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时间有些纠结,到底要不要改变呢……
【徐皇后的一生为自己考虑的其实很少,在孝顺方面是,在其他方面也是。
身为明朝为数不多的出身名门的皇后,徐皇后深知外戚坐大的危害。
所以她自觉抑制外戚势力,不骄纵自家。
当初,徐皇后的弟弟徐增寿投诚于朱棣,在靖难起兵之际有暗中拥戴辅弼的功劳,被建文帝所杀,
朱棣非常惋惜,将追赠徐增寿爵位的事情告诉徐皇后,徐皇后极力申说,并不准许。
甚至在朱棣先斩后奏,追封徐增寿为定国公,又让他的儿子徐景昌承袭爵位,命令下达后菜告诉徐皇后之后,徐皇后也并没有高兴。
但即便如此,徐皇后还是请求朱棣找个好的老师来教导自己的侄子,让他能够做到对上不辱没大恩,对下不使祖先受累。】
【与之对比强烈的便是明孝宗朱祐樘的皇后张皇后了,虽然也没有留下全名,但是她的待遇,可是所有皇后都羡慕不来的。
是的明孝宗朱祐樘就是我说的,一生只有皇后一个没有任何嫔妃的皇帝了。
张皇后可是从来没有约束过外戚,放任自己的亲人为非作歹藐视国法无恶不作,
朱祐樘还因为对自己的皇后爱重有加而不加以约束。
可见朱元璋想要防止后宫干政和外戚专权,规定后妃的出身必须是平民女子也没什么实质上的作用。
外戚干政与否,还是看帝后会不会约束罢了。】
朱祐樘:“……”
脸突然热了起来。
他也不是不知道自己的小舅子和岳父们不好,但是平常都是为了皇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来着。
现在被天幕这么点破……
朱祐樘多少有点不好意思了起来。
难道真的要约束一下?
朱祐樘不是太好意思,他并不是很想让自己的皇后不开心。
【除了约束外戚之外,徐皇后在后宫也很努力。
除了侍奉朱棣恭敬外,还教育皇太子和诸王要孝亲恤民,教育嫔妃要恭敬和睦,
对于亲戚也有诸多约束,教育他们要遵守法令和规矩,
听闻亲戚稍有放纵之事便召入宫中加以训责,听闻有谦逊慎重的亲戚,也不时召见给予赏赐以资鼓励。
她也不是那种残酷的人,下人有犯错的便教育他们改正。
朱棣勤政爱民、崇尚俭朴,徐皇后也同样如此,不喜欢华丽的装饰,自御俭素,后宫之中便形成了节俭之风。】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徐皇后是会照顾女性的。
她懂得任人唯贤,时常召见和任用有才能的女官与妇女,领导她们发挥才干。
据记载,永乐时期,御史翁庆巡按四川,为人刚正不阿,后来被人连累下狱,
翁庆无子,她的长女效仿缇萦救父,到京城上书代父请罪,徐皇后甚为感动,就将她召入宫中,做了三个月的女官。】
第208章 第二百零八个老祖宗很骄傲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 徐皇后也是很费心。
当初册立皇太子,封汉、赵二王,徐皇后便对朱棣说:
“太子是国家的根本, 诸王承担着藩屏帝室的重任,要选择成熟稳重品行端正的官员辅佐教导他们, 使之成为有道德修养与才识度量的人。”
朱棣对她的话予以赞同,并表示“此朕所注意也”,
又对徐皇后说:“从前父皇的制度, 东宫官属都让大臣兼任,才能不生嫌隙,今后东宫重臣都选择贤能的大臣兼任。”
徐皇后表示认同, 并再次提醒朱棣留意汉王、赵王也应该尽早教导。】
【说实话,如果徐皇后去世的没有那么早,那么朱高炽后面遇到的问题也大概率不会发生。
男的在孩子的教育上真的是有点那个的, 你看刘彻, 你再看李世民, 然后你再看看朱棣。】
朱棣:“???”
他怎么了就跟刘彻和李世民在这上面相提并论呢?
虽然能和千古一帝们相提并论这件事让朱棣挺开心的,但是在这种事情上面相提并论那就没有必要了。
为什么不说他开疆拓土的事情跟刘彻李世民比啊, 这俩又没有御驾亲征。
【徐皇后虽然提到了让朱棣尽早教导老二老三,但是朱棣还是更宠爱这俩儿子,比起太子更甚,
在徐皇后还在的时候, 两人还收敛着点, 没有什么出格的举动。
不过在之后嘛……】
徐皇后:“!!!”
之后她的两个儿子怎么了?
