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也觉得自己挺冤枉的。
那高力士确实是能文能武忠心耿耿啊,天幕都认证了的。
若就是因为是宦官而不让他发挥,是不是也有点不公平?
至于后世那些废物们无法驾驭宦官,那也是废物们的问题,为什么说他?
不过李隆基还是准备下令,让之后的皇帝继续遵循太宗李世民的旨意,不准让宦官担任高级官员和不准参与国事。
希望还不会太迟。
【李昂性格恭俭儒雅,悲悯仁慈,被宦官推上皇位之后勤政爱民、厉行节俭,时刻想着恢复初唐时中央朝廷的权威,以重振大唐帝国的雄风。
在位期间厉行节俭,革除奢靡之风,下令停废许多劳民伤财之事,注重考核官吏。
如果没有宦官的威胁的话,他恐怕也会是一位颇有作为的皇帝,只可惜宦官还是一大威胁。
他对宦官专权是“心愤仇耻,志除凶慝”,所以在太和九年,李昂与重臣李训、郑注等发动“甘露之变”,企图消灭宦官势力。
然而这个计划被泄露了,宦官们大肆屠杀朝官,李昂本人也遭到软禁。
在这之后,李昂沉湎于酒色之中,并逐渐陷入抑郁,不久便因病去世了。】
李昞忍不住了:【这大唐是我李家的天下,还是宦官的天下?】
【这很难说啊。】嬴稷在一旁认真的回答,【如果说皇帝嘛,自然还是姓李的。
但是这说了算的,可是流水一样的宦官。
你们也该庆幸了,这宦官是没有后代的,不然还真要改朝换代了。】
所有李姓皇帝们:……
扎心了,这个话真的很没必要说。
【咳……】陈曦咳嗽了一声,将话题又拉回到她身上,【李昂去世之后,他的皇太弟李炎继位。
当然,这个皇太弟并不是李昂自己愿意立的。
李昂立太子也是一个很波折的过程,他本身是继承了自己的兄长的皇位的,而且他也不是一个跟赵光义一样不要脸的人,所以在一开始立太子的时候,他是打算把皇位还回给自己兄长那一系的。
他打算立敬宗李湛长子晋王李普为太子,但李普夭折,李昂追封其为悼怀太子。
然后又立自己的长子李永为太子,结果也是早亡。
最后立敬宗李湛陈王李成美为太子,他病重后曾经命枢密使刘弘逸、薛季棱叫来宰相杨嗣复、李珏二臣,嘱咐他们辅助太子监国,
结果宦官仇士良、鱼弘志得讯,当天晚上就伪造遗诏,废太子为陈王,立颍王李炎为皇太弟,负责处理军国大事,并带李炎登上朝堂接见百官。】
【嗯,是的,宦官又一次主导了唐朝皇帝的废立。】
李世民:“……”
从一开始的生气,到现在他已经麻木了。
宦官,宦官,宦官!!!
这个恶心的东西,在东汉的时候便染指了皇权,他大唐居然也无法幸免。
难道要让宦官绝迹才行吗?
第140章 第一百四十个老祖宗很骄傲
【虽然有大臣还是想要遵循李昂的意思, 但是仇士良和鱼弘志手握神策军,
有着军权加持,胳膊还是没能抗过大腿。
李昂驾崩后, 李炎在灵柩前即皇帝位。
李炎的庙号是“武宗”,能在唐朝中后期混到这个庙号, 就说明李炎在这方面是有一套的。
他登基之后,任用李德裕为相,两人齐心协力, 对宦官势力进行打击,拥立他的大宦官仇士良亦被迫致仕。
又收复了昭义镇,削弱了藩镇割据势力, 其中“平昭义之乱”是唐王朝干涉地方藩镇割据的最后一次胜利,
大大的提高了中央朝廷的权威,并且增强对地方藩镇的控制力, 各地的割据藩镇重新遵守朝廷命令, 唐朝在形势上获得了统一。】
【除此之外, 李炎还派兵击败了回鹘,稳定了漠北, 谋划了西域,稳定了边疆。
单从这点上来说,他的庙号是实至名归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李炎也做的很对得起“武”字。
那就是灭佛运动。
灭佛运动在李炎继位之后没多久便开始了。
其中一共拆除寺庙4600余所, 拆招提、兰若4万余所, 僧尼26万余人还俗成为国家的两税户,没收寺院所拥有的膏腴上田数千万顷, 没收奴婢为两税户15万人,另外还强制大秦穆护、祆3000余人还俗。
听起来是不是好像挺狠的?
