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好有他的标儿。
朱元璋慈爱的看着朱标:“太子果然有大胸襟,朕心甚慰。”
朱标无奈一笑。
【要知道,海上贸易一直是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途径,
许多丝绸、瓷器都是从海上出去的,甚至还起了海上丝绸之路。
但是朱元璋脑子一热,在洪武三年,“罢太仓黄渡市舶司”。
在洪武七年,明政府下令撤销自唐朝以来就存在的,负责海外贸易的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广东广州三市舶司,中国对外贸易遂告断绝。
在洪武十四年,朱元璋“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自此,连与明朝素好的东南亚各国也不能来华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了。
在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再次发布“禁外藩交通令”。
到了洪武二十七年,为彻底取缔海外贸易,朱元璋又一律禁止民间使用及买卖舶来的番香、番货等。
洪武三十年,朱元璋再次发布命令,禁止国人下海通番。】
【为了防止沿海人民入海通商,明朝法律规定了严酷的处罚办法:
“若奸豪势要及军民人等,擅造三桅以上违式大船,将带违禁货物下海,前往番国买卖,潜通海贼,同谋结聚,及为向导劫掠良民者,正犯比照己行律处斩,仍枭首示众,全家发边卫充军。
其打造前项海船,卖与夷人图利者,比照将应禁军器下海者,因而走泄军情律,为首者处斩,为从者发边充军”。
除此之外,其对参与买卖外国商品的居民也不放过,
“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凡番香、番货皆不许贩鬻,其现有者限以三月销尽。”】
【当然了,我之前就说了,百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活下去。
我问一下各位老祖宗,若是有人把你们吃饭的行当给砸了,你们什么反应?】
嬴稷:【谁敢?】
赢子楚:【寡人剐了他!】
刘煓叹了口气:【不行就跑吧……】
李昞想了想:【老夫可能会跟渊儿一样吧。】
武士彟沉吟片刻:【那就去他管不到的地方!】
朱世珍:【……】
他有些不知道怎么说,他就算听不懂也知道现在说的是他儿子的不好。
【……俺可能就是认命吧,实在不行再说。】朱世珍叹了口气,还是这么说。
毕竟他一个老农民,一辈子就是那块地,要是不服气又能怎么样呢?
【是的,你们的想法也是大多数人的想法。
有认命的,当然也有要起来反抗的。
本来朱元璋是期望海禁政策对海防的巩固能起到决定性作用,不过因为海禁政策所实施的直接对象是臣民而不是海上反明势力,
他不仅不能成为海防的有效手段,甚至在沿海地区激化了一些矛盾。
沿海地区人民依海而生,靠海而活,或从事渔业生产,或从事海上贸易。
朱元璋的“严交通外藩之禁”,如“信国公汤和巡视浙江、福建沿海城池,禁民入海捕鱼”,基本上是把他们吃饭的家伙给砸完了。
平心而论,朱元璋自己吃饭的碗被砸了都知道造反呢,那他把别人吃饭的碗砸了还要别人感恩戴德吗?】
朱元璋:“……”
这个话问的犀利,朱元璋无言以对。
平心而论,若是有人砸他的饭碗,他不把人头打爆了那就算是当时老马劝住塌了。
那……
那他给这些人补偿还不行吗?
【沿海的百姓这个时候除了斗争也没有别的选择了,“海滨民众,生理无路,兼以饥馑荐臻,穷民往往入海从盗,啸集亡命”;
“海禁一严,无所得食,则转掠海滨”。
此外,滨海地区的居民还采取了另外一种斗争的手段,逃亡、潜往海外。
还有一些人干脆参加了民间的对外贸易活动,“缘(沿)海之人,往往私下诸番贸易香货,因诱蛮夷为盗” ;
“东南诸岛夷多我逃人佐寇”。】
【朱元璋的行动,一整个得不偿失!】
第185章 第一百八十五个老祖宗很骄傲
明初的朝堂一片寂静。
当时朱元璋想要开始海禁的时候, 其实就有很多人反对的。
但是众所周知的,在朱元璋面前反对是没什么用的。
他根本不听!
