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早就有规定,境内郡县衙门,无论是本土,还是海外,每年的休沐时间表都按春节来排定,而非西方的圣诞节。
欧阳朔甚至在私下吐槽,要让圣诞节在大夏毫无存在感。
第一千两百三十二章 神武之治
又是一年除夕夜。
正如刘希夷在诗中所言:“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每一年大夏都会更进一步,再上新台阶,今年恰逢晋升为皇朝,更是如烈火烹油,盛况空前,真正有了盛世之景象。
已经有大臣建议,称之为“神武之治”。
更让百姓振奋的是,在晋升为皇朝之后,朝廷并未安于现状,刚一晋升,就接连提出三项国策,更是以浩瀚心胸,广纳天下异人之才。
夏皇吞吐四海之心,让天下人景仰。
有如此帝王,大夏幸甚,百姓幸甚!
是夜,京师热闹非凡,夜空中的烟火从傍晚开始就没停过,配合无数的彩灯、花灯以及烛火,将京师彻底变成一座不夜城。
京师百姓在欢度除夕,更是在庆贺这难得的盛世。
王城,皇宫。
例行的皇室家宴已经进入尾声,席间觥筹交错,好不热闹。
一年过去,皇室成员也已成长起来,或是在军中,或是在衙门,或是在集团,渐渐站稳脚跟,成为朝野上下不容被忽视的一股新生力量。
诸成员中,刚被任命为梧州郡守的欧阳桓,无疑是最耀眼的一位。
“陛下,我敬你一杯!”
欧阳桓离开座位,主动给欧阳朔敬酒。欧阳桓深知,前番被任命为梧州郡守,不独在朝野引发风波,就是在皇室内部,嫉妒者也不知凡几。
他想要在大夏站稳脚跟,除了能力,还需要陛下的支持。
欧阳朔此刻正坐在主位,腿上坐着已经一岁半的洛儿,欧阳桓过来时,欧阳朔正给宝贝女儿剥她最喜欢的葡萄,宠溺之情,溢于言表。
欧阳朔可不想效仿古代帝王,讲什么天家无情,就是对宇儿,欧阳朔也并未严加约束,任其放飞,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
为了让两个孩子打下修行基础,欧阳朔甚至坚持每天下线一次,用《五帝真经》淳厚的真元,温养二小的经络。
见欧阳桓来了,欧阳朔放下刚剥到一半的葡萄,遥遥举杯,笑着说道:“三叔,新年快乐!”
“托陛下洪福!”对陛下的尊重,欧阳桓心里很是受用,他可是知道,就在此刻,周围不知有多少双眼睛,或明或暗地盯着这里呢。
叔侄二人借此机会,聊了聊政务。
就在此时,眼见父皇一直跟三爷爷聊天,不给她剥葡萄,小公主洛儿终于生气了,鼓着小嘴,肉呼呼的小手突然往上一伸,一把拽住父皇的胡子。
欧阳朔努力维持的威严形象,瞬间荡然无存。
“呵呵,小公主生气了,我这就走。”见陛下出糗,如果再呆在原地围观,可不是为人臣之道,欧阳桓识趣离开。
聊了这么几句,欧阳桓的目的已经达到。
事实上,欧阳朔又岂会在意这小节,说了一句“三叔慢走”,转身开始哄着小公主,给她剥葡萄谢罪。
说起被洛儿拽住的胡子,里面还有一段故事。
欧阳朔年轻,要压服一班文武大臣,着实不易,至少从形象上看就太面嫩了一点,不能给人以成熟稳重之感。
鉴于此,宋佳建议欧阳朔留一点胡子,来弥补年龄上的差距。
欧阳朔从善如流,这才蓄上胡子,果然显得成熟不少,乍眼看去,不再是刚进游戏的热血青年,俨然已是一位充满成熟气息的大叔。
虽然有点老气,欧阳朔还是很满意的。
小小插曲过后,整场宴会也已接近尾声,各自散去。
…………
正月初一,照例又要祭祀宗庙社稷。
所不同者,今年的宗庙之中,请进了欧阳氏一脉的祖宗牌位,欧阳朔父母的灵牌同样摆在宗庙之内,而且还被追封为太上皇跟太上皇后。
如此,也是向天下臣民展示孝道。
接下来又是一周的漫长假期,朝廷休沐期间,欧阳朔除了关注一下非洲战事,就放心一切政务,专心陪伴家人。
转眼之间就到了二月十五日,朝廷再次开衙。
王城,皇宫。
早在年前,在拜访完张老跟郭老之后,为了消除外界,尤其是精英阶层对大夏,对他欧阳朔的误解,欧阳朔就在筹备一件大事。
开衙之后,此事被正式提上议程。
欧阳朔准备在内阁之外设立大夏最高法院,跟资政阁、鸿胪寺以及御史台等机构并列,掌管《大夏法典》的最终解释。
在特定情况下,大夏最高法院还拥有司法审查权,审查内政院提刑署或者行省总督衙门提刑司争议较大的司法案件。
如此,等于在内政院头顶,悬了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
内政院下设治安署、提刑署以及监察署,等于将公检法集于一体,对推行法治,维护《大夏法典》的权威,显然是非常不利的。
掌审查的大夏最高法院组建之后,就能跟掌监察的御史台,会同掌司法执行的内政院,共同组成一个稳固的铁三角,互相掣肘,互为补充。
