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其他的皇帝一样,武则天在朝堂上问了些问题,便准备放众大臣归家了。
毕竟今日天幕说的可不少,现在天色也不早了,是时候让众人回去了。
只是都说了散朝之后,武则天突然又开口:“太子。”
李旦:“!!!”
他吓得差点没有哆嗦的直接跪下去。
对这个皇帝母亲,他真的是又敬又怕。
以前是生怕武则天杀了他给武家的人腾地儿,现在看到自己的母亲又开始给妹妹抬轿子,又害怕武则天杀了他给太平公主腾地儿。
他可太难了啊!
第166章 第一百六十六个老祖宗很骄傲
看着李旦惶恐的模样, 武则天心中叹了口气。
难免有些思念自己的前两个儿子起来。
虽然一样不是附和她心意的完美儿子,但是她之所以忌惮,便是他们不会被她掌控, 大部分条件还是符合一个太子的身份的。
剩下的俩儿子……
都立不起来。
这也是为什么她纠结到底是传给武家皇位还是传回李家皇位的原因之一。
如果之前两边有什么特别让她惊艳的后人,那她的皇位要传给谁说不定就尘埃落定了。
好在现在天幕的出现让她有了另一个选择。
不过那原本的历史轨迹也让武则天心惊, 所以才会喊住李旦。
李隆基,确实是个让她很纠结的人啊……
虽然天幕说了,他前期的事情做得好是因为有她留下的人脉, 不过武则天却知道,就算是她留下了再多东西,后面这个皇帝立不起来也还是立不起来。
你看这李显和李旦又哪一个不是在李隆基当皇帝之前当的皇帝了, 可哪一个把她留下的人用好了?
知人善任也是一种本事。
天幕说得对,若是这李隆基早死,那可真是好事一桩啊……
想到这里, 武则天叹了口气, 把李旦又给吓了一跳, 惴惴不安的猜测起来。
“一会儿回去之后,叫你家三郎进宫。”
李旦:“!”
虽然不是冲着自己来的, 但是也没能让他好过一点。
因为李隆基是他的儿子,哪怕并非是长子,可是李隆基从小聪明伶俐,甚是得他欢心。
更何况……
李隆基是之后的天子, 也是将他们大唐带入巅峰的人!
哪怕是后面有些不好的地方, 那也是在折腾他们李唐的江山。
而不是现在的武周。
可是现在武则天要把李隆基叫过来,那之后……
不过李旦完全不敢说什么, 如果他听话,武则天可能还不会怎么样, 如果他不听话……
李旦完全不怀疑,武则天会弄死他再找一个人来当这个太子。
天幕上不是说了吗?后面继承皇位的也并不是他,而是他的兄长,现在被贬房州的庐陵王李显。
“放心,”或许是看了天幕心情不错,武则天说话的语气都好了一点,“朕只是有些事情要问问他,不会怎么样的。”
李旦恍惚了一下,连忙道:“明白了,儿臣这就去喊他。”
李隆基很快便进了宫。
没有人知道武则天跟李隆基到底说了什么,只知道出来之后,李隆基脸色是不大好看的。
李旦想要去问,结果也没问到什么。
*
开元时期
李隆基一时之间不知道怎么面对自己的朝臣。
他一直觉得自己做的很好,但是从天幕的话来说,他后期做皇帝做的那叫一个失败。
是他现在最看不起的那种皇帝了。
虽然他看了后面宋朝的皇帝之后,觉得自己也还行。
比上不足,好歹比下有余。
可是很快李隆基也机灵起来。
如果是要跟宋朝皇帝相比才能比出来优越感的话,那他这个皇帝还不如不做呢!
这个时候,张九龄上前:“陛下,您说的罪己诏,臣已经拟出来了。”
在之前说到安史之乱的时候,李隆基曾经说过自己要下罪己诏。
张九龄作为天幕上认证的开元时期最后一任贤相,那自然是要听了皇帝的话就立马行动的。
于是二话不说就找太监拿了笔开始写了起来。
后面越听大唐之后的走向就越是气愤。
如果不是李隆基开了宦官干政的先河,如果不是李隆基让节度使权力过大,如果不是李隆基后期太过昏庸……
唐朝不会出现那样的问题!
……
虽然不会出现那样的问题,也会有这样的问题。
但是现在冒出来了问题,那就是要重视的!
所以张九龄确实是越写越激动,笔下的文字也是越写越尖锐!
直到天幕开始讲宋朝的部分,张九龄突然就觉得……
自家陛下也没有那么的不可救药。
有了这种对比,张九龄写的时候也多少温和了许多。
起码骂的没有那么难听了。
李隆基:“……”
他当时是说了要下罪己诏,但是现在天幕播完了,冷静下来了,又觉得没有那个必要了。
毕竟后面大宋的更加拉胯,有这个对比,他瞬间就显得好很多了。
什么事就怕对比!
所以现在张九龄上来折腾这一下,就让李隆基很不满了。
……
不过看着朝堂上的官员,李隆基还是闭了嘴。
这些官员脸上的表情那可都是不满,他瞬间就想起来自己晚年的时候有多不招人待见了。
甚至还有太子逼他退位,那些个臣子们也没有什么表示。
李隆基丝毫不怀疑,如果自己这次处理不好这个事情,那是随时可以被替换掉的!
因为他们还有一个皇帝预备役呢。
虽然李亨当皇帝很一般,但是他的儿子李豫干得不错……
李隆基瞬间想到了什么,道:“辛苦丞相了。”
张九龄低头:“为陛下分忧,是臣子的责任。”
李隆基:“……当一个贤明的君主,也是帝王的责任。”
他叹了口气,让高力士下去拿上来了张九龄替他写的罪己诏。
看完之后,李隆基脸色越来越难看了。
这都什么东西?
哪怕是他有点问题,张九龄这么严厉的去批评一个皇帝,他脑袋不要了?
“陛下能有决心下罪己诏,大唐幸甚!”
张九龄多少也能看得出来李隆基想什么,不过他写的时候都不怕,现在就更不怕了。
更何况,他是懂得如何拿捏李隆基的。
毕竟也当了这么长时间的丞相了。
所以张九龄很轻松的回复道。
李隆基:“……”
被架着下不来了。
是啊,他觉得没有问题,但是百姓能觉得没有问题吗?
安史之乱的时间就近在眼前,他可以把这不当回事,百姓能不吗?官员能不吗?
李隆基原本的那点庆幸全都没了,脑子里开始迅速给自己寻找一条合适的退路。
他可是几十年的太平天子,如果还要像天幕上所说的一样走向历史上的结局,那也太废物了。
“丞相说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