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 人不患寡而患不均。
你对官员如此苛刻,但是宗室的待遇却好的让人妒忌,甚至不用做任何事情都可以优越富足的一辈子……
这也就难怪, 哪怕是朱元璋的反腐政策制定了那么多,明朝的贪污腐败现象却依然很严重了。
后世西方有位伟人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如果有10%的利润, 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
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
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
为了100%的利润, 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
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绞首的危险。
这话说的固然不是当官的, 但是在这样穷困的情况下,又有多少人能保持得了做人的底线呢?】
此话虽然不知道到底是在具体指着什么东西,但是其中的意思却能套用到许多事情上。
甚至包括皇家夺嫡、官员贪腐等等。
【能说出如此话的人, 真想让他来我大秦做官啊!】嬴稷感慨道, 【有这样的人, 寡人能省多少事。】
【只是恐怕此人看不上我们这些王公大臣了。】李昞微微摇头,【这话也攻击到我们了。】
武士彟:【……】
不知道为什么, 虽然陈曦并没有点破,但是武士彟觉得,这话对他的针对性最强!
各个皇帝们听到之后,看向臣子们的视线就不是那么特别又好了。
是啊, 贪赃枉法什么的, 那可真是一本万利了。
甚至还有些人趁着太子没立的时候,想要搏个从龙之功什么的, 那些小心思坐在上面的他们能看不明白吗?
只是有时候懒得说罢了。
但是现在从天幕这里看得出来,他们许多时候的放纵, 对后世贻害无穷。
有些事情,他们也该管起来了。
哪怕是不为了百姓,为了他们王朝的长久,也该了。
【总之,无视人本身的需求,一味的压榨,古来证明是没什么好果子的。
像朱元璋的病逝,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他工作的太勤劳了。
包括马皇后也是如此,两人如果少操点心休息好了,说不定能活得时间更久。
在朱元璋称帝的第三十一年,也就是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继洪武十五年马皇后去世、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病逝之后,
朱元璋也走到了自己人生的尽头。】
【他病逝之时下遗诏,总结了自己的一生,也确立了自己的继承人:
“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
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
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
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
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
丧祭仪物,毋用金玉。
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
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
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
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
【从他的遗诏我们其实可以看出来,朱元璋这个人其实还是很矛盾的。
他也爱民,否则的话他不会要求“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
但是他对百姓也当成了物品而非人,很多政策直接开倒车,简直比起宋朝都不如,更别说是秦汉唐了。
可是若从长久来看,他从一介乞丐,开局一个碗,到结局一个国,
将四百多年前被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收复,开创了“洪武之治”,
