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网文大神魂穿夫郎暴富了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22节


  林晓寒和陆秋成一一把菜色端上桌,一共摆了三桌。

  一桌十多个菜,有酱牛肉,羊肉汤,蘑菇炖鸡块,红烧猪肚猪大肠,猪血烧豆腐,干子烧肉等等……再加上一些冬笋烧火腿,腊肉炒泥蒿之类的菜,整个席面是办的又丰盛又有排面。

  林晓寒让田哥儿把手洗了,和王柱子一起坐在主桌吃。

  自打来到这个世界以后,除了陆秋成以外,田哥儿是对他最心实的,相处这么长时间,林晓寒也早把他当作半个家人来看待了。

  陆秋成宣布开席以后,大伙儿就毫不客气的开始大吃了起来。

  在陆家村,村民们平日里吃些肉蛋都算是改善伙食了,这样的席面过年也是吃不上的。

  今日能在林晓寒这里吃上,也算是提前过年了。

  三房的陆冬禾和陆小花是吃的最猛的,他们平日里就吃不上什么好的,今日好不容易能有肉吃,便专挑肥的,大块大块的往肚子里塞,也不管自己吃多了能不能消化。

  其他家里条件好些的,吃饭的模样也稍微克制了一些,但也吃的很快,毕竟田哥儿的手艺好,做的饭菜实在是香!

  吃了一会儿以后,男人们便喝起了酒来。

  陆村长等人端着酒杯,一一来给陆秋成敬酒。

  陆友山还调侃他道:“你当初成亲的时候,也没钱摆酒,我们都没能吃上你和林哥儿的喜酒。今天这一顿乔迁喜酒,便算补了你和林哥儿的喜酒,你说什么也得喝了我的这杯酒!”

  陆秋成不胜酒力,被追着敬了几杯以后,脸就红了。

  林晓寒见了,连忙出手抢过陆秋成的酒杯,一饮而尽道:“秋成不能喝,这一杯酒,我替他喝了。过后你们就别再灌他了,不然我可把剩下的酒都给没收了!”

  林晓寒这人平时说一不二,做事又雷厉风行。今日宴席请来的这些人与他都有交道,比较了解他的性子,对他也是有些敬重的。

  他开口以后,原本追着陆秋成敬酒的那些男人们,便纷纷偃旗息鼓。

  待林晓寒坐回去,白婶子便悄悄对他竖了竖大拇指道:“林哥儿你真厉害,竟把这些人都镇住了,我瞧着你一开口,他们就都听你的,多少男人都做不到。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你这么厉害的哥儿!”

