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天意风流_分节阅读_第57节
小说作者:月神的野鬼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709 KB   上传时间:2022-09-20 20:24:16

第82章 寇园(三)

  李稚的办事能力有目共睹,他对待汪之令实在很够意思,顶着士族的威胁与攻讦,愣是凭借一己之力生生将汪雪顺一案给拖延住了。狂潮似的怒气在朝野中掀了起来,连汪之令这位看惯了腥风血雨的总侍中都看得心惊肉跳,可李稚却全部扛住了,还反过来给汪之令喂定心丸。

  深夜府堂中,李稚对着前来密会的汪之令递了茶,“侍中放心,事情拖久便有了转机,先把人保住,余下的可以徐徐谋之。”

  经过这两日的事,汪之令对李稚大为改观,他没想到李稚话虽不多,瞧着年纪也轻,却着实是个非常靠谱的人,主意拿得准,办事雷厉风行直取命脉,且肩上真的能扛事。盛京一向是士族的地盘,连皇帝都不敢轻易得罪士族,可李稚面对士族的狂轰滥炸,不仅顶住了压力,更是把事情给办下来了,其机巧与手腕可谓是京城独一份,怪不得赵慎选中了他。

  汪之令看得出来,李稚对待这件事确实是有一份心就尽一份力,没有任何保留,这让他觉得自己之前先入为主的看法着实有些武断,并在心中得出了一个结论:李稚确实是个实诚人啊。这一阵子两个人并肩合谋,同样都处在被士族攻击的风口浪尖,李稚的能力他全都看在眼中,他对李稚道:“此番多谢少卿大人了。”

  桌上灯烛闪烁,逆着光,李稚在堂前坐下,“侍中说这句话倒是见外了,我在这京中本就没有多少朋友,承蒙世子不弃将我提拔上来,世子离京前,曾与我多次提及您,您与世子是多少年的交情,您如今有所拜托,我岂有尽力不帮一把之理,否则传到世子耳中,岂不是要说我无能至极?”又道:“我也不能保证能够压下此事,但竭尽我所能而已。”

  汪之令立刻道:“少卿大人客气,此事不容易,我亦是清楚的。”

  李稚将狱案翻出来递给汪之令看,“此案证据确凿,洗是无法洗清的,我这两日仔细想过了,最要紧的是不能将汪雪顺判为主谋,不如舍车保帅,将罪名推至他那群向来无法无天的手下身上,只说恶奴仗势杀人,斩首以平众怒,而汪雪顺则定一个管教无力之罪,这样一来便能够免脱死刑,届时再将他流放到西北边境,等没人关心这案子,两年后即可放归原籍了。”

  汪之令觉得这主意靠谱,“当断则断,确实是个好主意,只是这说法要过三堂会审,恐怕不太容易。”

  “这点侍中放心,三堂会审是大理寺代为主审,交由我来想办法便好。我如今担心的是……”他忽然有几分欲言又止。

  汪之令见状忙问道:“怎么了?”

  李稚沉声道:“我需要找人重新拟造证词,确保毫无漏洞才能够堵得上悠悠之口,但此案的细节多有不清之处,我怕若是士族手中有其他证据没放出来,三堂会审时我有措手不及之处,便功亏一篑了。”李稚说的是实情,这案子的证据流于表面,只能够定汪雪顺的罪,而背后更深处的人却早已将自己摘得一清二楚,一点把柄也抓不到,汪雪顺希冀着有人能救自己,绝不敢吐露半点实情,这案子的细节当然不会清晰。

  汪之令一听就明白了李稚的意思,“少卿大人尽可放心,你私下再重审一遍汪雪顺,让他仔细对比证词,他必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李稚看着他,点了下头,又道:“我听说汪雪顺在狱中宛如惊弓之鸟,说话前言不搭后语,样子倒是怪可怜的。”

  汪之令一听这话,随手搁了茶杯道:“他打小是这性子,一得志便猖狂忘形,一遇事便手足无措,没出息的东西!”