朱元璋的成就是不能否认的。
他和秦始皇某些方面有些共同的点,那就是控制欲很强,都觉得自己的王朝在自己的控制下可以一直传承下去。】
【秦始皇是给自己的称号是“始皇帝”,然后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够二世三世乃至万万世的传下去;
朱元璋是建立了一个等级分明、秩序严谨、近乎僵化的社会结构,给帝国可能存在的问题都提前想了办法,
甚至还给每个儿子的子孙辈都排好了字,控制欲强的让人几乎窒息。
可是预想只能是预想,就如同秦朝二世而亡一样,明朝后续的发展,也几乎完全不在朱元璋的预想之中。】
【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想要限制大臣的权利,结果明朝中后期搞出了比丞相权利更大的内阁。
内阁不仅能管政事,还能管皇帝的私事,甚至连皇帝都不能立自己喜欢的儿子为太子。
朱元璋还规定户籍制度,老百姓不能四处流动,出远门要有官府路引,结果明朝中后期流民成风,四处游荡,管都管不住。
他制定重农抑商的政策,而大规模的工商业发展正是从明朝开始的。
他规定海禁,结果直接将种花和世界之间的距离拉开了,错过了提升的机会。
他同样也设立了不许太监干政的政策,但是因为他废除了宰相制度,后期这个也就相当于形同虚设了。
明朝中后期的宦官那可各个都是“青史留名”的,后世拿出来都能骂个三天三夜的那种。
还有把大明财政坑出了血的藩王制度……
只能说,人还是不要把自己想的太过无所不能,历史终究会证明你的狂妄自大是错误的。】
【但无论如何,朱元璋的生命还是在七十一岁的时候结束了。
朱元璋死前密命驸马梅殷辅佐新君,遗诏命皇太孙朱允炆继位。
朱元璋驾崩几天后,朱允炆于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十六日即位,改明年为建文元年,是为建文帝。】
朱元璋:“……”
虽然对陈曦的许多话他都挺恼火的,觉得没有必要那么说,说出来有损他帝王的威严。
但是朱元璋也从陈曦的话中听到了许多以前听不到的东西。
很多话甚至马皇后和朱标都不会说,他们虽然是朱元璋最亲近的人,可是时代局限性,和身份的问题,有些话他们说不出来,有些话他们不能直说。
现在居然说完了,这让朱元璋多少有些失落。
他的时代,那么多年,腥风血雨有,风平浪静有,穷苦困顿有,富有天下有……
他偶尔回顾,都会觉得实在是太长了,但是在陈曦口中,居然这么短短的时间就说完了……
朱元璋叹了口气:“哎……”
不过很快朱元璋又机灵起来。
现在距离老马去世的时间也差不多了,标儿去世的时间还早,但是也不能忽视!
“太医,快传太医去给皇后请平安脉!”
至于朱标,等下朝了之后去看看也来得及。
指挥完之后,朱元璋暂时松了口气,继续看天幕。
这可是要说他们大明第二代皇帝了,也就是他孙子。
也不知道干得怎么样,毕竟现在朱允炆也才刚出生没多久,毛都没长齐,更不用说看性格了。
朱标也是一样的心情,也不知道他这个儿子怎么样啊……
他都没什么心思为早夭的长子伤心了。
*
【朱允炆,一个前半辈子运气比较好的人。
他本身是朱元璋的第三孙,明懿文太子朱标第二子,生母为吕氏。
原本这个皇位是无论如何轮不到他的,但是朱标长子朱雄英早夭,原配常氏死后,朱允炆生母吕氏也得以扶正,朱允炆从而成为朱元璋嫡长孙。
之后他父亲朱标也在洪武二十五年患病去世,这才给了朱允炆登基的机会。
朱允炆从小聪明好学,极其孝顺,十四岁时,太子朱标生病,朱允炆小心侍候,昼夜不离开一步。
朱标病死后,朱允炆守孝时因过度哀伤而消瘦,朱元璋安慰说:“而诚纯孝,顾不念我乎”。
紧接着九月,朱允炆就被立为皇太孙了。】
【和自己的爷爷相比,朱允炆更像自己的父亲朱标多一点。
子朱标性格仁厚,对刑狱的判决多以减省为主,朱允炆也延续了朱标的宽大政策。
洪武二十九年,朱允炆向明太祖请求修改《大明律》,他参考《礼经》及历朝刑法,修改了《大明律》中七十三条过分严苛的条文,深得人心。
登基之后,朱允炆又把三位文臣引为心腹,
六月,命兵部侍郎齐泰为兵部尚书,翰林院修撰黄子澄为太常卿,共同参军国事,
七月,召汉中府教授方孝孺为翰林院侍讲。
同时下诏行宽仁之政,赦免有罪之人,蠲免百姓拖欠的赋税。
朱允炆还诏告天下,求贤访能,推行一系列有利于民生的措施,赐给年老的百姓米肉絮帛等物资,令官府收养鳏寡孤独废疾者。
同时重农桑,兴学校,考察官吏,赈罹灾贫民,蠲免赋税等,又令侍郎暴昭、夏原吉等二十四人充采访使,分巡天下。】
【不过在另一件事上,朱允炆就没那么宽厚了。
那就是藩王。
在登基之前,朱允炆的便已经对藩王政策有所不满了。
因为在朱元璋时期,他已经将自己的儿子们大肆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