县的普法工作罢了!

  这个想法其实三娘在知晓狄县尉的出身时就冒出来了,只是那时候他们还不熟,哪里能一见面就跟人说“借你祖宗我用用”这种话。

  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她们已经是明法科方向的知己了,大家一起为明法科的发扬光大贡献一份力量不过分吧?

  狄县尉是比较爱读书的类型,不太理解俗讲之类的娱乐活动,颇为犹豫地问:“这东西该怎么弄?”

  三娘道:“你拿出些既有意思又有教化意义的案子来,别的我来想办法。”

  她什么都不多,就是朋友多,不仅是她自己从小爱跑佛寺里听俗讲,她八叔郭幼明还是组织各类活动的一把好手,如今她八叔虽然去了洛阳,人脉却没完全断掉,请几个师傅过来带带新人还是可以的。

  至于为什么不是请全套人马过来,那当然是因为主要还是以挖掘本地人才为主。要是卯足劲把事情办成了,结果整个班底都是外头的,那不是白费劲吗?

  听三娘这么一说,狄县尉马上应了下来:“没问题!许多案件我都记得,就是许多细节可能不够深入。我这就给我阿耶还有叔伯们写信,看能不能从他们那儿了解得更仔细一些。”

  三娘道:“也不着急,贪多嚼不烂,你先琢磨一两个好案子,争取到时候能一举打响名头。”

  都说一招鲜,吃遍天,像公孙大娘常在人前演出的也不过是那么几支舞,还不是有许多人抢着花钱去捧场。这说明很多事在精不在多,你要是一开头就让观众索然无味,煞费苦心整个十出八出戏也是白费功夫。

  别的不说,就说《狄仁杰三大奇案》和《狄仁杰判语一千例》摆在一起,你想先了解哪个?

  狄县尉点着头表示自己明白。

  这事儿对他来说着实大有好处。

  他祖父的名气虽然很大,可到底已经去世了,他们这一代还能沾点祖荫,再往后可就不一定了。

  但若是他提供的案子真像三娘说的那样成了蓝田县——乃至于大唐别开生面的普法“俗讲”,那可就不一样了。他的名字怎么说都会让不少人记住了!

  狄县尉下衙后都还很兴奋,回到家后就开始铺纸研墨琢磨该挑什么样的案子好。

  因着想得入神也写得入神,狄县尉都没注意到自家十一二岁的女儿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悄悄在他边上探头探脑看他在写什么。

  等狄县尉察觉到女儿来了,无奈地搁下笔说道:“你鬼鬼祟祟的做什么?”

  小姑娘笑嘻嘻地说道:“看阿耶您在写什么!您是在写曾祖父的事吗?”

  狄县尉道:“对。”他最喜女儿聪慧,也不介意与她多说一些,不过话题说着说着就转到三娘身上,给女儿说起三娘的厉害之处。

  他们这位郭少府可不止考了状元那么简单,人家才刚到蓝田县不到一个月,在蓝田县衙说话已经很有分量。

  这说明人不仅书读得好,做起事来也不含糊!

  崔县令本来多清高一个人啊,哪怕面上彬彬有礼,骨子里还是有着世家独有的倨傲。可现在呢,瞧见郭少府就满面笑容,不知道的人还以为郭少府是他亲闺女。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2页  当前第7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4/9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盛唐小女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