  林晓寒笑而不语,心道陆友山收了他不少礼,张木匠和陆工与他都有生意上的往来。自己是出钱的人,这些人自然是看他脸色行事的。

  有道是有钱能使鬼推磨,要想掌握话语权,和原本是什么身份无关,还得自身能有让人低头的价值。

  这一顿饭吃的时间极长,一直吃到了下午申时。

  待众人都吃饱喝足了,几个媳妇子才帮忙一起把碗筷收拾了。大伙儿这才像林晓寒告辞离开,三房还打包了一些剩菜剩饭带回去吃。

  中午吃的太饱,林晓寒晚上便也没让田哥儿做饭,自己与陆秋成熬了点白粥喝。

  这一夜,他们正式睡在了新房里。白天灶上的炉火烧的很旺,地龙里的热气让整个屋子的地板都是暖烘烘的。

  油灯下,陆秋成脱下夹袄,拿着一本《中庸》在读。

  林晓寒看着他认真的面庞,心中觉得十分宁静。

  他回头望向窗外,皎洁的月光下,一片片雪花无声的落了下来。冬天的第一场雪,就这样静悄悄的来了……



第29章

  雪一连下了几日,把村里的路都给封了,出门走路也十分不便。

  还好这时候快要过年了,大家的年货都已经备的差不多了。

  陆秋成这几日一直在家里读书。林晓呆在家里无聊,开始给自己的新家剪窗花,画年画,写对联。

  田哥儿见了也想学,林晓寒便给他裁了两张红纸,让他自己照着临摹了一副春联。

  田哥儿字写的不好,但磕磕巴巴的,也总算是写了一副春联出来。

  他自己格外满意,王柱子也一直夸他写得真好。两个人一起拿了浆糊贴在了自家门口,还在院子里捏了一座小雪人。

  林晓寒见了,也生起了玩心,要在自家院子里堆个大雪人。

  院子里的雪已经积的很厚了,他找来田哥儿帮忙,费了老大力气滚出了几只大雪球,堆了个一人高的大雪人。双手和鼻子上插上树枝,还把自家的旧围巾给它带上了。

  天气虽然很冷,但林晓寒玩儿一会儿却热的脸上通红,就想要脱掉外面的夹袄。

  陆秋成怕他冻病了,连忙叫了他进屋,又端来热水,让他坐在床边泡脚。

  林晓寒没下过地,脚长的也是很好看的。十根脚趾长的十分修长,弧度匀称的排列下来,半透明的指甲是透出粉色的肉,贝壳一样的包住脚趾。

  “别再玩雪了,鞋子都浸湿了,当心脚上长冻疮。”陆秋成捧着林晓寒的脚,搓着有些冻红的脚趾头,心疼的说道。

  林晓寒觉得脚趾冻红的地方有些发痒,再加上陆秋成帮他搓着,不知不觉的,身上其他地方反而热了起来。

  他喉头动了一下,便把一只脚从陆秋成的衣襟里伸进了他的胸口。

  陆秋成身上有一层薄肌,软硬刚好。林晓寒的脚丫子滑到深处,又用力踩了两下。

  下一刻,他便被陆秋成压倒在了床上,又是好一顿折腾,直到他哭着求饶才罢休……

  除夕之夜,林晓寒让田哥儿简单做了一桌年饭。

  一共五个菜,三道荤菜两道素菜,又包了许多韭菜饺子。

  他与陆秋成只有两人,过年实在有些冷清,于是便把田哥儿与王柱子父子二人叫上,大家一起过个年。

  吃饭的时候,林晓寒把去市里买的最后一罐酒给打开了。还在饺子里包了几枚碎银子,作为过年的红包。

  饺子煮熟了以后,皮成了半透明的,碎银子从外面就能看得见。

  林晓寒把那几只包了碎银子的饺子都盛给了王柱子,王柱子一连得了好些碎银子,高兴的蹦的老高。

  几个人小酌了一轮之后,陆秋成脸就红了。田哥儿也有些醉了,开始缠着林晓寒嘟囔起小千来,一直让林晓寒把小千写复活……

  林晓寒被田哥儿缠的有些无奈了,于是提议去外面放炮竹。

  一听到放炮竹,王柱子自然是最高兴的。

  他连忙拉着田哥儿跑到屋外,十分期待的搓着手。

  林晓寒买了不少炮竹,他先点了一挂响炮,劈里啪啦的放完了,接着又开始放烟花。

  这个时候的烟花没有现代那么多花样,但红红绿绿的,看着也十分喜庆。

  林晓寒这边放着烟花,又把村里的孩子们吸引来了。

  大孩子们带着小孩子,拖着鼻涕围着烟花拍着手掌,热热闹闹的,脸上满是羡慕的神色。

  烟花放完以后,孩子们一哄而散,其他人也各回各家。

  林晓寒握紧陆秋成的手,与他一起走进屋内,觉得来大晋以后的第一个新年,似乎比自己想象中的更加热闹。

  新年的第一天早晨,林晓寒是被一阵凄厉的哭声给吵醒的。

  他穿上袄子出门去看,便见到有许多村民朝着不远处的一处破旧的院子走去。

  林晓寒走过去看,又问了一起围观的两个人。

  才知道原来前几日下了雪,天气实在太冷。这户人家几个孩子都着了风寒,其中最小的娃儿才几个月,昨天夜里又发起了高烧,早晨起来便没了气。

  “好不容易生了个儿子,这才几个月而已,就夭折了,造孽啊。”