更关键的是,为了践行法治,维护《大夏法典》的权威,欧阳朔准备给大夏最高法院设立一个原则:“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等于是说,欧阳朔在进行自我约束。
欧阳朔这么做,既是对那些说他是个封建帝王的精英阶层的一个回应,也是完善大夏内在治理结构的客观需要。
对内政大臣卫鞅,欧阳朔自然是无比信任的,可卫鞅不可能一直执掌内政院,整个内政系统,也不会全凭卫鞅的意志行事。
治本之策,就是形成制度约束。
让欧阳朔没想到的是,当他提出这个想法时,内阁竟然没一人赞同,理由很简单,限制君权乃亘古未有之事,不可开此先河。
如果说前番在制定炎黄思想时,欧阳朔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君权非天授”的原则,还能被大臣们接受的话。
那么这一次,欧阳朔真的是遇到阻力。
欧阳朔深知,大臣们反对,明面上是在维护帝王权威,实际上是在维护他们自身的利益。
试想,如果天子都受《大夏法典》约束,那么自古以来,“刑不上大夫”的潜规则势必要被打破,如何不让大臣们担心。
这对历史人才的冲击实在是太大了,一时接受不了是很正常之事。
就算如此,欧阳朔还是决心不改。
从盖亚六年开始,在制定大夏国策时,欧阳朔就将其跟未来的希望星球关联在一起,越往后,这种关联越深。
欧阳朔的最终目的,就是彻底打通两个世界的隔阂。
未来登陆希望星球,欧阳朔希望,能够轻松地将游戏世界中的这一套体系,直接在希望星球复制,以此实现两个世界实时双向互通。
第一千两百三十三章 钓鱼
“陛下,真要这样做吗?”
御书房内,姜尚很是为难,脸上露出疲态。
大臣们站出来反对,欧阳朔虽然意外,却也不慌,他首先找到的,正是内阁首辅姜尚,希望由姜尚出面,顶在前面,弹压这一波。
不是说欧阳朔没有担当,出了事就当缩头乌龟,让大臣冲锋在前。事实上,以欧阳朔在朝野的威望,完全可以将这场风波独自弹压下来。
可真那样做了,大臣们只会口服,心不服。
未来大夏最高法院在行使职权时,必然会遭到各方或明或暗的刁难,根本不能树立起司法权威来,此项改制甚至可能中途流产,变了模样。
这不是欧阳朔想要的。
而且欧阳朔作为帝王,如果跟大臣们直接对撕,互相辩论,那也太有失体统,真正高明的帝王手腕,本就是用大臣来对抗大臣,以此实现政治意图。
姜尚无疑是合适人选。
除了说姜尚作为内阁首辅、百家宗师,无论是在历史人才圈子,还是在大夏文官集团,都具有很高的威望,更重要还是,姜尚已经具现为智人。
即为智人,整个思想自然就大不同。
姜尚太了解,陛下为何要设立大夏最高法院,本人也是持支持态度的。可这一状况,那些没具现的大臣是不会了解的。
为了不引起游戏世界的震荡,盖亚规定,在将NPC具现之前,其他NPC是无法接触到现实世界信息的,更不用说,去了解星际移民这样的大环境。
误解,在所难免。
由此,姜尚就成了沟通陛下跟大臣的桥梁,也是调和剂。
这本就是宰相职权之一。
如果搁在其他时候,姜尚会很乐意接下这样的差事,以此扩大在官场的影响力,可此事实在非比寻常,动的是整个文官集团的蛋糕,压力如山岳。
即便是以姜尚之能,也有些扛不住。
欧阳朔听闻,春节期间,曾经有十几位大臣同时赶到姜尚府邸登门拜访,质问首辅大人为何同意设立大夏最高法院。
为此,互相之间还闹出很多不愉快。
如果不是还有张良、贾诩等一干被具现的大臣,从中斡旋,姜尚此时怕是已经站在整个文官集团的对立面。
这是大夏集团内部,第一次出现这么大的分歧。
随着时间推移,此事的余波更是由京师,逐渐向地方行省扩散,在诸行省很是引发了不小的震动。
大夏官场,都为之一颤。
整个过程,欧阳朔都稳坐钓鱼台,他正需要这样一次机会,好好观察一下这些大臣们,好好看一看,到底哪个值得具现,哪个思想顽固,不堪大任。
随着大夏一统华夏之势不可阻挡,华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人才,几乎被大夏一网打尽。
林子大了,自然就鱼龙混杂,泥沙俱下。
春节期间的暗潮涌动,上至朝廷,下至郡县,悉数被山海卫密探记录下来,一一逞到欧阳朔案前。
在京师大员中,闹得最欢的就是民政署长裴蕴,正是在裴蕴的撮合下,才有了十几位大臣“逼宫”内阁首辅府邸一事。
说实话,这位裴阀巨头之一的表现,实在是让欧阳朔失望不已。连带着,欧阳朔对朝中门阀势力,也有了一些不好的印象。
门阀,终究还是太在乎家族利益了。
而在地方,闹腾的就更厉害,尤其是那些新进归附大夏的官吏,就差跳出来骂娘了,他们不敢将矛头指向欧阳朔这位帝王,就拿姜尚这个靶子出气。
春节休沐期间,欧阳朔竟然接到六十余封对姜尚的弹劾奏章,气的欧阳朔压根痒痒,恨不得将这些家伙统统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