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登基就流言四起,太子真怕会出幺蛾子,毕竟流言蜚语也是武器,要是放任不管,定会生出事端。
“既然是流言,那就有源头,臣等定当尽心竭力,把背后之人揪出来,还您一个清白。”
“殿下稍安勿躁,此时还是以操办丧事为主,让先帝入皇陵安息,谣言止于智者,待您登基作出政绩,流言蜚语也就不攻自破了。”
太子额角跳动了一下,要是没做出政绩,他就一辈子背着这口黑锅不成?
“那崔氏确实有嫌疑,不如先看管起来,陛下最后见的人是她,与殿下您有何干系?世上还是明眼人多,大家都相信您是清白的,您千万不要被外头的风言风语影响,要是没办好先帝的葬礼,恐怕会影响国运。”
“散布流言的人可能就是想让您出错,以此揪着错处攻击您,殿下您要是自乱了阵脚,就是着了对方的道了。”
“以不变应万变,公道自在人心。”
“……”
太子没被安抚到,反而更加心慌,到底是想谁害他?
敌人在暗,而自己在明,这让太子如何也静不下心。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百姓对他的印象是为了皇位不择手段的小人,以后恐怕是会麻烦不断。
毫不犹豫道:“此事关系重大,孤给你们三日,必须把背后之人揪出来!”
踱了两步道:“不仅要把人揪出来,还要以最快的速度平息流言,最好是把罪魁祸首当众绳之以法,以震慑搬弄是非之人!”
有言官跪地劝阻,“此举太过残暴,恐会失了民心,先帝刚驾鹤西去,为给先帝祈福,此时也不宜见血,殿下,您不能任性行事。”
太子憋着气,“孤凭白被他们诬赖,难道就只能忍着吗?”
“为君者当胸襟开阔,可纳百川……”
言官越说,太子的表情就越难看,圣意就是天意,他好不容易熬出头了,怎的还比当储君更憋屈?
他就是不忍了,又能如何?
众人纷纷发表意见,只有谢钰什么也没说。
太子不想再听那些没用的废话,他迫切希望有个人与他站在同一阵线,严惩散布流言,攻击他的人!
“骠骑将军,这事你怎么看?”
谢钰军功赫赫,被先帝准许佩戴刀剑进宫,这会儿握着剑鞘的手紧了紧,“殿下,还是先调兵驻守要道吧。”
太子的面色变了变,“你是说,会有人趁机造反?”
这种事情,并非没有先例。
平日里那些手握兵权的人没机会进京,他们一动,风声就会传出去。
这次不一样,他们可以名正言顺而来,有心人想要做点什么事,也不是不可能。
且这次的流言直指储君,如果有人打着匡扶正义的旗号,战事便一触即发,不提前准备,恐怕要生出大乱子。
“这只是臣的猜测,不过防人之心不可无,随时做好迎战的准备,对我们没有坏处。”
有人不满,“有狼子野心的幽州陈家已经覆灭,漠北也已经收复,谁还会在这个节骨眼上闹事?谢将军,你未免太小题大做?这会让城里的百姓恐慌,让他们以为太子殿下没有安邦定国的才能,怎会没有坏处?”
有造反之心的,不一定只有陈家,各地的封王手里多多少少都有兵权,包括之前受封的大皇子,手里不仅有兵权,在京城还有残存的人脉。
若非不是中宫所出,谁是新帝还真说不好。
太子现在还没登基,绝对不允许有意外情况发生,不管谢钰的猜测是对是错,提前防范总好过被打得措手不及。
谢钰是他的舅子,眼下值得信任。
“谢将军,排兵布阵是你的强项,孤将兵符交与你,若真有人想动摇国本,忤逆圣意,杀无赦!”
调兵的动静瞒不住人,京城里的人一边惊慌,一边觉得太子就是惊弓之鸟,没了先帝就变怂了。
就算有人想造反,不得一座座城池挨着打?
等到京城那得很久以后的事情了。
别处没起战事,京城没必要先乱起来啊。
不管别人怎么想,既然太子把兵符给了谢钰,他就要按自己的判断行事,一边调兵遣将,一边派出斥候打探消息。
担心文茵会在这个时候回京,谢钰又往益州去了信。
国丧期间,本就气氛沉重,又见各处都在戒严,突然之间,好像有乌云笼罩在京城上空,让人喘不过气,无端生出了恐惧。
将军府里就谢钰一个人,但谢府还有长辈在,为此他把将军府的守卫几乎都调去了谢府。
家人无虞,他才能在战场上奋勇杀敌。
谢钰负责对外,内里的流言自有人为太子排忧解难,先帝的葬礼也由礼部负责,不需要他操心什么。
以前谢钰在外征战沙场,赵姨娘虽然担心他,但没感受过大战来临前的气氛,总是安慰自己,钰哥儿肯定会好好回来的。
眼下战事还没发生,气氛就紧张得不行,如果有谁胆子小一些,可能会在惊惧中昏死过去,赵姨娘才知道,儿子能平安回家有多么地不容易。
手里还缝着婴儿的小衣裳,思绪却已经飘远,还要多久才能到海晏河清,四海太平的那天?
