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握紧了拳头说。
天幕上说的那个其实他也很心痛,所以本来他的打算也是按照天幕上所说的要将皇位传给李世民的。
只是多少有些委屈。
现在有了李昞这番话,李渊所有的委屈都没了。
因为他的父亲很赞赏他!
这就够了!
【这话倒是真的,李渊虽然是最没存在感的开国皇帝,但好歹也是开国皇帝。
除了偶尔会犯迷糊,做一些拖后腿的举动,
在子女之事上面糊涂了点,
其他事上面,李渊还是比较能拎的清的。
尤其是在他最后将皇位禅让给李世民,也没有再炫耀自己太上皇的风采。
老老实实的宠幸自己的宠妃去了,没给李世民搞事。】
李渊:“……”
虽然好像也是夸赞,但是听起来总是怪怪的。
那他都没办法当皇帝了,宠幸几个妃子不是很正常的吗?
【这样。】李昞欣慰的点点头,【不错,渊儿还是能分得清楚轻重的。】
李渊:“……”
真的,听起来更怪怪的了。
【这恐怕也是李世民和李渊在经历了玄武门之变后,父子关系也没有真正变差的原因。
因为不管是李渊还是李世民,都给这父子情留下了余地。】
【当然,李世民做的优秀的远远不止这些。
刚刚李世祖说了很多贞观年间的武功,那我就再补充一下文治吧。
在李世民还是秦王时期,李渊为了平衡他和李建成的实力,曾经让李世民自己开府。
当时的李世民在自己的秦王府便设立了一个文学馆,他府中的谋士多是文学馆所出。
登基之后,李世民便将这一模式延续下来,新设弘文馆,进一步储备天下文才。
除了他原本秦王时期就跟着他的人之外,他亦不计前嫌,重用李建成的旧部魏徵、王圭,降将尉迟恭、秦琼等,初唐可谓是人才济济。
即便如此,李世民尤觉不够!】
第102章 第一百零二个老祖宗很骄傲
【自从世家崛起之后, 这天下可以说是皇帝和世家共分。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帝更是如同流水一般的更换,可是天下世家却不是如此。
所以才有了那句“流水的皇帝, 铁打的世家”。
别看李唐这个时候已经得了天下,开疆拓土, 但是在世家眼中,也不过尔尔罢了。
隋朝的时候自然也一样的。
所以不管是隋朝还是唐朝,都想要摆脱世家的控制。
毕竟没有一个皇帝希望自己做事的时候, 还要被什么人掣肘着。】
【所以在隋朝的时候创立的科举制,李世民将其更加完善了些,吸纳有才干的庶族士人, 用科举代替门第。
从而,寒门子弟入仕机会大增!
又命高士廉、令狐德棻等人重修《氏族志》,着重立德、立言、立功, 以功臣代替世胄;
还接纳封德彝之议, 命宗室出任官吏, 以革除其坐享富贵的恶习。】
【在其他的制度上,唐朝也是依旧延续了隋朝的制度, 并没有因为隋朝是在他们前面的朝代而避嫌。
如中央延续了三省六部制,特设政事堂,以利合议问政,并收三省互相牵制之效;
地方上也沿袭了隋代的郡县两级制, 分全国为十个监区(道)。
均田制、租庸调制等都是继承并且发展了的。】
【除此之外, 李世民在历史上最被人称道的一点是从谏如流,
他以隋炀帝拒谏亡国为戒, 即位后尽力求言,扩大谏官的权力, 鼓励群臣批评他的决策和风格。
其中最出名的谏官当然就是魏徵了,这位显然也是个柿子捡软的捏的主。
——魏徵此人,辗转了好多人手下,也没有传到他进谏的本性,到了李世民手下的时候,就突然激烈了。
在李世民一朝,他廷谏了200多次,在朝堂上直陈皇帝的过失,在早朝时多次发生了使李世民尴尬、下不了台的状况。
那说话确实也挺难听的,要不然以李世民的这种脾气,不会暴跳如雷的跟长孙皇后说要杀了魏徵。
魏徵也是有恃无恐,所以说话越来越不客气,这就是个循环了。】
魏徵:“……”
所以自己在李世民手下之后居然是这么放肆的吗?这种日子……
还有点期待来着。
他看了一眼前面的李建成。
太子固然不错,天幕上对他的能力也有一定的肯定,但是比起李世民来说,他还是差了许多。
一旦有了更好的选择,那之前的就不是那么的需要了。
魏徵承认,自己的心已经飞到李世民那边去了。
尤其是现在天幕说了,李世民能够容忍自己那犀利甚至是刻薄的劝谏……
魏徵就更加想要过去了!
