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很多烹技食物,各类饮料,各种花纹图案的锦缎垫被,卜筮经典300种,用以分别善与恶的明鉴,营造与工技著作60种,治404种病的医方100种,医学论著4种,诊断法5种,医疗器械6种,还带了芜菁种子等入藏。
除此之外,还带了很多文人进去,他们帮助整理吐蕃的有关文献,记录松赞干布与大臣们的重要谈话,使吐蕃的政治走出原始性,走向正规化。
松赞干布因娶公主,羡慕华风,派吐蕃贵族子弟至长安国学学习诗书,在唐境聘请文士为他掌管表疏,又向唐请求给予蚕种及制造酒、碾硙、纸墨的工匠。
唐王朝都答应了。】
【于是这就给吐蕃强大起来的机会,而文成公主为什么入藏呢?
是因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遣使大唐,提出要娶一位唐朝公主,遭到李世民的拒绝。
然后松赞干布把被拒婚的理由怪罪在了吐谷浑从中作梗,于是出兵击败吐谷浑、党项、白兰羌,直逼唐朝松州,扬言若不和亲,便率兵大举入侵唐朝。
牛进达率领唐军先锋部队击败了吐蕃军,松赞干布大惧,
在唐将侯君集率领的唐军主力到达前,退出吐谷浑、党项、白兰羌,遣使谢罪,再次请婚,派禄东赞携黄金五千两及相等数量的其他珍宝来正式下聘礼。】
【啊?】嬴稷脑子没转过来,【什么意思,这算是逼婚吗?
直接大军压阵,娶不到就不退兵,还有这样的?
还好这个唐朝打过去了,不然岂不是被欺负了?】
【是这样,这也不是松赞干布第一次这样做了,在这之前他便发兵要挟发兵相要挟将尺尊公主嫁给自己,
这次之后,李世民居然还答应了松赞干布的和亲请求,
将一宗室女封为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很可笑的是,文成公主牺牲这么大,小小年纪远赴他乡,嫁给一个自己从没见过面比自己大了很多的老男人,
为两国之间的友谊和和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甚至拉萨至今仍保存藏人为纪念她而造的塑像,
但是在史书中没有记载文成公主的祖籍、出生地、名字、父母,而记载她为宗室女。
哪怕伟大成这样,都不配留有姓名呢。】
【说实话这个逻辑我没太懂,就是要牺牲自家宗室女的幸福也要给外族势力送点好处,
等吐蕃强大起来之后,就又开始侵略唐朝。
然后再打上一阵,又将宗室女金城公主嫁给弃隶缩赞赞普。
怎么,觉得人家不强大,多送点装备吗?
对吐蕃人来说,可能这就是“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吧。
而且类似的行为,他们也不是只对吐蕃这么一个国家如此,所以后面在唐王朝出现问题之后,或者说在他们稍微强大起来一点之后,便开始侵略大唐。
终唐一朝,基本上大部分的少数民族都会降而复叛。
从历史长远的眼光来看,这样做当然是有助于其他民族发展,可是对于当时的朝代来说……
你要不然就彻底点,直接灭掉成为你本身的领土,要不然就小气点,永远保持你的优势。
这种……嗯……】
李唐皇帝们:“……”
不是,他们是觉得,吐蕃对大唐没有威胁,就算是……
算了,他们也解释不下去了。
【总之,便是李治统治时期,唐朝的疆域一度达到了唐朝历史上最大的程度,大概数据是1237万平方公里。
但是没多久便又开始因为种种原因放弃了,并没有持续多久。
其实我个人觉得,有很大一个原因,便是因为羁縻制度的原因。
是控制与安抚相结合,自治与朝贡并存,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通过怀柔政策赢得少数民族的支持,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但是这个制度,还是比较靠宗主国的实力强盛,和少数民族首领自己老实的。
一旦宗主国有什么畏难,或者是少数民族那边出了个野心勃勃的首领,那就麻烦了。
就比如说高宗李治统治时期的突厥和吐蕃。】
【至于其他方面,李治还是可圈可点的。
比如说在经济上,在李治统治时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全国人口从贞观二十二年的360万户,增加到永徽三年380万户。
但是在他统治后期,便是连续多年的歉收。
从咸亨元年开始,接下来的二三十年里,歉收、洪水、干旱、虫灾和饥馑接踵而来,一直达到危机的程度。
咸亨元年,谷物严重短缺,致使政府禁止酿酒。
永隆元年,粮价之高,前所未有,唐政府认为高物价是流通货币过多的结果,因此大量减少铸造新币,对私铸的惩办也比以前更加严厉。