但是实际上, 这是一场必然的运动。
历史上这样大规模的灭佛运动一共进行过四次,李炎这是第三次。】
【佛教?】
对于嬴稷、赢子楚和刘煓来说,这都是一个过于新鲜的名词,他们完全没听过。
【是什么宗教?为什么要灭之?还要四次?后面怎么不灭了?】
嬴稷敏锐的察觉到了关键,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
【佛教是在汉朝的时候传入中原的,所以几位不了解其实很正常。
来到中原之后,流传广泛,产生了很多信徒。
不过中原本土的教派,和佛教就比较水火不容了。
毕竟佛教并非是出自中原的教派,里面很多东西其实是和中原本身的特质不同的。
所以发展到一定时期,就一定会产生冲突。
唐朝的时候国教乃是道教,本来就和佛教算是对着干的,你看武则天执政时期就开始崇信佛教,等她失势之后,李唐重新恢复了道教就知道了。】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佛教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会导致寺院经济扩张、僧尼个人财富增长、僧尼人数激增、逃税等现象。
这往往造成国家政权、世俗地主与佛教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举个例子,为什么李炎要灭佛?
一个是因为作为李家人,李炎是个彻头彻尾的道教徒,和佛教不说是势不两立吧,也绝对看佛教不顺眼。
而且在李炎的圣旨中表述,佛教寺院的规模比皇宫还要大,
当时的“十分天下财,而佛有其七八”,
天下的财富十之七八在佛教手里,你说这是一个清心寡欲的宗教,还是一个只为了敛财的宗教?】
【好家伙,十之七八?】嬴稷震惊的咂舌,【可真会敛财啊,寡人负责财政的大臣,恐怕都没这么能敛。】
【是啊,所以不灭他灭谁?
而且佛教的教义本来就是和儒家相违背的,别看他们收纳世间钱财,还不从事生产,不服兵役劳役,而且拥有大量的仆役和田产,
什么特权做什么,但是他们佛教主张众生平等、“不拜君亲”,且本身的义理也有缺陷,所以引得很多儒生对其进行弹劾劝谏。
就拿唐朝来说,唐宪宗李纯时期便有“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曾经以《论佛骨表》极力劝谏,反对李纯前往凤翔迎佛骨。
不过李纯此时比较糊涂,还没有看到佛教的危害,所以不光没有纳谏,反而想要以极刑处死韩愈。
这也是为啥后面的大臣越来越不爱上谏了,李二陛下的这些后人们,可是没有一个能做到虚怀若谷的纳谏的。】
【而灭佛到底有什么好处嘛,从李炎拿到的这些好东西就知道了,
不过李炎也没有对佛教斩尽杀绝,只是以行政手段严加限制,仍给佛教留下了狭小的生存空间。
而且一些半割据的藩镇并没有认真推行,从而使佛教势力在这些地区得以保存,成为以后佛教势力再度滋长的基础。
所以严格来说,这并非是灭佛运动,而是毁佛运动。
四次灭佛运动之后,佛教也终于开始低下了它高贵的头颅,开始全面、主动与儒、道融合,
逐渐承认儒家的纲常伦理,开始向世俗王权低头,并接纳了道教中的相关思想。
之后儒释道便开始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整体来说,李炎统治的这段时间是唐朝中后期相对比较平稳的一段时期,也被后人称之为会昌中兴。
也就是说,如果李炎不作死,即便他上位的过程不怎么光彩,也不影响他成为一代中兴之主。
毕竟唐朝皇帝的皇位,来的基本上都比较刺激。】
李世民:“……”
嗯,知道了,反正就是他起的头呗。
但问题是他从始至终都是一个好皇帝,这可是天幕自己盖棺定论的。
除了有些问题上他有点问题之外,那可是一个没有问题的皇帝啊!
后人自己都不觉得自己有点什么问题吗?几斤几两掂量清楚了吗就要效仿他。
不过这个李炎到底是怎么回事?
难道又是被宦官牵着鼻子走了?
【这个作死呢,跟我前面提到的一点有关,那就是李炎作为李家子孙,更崇尚道教。
道教有什么嘛,诸位恐怕比我更清楚。
是的,李炎喜欢服食丹药。
作为道教特产,李炎对此是非常推崇的,长期服食,不敢懈怠。
如果说佛教损毁的是国家的利益,那么道教折腾的就是皇帝本人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道教才是真正贯彻了众生平等的。
李炎嗑药磕出病之后,道士声称这是成仙前的“换骨”,到之后直至磕死,都没有对此有过任何怀疑。】
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