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是朱棣兴王之地,朱棣在此经营多年, 统治比较稳定;
另外北平处于北方农业区与牧区接壤处,交通便利, 形势险要,是汉蒙各族贸易的中心以及北方政治与军事要地,
定都于此不仅可抗击自北入侵的蒙古人, 且可进一步控制东北地区,由南则可统领中原,有利于维护全国统一,
因此,朱棣即位后,即开始准备迁都。
在这之后, 我们后人评价大明的时候还有那么一句话, 是“天子守国门”。】
天子守国门!
这句话听起来真的是太让人感觉震撼了。
在这之前, 说的话是“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是皇帝为国本不能涉嫌。
甚至像李世民这样的马上皇帝, 在登基之后都逐渐减少了御驾亲征的次数。
但是现在听到这句话,几乎是一下子就唤醒了他们心中原本的热情。
对于一个能征善战的皇帝来说,这句话实在是太能诠释他们心中的热血和独特的浪漫了!
朱元璋虽然对朱棣迁都的行为非常不满,尤其是他迁的都还是北平而非自己选定的地方。
但是听到这句话之后, 他心中的不满削减了不少。
“老四还挺有想法的。”
【迁都是个漫长的过程, 从永乐元年开始,朱棣下诏以北平为北京, 改北平府为顺天府。
永乐四年五月,朱棣开始营建北京, 北京的营建工程主要分为内城、皇城和紫禁城。
永乐九年,朱棣命工部尚书宋礼等修会通河。
永乐十三年五月,平江伯陈瑄等开凿淮安附近之清江浦,使久废的大运河重新畅通。
永乐十四年,朱棣下令正式营建北京。
永乐十八年,北京宫殿落成。同年九月,朱棣下令明年以北京为京师,正式迁都北京。
永乐十九年正月,朱棣在北京御奉天殿,朝百官,大祀南郊,迁都大政至此基本完成。】
【从此,北京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哪怕是改朝换代之后,也没有对北京做什么变动,基本上全盘继承了下来。
整个北京城布局严谨,极为壮丽,是中国封建社会建筑史上的杰作。
北京新都城的建筑物在“规制”上遵循南京,是汉族政权的文化延续,
除此之外,从拱卫京师的塞上长城,到富丽堂皇的紫禁城,以及南北贯穿、左右对称的“中轴线”,
北京在整体风貌上与因势就形、自然布局的南京有了很大的区别。】
【朱棣为保证北京粮食与各项物资的需要,于永乐九年疏浚会通河,
到永乐十三年的时候,因原本淤塞的大运河会通河段全面疏浚,
明朝停止海运,改由大运河漕运,由陈瑄负责,驻节淮安。
从此,长达1794千米、沟通五大水系、跨越十个维度的大运河迎来了历史上的辉煌期,成为明代都城北京赖以生存的生命线。】
朱元璋神色复杂的看着朱棣。
对这个儿子,他还是了解的太少了。
不过从某种方面来说,朱棣确实是最像他的一个皇帝了。
【虽然自己是因为削藩这件事情上位的,但是朱棣也觉得,藩王的权势过大并没有什么好事。
就跟赵匡胤黄袍加身就怕自己手下的武将也这么干一样,朱棣是藩王造反起家,他也怕其他藩王们会继续自己这个路子,也这么起家。
所以虽然朱棣即位伊始,恢复了诸王的王爵,还对他们大加封赏,
如赐谷王朱橞钞十万锭、赐周王朱橚钞八万锭、赐齐王朱榑二万锭、赐辽王朱植钞二万锭等等,
但是另一方面,朱棣也严密注视着藩王的动向,进一步便着手削藩。】
【这个时候朱棣也要感谢一下自己的好侄儿朱允炆了,有他珠玉在前,朱棣自然知道,太过激进的削藩手段并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反而后患无穷。
所以朱棣的手段相对会温和很多,其中较强有力的措施有三:迁徙边疆要地的藩王于内地,削夺藩王的护卫,废黜藩王为庶人。
他将宁王朱权的封地由大宁迁往南昌,谷王朱橞由宣府重镇迁到长沙,辽王朱植由广宁重镇迁到内地荆州,韩王朱松封地由开原迁到平凉。
与此同时,代王、岷王、辽王及朱棣同母弟周王的护卫均被削夺,使其军权不足与朝廷相抗。
虽然和之前大权在握的时候差了很多,但是好歹命是保住了,藩王的头衔也在,荣华富贵是有的。】
【齐王朱榑、谷王朱橞就比较惨了,直接被朱棣废为庶人。
其中齐王朱榑在朱允炆时期就被废为庶人了,是朱棣恢复了他的旧封,
但他恶性不改,“阴蓄刺客,招异人术士为诅咒,辄用护卫兵守青州城,并城筑苑墙断往来,守更不登城夜巡。”
后被人告发,朱棣将他召回京师,朝臣有人弹劾他的罪过,齐王却当廷蛮横道:
“奸臣喋喋,又欲效建文时耶!会尽斩此辈。”
那这不是在朱棣的雷点上蹦迪吗?
