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排公主,这些人有几个胆子啊?】嬴稷震惊。
【害,反正都是已经作古的人了,而且还是前朝的,编排起来有什么后果呢?】陈曦摊手,【就像始皇帝陛下,也有很多人编排说,他不是庄襄王的儿子,是吕不韦的孩子。】
一直在爷爷旁边当一个小透明的秦庄襄王赢子楚:【???】
真当他是傻子吗?孩子是不是自己的他自己不知道?
【……真是,拖出去车裂吧。】赢子楚冷冷的说,【寡人看这个脑子,也不像是人生出来的,他应该也不是他父母生的吧。】
【咳……】陈曦忍笑,努力把话题又拉回来,【不过永徽三年的时候,李治曾在高阳公主家做客,两人的关系在这个时候看起来还很融洽,两年之后高阳公主就开始谋反看起来也有些可疑。
再加上是房遗直的话后李治才让长孙无忌开始调查,长孙无忌又牵扯进了许多无辜的人,比如吴王李恪等也被牵连进来。
所以这场所谓的谋反,很有可能就是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为了排除异己,造出来的一场冤案。】
【在这一场谋反中,开始卷进去的李室宗亲是荆王李元景,因为说的是房遗爱等人是要拥护李元景为皇帝。
李元景呢,是高祖李渊的第六子,和高阳公主等人甚至都不是一个血脉的关系。
在长孙无忌审了半天之后,李治单独面见房遗爱,后者就又把吴王李恪给牵扯进来了。
不过李元景可能还有点冤枉,但是吴王李恪被长孙无忌针对也好,被李治忽略过去也好,那是真的不冤枉。
毕竟,这位才是差一点成了太子的人。】
长孙皇后:???
她说实在的,有点茫然。
如果说她还是一个没有孩子的女人,心中只有丈夫和他的事业,那她不会有什么想法,但是现在她有了孩子了。
她的大儿子,被寄托了厚望的太子承乾,因为自己的心态问题,最终谋反。
虽然也有李世民教子无方的原因,但是长孙皇后还是把这个问题的原因揽到了自己身上,准备等这次的天幕结束之后,去向李世民请罪。
至于说到李世民在她去世之后想要立其他人为后的事情,长孙皇后心中有点难过不假,接受起来却也不是很难。
人死灯灭,其他的还能说什么呢?
可是现在,连后世都认可稚奴的皇帝做的不错,为什么李世民要换人呢?
【后人总觉得,李世民对长孙皇后情深义重,不光在她去世之后没有立后,就连继承人都要从长孙皇后所出之中选择。
但实际上,李世民不光想要立杨氏为后,甚至还想要立杨氏的儿子为太子。
是的,吴王李恪便是杨氏所出。
当年在李承乾谋反之后,为了保证自己的儿子们都能顺利的活下去不被其他的儿子给杀了,所以李世民才背弃了对魏王李泰的口头承诺,选了相对仁弱的晋王李治。
但是太子都已经定下来了之后,李世民又开始反悔了。
——当然,也或许是因为当时杨氏太得李世民的心,他又开始子凭母贵了吧。
他觉得,还是吴王李恪比较像他。
看啊,熟悉的话又出来了,这些渣男皇帝们啊……】
皇帝们:……
嗯,可不是熟悉吗?
多少的皇帝都说出过宠妃的孩子类己这样的话了。
说白了,这事上面不还是皇帝喜欢哪个女人,对她的孩子爱屋及乌吗?
放在李治和李恪身上,也就是谁的妈还在而已。
长孙皇后斯人已去,杨氏可还在呢,怎么不是杨氏赢了,顺便连她的儿子都赢了呢?
【你要说李世民机灵吧,他在立了太子之后,在李治并没有什么过错,且也不是什么愚笨愚蠢恶毒的人的情况下,想要换太子。
而且换太子这件事,李世民甚至是和长孙无忌商量的。
这点真的就很离谱,长孙无忌乃是李治的亲舅舅,血浓于水,总比吴王李恪这个和他没什么关系的家伙来的亲近吧?
李世民对长孙无忌说:公劝我立雉权,雉奴懦,恐不能守社稷,奈何!吴王恪英果类我,我欲立之,何如?
遭到长孙无忌的反对后直接问:公以恪非己之甥邪?
啊……那不然呢?
他说不是因为这个,你自己信吗?】
【当然了,长孙无忌还是很会说话的,他回答道:太子仁厚,真守文良主;储副至重,岂可数易?愿陛下熟思之。
的确,太子乃国之储君,随便更换的话,对国家来说也是一件动荡的事情。
听了这话之后,李世民还是放弃了让吴王李恪当太子的想法。
他估计也想到了玄武门之变的事情,怕这个事传到吴王李恪耳朵里,让他也有了争储的想法,
于是李世民还对吴王李恪说:父子虽至亲,及其有罪,则天下之法不可私也。汉已立昭帝,燕王旦不服,阴图不轨,霍光折简诛之。为人臣子,不可不戒!
