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村民们从紧张害怕和混乱中冷静下来,发现汪嫂子说的是真的。
鸭子多的田地里,真的很少蝗虫。
冯蕴看着夕阳下的霞光,脸上突然浮出一抹森然。
“自己吃,是个好办法。”
卢贵全愣住,抬头看着冯蕴,一时脸颊通红,不知是羞的,还是气的,破口大骂起来。
“都什么时候了,还说风凉话,这是要逼死人啊!”
袁氏更是放声哭嚎。
“老天爷,这是作的什么孽哦。”
“里正娘子要逼死我们啊!”
这是赖上冯蕴了。
冯蕴根本就懒得理会他们,招呼邢丙找几个部曲,把石墨卸下,准备架起,点篝火。
邢丙看她的安排,眉一皱。
“要用石墨来烧吗?”
冯蕴点头,“石墨比柴火经燃,烧的时间也长。”
邢丙看着那些石墨,觉得有点可惜。
他妻子徐氏更是气不打一处来,直接开骂。
“娘子何必管那些人混球的死活?家里没养鸭子的,全是当初不听劝的。”
“不是帮他们,是帮我们自己。”
冯蕴看一眼徐氏和邢丙,淡淡地道:
“同在一个村子,要是村民都缺粮,我们便会成为众矢之的,村子的和平和宁静,也会被打破。当然,最紧要的不是这个……”
她看着那些在田间跳跃的蝗虫。
“这一波蝗虫数量不算多,有鸭子尚可应付,要是下一波飞来的,数量多到无法控制呢?”
邢丙点点头,“娘子有远虑。听娘子的安排便是。”
冯蕴道:“方才汪嫂子提醒了我,鸭子吃不完,人可以吃……”
邢丙愕然,“人吃?”
冯蕴道:“没错,蝗虫也是一道美食呢。”
几个部曲也面面相觑,几乎不敢置信。
冯蕴也不多说,安排入夜后要点燃的篝火,又让人到处去借网子,编织在一起,组成一张张大网,默默等着黑夜的来临……
到入夜的时候,果然如冯蕴猜测那般。
消灭了先头来的小股蝗虫军,并不是结束。
花溪村的田地庄稼,在周围邻村里,都是长势最好,果实最丰的,尤其长门的大面积稻田,因为冯蕴用了温室育苗,秧苗先筛选一遍,再植入田地,整体的植株就比村里人家里的壮实、高大,结的稻子也更为饱满……
大概蝗虫也有信号传递,知道花溪村有好的,拖家带口就带着大部队来了……
阿楼从地里过来,满头大汗。
“娘子,蝗虫越来越多了,鸭子都吃饱了,再不走,快吃不动了。”
天边的霞光已收住,黑夜将至,蝗虫密密麻麻飞过来的感觉,终于有了一种遮天蔽日的窒息感。
冯蕴道:“点火。”
她在村里不同的位置设置了篝火点位,足足有十处。
天一黑,火光燃起,大老远就能看见。
蝗虫看到光,就像得到了神的召唤,掉头往光源散发的地方,飞扑过去……
无数的蝗虫扎扎实实地落入网里。
没有落网的,全力飞向燃烧的篝火……
很快,整个村子里都弥漫着一股烤蝗虫的香味。
邢丙吸了吸鼻子,“确实很香。”
众人都说娘子的办法好,又可以抓蝗虫,又可以烧蝗虫。
冯蕴看着一只只蝗虫往火光而去,淡淡地道。
“这就是飞蛾扑火。”
小满闻着那香味,眯起眼看着远处的火堆,“娘子,这个真的能吃吗?”
冯蕴道:“能,但石墨烧的,还是不要吃了。”
她指了指那些网兜,以及还在奋力撒网捕虫的人们,认真地道:“需得把捕捉到的蝗虫装起来,饿几个时辰,把肚腹里的东西都排尽了,再来油炸,或是干炒蘸料……”
起初大家都以为只是一个玩笑。
没有想到娘子真要把蝗虫当做食物……
众人面面相觑,脸色极为怪异。
这场蝗灾闹到半夜才结束。
死的死,被捕的被捕,剩下的蝗虫飞走了。
村子里安静下来,农人们长长吁一口气,才发现浑身都是汗水。
冯蕴回了庄子,派邢大郎跟着几个什长,临夜去各家各户核实灾情。
次日一早,什长们聚到大槐树下议事。
杨什长摇头叹息。
“养鸭子的人家,粮食大概被啃食了三成。没养鸭子的,足有五成,像卢贵全家这种,田在村西,离沈家村近的,遭受了两三波攻击,地里几乎不剩什么了,运气好的,大抵还能收个一二成回来……”
邢大郎看冯蕴沉默不语,也跟着道:
“娘子,我们的田地,也是三成损失。”
能保住七成,已是不错。
冯蕴点了点头,没什么表情。
众人却是心有余悸。
邢大郎小声问:“蝗虫飞走了,还会再来吗?”
冯蕴摇头:“蝗虫不会原路返回,但如此持续高温高旱,蝗灾还会再来,等几个月,说不定下一波就会卷土重来,甚至规模更大。”
邢大郎脸都白了。
几个什长都是靠天吃饭的人,唉声叹气,不知如何是好……
冯蕴道:“度过这一劫,先熬到秋收吧。村里没养鸭子的,再继续养一些,养肥了也好过年……”
众人皆点头。
冯蕴回屋换了一身衣裳,带着小满就去了灶上。
厨娘见她,皆是惊讶。
“娘子要做什么?”
冯蕴道:“准备给玉堂春,再上一道新菜。”
又吩咐邢丙道:“去张贴告示,就说长门庄大量收购蝗虫。”(本章完)
第363章 离心离德
玉堂春的新菜名叫“踏青”,好几种不同的口味,听上去美妙,可得知它就是蝗虫,很多人表示敬谢不敏,难以下口。
但吃过的人都说香脆焦嫩,别有一番风味,也引来一些人跃跃欲试。
文慧看着这个销量,听说冯蕴还在大量收蝗虫,有些忧心。
“娘子收这么多回来,卖不掉要如何处理?”
冯蕴道:“烘干保存,以备用。”
文慧很是不解。
她道:“有吃才会挑食,到了没吃的时候,就不嫌弃了。”
而且烘干出来的蝗虫,是真的香脆,就和炸的河虾小鱼差不多……
文慧见娘子有自己的主张,不再多问,照常将这道菜挂在大堂上。
长门一直在收蝗虫。
收购的价格很低,但这个时节,乡里有很多闲人,听说哪里闹蝗虫,便都跑过去捉。
人多到一块田地的边上,人比蝗虫还多……
又是鸭子又是人,又是篝火又是赶,这次的蝗灾慢慢过去了。
贺洽做了统计,损害还是不小的,但比他起初预计的,也是好了许多。
到了七月底,长门就不收蝗虫了。
秋收将至,长门又要办喜事,很是忙碌。
鸣泉镇那边的甘蔗,七月收一茬,也在准备秋播入土。
一切都好像没有受到影响……
但连续大旱,滴雨都无,村里的老井,长河的水位越来越低,市面上的粮价越来越贵。
人们嗅到了空气里的紧张。
渐渐地,粮食荒潮越演越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