  李稚闻声忽然看了他一眼,眼中有幽光,但没有说话。

  两人仔细商讨了一番细节,汪之令要赶在天亮前回宫,凌晨时分,李稚亲自送他出了门。

  李稚站在檐下看着那顶深紫色小轿慢慢远去,透明的阴影打在脸上,莫名有几分难测之意。他将萧皓找了过来,对他道:“你低调跑一趟金诏狱,将汪雪顺从死狱中调到生牢,只说让他放心,外面已经安排好了,你另找两个人住在他的隔壁……”他交代了两句,萧皓有点没理解他的用意,但也没有多问,转身去照办了。

  李稚走了回去,在空旷的堂前坐下,他扭头看向桌上那份字句触目惊心的狱案,是选择公道天良,还是选择隐忍不发?他的眼睛黑漆漆的,却又像是冒着光,过了会儿,他将视线慢慢往上移,最终落在了那枚昆山白玉髓打造的大理寺少卿印上。天亮了,光从屋外照了进来,那方高贵洁白的玉印坐在金色的光线中,流光撞上去便溢出华彩。李稚伸出缠着绷带的手,捞过了自己的印鉴,将其重新收好了。

  李稚对于汪雪顺一案的处理方式便是拖字诀,一拖到底,绝不松口,不管士族如何威逼催促,他一副“任尔东西,我自岿然不动”的姿态,他没事不再出门,如戴晋那样的人将宝剑摔烂了,他也只装作没看见、没听见,碰到有事必须出门的情况下,他也会带上萧皓。

  就这样硬扛了一阵子,这一晚,金诏狱中忽然出了一件大事。朝中盯着汪雪顺的除了李稚外,还有士族的人,李稚近日这副没事装聋作哑、有事积极旷工的敷衍态度彻底激怒了士族,有人听说李稚派人私下多次与汪雪顺接触,立刻意识到他们是想要串供!刑部尚书戴晋早就忍无可忍,为了防止生变,当晚他越过大理寺,直接带着刑部大批官员进入金诏狱连夜突击审查汪雪顺,这一审却是审出了一份了不得的证词。

  李稚当晚正在长公主府上做客。赵颂实在是很喜欢他,她看人很少问人品,只论才华,而李稚确实是个极有灵性的人,对事物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她分外趣味相投。酒酣后,赵颂闲谈时聊起了儿时的事情,追忆往昔与兄弟姐妹在宫中长大的快乐光阴,这时,一个侍从揭开帘子一角走了进来,在纱帐下悄悄用眼神朝着李稚示意。李稚立刻意识到:出事了。

  李稚不着痕迹地找了个借口离开,一出门问那侍从道:“怎么了?”

  那侍从开口说话,嗓子却无端发尖,原来是个太监,“回禀大人,金诏狱出事了。”

  李稚二话不说往外走。

  一出长公主府大门步入巷子,他就看见了等候着的紫色轿子,汪之令连太监上前来打帘子都来不及,直接下来了,能从他的脸上看出压抑着的慌乱,他显然是有十万火急的事与李稚商量,一上来便道:“少卿大人!”连客气作揖都来不及,“今晚金诏狱的事情你听说了吗?”

  李稚点头,“听说了。”今晚刑部突然提审汪雪顺,说起这个汪雪顺,此人确实是没有任何脑子可言,他得到消息,自己不久就会被救出去,从死刑狱来到生牢,吃穿又恢复了从前的水平,便洋洋得意起来,竟是在牢中炫耀起自己的人脉,说自己的干爹是宫中的大人物,他不日便能够出去,谁料这些话全被狱友听在了耳中,很快传到了戴晋那里。