给你好好当藩王的机会你不要,还真以为这四哥是什么善茬?
于是朱棣断然将其禁锢于南京,革去三护卫,将他及其子孙都废为庶人。
至于谷王朱橞则是起初被迁往内地,常因有金川门迎降之功而自傲,
永乐十五年,由于他阴谋打建文帝的旗号谋反,被废为庶人。
其他老老实实的藩王,基本都能得到善终了。】
刘彻失望的摇了摇头:“还是不够狠啊,要那么多宗室养着做什么?”
虽然姓朱,但又不是真的猪,不能杀来吃。
只是给国家财政罢了。
桑弘羊这个时候是无比感激自己遇到的皇帝是刘彻,而不是朱棣。
他几乎不敢想,一个皇帝养那么多宗室会是多么大的一笔支出啊!
脑子里到底在想什么啊那些明朝的皇帝们,怎么财政大臣的命就不是命是吧!
要么说还得是他们陛下呢,这推恩令玩起来可真是没有藩王们什么事了。
连带着他看提出推恩令的主父偃都顺眼了几分呢。
倒是除了明朝之外的藩王们都眼热的看着朱世珍,巴不得自己是去明朝当藩王呢。
这可比在他们现在时不时提心吊胆什么时候要削藩舒服多了。
朱元璋看朱棣倒是顺眼了不少:“你小子倒是还知道兄友弟恭的。”
也不是完全都给弄死,多少给自己的兄弟们留了条活路,这就让朱元璋很满意了。
至于那两个不知足的,被削藩也是活该。
而且朱棣好歹还给他们留了条命呢,荣华富贵听起来也没少,起码比朱标那儿子强多了。
朱棣恭敬的说:“父皇自幼教导,儿臣不敢忘。”
【在军事上,朱棣也没有放松。
他是由掌握军权而夺得皇权,深知军兵的重要。
尤其是京师的军兵,更是皇权的重要支柱。
朱元璋时期,京师设有京军,是最精锐的兵力。
据洪武四年统计,共有二十万七千八百余人。
但其中精锐,据说只有七八万人。
京军分编四十八卫,由五军都督府统领教练。
朱棣为加强京军,在京师组建三大营。】
【其一是“五军营”,即原由五军都督府教练的军兵,分为步兵与骑兵两个兵种,包括京师卫所军和各地抽调来京的班军。
其二是“三千营”,由边境少数民族即所谓“边外降丁”组成,主要是骑兵。原来只作为仪仗,后来主要用于巡哨。
其三是“神机营”,用火器装备起来的步兵军团。据说当时采用安南神机枪的制造方法,制成神机枪和神机炮两种火器,炮利于守,枪利于战。神机营成为作战力较强的机械兵种。】
说到这里的时候,朱元璋还蛮开心的,毕竟自己的儿子想得周到,那都是给他们大明留下的根本。
但是很快他就不开心了。
【三大营都设有“提督内臣”或“坐营内臣”,另有武臣及坐营官、司官、把总。神机营还设有“监枪内臣”。
京军三大营兵多用于朝廷的重大军事行动,平时捍卫京师。
这些内臣,也就是宦官。
虽然朱元璋想了很多办法来防止宦官干政,但是也架不住这皇帝硬要捧啊!】
陈曦表情疑惑:【其实我也不是很懂,这各朝各代宦官专政的前车之鉴可谓是车载斗量,
怎么就总有皇帝觉得自己是那个特别的,怎么用都没事呢?
就算是你用起来没事,你怎么知道你的后人也能跟你一样呢?】
朱棣:“……”
朱元璋勃然大怒:“老四!!!”
朱标:“……”行了,又是他要出场的时候了。
【当然了,朱棣对宦官们的重用还不止于此,这个我们一会儿再说。
现在继续说他军事上的事情。
除了对京师的防备做了改善,朱棣还对北部边防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和改造,
不仅使边防指挥系统和沿边兵力部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也使北部边防的攻防组合得到改善。
在此基础上,以京军为后盾的分地防御的边防格局初步形成。
毕竟这次的京师可是在北京呢。】
【还有在永乐初年,朱棣遣在宫中担任亲卫的义子安定王后裔脱脱空降哈密,设哈密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