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瞻“唔”了一声,说道:“也没什么事了,就是你这两天还流那么多血?我今天出城巡视的时候顺道给你打了野鸡,已经叫灶上炖给你了……”
“好了我真没事了!”
沈棠宁大窘,为了防止他再问出什么惊世骇俗的话来,连忙打断他道:“你明儿一早不是就要走吗,别在我这里浪费时间了!”
第二天凌晨大军开拔,沈棠宁被外面的动静吵醒了,睡不着,索性让锦书扶了她出去。
天色昏蒙蒙的,大街上除了排列整齐鸦雀无声的士兵,一个人也无。
谢瞻开拔的手势刚落下来,见她出来微微一怔。
沈棠宁对他点了下头。
谢瞻似乎还有话想说,周围的人已经行动了起来。
他最终好像也朝她笑了一下,没再说什么。
……
谢瞻不在,有锦书陪伴的这段日子沈棠宁倒也不算太寂寞。
安全起见,谢瞻离开后安排沈棠宁住进了当地的县衙中,那县令夫人得知她是镇国公世子夫人,为了巴结她,十分殷勤地邀请她搬进当地富商所建的大院。
沈棠宁婉拒了。
她本就不爱交际,以前都是被郭氏逼的,近来迷上了看医书,因为谢瞻离开时叮嘱她不要总出去,她闲来无事就只能呆在县衙里看医书,几乎与世隔绝。
一转眼两个多月过去,期间谢瞻给她写了两封信。
那时是谢瞻刚离开的第一个月,他便打了个漂亮的大胜仗,仅用一万多名步兵骑兵,三千人的弓弩手就攻克了河北的常州县,俘虏了张元伦的亲弟弟叛将张玄,并从张玄口中得知了取胜张元伦的良策。
对于这事,虽然他在信中一笔带过篇幅不多,却能看的出来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得意自负。
沈棠宁看着也忍不住一笑,仿佛他高傲的模样就浮现在了眼前。
信的内容不多,除了这件事,便是简单的几句寒暄问好。
沈棠宁没什么话说,也就回信嘱咐他注意身体。
收到第二封信是两个月后了,谢瞻说常州失守后张元伦立即就领兵气势汹汹地包围了饶阳。
而他则按照张玄的计策按兵不动以逸待劳,时日一长,张元伦率领的蓟州骑兵果然疲惫松懈,锐气大减。
此时谢瞻再与饶阳坚守的朝廷军里应外合,把张元伦的三万叛军打得屁滚尿流,一路沿着沱河仓皇而逃,卢坤义又率领了三千人埋伏在张元伦援军的必经之地,全歼了来增援的叛军。
这一战后,朝廷军便成功收复了常州九县,士气大增。
午后的阳光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沈棠宁坐了马车驱车前往城门处。
这是她两个多月来第一次出门。
县令夫人与她约定好这两日都城门口开仓赈济因战争无处可去的流民,因县令夫人家中有了急事先行离开,下午时分结束沈棠宁便与从人一道回了府。
马车穿过胡同行到大街上,因恰好是开市时间,街上人来人往,行至一处马车忽撞上了块大石,“咣当”一声停了下来。
沈棠宁不得不下了马车。
长忠仔细查看,发现马车的车轴被撞断了,离家还有近半个时辰的车程,总不能走不过去。
长忠遂告知过沈棠宁,并指挥小厮赶紧去重新买一辆马车过来。
谁知等他准备转过身要去引沈棠宁到旁边的阴凉下站着稍作休息时,前面突然发生了混乱。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菀菀姑娘来了!”整个大街瞬间犹如沸水入锅一般沸腾了起来,众人疯狂地朝着前面跑去,转眼的功夫整个大街就变得拥挤不通。
沈棠宁被夹在人群中间像后挤去,她的声音也淹没在了众人呼喊声中。
不知不觉中,有人悄然握住了她的手腕大力向后扯去。
“放开我!锦书!”
沈棠宁一面挣扎,一面扬声喊着锦书和长忠的名字。
锦书和长忠急忙四处环顾,却只能隐约听到沈棠宁微弱的喊声,就是看不到人。
沈棠宁怀疑自己可能遇上拍花子了,急中生智,急忙拔下头上的发簪和耳环向一侧的人群中丢去。
“谁的珍珠耳铛和赤金簪子丢了!”
接连喊了数遍,果真大家都转而争着去抢那黄灿灿的赤金簪子,沈棠宁也终于看到了长忠和锦书。
正要再开口呼唤两人,突然嘴巴被人捂住向后拖去,让她再发不出任何声音,动作也比先前更加迅速果决。
不知拖行了多久,就在沈棠宁即将绝望之际,那人却莫名停住了。
捂在她嘴间的手被人强行扯下,攥着她手腕的那双手也被迫松开。
“滚!”男人低声喝道。
接着,她便因几乎窒息而晕眩着跌入了一人的怀中。
“夫人,夫人……醒醒!”
