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经此之后便和郭子兴离心了,
两年后,朱元璋辞别郭子兴,离开滁州, 带兵攻下了和州。
这个时候曾经和郭子兴有仇的孙德崖因为饥荒前来求助,朱元璋为了抗元的大计考虑接纳了孙德崖。
这个时候无论是谁都要说一句, 将军大度了吧?
这个时候也必须要将私人恩怨放在后面,民族大义在前啊!
但是郭子兴并不懂这个道理。】
【在他看来,孙德崖和他并不是一起反抗元朝的起义军领袖, 而是他的仇人。
自己的女婿,居然不站在自己这边一起反对孙德崖,还大明大量的帮他忙, 这不是打自己脸吗?
所以郭子兴很快气冲冲的从滁州来到和州,找到朱元璋,将朱元璋怒斥一顿。
其实这个时候的朱元璋可以完全不管郭子兴的, 毕竟现在他身边的人都是自己的班底了, 和郭子兴没什么关系。
说他虚伪也好, 说他是真尊重郭子兴也好,在再三解释也无用的情况下, 朱元璋只得将孙德崖撵出和州。
不过为了表达自己的歉意,也为了表现一下他的心胸,朱元璋亲自去送孙德崖,还送了几车粮食以表诚意。】
说到这里, 陈曦顿了顿, 一脸感慨:【无论朱元璋对此是真心还是假意,但是这都是一个领袖, 一个未来的皇帝应该有的做法。
无论孙德崖之前和郭子兴有什么龃龉都好,现在他们都是反抗蒙古人的。
平时搞点什么小动作倒是还好, 在军队都即将饿死的时候,不互相伸出援手,难道等着对方饿死,削弱起义军一方的势力吗?
连这点长远的眼光都没有,就别提什么争霸天下了,最多也就是偏安一隅。】
郭子兴脸色黑黑白白,被骂的整个人都不太好了,但是又不好说什么。
因为上面的话说的确实十分有道理。
现在是国难当头,他不能同心协力共克外敌就算了,居然还在朱元璋帮忙的时候小肚鸡肠……
他确实不配逐鹿天下。
郭子兴耳根软,不光是对自己儿子耳根软,基本上别人说的有道理的话,他都会软一软。
不然当时也不会听夫人的话,把朱元璋放出来了。
现在天幕上的女子是后人,是站在更长远的角度看问题的,郭子兴当然会听了。
【郭子兴干的糊涂事还不止这一点,本来人家都已经要走了,差不多得了。
但是郭子兴听说孙德崖要走,不能干了,立马出手,把孙德崖擒住。
孙德崖麾下的将领大怒,知道朱元璋乃郭子兴的女婿,便将朱元璋拿下。
两边都有点糊涂,郭子兴既然已经在朱元璋的营地里做了这种事了,就代表他也没把这个女婿放在眼里,你拿朱元璋做什么,你拿郭子兴的儿子啊!
懂不懂什么叫冤有头债有主啊?】
老祖宗们:【……噗。】
忍不住笑了出来。
他们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冤有头债有主。
郭天叙、郭天爵:“……”
这天幕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如此向着那个乡巴佬?
【然后就开始转圈了,
郭子兴要杀孙德崖;孙德崖的部下要拿朱元璋换孙德崖;徐达、李善长等人要带兵去救朱元璋;郭天叙等人则千方百计阻拦徐达。
不过此地到底不是濠州,甚至不是滁州,徐达等将领都是朱元璋的心腹,根本不可能听郭子兴的话。
更别提郭子兴除了小肚鸡肠之外还没什么别的本事,就更不会有人服气了。
所以虽然郭子兴万般不想用朱元璋来换孙德崖,但架不住徐达等人的压力。最终还是换了。
之后的郭子兴便闷闷不乐,没过多久,便郁郁而终,死在了滁州。】
郭子兴恍然大悟。
原来自己是这么死的!