与此同时,从原有登记地区逃往其他地区而成为不登记、不纳税的占地者的流民占有令人不安的比例。】
【针对此,永徽六年成立的常平署便发挥了作用。
常平署是在物资供应充分时以高于当时市价的价格买回商品,物资短缺时再以低于市价的价格卖出,使物价浮动保持在一定限度内。
后来每个州都设立了这种粮仓,并取得部分成功,它们后来继续使用于整个唐朝。
不过在情况如此恶劣的时候,再加上古代的生产力水平低下,医疗水平低下,各种水平都低下,应付起来就很麻烦。
所以李治这个时候虽然已经做到了努力,但是是在经济和财政危机依然没有得到解决的情况下去世的。】
【除了常平署之外,李治还重新建立科举制度,并在他统治时期更多地通过科举制起用官员。
中举和应试的人数开始迅速增多,比起之前来说,科举制的影响开始表现出来。
尤其是李治的几个宰相都有功名,相当数量的官员开始以这种方式走上仕途。
不过这个时候大部分官员还是靠世袭的特权入仕,甚至靠更普遍的方式从胥吏升任。
也就是说,世家和皇权的斗争,这个时候还是在进行当中,并且根据永徽七年,不少于1400名的胥吏,和22名进士的比例来说,也还是很微弱的比例了。】
【也是在这个时候,大唐和阿拉伯帝国,也就是当时的大食开始建交。
身为同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帝国,后期的大食跟大唐进行了很多场战斗,包括造纸术等等技能,都是大唐和大食战斗过程中,大唐的士兵被抓传过去的。
当然,此时的大食还是和大唐交好的。】
大食吗……
李世民和李治此时都开始注意了这个此时并没有什么存在感的国家。
日后看来还是要多往那边看看啊,天幕虽然没说什么,不过从这只言片语之中也能看得出来,大食并不是个友好的国家。
否则的话又怎么会有大唐的士兵成为俘虏呢?
而且,他们也不是对边境的那些说是要过来投靠大唐的国家没有一点防备的,这些国家,都是自身不够强大,于是就开始做墙头草。
今天的大唐强大,他们便跟大唐这边好,明天有其他的国家强大了,或者是看起来能和大唐拜拜手腕了,他们便和大唐作对。
所以他们绝对有理由相信,日后那些国家反叛的原因背后,会出现大食这个国家!
【至于其他的内容,便是和武家先祖说的差不多了。
李治身体较弱,比起自己的父亲更早的犯了风疾,
如果说李世民身体的问题还有可能是早年征战的时候落下的,李治可能就是本身体质较弱吧。
这也导致了这位皇帝在五十六岁的时候便因病去世,和自己活了八十多岁的老婆相差甚远。
虽然在他死前还是想办法遏制了武则天的权利,但是这个时候,天后的气候已成,如果下一任皇帝还是他或者是李世民那样的可能还不会有什么反转,
但李显……哎。】
第120章 第一百二十个老祖宗很骄傲
虽然早就知道李显不怎么样, 但是听到天幕这么一口气,李治还是觉得挺不是滋味的。
不过现在的太子还是李弘,也不知道为什么李显会成为太子, 甚至跳过了他的兄长李贤。
难道是和自己那时候一样,身为太子的兄长谋逆被废, 而另一位年长的哥哥图谋帝位,对兄弟不仁,所以自己为了保全所有的儿子, 才如此选择?
李治面上没什么表情,心中已经开始了疯狂的猜测。
【李显这个皇帝,也是有捡漏的成分的。
他是唐高宗李治和女帝武则天的第三子, 在他前面,还有两位兄长。
第一个就是帮助武则天回到宫中的长子李弘,
李弘这个太子……
怎么说呢, 他其实很不适合当一个皇帝。
李治对他的评价是十分仁孝, 接待大臣符合礼节, 从不曾有过失。
但是过分的仁,就显得虚假和愚蠢了。】
【史书之中记载了一个小故事, 是李弘跟太子率更令郭瑜学习《左传》的。
读到楚世子芈商臣弑杀君王的故事时,忍不住合上书叹息,问:这种事为臣子的不忍听闻,圣贤经典应该记载垂范后世的好事, 为什么要记载这个?
郭瑜回答说:“孔子写《春秋》, 善恶之事都加以记载,是为了褒扬善行以劝谏大众, 贬斥恶行以告诫后世。
书写芈商臣的恶行正是令其罪恶遗臭万年。”
李弘又说:“这种事情,不仅讲不出口, 听闻也不忍心,请让我改学别的书。”
郭瑜于是称赞太子仁德,随即改授《礼记》。】
【哈?】李昞都发出了纳闷的声音,【这……是仁德?】
多少有些离谱了吧?
【仁德是有点,但是一点不孝顺吧?】嬴稷嗤笑一声,【如果寡人没记错,之前陈姑娘还说了,算是这个李弘的祖父李世民让史官如实记载自己玄武门之变的事情是吧?
那按照这李弘话的意思,他祖父岂不是错了?
一个说自己祖父错了的人,跟他现在说的话,是不是又是矛盾的?
不过是一个虚伪的家伙罢了。】
李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