在这点上,就算是马皇后和太子朱标也没能劝住他。
现在天幕从闭关锁国的后果, 到海禁之后立马出现的现象,足以说明海禁真的不是一个好事情。
也不知道会不会让陛下改变主意……
反正他们是不赞成海禁的了。
【当然, 朱元璋做错的决定也不仅仅是海禁而已。
他开历史倒车的行为,还有很多。
比如恢复人殉制度。
人殉,也就是以某种手段使活人非正常死亡后以葬于墓中, 有自愿或强迫两种形式。
这种残忍的制度活跃与秦汉之前,在汉朝的时候基本被废除了。
一直到辽国的时候,那被中原人废除的没有人性剥夺人权的制度又被捡了出来。
中原人还成天看不起周边的辽人呢, 结果人家捡起来你的制度,你继承的不是也很好吗?】
朱标震惊的看着他的父皇:“父皇,您……”
历史上的他是死在了朱元璋之前的, 所以也不知道朱元璋居然恢复了人殉制度!
就连在后宫的马皇后也是一脸震惊。
若是她知道, 她是一定不会赞同朱元璋如此做的!
朱元璋也是一怔, 不过很快他便反应过来。
没什么比他皇室的尊严更重要的了,而且按照天幕上所说的话来说, 在他死的时候,老马和标儿都死了,那其他人活着干啥?
统统给朕殉葬去!
【或许就如同很多人猜测的那样,正因为朱元璋出身特别低, 甚至是低贱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所以他对于一些维护身份地位的东西就特别在意,好像这样就能抹除自己拿低微的出身一般。
除了通过殉葬强调皇家尊严之外, 朱元璋还特别注重礼教。
因为在元朝统治的时候,中原汉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蒙古及其他民族的影响和冲击。
所以朱元璋建立明朝后, 制定《大明集礼》,力图恢复汉族礼仪文化,并采取一系列去蒙古化的措施。】
【服饰方面“复衣冠如唐制”,并制定了具有明朝特色、等级严格的冠服制度;
礼仪方面革除胡跪,恢复汉族传统的稽首、顿首、空首的跪拜方式,并按等级实行五拜、四拜、再拜之礼;
姓名方面严禁胡姓,甚至连汉族复姓都遭池鱼之殃;
语言方面杜绝胡语,钦定《洪武正韵》;
婚姻方面禁止收继婚等。
当然了,他很多方面都不是恢复了,甚至连秦汉时候的人都要跑过来跪拜一声你比我们封建多了。
这样的礼教恢复的越多,对他这个皇帝自然也就越尊敬。】
虽然不是很明白“封建”是什么意思,但是朱元璋用脚指头想也知道,他的很多政策,陈曦是不很赞成的。
这让他脸色不好看了起来。
女人,果然是什么都不懂的!哼!
【他甚至还有另一个开历史倒车的制度让人也觉得十分可笑,
那便是严厉的户籍制度。
洪武二年末,朱元璋下令:“凡军、民、匠、阴阳诸色户,许各以原报抄籍为定,不许忘行变乱,违者治罪,仍从原籍。”
洪武三年十一月,朱元璋命令户布统计天下户口,并给每户发放户帖,并规定,户帖每十年重新编造一次,州县官吏每年都要统计辖区内的户数人口。
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在户帖的基础上开始推行黄册制度,朝廷把居住在城乡的每个住户按照籍贯、姓名、人口、田宅、地亩等逐一登记造册。
每十年编造一次,每册一式四份,分别上报朝廷户部及省、府、县。
因上报户部的册子封面是黄纸,故称为“黄册”。
明代早期的黄册把人口分为三等:民籍、军籍、匠籍。
黄册制度既是明代的赋役之法也是明代的户籍制度,成为明代社会经济方面重要的基本制度。】
【这有啥不对的吗?】朱世珍有些疑惑。
陈曦笑吟吟的说:【如果你老朱家当真觉得这个没什么问题,那朱元璋不应该当皇帝,应该回去种地才是。】
朱世珍:【!!!】
他刚想要生气,却被嬴稷打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