也就是用前朝的事情警告他,如果他心怀不轨,这个就是他的下场。】
【但是就算如此,李世民表现出了这个意思,那么吴王李恪就会被人摆在太子候选人的位置上观摩。
长孙无忌又怎么可能会对吴王李恪没有恨意呢?
而李治,虽然表面上不说,他真的对吴王李恪不忌惮吗?
在子女这件事情上,李世民真的很明显的是李渊的儿子。
一个比一个糊涂,一个比一个以为自己爱孩子……
真的,也就是当家长不需要考试,不然这两个有一个算一个,都拿不到生孩子的许可证。】
李渊:“……”
李世民:“……”
在这个时候说这个,他们一点都不觉得父子两相像有什么好的。
还不如不像呢。
尤其是李世民,他经历过这些,也想方设法的想要避免,结果他还是走上了自己父亲的老路……
想到自己孩子们以后的结局,李世民就有点想哭……
这都什么跟什么呀!
【所以在后面的时候,长孙无忌故意扩大了牵连的范围也是很正常可以理解的事情。
李治倒是哭着问过:“荆王是我的叔父,吴王是我的兄长,我想赦免他们的死罪,可以吗?”
得到的答案当然是不行。
最终李元景、李恪、房遗爱、高阳公主、薛万彻、柴令武、巴陵公主全部被杀,江夏王李道宗死于流放的路上。
后世评价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嫉贤妒能,大搞政治斗争的这件事,为“衔不协之素,致千载之冤”!】
【当然,这两人的报应来得也很快。】
第117章 第一百一十七个老祖宗很骄傲
【在这件事情上, 虽然李治也是受益者——毕竟吴王李恪虽然很大概率没有真正谋反,
可是他在,就是对李治皇位的一个威胁。
现在他是没有谋反, 未来呢?谁能保证他一直不谋反呢?
就像李世民当年在突厥那里救隋炀帝的时候会想到日后自己也会举起反隋的大旗吗?
要是知道的话,他直接让隋炀帝死在突厥那边, 扯个给隋炀帝报仇的大旗不就完事了?
而且,吴王李恪还是被出名的大唐白月光唐太宗李世民陛下夸赞过类己的哦,
日后有人翻起这个事来, 吴王李恪真能一点不动心吗?】
没有人回答陈曦这个问题,因为没有人能够为吴王李恪打这个保证。
世界上不是真的没有这种大公无私之人,比如周公旦, 比如诸葛孔明,但是更多的是像曹操,像王莽那样的人。
就算是李世民有让吴王李恪老实安分那又怎么样?
李世民的那句话, 就是给吴王李恪造反的最佳旨意, 哪怕吴王李恪会不当回事, 也还有其他野心勃勃,想要从龙之功的阴谋家拿来做文章。
现在看来, 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此事虽然做的不地道,却给李治解决了一个大麻烦是真的。
【虽然这件事情在长远上看,对李治是有一定好处的,但是也有一个最重大的隐患。
那就是, 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这次对付的可都是大唐最有能力的那一拨人。
吴王李恪就不说了, 这是太宗盖棺定论的像他的人,
江夏郡王李道宗战功卓著, 和武安郡公薛万彻并称为唐太宗晚年三大名将,也一样被牵连流放, 于途中病死,
宰相宇文节、安国公执失思力、谯国公柴哲威、尚书奉御薛万备、梁国公汴州刺史房遗直、三弟朝散大夫房遗则、四弟谷州刺史房遗义等也都一并被流放……
在此之后,朝堂上几乎没什么人能和长孙无忌抗衡了。
李治这个皇帝当然也不行。
他几乎被架空了,有几个皇帝能忍得了这样的事情?
所以接下来,李治便是要想办法拿回属于自己的皇权了。】
【李治在朝堂,可以说是举目无亲。
毕竟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可谓是沆瀣一气,根本没人敢和他们争锋。
哪怕他扶植起一个,也不能说是不会被长孙无忌给收买了。
汉朝霍光废立皇帝的事情在史书上可是记载着呢,李治能不担忧?
所以这个时候,他的目光就放在了后宫上。
无论是王皇后也好,还是萧淑妃也好,这个时候他们的身份都很尴尬。
她们身后的势力,让李治根本没办法专心的把她们当成自己的妃子看待,更不用说是政治盟友了。
而这个时候,武则天便出现在了李治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