【说了这么多,徐皇后听起来是不是已经很忙了, 又要辅佐君王,又要整肃后宫, 又要教导儿子,还又要马不停蹄的生孩子,
但就算是如此,徐皇后还笔耕不辍,著书立说,叙述马皇后的教诲并加以扩充写成《内训》二十篇用以教导宫中后妃,
又类编古人的嘉言善行,写成《劝善书》,颁行天下。
因其佛教信仰和维护朱棣正统性的政治需要,编纂了《梦感佛说第一希有大功德经》《佛说五十三佛大因缘经》《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神僧名经》等经书。
此外,《千顷堂书目》中还收录《仁孝皇后诗集》一卷,不过很可惜,由于历史原因,已经失传了。
对徐皇后的著作朱棣也很重视,再加上他是个出书狂魔,所以在永乐五年徐皇后去世后,朱棣将《劝善书》大量印刷,颁给臣子及各地的府、县学。
并将《劝善书》收录入《永乐大典》中。】
【这样一个如果是男子可以封侯拜相不在话下的女子,就这么在后宫里蹉跎了自己的一生。
作为后人,尤其是女人,我对此是很遗憾的。
因为她作为女人之中站在最顶处了的人,若是能够为女子发生,那明朝女子的地位可能还会好一些。
但是很可惜……徐皇后还是成为了一个符号,一个男人眼中的完美符号,甚至都没有自己名字可以供后人了解的符号。
而终明一朝,女子的地位也越来越低下。】
说完,陈曦遗憾的叹了口气,
【当然了,这也是我作为一个后人,站着说话不腰疼的结论。
至于徐皇后本人,可能还挺喜欢这种生活的吧。】
徐皇后:“……”
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只知道自己是皇家的媳妇,要为皇家考虑,要成为一个完美的皇后。
可是现在听了陈曦的话,她觉得……
自己好像是一个男人眼中合格的皇后,而在女人眼中,好像不一样。
如果是以往的话,徐皇后当然不会去考虑那么多,可是现在不一样了。
自从天幕出现之后,他们所有人的观念就都不一样了。
她知道,她现在动了的心思,朱棣定然不会理解,甚至还会反对,可是……
徐皇后想,她总要为这世间女子做些什么吧?
她思考的如此认真,甚至都没有来得及思考陈曦所说的她的二子和三子的问题了。
*
【徐皇后本人如此优秀,朱棣对徐皇后也算得上是皇帝里面比较好的了。
当然这是以古人的观点看了。
朱棣基本上活到成年的孩子都是徐皇后所生,无论是当时的世子朱高炽还是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没什么子以母贵的说法。】
嬴稷若有所思道:【那看来,还是朱高炽自己和朱棣的理念不是很合的来。】
【这个原因应该也占大头吧,这父子俩之间的关系,和朱元璋、朱标之间的关系那可大不一样。
朱元璋是恨不得手把手教朱标造反了,朱棣……
在靖难之时,朱棣的次子朱高煦便收买了朱棣的近侍宦官黄俨,让他在北平守城战前后给朱棣进谗言,称朱高炽亲近朝廷,“将为朝廷固守北平以拒父”。
当朱棣表示怀疑,并称对朱高煦说:“尔兄素孝,那当有此?”时,
朱高煦落井下石,称“兄诚孝,但在太祖时果与太孙善也。”】
说到这里,陈曦露出个嗤笑的表情,【这也就是龙生九子各不相同了,虽然朱高炽有点毛病,但死的早,多少算是个合格的皇帝,
他的两个弟弟那真是……】
朱棣脸黑了下来。
他之前不是没有猜测过自己的二儿子没有那么安分,但是被天幕这么明晃晃的说出来,朱棣还是多少有点脸热。
这不光证明了他确实教子无方,还证明了他眼瞎,居然没有看出来自己儿子的胡说八道。
【虽然朱棣并没有对朱高炽表示出什么很明显的猜忌,但是他潜藏的对朱高炽的怀疑还是引起了朝廷内方孝孺的注意,
于是其给朱高炽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到北平,许以封燕王,争取朱高炽归顺朝廷。
别看方孝孺好像是什么儒家正派人物,但是手段也不是很高级,试图使用反间计来离间朱高炽父子二人的关系,并故意将此事广为张扬。
留守北平的宦官遂将此事火速通知南下河北、山东一带的燕王朱棣,称朱高炽与建文帝通谋,建文帝的使节已到达北平。
正当朱棣将信将疑的时候,朱高炽却派人将未拆封的信件及使臣绑缚朱棣军前,以实际行动打消了朱棣的疑虑。
朱棣即位后,以北平为北京,仍命朱高炽镇守。】
【不过在永乐二年,朱棣在朝廷中讨论立储君问题。
当时朝中一批跟随朱棣征战的武将怀着政治投机的态度,见靖难之役中朱高煦立下了赫赫战功,朱棣对其十分喜爱,
若是朱高煦被立为太子,那么军事勋贵集团可能获利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