  戴晋作为刑部掌狱官,和他那帮习惯了尸位素餐的同僚不一样,坐堂审案是老人家的平生乐趣之一,这事他干了四十多年再精通不过。他当即把人提出来,威逼、诱供、用诈,十数种手段施用下去,还沉浸在万事大吉中的汪雪顺当时便懵了,据说是吓得浑身僵直、汗流浃背,等他回过神来时,才发觉自己已经说错连篇的话,他把汪之令给供出来了,供出了多少尚且不知。

  好在汪之令提前收到了消息,立刻赶来与李稚商量。汪之令的头脑比汪雪顺要清醒千百倍,他深知自己办事向来滴水不漏,即便汪雪顺说错了话,但没有证据,又加之他平时处事周全,戴晋按律顶多治他一个包庇纵容之罪。但这事的关键不在于证据,到底做没做,证据说了不算,大家心中是有数的。寇园这么大的案子,上面若是没有人,这些年怎么能够压得住?士族必然要拿这事大做文章,他算是被人拿住了一道把柄,汪之令敏锐地意识到自己如今的处境万分危险,此时能够维护他的人,只有一个。

  皇帝。

  汪之令自然不会坐等士族向皇帝告状,他来找李稚正是为了此事,他对李稚道:“恐怕要烦请少卿大人陪我入宫一趟,和陛下仔细剖讲实情了。”李稚没有拒绝。

  深夜,皇宫,一顶紫色小轿停落在东宣门,小太监早早地等候在此,见到来人立刻迎上来。李稚看见汪之令从侧门领着他进入皇宫,一时表情有些异样。梁朝皇宫有最严格的夜禁,宫门一旦关上任何人都不能擅开,违者刑同谋逆。当初赵慎命在旦夕缺一味药,前去拿药仍是要经过层层通报才能开门,但汪之令却能够在深夜自由带着人出入宫禁,可见其人在宫中的特殊地位。

  深夜的皇宫笼罩在青叶香的黄烟中,好似一座昏暗肃穆的隐世道观,有不成线的烛光从远处飘来,李稚压住了心思。说实话,他虽然也被赵慎带着进入过皇宫,但他还从没有深入过内廷,更从未近距离亲眼见到过皇帝。元帝赵徽,这位梁王朝历史上最孤独神秘的皇帝,同时也被认为是最清静无求的帝王,二十年从没有上过朝,几乎不见他的臣子,也从不宠信妃子,他将皇宫打扮成道观模样,日夜在其中焚香叶、炼灵丹,只为登修仙大道。

  通天白玉桥指向无上紫金殿,李稚走了进去,汪之令吩咐他在青色纱笼后稍加等候。宫殿朝四面八方大敞着门,殿中没有点灯,而是取了成丛的萤石照光,风吹起满殿黄纱飘卷,好似是诗书中描述的梦魂长生殿。天刚蒙蒙亮时,大殿中开始由远及近地传来脚步声,头戴着香叶冠、披散着头发的男人赤脚而出,汪之令一见到他便立刻伏地不起,额头牢牢地抵在了地上。

  “奴才见过陛下。”

  赵徽双手中捧着一盏团花青色道灯,一张肤色如雪的脸也被照的荧荧地发光,他闭关了一个月,今天是他出关的第三日,照例仍是不能够睡觉,精神略有颓靡,人也无精打采,他像是一道鬼影飘在满殿黄纱之中,因为长时间的辟谷而显得身形格外瘦削,宽大的灰色道袍罩套在身上,被风一吹仿佛真的要随风而去。他看着跪在地上的汪之令,并没有出声。

  汪之令察觉到了异样,知道皇帝恐怕已经得到了些消息,更是不敢抬头。赵徽问他道:“所以是你做的吗?”

  汪之令一听立刻闭上了眼,十分出乎殿外李稚的预料,他回道:“是。”

  “那些孩子是你让人养的?”

  “是。”

  “那园子你也有份?”

  “是。”

  “闹出这么多人命,全都是你的错?”

