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辞别旧主难忍哭泣,也是我做臣子的节操。
如果因此获罪,那我也心甘情愿。】
【不得不说,姚崇这点上比张柬之要强多了,
姚崇是武则天一手提拔起来的人物,当然张柬之也是,而且张柬之还是年龄老了之后被提拔起来的,
但是一个知恩图报,另一个连人家哭一下都要嘴两句,臣子本分的高下就不用多说了。】
张柬之:“……”
他冷汗直流。
虽然之前他就知道天幕上说过这些之后,他八成是没办法继续高升了,但是现在这么一对比,他觉得自己的性命可能就要到头了。
他甚至可能都活不到李显上位清算他,女皇陛下自己就来了!
【当然,能让姚崇当上宰相的本领并不是他如此忠诚,而是他本人有着过人的本领。
在李隆基掌权之后,曾经密诏姚崇前来,议论天下大事,
李隆基也十分认可姚崇的本领,想要任命他当宰相,
姚崇之前虽然有才,但是在武则天时期的时候,有才的人可太多了。
哪怕是武周时期武则天动不动就大开杀戒,可是她手上的人才也是数不尽的,娄师德、狄仁杰、张柬之,哪一个拿出来都能让当时的姚崇冒不了头。
——是的,虽然张柬之在做武周臣子的品行上有点问题,但是能力是客观存在的。】
张柬之听了这话松了口气。
按照女皇陛下任人唯贤的风格,哪怕他后面做的那些糊涂事,也绝不会因此而杀了自己了。
【得遇明主,姚崇自然是要将自己看家的本领拿出来。
但是有时候不是皇帝想要任命哪个臣子,这个臣子就要听他的,就如同臣子提出来什么好的建议,皇帝也不一定会听一样。
姚崇在这个时候还是保持住了自己的冷静,他提出了“十事要说”,表示如果李隆基能答应他,他才能辅佐李隆基。
对此李隆基当然表示同意了,毕竟姚崇提出的“十事要说”件件都是切中了现在大唐所需的利害。
其中包括了勿贪边功、广开言路、奖励正直大臣、勿使皇族专权、勿使宦官专权等,
这些早期的李隆基都基本照做了,虽然晚年的他早就把答应姚崇的事忘到脚后跟。】
李隆基:“???”
他现在还处于神志清醒时期,所以根本不能理解后面的自己是怎么想的。
“朕之后……是让皇族开始膨胀了?”李隆基看向身边的高力士。
后者也是一脸茫然:“臣不觉得陛下会如此啊……”
毕竟现在的李隆基,那是一个英明神武天纵英才,对皇室不说打压,可是从无过分的也优待,和武则天在位时期大大不同啊!
天幕是在胡说八道吗?
第132章 第一百三十二个老祖宗很骄傲
【不得不说, 早期的李隆基是十分懂得放权,也十分懂得听劝的。
他不光照做了姚崇的“十事要说”,任命姚崇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封梁国公,后升任紫微令;
还将大部分的权利都分给了这位丞相。
早年姚崇曾经带着一批郎官任命的名单, 去李隆基面前,请求皇帝对他拟任的官员进行批复。
郎官也是五品官员了,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但是对于整个国家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职位。
不过在姚崇念这个名单的时候,李隆基不发一言, 似乎没有什么态度似的。】
【姚崇见状,心中惴惴的离开了。
后面李隆基身边的大太监高力士出来安抚姚崇,表示陛下的意思并不是对姚崇有什么不满, 或者是姚崇做错了什么,
只是李隆基想要借此事对姚崇表明一个态度, 那就是一般的官员任免、一般的国家事情,由宰相做主就可以了。
这种胸襟和气度, 也是李隆基能够率领群臣,开创开元盛世的一个重要因素了。】
李昞眼中有些欣慰。
前面听了一长串自家子孙被宰的七零八落、被一个女人左右了王朝的消息,这个时候听到有了个还算出息的子孙,那自然是会欣慰的。
【这个李隆基, 还算不错。】
【我们家曌儿的孙子, 倒是也遗传了几分曌儿。】
武士彟也不甘示弱,跟着开始夸。
毕竟李隆基是武则天的亲孙子, 那和奶奶当然有着联系了。
李昞:【……】
多少有些憋屈,可是武士彟说的也确实没错, 他的教养也不允许他在这个时候反驳出什么不好听的话来。
于是只能暗暗生闷气。
【姚崇上任之后,很快展现了自己优越的治国才能。
他帮助李隆基贬逐功臣、杜绝斜封官、整治外戚等,将红妆政治时代女子为了能够保证自己权利留下的隐患除掉。
除此之外,姚崇做的最优秀的一点,便是处理了开元初年的蝗灾。】
【蝗灾!】
蝗灾!!!