听起来可真窝囊啊……
【不过对于朱元璋来说,这些堵心的事并没有结束。
哪怕他在和州驻扎的时候,整顿当地军纪,下令归还军中有夫之妇,让城中许多被拆散的夫妻团圆,得到了和州的民心,
但是也并没有成为此处的最高领袖。
当时红巾军的领袖韩山童已死,他的儿子韩林儿在亳州称帝。
其在得知郭子兴死后,便任命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为都元帅,妻弟张天佑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
名义上,都元帅是军中之主,右副元帅的地位也比左副元帅高。
然而实际上,现在在郭子兴名下的军队,无论是滁州的还是和州的,多是由朱元璋招募收编的,
朱元璋比郭天叙和张天佑有勇有谋,手下又有人才,
所以韩林儿虽然任命了郭子兴的人,但是实际上人们听的还是朱元璋的话。】
【而且本来郭天叙等人和朱元璋的关系就十分紧张,韩林儿此举更是给两边增加了矛盾。
郭天叙好不容易能站在朱元璋的头顶上名正言顺的耀武扬威了,还能让朱元璋讨好吗?
不过没本事的人,蹦跶的越高,死的就越快。
所以没过多久,郭子兴的后人就死的只剩下了一个小女儿。
这个小女儿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就被他收入了后宫,嗯……
这个小女儿的意愿如何恐怕并没有人在意。】
朱元璋听到这个话想到了郭惠妃,脸色阴沉。
怎么,这女人难道不想嫁给自己吗?
孩子都生了那么多个了,还能有什么别的心思啊!
后人为女人打抱不平什么,给他打抱不平就行了。
原本因为为他说话的事情,刚刚对陈曦有了些改观的朱元璋此时又开始生气起来。
女子确实不能多读书,你看这书读的一多,想法就多了,就不能老老实实的在后宅生孩子吗?
【此时的朱元璋虽然不满居与人下,但是他的势力还不够强,还要暂且继续借助韩宋强盛的势力,遂以龙凤纪年号令军中。
他也将徽州谋士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放在心里,迅速秘密扩张自己的实力。
这三点也是朱元璋早期的时候一直遵循的原则。】
刘邦眼睛一亮:“嘿,有道理啊!可惜乃公现在不造反了,否则的话还能学习一下。”
吕雉:“……”
陛下,你现在已经是皇上了,再这么说话不合适了哈。
【但是广积粮,在这个时候是有点难办的。
因为之前就说过了,这段时间整个元朝都在干旱。
明朝的时候其实也是如此,天灾不断。
不过这并不是因为什么人在统治的原因或者是什么玄学啦,只是也因为明朝时正好处于小冰河时代。】
【小……小冰河时代?】嬴稷听到这个新鲜的名词忍不住打断了陈曦的叙述,【这是什么?】
【是一种气候现象。
当时整个世界的气候都进入一个寒冷的时期,小冰期期间全球范围频繁出现饥荒,这也是明朝末年饥荒连年,农民起义迭起的原因之一。
直到比小麦、水稻等谷类作物更耐寒的新大陆作物:红薯、土豆、玉米、花生等被广泛种植之后情况方得以改善。
这几种作物在我们后世也是种植很广泛的,最早出现便是在明朝了。
尤其是红薯、土豆和玉米,极大了增加了粮食产量,所以在和其他朝代差不多的人口政策下,明清时期的人口增长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要知道,明清时期是人口爆炸的一个时期,尤其是清朝的时候,人口甚至突破了一个亿。】
“多少?”
“一个亿?”
“一个亿是多少人?”
各朝各代都开始跟所有的众臣讨论这个问题,同样都被震撼到了。
一个亿啊!
那是多大的数字啊!
他们在国库里面看到这么多钱不会有多么惊讶,但是有这么多人口却让人感到无比的惊讶。
财富是人口创造的,某种程度上来说,人口比财富重要多了。
尤其是秦始皇,他可是太眼馋这么多人了。
要是他大秦有这么多人,别说是同时修长城、修直道、修阿房宫了,他还能再多开几个战线!
他缺人啊,给他人!!!
不过秦始皇也知道,限制人口的最大原因并不是人们不愿意生,主要还是生产的粮食够不上,生太多也会饿死。
但是如果有了天幕上所说的那些作物……
嬴政眼中简直要放出火光了!
天幕快说,看看这些作物的种子都在哪里,朕打也要打过去!
同样的想法几乎在所有明朝之前的皇帝心中都有,甚至朱元璋心中也有。
没办法,现在虽然是明朝了,可是他们还没有这些作物啊!
到底在哪?
这个问题老祖宗们当然也问了,尤其是朱世珍,没有人比他更清楚饿肚子是什么滋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