脸上传来清晰的痛感,被人用力拍了数下,沈棠宁呜咽两声,终于睁开了眼。
“你没事吧?”那人问道。
这是个陌生的青年,看起来约莫二十来岁的年纪,身上着淡青色的长袍,面庞清俊,气质儒雅温和,一双琥珀色的眼睛却宛如鹰隼般坚毅锐利,正关切地看着她。
见怀中女子睁眼向他望过来,青年不禁一愣。
只见怀中女子一双杏眼黑白分明,柔媚似水,她的肌肤更雪白若凝脂一般细腻,竟是个十分美貌青春的小妇人。
饶是这青年见过不少的美人,眼底还是忍不住闪过一抹惊艳。
虽是如此,他手上的动作却依旧十分礼貌规矩。
沈棠宁被他扶着站定,感激地道:“多谢公子相救,不知恩公名姓,来日妾身必定亲自上门道谢。”
身后的锦书和长忠这时也赶了过来,青年却温声道:“某路过而已,夫人不必上门道谢。只是这世道不太平,常有心怀叵测之人企图浑水摸鱼,夫人生就天香国色,日后在路上还是多加小心,切勿一人独行。”
待这青年走远后,锦书和长忠将沈棠宁扶上了新买来的马车,沈棠宁先行回府,由长忠派人去搜查那几个拍花子。
傍晚长忠方归。
“属下无能,那几人似早有预谋,围聚的人群散去后属下便立即带人去寻,那几人早已逃得无影无踪,城内遍寻不得。”
沈棠宁说道:“你既说他们早有预谋,又怎会让你轻易抓到,不必自责,这事不怪你。”
女主人不仅没有追究他无能,还反过来安慰他,叫长忠心中忐忑顿时去了大半。
当初谢瞻传信让他来河北,长忠还以为有了建功立业的机会,心情无比激荡,谁知主子离开前却命他留下照顾沈棠宁,长忠觉得大材小用,还曾暗暗有过不满。
但这段时日相处下来,女主人善解人意,温柔和善,长忠愈发觉得自家主子找了门好亲事,待沈棠宁比先前更多了十分的真心和用心。
沈棠宁叫锦书给长忠搬来锦杌端来热水,长忠忙谢着接过。
“夫人,我们白日见到那青年似乎并非我们周人。”
沈棠宁一怔。
“何以见得,我见那青年言谈举止分明都是中原人的模样。”
长忠说道:“属下随世子曾北征契人两年,那青年言谈举止的确活脱脱周人模样无疑,但他的两名随从走路姿势却如同扎马步般,这是因契人常年骑马留下的走路习惯,绝不会差。至于那为首的青年为何看不出丝毫异常,我实在便不知了。”
沈棠宁默了片刻。
长忠担心沈棠宁放了那三人,立即道:“夫人万不能因那青年救了您便掉以轻心,如今咱们大周内有叛军作乱,外有契人虎视眈眈,正是内忧外患之际,夫人决不能心慈手软!”
“我晓得,”沈棠宁轻声道:“长忠,你去查罢,我信你,倘若那三人胸怀坦荡,自不用担心被查。”
“夫人英明!”
……
朱仪君看着沈棠宁的马车逐渐远去,皱眉道:“她怎么会在此处?”
朱仪君的父亲睿王封地便在河北,睿王前段时日正奉命平叛,而他平日里却是无诏不得离开封地。
河北距离京师只有四五天的路程,因此朱仪君自年幼时起便时常会随着母亲秦氏去京都拜见太后和隆德帝。
丫鬟说道:“姑娘忘了,谢世子如今不是正在饶阳攻打叛军张元伦吗?”
说起这事朱仪君便生气,谢瞻来到河北竟不去拜见她的父亲,要知道她的父亲可是今上一母同胞的亲弟弟!
“我当然知道!可男人打仗她一个女人过来掺和什么!”
“这,这奴婢便不得而知了。”丫鬟小心翼翼地看着自家郡主的脸色。
朱仪君不想再见到沈棠宁,立即让自家马车调转了马头。
却说今年朱仪君年方二八,正是碧玉年华,以她的年纪和尊贵的身份原本应当早早就定下了婚事,然而这两年她却迟迟不肯定亲,见着谁都不满意,可把母亲睿王妃秦氏给愁坏了。
奈何朱仪君是秦氏老蚌怀珠,三十五岁时意外怀上的,因此与睿王都格外疼惜这个小女儿些,几乎是集万般宠爱与一身,当做眼珠子来看待。
朱仪君不愿定亲,每回被催婚都撒娇说还想多陪爹娘几年,睿王不知,秦氏却是心知肚明。
女儿恋慕的是那京都中的镇国公世子谢瞻,若是那谢世子的确是个极好的婚配对象。
可朱仪君生来便是天潢贵胄,谢瞻的父亲谢璁手握重权,除非隆德帝昏了头,否则绝不会让两家联姻。
朱仪君正是知晓其中关键,黯然神伤,这才多年来不肯成婚,只因她觉得见过了谢瞻那等英武能干的男子,其它的男子便如鸡埘豕圈中的烂泥一般庸俗无用。
朱仪君自是不知宗逆叛乱当日京都中发生之事,今日无意见到沈棠宁,以为是谢瞻打仗之时都离不得沈棠宁,要带上她,更是难受极了,越想越觉得心里堵得慌,回到家就缠缠绵绵生了场大病。
在她生病的这一个月的时间,京都及前线战场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这日朱仪君无所事事地坐在她的闺房中弹琴,睿王妃秦氏忽欢喜地走了进来,一进来就屏退左右,握着女儿的手上下看着笑,越看心里越高兴,说道:“瞧瞧我女儿如今出落得碧玉似的人儿……女儿啊,你终于要得偿所愿啦!”
朱仪君疑惑地看着秦氏。
“母亲说的,女儿怎么一点儿不明白?”
秦氏笑吟吟道:“还能是哪件事,自是你心中夙愿!陛下有意将你许配给镇国公世子谢临远为妻呀!”
朱仪君腾得从罗汉床上坐了起来,惊喜万分。
第54章
自谢瞻与卢坤义将张元伦亲弟弟张玄擒获,又与郭尚合兵将张元伦打得落花流水逐出河北后,张元伦一路收拢残兵败将向河南狼狈逃去。
然而与此同时,京中却传来一个噩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