这个词一出现就刺痛了多少人。
要知道,蝗灾可以说是天灾,每次出现都会将庄稼吃的一点不剩,农民多久的辛苦付之东流不说,还会造成严重的饥荒。
无论是统治者还是普通百姓,都对此十分惶恐,且没有办法。
毕竟蝗虫实在是太多了,就算是杀也杀不完,铺天盖地的,看起来仿佛是上天的警告,就算是真的有人想要去杀蝗虫,在古代这种敬畏鬼神的时期,也被吓跑了。
而种花自古便是一个蝗灾频发的国家,但是系统性的研究蝗灾,也还是在明清时期。
前面基本都是出现了就任由蝗虫泛滥。
陈曦讲完这点之后,众人都是一愣。
【这……不是上天的警告吗?】身为一国之王,嬴稷也不是没有遇到蝗灾的情况,所以他也很关注这个。
【你要硬这么说也可以。】陈曦耸了耸肩,【蝗灾的出现,干旱有很大的原因。
因为干旱的环境非常适合蝗虫的孵化。
但是如果因为这个就束手就擒,任由蝗虫泛滥,那么这个天灾就会变成更大的人祸。
过往的君王和百姓都觉得这是天灾,蝗虫算是天上的使者,不敢动什么。
可是姚崇不这么觉得,在开元四年时候,山东地区发生蝗灾。
百姓只知设祭膜拜,却不敢捕杀蝗虫,任由蝗虫嚼食禾苗。
是姚崇上奏,希望灭除蝗虫。
当时的朝廷沸腾,却都认为蝗虫不宜捕杀,甚至连李隆基对此都犹豫不决。】
【姚崇对此表示:这帮儒生不知道变通,迂腐不化。
古时曾有蝗灾,只因不肯捕杀,以致发生饥荒,百姓相食。
现在飞蝗遍地,蝗虫泛滥,河南河北家无宿粮,若无收获则百姓流离,关乎国家安危。
灭蝗即使不能尽灭,也比留下来形成灾患为好!
就这样,李隆基被说服了。
但是说服一个李隆基还是有些不够,姚崇又对百官表示:如今蝗虫可以驱除,若任其成灾,粮食将被食尽,到时百姓怎么办?
灭蝗救人,如果天降灾殃,有我姚崇承担,绝不会推诿给其他人!】
【就这样,在姚崇的坚持下,治蝗灭蝗运动还是轰轰烈烈的展开了。
而这段时间蝗灾的危害被减小到最低限度,虽然连年蝗灾,也没造成大面积的饥荒。
只不过姚崇太能干了,作为一个救时之相,他只用了三年多的时间,便将大唐帝国给从混乱之中拯救了出来。
但是前面我也说了,李隆基对待宰相的态度,其实跟汉武帝刘彻有点像。
说的不好听点,那就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李隆基和刘彻对这样的评价倒是都没有什么意见,毕竟对于皇帝来说,这种评价其实并不算是恶评。
烂好人的皇帝,反而才在这个位置上待不长久。
【姚崇虽然能干,但是他也有着自己的缺点,比如他喜欢打击政敌、招权纳贿、搞小集团。
而李隆基前期的用人风格便是专任而不久任,也就是说他用一个人会把所有的权利都放过去,
但是因时而动,在他察觉到这个人不适合现在的国家之后,便会立马毫不留情的抛弃。
所以在国家稳定之后,李隆基便决定换一个新的宰相了。
当然,李隆基和刘彻相比温情的一面此时显露出来,他并没有直接找茬撤掉姚崇,而是借大赦长安囚犯,却不赦免姚崇小弟的事件来敲打了一下姚崇。
姚崇也很聪明,在此事之后便递上了辞呈,辞去了宰相职位。】
【在姚崇罢相之后,李隆基选中了为人耿直、讲原则的宋璟。
宋璟直言上谏、不数私恩、严于律己,能够实行姚崇时期好的制度。
他也很重视对人才的选拔任用,虽然他掌握朝政大权,但他决不徇私枉法,
相反,对自己的亲属还更加严格地要求。
为防奸佞小人私下在皇帝耳边进谗言,宋璟提出百官奏事,必定要有谏官、史官在旁的规定。
当时朝廷一改以往用人惟亲的恶习,并减少了奸佞小人诬谄好人的情况,使开元初期的政局十分清明。
不过就算是这样的宋璟也没有干了多久,他为相四年,也被李隆基给换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