  “是。”

  赵徽把手中捧着的道灯举高了些,对着宫殿顶上的冬青花纹观察其中那团明光,他仔细看了片刻,忽然手臂用力往下摆,松开手掌的瞬间,道袍往两侧飞了出去,道灯砰然溅碎了一地,哐当一声巨响,他望着跪着的汪之令,声音有如天惩在空旷的宫殿中回荡,“狗奴才!你怎么敢做出这种丧尽天良的事情?!”

  汪之令伏在地上发抖,闭着眼大声道:“是奴才的错!全是奴才的错!”

  赵徽盯着那团跪地的身影,久久不曾言语,低缓着声音道:“若非看在你还算老实交代的份上,我定要当场砍了你的头!”

  汪之令抬起头看向他,“奴才绝不会拿不实之言欺瞒陛下!即便陛下要砍杀奴才,奴才也只会对陛下说实话,永永远远说实话!”

  赵徽的神情隐在飘荡的黄纱当中,“你跟了我几十年,我瞧你一向谨小慎微,竟是没想到,你还能招惹出这么大的事情,好个奴才啊。”

  汪之令年纪大了,跪在地上承受天子之怒,有支撑不住之意,但他仍是一动不动地跪着,“陛下,这全是奴才的过错!陛下切不可动怒,为了奴才伤了您的身体与修行。奴才的命不值钱,若是让陛下为难,奴才愿即刻下狱,以一死平息朝野异议!”说着又是砰一声将头重重撞在地上,脸上极尽追悔痛苦之意,却不是因为自己做错了,而是自己令皇帝如此伤心失望,嘶哑着声音道:“这尽是奴才的错啊。”

  赵徽赤着脚慢慢踏过了那一地的道灯碎片,站在了他的面前,事已至此,他吐出口气,“是谁负责审理此案?将他召进来。”

  小道童出门来接引李稚,李稚这才抬腿进入大殿,刚刚两人的对话他在殿外听得一清二楚。进入宫殿后,他并没有见到赵徽的真容,只见到满殿飘舞黄纱与弥漫不去的紫叶香燃烧气息,风从殿外呼号而来,皇帝立在层层黄纱后,影子被直线拖长了。照例正三品以上文武大臣见到皇帝不必行跪礼,李稚拱手道:“微臣大理寺少卿李稚,见过陛下。”

  赵徽听着年轻人清澈空灵的声音,望了过去。他从赵慎的口中多次听说“李稚”这个名字,自然知道他是谁,赵慎临走前特意为了他进宫与自己彻夜长谈,言下之意是这乃可以依靠的肱股之臣,他问道:“你就是李稚?我读过你的《光明宫赋》,写的很好,煌煌盛世,才高八斗。”

  “谢陛下。”

  “此案你有何见解?”

  李稚将案情详细地讲述了一遍,赵徽听完后扫过一眼跪着不动的汪之令,“既然全是那汪雪顺闹出的事,将他杀了平息众怒便罢,不必发散得人心惶惶。皇宫的体面伤不得,你是大理寺少卿,这案子只管放手去办就是,不要拖着。”

  李稚一听这话顿时明白了,对方有意保住汪之令,他拱手低声道:“微臣失职,臣会即刻查办此案。”

  皇帝见对方一点即通,没有再多说,只说了一句,“好生去办”,也不想再看一眼地上跪着的汪之令,重新转过身往宫殿深处走了。他抬手取下头顶的青叶冠,嘴中如念经似的诵读着一句诗,“缘来缘去缘如水,花开花落自有时。”那脚步声逐渐远去,直至再也听不见。

  李稚直起了身,看向从地上吃力地站起身的汪之令,汪之令分明是松了口气。李稚垂了下眼睛,敛去其中的暗光,再次抬起来时已经恢复了原状,上前去一把扶起身形臃肿的汪之令,汪之令满头冷汗,对他道:“多谢。”