她不想儿子没完没了地上战场,不想他一次又一次地流血受伤……
为了安全起见,江佔送谢婉和孩子回了娘家,这会儿孩子在睡觉,谢婉也帮着缝小孩子的衣裳。
见赵姨娘在出神,就知道她在想什么,“娘,您别太担心,漠北那种地方二哥都能凯旋,更别说是在京城了,只要这边有难,很快就会有人来支援,说不定二哥还能再立军功,给侄子侄女挣个更好的出身呢。”
赵姨娘叹气,“担心又能怎么样?如果有战事发生,你二哥还是会上阵杀敌,我们也帮不上他的忙,只希望他能小心谨慎些,文茵肚子里的孩子还没出生呢,可别……”
“娘,您可别乌鸦嘴,就算是为了孩子和文茵,我二哥也会小心行事的。”
赵姨娘又道:“算算时间,文茵已经坐稳胎了,你二哥之前说去益州接她,眼下没法脱身,她应该不会自个儿回来吧?”
谢婉不清楚他们夫妻之间的事,只道:“我二哥肯定会给她传信的,知道京城有危险,文茵不会回来。”
在某些时候,谢婉觉得文茵和她就是一类人,最会趋利避害。
二哥重要,但她肚子里的孩子同样重要,文茵应该会在安全的地方待着,等京城风波平息之后再回来。
第347章 天生的将才
各个地方的官员陆续抵达京城,风平浪静,预想中的事情没有发生。
谢钰不仅没有放松警惕,反而命所有人打起精神,要是误了事,军法处置!
政敌诋毁他,说他扰了先帝的清净,让先帝不得安息。
还有人指控他,是为了向新帝邀功,故意闹得人心惶惶,最后的结果,肯定是他故意闹出点事,自己带人平息,以此达成目的。
嘀咕谢钰的人越来越多,但太子就是信任他,别人也无计可施。
而这时,大皇子带着集结的各路人马突然杀到了京城。
理由是太子弑君弑父,乃大奸大恶之人,若继承大统,定会民不聊生,他率着的是正义之师,要肃清奸恶,拨乱反正!
跟随大皇子的势力众多,他们放弃了沿路的城池,直取京都,战事很快拉开了帷幕。
之前还在背后非议谢钰的人,又一致改了口径,夸他“嗅觉”敏锐,是天生的将才。
这些谢钰都不知道,他作为主帅亲自坐镇前方,指挥作战。
这一战必须胜,否则将天下大乱,各地纷纷效仿武装起事,到了那时国土四分五裂,战争接连不断,国不成国,家不成家,百姓流离失所……
有人跟着大皇子造反,就有人拥护正统,情况特殊,某些手握兵权的大将虽然没接到命令,但还是发兵支援京城,赌的就是从龙之功。
谢钰打过无数次仗,他的所有经验都是在战场上积累下来的,不管对方采用什么战术,他都能很快破解。
造反的兵马被阻拦在百里之外,进不得分毫,这也给了城里的人极大的信心,骠骑将军定会收服叛党,让百姓免受灾难。
太子看到了谢钰的实力,为了让谢家人安心站在他这边,对谢莹也是越来越好,夜夜都宿在她的房里。
谢莹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她不用再刻意避孕,也不用再避宠,把自己塑造成被厌弃的太子妃。
此时怀上身孕便不用担心遭人暗算,太子不会在这种时候让功臣寒心,而其他人也没那个胆子,挑衅谢家的权势,谢钰对太子越有利,她便越安全。
国丧期间,夫妻不能同房,但谢莹顾不了这么多了,她必须要生个儿子!
如果不把握住这次机会,等太子登基,过个几年彻底掌控了朝堂,他还会需要谢家吗?
那定然是不需要的。
到了那时她这个太子妃,不日之后的国母,想要顺顺利利地生孩子就没那么容易了。
机不可失,谢莹决定抓住机会,就算日后被人弹劾,也可以说是在先帝驾崩前怀上的。
妇人生产有早有晚,只要咬死了胎儿的月份,那些人还能如何?
太子并非是草包,他知道谢莹的心思,也愿意配合她。
只要生的是他的孩子,而谢家又没有不臣之心,他为何要与发妻过不去?
至于谢钰,等朝堂安定下来,想办法扶持新人牵制他便是。
……
大皇子急着杀进京城,取太子的命,再拿到传国玉玺,他也是慕容家的人,胜者为王,谁敢有异议?
因为心急,采用的是强攻战术,这种不要命的打法如果遇到的不是谢钰,可能在气势上就唬住了对手,进而大获全胜。
可惜,谢钰打仗最不缺的就是耐心。
排兵布阵之法千变万化,大皇子的人使出了全力,也没讨到丁点好处,士气突然就不足了。
待援军一到,谢钰又改了打法,一鼓作气击败了临时集结起来的大军。
“大皇子,我们还是先撤退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谋划了多年的大业,在短短几日之内就轰然崩塌,大皇子目眦欲裂,这要他如何甘心?
只要打进京城,杀了太子,这天下就是他的了!
就差这一步,都被谢钰毁了!
大皇子神色癫狂,眼睛红得像是要滴血,看着京城的方向,仿佛谢钰此时就站在他的眼前,眼神里充满了仇恨,恨不得喝他的血,吃他的肉。
“走!撤退!”
有朝一日他还会再杀回来,到时候第一个杀的便是谢钰,还有他的一家老小,也要拿来祭旗!
收到叛军败走的消息,谢钰当机立断,带了人马亲自去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