李建成低声道:“魏徵,看来你还是更适合李世民那边啊……”
“殿下,臣……”
【不过魏徵也并不是说有了新君忘了旧人的,
在武德九年冬,李世民下诏追赠李建成、李元吉王爵及谥号,重新安葬二人。
一般来说,这个时候的李建成旧臣都要避嫌一下的,不然的话让新君忌惮就不好了。
但是下葬当日,作为李建成东宫旧僚的魏徵、王珪并未躲避,反而上表请求陪送灵车到下葬地。
丝毫没有避讳。
李世民不光没有觉得这个要求很离谱,在答应了他们的请求之后,还进一步命令原东宫和齐王府的旧僚属都去送葬。
不得不说,李世民在做人这块那是相当可以的,也难怪那些曾经的隐太子旧臣在成为李世民的臣子之后,都死心塌地的。
给我我也死心塌地。】
【当然,也不是说李二陛下就真的这么完美了。
他更像是个脾气好的普通人。
哪怕是对魏徵再容忍,他也有生气的时候,比如我刚说的,他生气了也想要了魏徵的命。
不过李二陛下是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的,不让上头的冲动主导自己的理智,能听得进去逆耳忠言。
我想,这也是长孙皇后、魏徵等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也依旧敢于进谏,因为他们知道,只要是正确的话,李世民哪怕是一时之间没办法接受,慢慢的也会改过来的。】
【甚至对于自己骂过乡巴佬的魏徵,李世民还有这样的评价: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有这样胸襟的李世民和魏徵,也算是君臣相得的典范了。
再看看那些听不进去臣子进言的皇帝们,或者是臣子说什么自己就是什么的皇帝们……
哎,皇帝和皇帝之间的差别,比人和猪之间的差别都大。】
某些位面的皇帝们:“……”
隐约觉得自己被内涵了,但是因为陈曦没有明说,如果他们现在跳出来的话,好像又很不打自招的样子。
而前面又是听了李世民生气的时候想要杀他,又是在他死后想起来推倒他的纪念碑的魏徵这个时候终于明白了李世民的胸襟。
自己说话有多难听,魏徵终于开始反思了。
这样一个皇帝,就算是说话的时候稍微委婉一些也不是不行。
他又不是不听!
不过转念魏徵又想起来,陈曦刚刚说的房玄龄家事上李世民的问题。
嗯,有些事情还是不能婉转,这个不骂的难听点,李世民是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的。
【除此之外,李世民重视法治,当然,这点是每一个脑子正常的皇帝都会坚持的一点,
一旦法治乱了,那社会离动乱就不远了。
尤其是皇亲国戚和官员大吏,在他们开始肆无忌惮作威作福之后,基本上就会爆发疯狂的农民起义,
到时候,距离这个王朝被推翻也就不远了。】
皇帝们闻言都开始思考起来,自己此前是不是对这些事情有点太过不上心了。
以往他们对皇亲国戚网开一面的事情太多了,而这些皇亲国戚欺凌的大多也都是平民百姓。
就算是最盛世的年代,也不是没有农民起义的。
现在看来……
他们做的还不够啊……
【在经济上,李世民也做到了和其他帝王不一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