  事情暂时处理妥当,汪之令没有即刻送李稚出宫,而是顺道请他去自己的地方坐了坐。汪之令的住所离皇帝的宫殿十分相近,一进去,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满屋丹药与珍稀药材,正中央的水池中摆着一只半人高的金丹炉,以金铁之重却轻如鸿毛似的漂浮在水面上,奇妙非常,仔细看原是用一根极细的丝线拉长了悬吊于房梁之上,这是应了道家的解水通天之说,听说皇帝嗜好炼丹,汪之令平生将此道钻研地很深,这殿中皆是他为皇帝精心炼制的丹药。

  李稚不由得想起了赵颂对自己所说的话。汪之令二十岁入宫,那时赵徽还不过是二皇子,宫中有一群“大伴”陪伴着皇子们,汪之令便是其中之一,他陪伴着赵徽长大,如父亲似的地仔细照料着、保护着这个孩子,这些年来不可谓是不尽心尽力。此人狡诈狠毒,视人命如草芥,却唯独对赵徽赴汤蹈火忠贞不二,赵徽也偏宠他。宫中太监给汪之令取了个外号,叫老祖宗,这名号一开始不是什么好称呼,而是曾有个老太监与汪之令争权,说了一句“你这般无法无天,当真是宫中的老祖宗了!”,结果最后却成了对汪之令的恭称。

  汪之令能有今日的一切,尽是赵徽所赋予的。而赵徽此番高高拿起、轻轻放下的姿态,其实也另有猫腻。

  李稚后来才知道,汪之令搜罗童女的事情,皇帝看似不知,其实不然。赵徽敏感多疑,这数十年他蜷缩在这皇宫中,像是海虫躲在自己的螺中,对这皇宫中任何的风吹草动他都了若指掌,汪之令干什么,他当然知道。他迷恋炼丹,以《抱山经》为参照,而按照上面所书,有一味名叫“红铅”的重要原料,乃是童女初潮时的经血,汪之令搜来的许多女孩,许多是送到了深宫中。赵徽从不过问那些红铅的来历,汪之令自会把事情安排妥当。汪之令是皇帝的白手套,这才是汪雪顺一案真正的内幕。

  今日皇帝震怒的是,汪之令原来不只是搜罗女孩炼丹,他的手下还用这些孩子打点交际,闹出了无数的人命,以至于被士族抓住把柄,败坏了宫里的名声。但即便如此,他也不会真的杀了汪之令。汪之令跟在他身边近四十年,几乎陪伴着他走完了一生,他如今年纪也大了,无论是身心都离不开这个体贴的老太监,失望归失望,但人还是要保,毕竟身边也就这么一个能用的人了,士族往往最终也会给皇帝这份面子。

  照理说这件事闹到如今,汪之令有皇帝的庇佑,已经出不了事,接下来只要杀了汪雪顺就能顺利了结此事,皇帝离不了汪之令,但对汪雪顺可没什么情分,他给李稚的暗示也是杀了汪雪顺尽快结案。然而汪之令却还想要保住汪雪顺,他留下李稚私聊也正是因为此事,李稚听完他说的,低声道:“事到如今,汪雪顺已经被套出了证词,皇帝也下了令,要保住他恐怕不容易了。”

  汪之令经过这一晚上的折腾,一提起那牢中那没出息的东西也满是愤怒,“这蠢货愚不可及,被千刀万剐也是他咎由自取!”他缓了缓心神,“但我思及我那同乡,他家中数代单传,就剩下这样一条香火血脉,交托到我手上,若是断了,我实在是对不住他。”

  李稚闻声看向汪之令,“我明白了,我尽力再想想办法。”

  汪之令心知此事已经越来越棘手,李稚此刻也举步维艰,见李稚最终还是答应下来了,不由得感激地道:“此番真的是多谢少卿大人了,此事若是有了好的结局,我定感激不尽!”这言下之意便是将来必有重酬回报。