  “他家里也有四亩地,本来也说不上太穷,就是生了太多女儿,全是赔钱货,吃饭的嘴太多了,才越过越差。”

  ……

  村里这样的事情不少,村民们早就已经见怪不怪了。

  林晓寒看了看那间四处漏风的房子,听着村民们的议论,皱起眉头。

  忽然房门打开,脸色苍白的母亲抱着个布包走了出来。

  那布包里装的就是死掉的胎儿,小小的只有一只西瓜那么大,现在天气太冷,地都冻上了,不好挖开,要天暖了才能把孩子下葬。

  林晓寒见那母亲把布包放在了院子里,身后还跟着四个咳嗽的女孩子,各个都骨瘦如柴。

  其中最小的女孩儿约莫只有四五岁大,有些迷惑的问道:“娘,把弟弟放在这里,他不会冻病么?”

  母亲没有说话,倒是大些的孩子回答道:“弟弟死了,尸体不能放在家里,会臭的。”

  小女孩儿明显还不明白死是什么意思,只是懵懵懂懂的又看了包着婴儿尸体的布包一眼,跟在母亲身后回了屋子。

  这个年代,婴儿的夭折率是很高的,宝宝死了,剩下的家人还得继续活。

  这户人家虽然一直要生儿子,但其实在村里已经算是人很好的。

  至少他们生了女孩儿也都照样养着,没人送人或者溺死。倒是家里的孩子太多,让自己的日子快要过不下去了。

  林晓寒的心里忽然感到非常的不舒服,一方面是因为村民们的愚昧,一方面是因为原来昨夜自己在外面放烟花的时候,不远处竟有一个小宝宝已经濒临死亡了……

  他闷闷不乐回到屋里,看了看桌子上放着的炒货和蜜饯干果。

  沉默了一会儿以后,忽然起身去了田哥儿家里。

  林晓寒让田哥儿熬了一大锅肉粥,准备和这些炒货干果的一起分给村子里饿肚子的孩子们吃。

  他家里储备的年货也有限,一日施一次肉粥,一连七日,便已经是极限了。

  再过几日,雪就会化了。天气没那么冷,孩子们的身体也要好一些,就不需要林晓寒再施粥了。

  田哥儿也听说了新年村里有人死了孩子的事情,听了林晓寒的意思,自然是十分感动,一直不断的夸奖林晓寒菩萨心肠。

  林晓寒听了,却并不觉得高兴,反而有些为这些孩子们感到悲哀。

  因为他也只有一人,只能施舍这些孩子们几顿肉粥。也许再过几年,他就会离开陆家村去别的地方。

  而他们以后的人生,特别是那些女孩儿和哥儿,却仍然是一片茫然。

  除了糊里糊涂的嫁人,守着那几亩薄田,还不知道靠什么才能够活下去。

  林晓寒想到了上一世,自己生活的那个时代。

  在现代社会里出生的孩子们,每一个孩子都能吃饱穿暖,接受义务教育。

  而在大晋朝,村里穷人家的孩子们连顿顿吃饱都是一种奢求。

  林晓寒忽然有一种冲动,以孩子的视角,给这些可怜的孩子们写一个故事。

  想到这里,他便拿出草纸,提笔很快的写下了一个开头。

  府城里首富家的公子哥儿,睡了一觉,睁眼醒来,便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村子里刚出生的女孩子。

  女孩子上面还有四个姐姐,家里已经穷的没饭吃了,父母看到她的第一眼,就是要把她溺死……

  林晓寒文思如泉,一口气写了一千多字的大纲以后,才放下纸笔。又看了一遍以后,把这些稿纸给收好了。

  这个故事他只先写了一个大纲,还没有详细去写。这样的小说,在大晋朝这种时代,也不知道能不能被人接受。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