  李稚看着心事重重,并不敢夸下海口,“我但求尽力吧。”

  天将要亮时,汪之令原本想亲自送李稚出宫,却因为皇帝忽然召见他服侍而脱不开身,便让自己最看重的小太监亲自送李稚出去。

  太监弯腰提着昏黄的宫灯在前引路,李稚走在洒过清水的宫道上,一半的脸隐在阴影中,他像是正在心中斟酌思索,忽然听见了一阵嘈杂的声音,他循声望去,昏暗的宫道尽头,一扇半矮的小门前,几个太监正在踹打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太监,旁边还有一只翻滚的木桶,倒出些泔水来。李稚停下脚步,那引路的太监也注意到了那景象,对李稚道:“大人不必管,教训个失礼的老奴才罢了。”说着便朝着那方向喊了一声,那群打人的太监注意这边原有贵客,忙停下手,朝着李稚一行礼,拖拽了那老太监进到小门中去了。

  “那是谁啊?”

  小太监神色微微有些异样,笑着回道:“就是一个笨手笨脚的老奴才罢了。”

  “我看他年纪挺大了,这么打下去怕是要闹出人命。”

  小太监立刻明白了李稚的意思,他心中当然知道那老太监是谁,原不想多管闲事,不过李稚既然开口了,这个面子自然还是要给,他招手让人过去,教里面的人停手,回头对李稚讨好道:“大人真是慈悲心肠。”

  李稚看了眼过去,他从这小太监的态度中察觉到了些异样,于是又回头看那已经没了动静的巷子。过了好一会儿,拖沓的脚步声传来,那弓着腰的老太监一瘸一拐地拖着木桶从小门出来,他抬头看了眼站在原地的李稚,明白过来了,他点了下头似乎想要表示感谢,重新低下头去,转身慢慢离开了。李稚见那背影消失,终于也回身离开。

第83章 寇园(四)

  长公主府。

  赵颂躺坐在落满了阳光的横榻上,给小郡主梳着头发,“好了。”小郡主抬手摸了下自己的发髻,起身跑到铜镜前看了看。赵颂见她如此在意自己的外表,问道:“你是要出门去找那位谢家小公子?”

  小郡主惊得回头瞧她,赵颂笑了起来,打量着她道:“我们家玉柔真的是好漂亮啊。”

  小郡主被说的有几分羞涩,又回头看向镜子,十四岁的少女盈盈地站在水银色的铜镜中,鹅黄色的襦裙衣摆上缀着赵氏皇族才能用的黄金玄鸟纹,纷纷灿烂。她的外祖母在身后慈爱地打量着她,“我们家玉柔长大了,是一个真正姿仪华丽的赵家公主了。”

  小郡主透过铜镜的反照看去,外祖母的眼中带着些她这个年纪并看不懂的悠远默然,朝她抬抬手道:“去吧。”

  小郡主带着自己写的诗稿出了门,正好在园中遇到了前来拜访的李稚,停下来朝他笑了下。李稚许久不见有人对他笑得如此天真美好,下意识心中一暖,也跟着轻轻笑了。小郡主跑下去了,他收回视线,继续在曹江的牵引下往正堂中走去,赵颂已经在屏风后等候多时了。

  李稚一进屋,赵颂便吩咐让赐座,听李稚说起皇帝要他保汪之令,她隔着琉璃珠帘笑道:“这帮人是将皇帝的性子拿准了。皇帝打小生长在深宫中,比旁人聪慧得早,先帝生前偏爱先太子,其余孩子都不为他所看重。一个孤独敏感的孩子在深宫中,除了日夜陪伴他玩耍的太监他还能亲近谁呢?汪之令看准了这一点,牢牢地将皇帝抓在手中,有了这枚护身符,没人动得了他。”

  皇帝的性格在外人看来充满了矛盾,他时而软弱,时而又强硬,这与士族对待皇帝的态度有关。赵徽好面子,长久以来,士族对他都是小事上恭敬供奉,但权力却一直拿在自己手中,这早已经成了君臣间的默契,只要皇帝的要求不出格,士族对皇帝会多有退让。

  汪之令尽管犯下滔天大罪,但他没有触及士族的核心利益,又加之谁都知道他对皇帝的重要性,皇帝在此事上若是强硬起来,士族最终还是会松口。至于戴晋那种在士族当中也不怎么合群的人,士族用得着他的时候,便推他去出头,但真论说起来,他的态度并非举足轻重。

  李稚道:“汪之令此人阴毒扭曲,毫无底线,这种人只会为自己的利益打算,不是知道感恩的人。他放任手下的人为所欲为,将来只会为皇室沾染更多麻烦。”

  赵颂本以为李稚今日上门是让她帮着为汪雪顺一案出主意,一听这话顿时感到意外,命曹江将珠帘打了上去。她其实何尝不知道这些,实话同李稚道:“我确实也看不惯他,可无奈皇帝离不开他,我这个做长姊的也劝不得。”说着便叹了口气,“我这个弟弟啊,虽然已经当了皇帝,却一直都还是那个敏感多疑的孩子,没有得到过太多的爱,也从没有真正地长大过。他连我也不肯相信,却唯独相信那个太监,只因为那太监对他百依百顺,曲意逢迎是为了他,坏事做尽也是为了他,唯有像这样献祭出全身心,才能得到他的信任。”

  李稚想了想道:“我听宫人们说,汪之令当初也是通过与其他太监争权才上的位,这是否意味着与皇帝亲近的太监并不只是他一个人。我那日在宫中见到一个年纪颇大的太监,汪之令将他放置在眼皮底下,任由宫中的小太监折磨欺凌,我当时问了一句,太监们闪烁其词,长公主可知道其中内幕吗?”

  赵颂已经很久没入过宫了,皇帝是天生薄情多疑的人,姐弟俩的情分随着年纪增长而变淡,皇帝对她并不十分亲近,她对如今宫中的局势也知之甚少,她让李稚仔细地描述那老太监的样貌,听着听着,她喝茶的动作停住了,“董桢……他竟然还活着。”一句话轻不可闻,唤醒了一段久远的记忆。儿时太掖湖的宫宴上,一身湖蓝色的年轻总侍中站在杨柳树下,安静地守着正在玩耍的小皇子与公主,风吹起来,他温柔地看着围绕着他追逐打闹的小孩,“慢些,仔细摔着。”

  赵颂放下了手中的杯盏,“你所描述的那人应该是皇宫上一任黄门总侍中,名叫董桢。他原是穷苦人家的读书人,因家中得罪了士族豪绅,举家被流放,自己也被治罪入宫。虽然是个身份寒微的太监,却有种贵族公子的温润气质,被先帝称赞‘腹有诗书气自华’,为先帝编撰过《起居注》,后来留在昭懿皇后宫中当差,照顾还未到学龄的皇子与公主。算一算年纪,他今年该有七十多岁了吧。”

  “听上去他的身份应当不低于汪之令,怎会沦落到这地步?”

  赵颂也有些没想到,她以为董桢是早就过世了,听到李稚将他与汪之令相提并论,摇头道:“董桢入宫时,汪之令还不知道在哪个乡下赌钱鬼混。董桢是昭懿皇后最信任的近侍,先太子还有皇帝在儿时都受过他的照顾,尤其是皇帝,皇帝是昭懿皇后唯一的亲生儿子,小时候身子骨弱,昭懿皇后将他养在自己宫中,由董桢一手照顾长大,皇帝打小依赖董桢,亲昵地称呼他为‘少伯’。”

  “那如今这又是为何?”

  赵颂沉默片刻,“你可曾听说过先太子的朱雀台案吗?”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8页  当前第5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7/11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天意风流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