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身体挺好,自然不是单单只有字面的意思。高母看她脸红了,知道她是不好意思,笑了笑,拍了拍她道手道:“其实孩子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是他真心待你。”
“人这一辈子,能遇到一个欢喜自己的,真心待自己的人不容易。有些感情可能一开始是真的,但经不住岁月的消磨,在一些鸡毛蒜皮柴米油盐中逐渐消失。你啊,千万要记住,不要因为一些小事就跟自个的丈夫闹脾气,能好好说就把话说开,两个人才能长长久久,知道吗?”
高宛知道阿娘是在跟自己教导与夫君的相处之道,她乖巧的点点头,说自己知道了。
两个人在高家吃过中午饭之后,没过多久就走了,他们两个还得赶回城里去,虽然是租了一辆牛车来的,但要是回去晚了,到家天都黑了。
等他们到家的时候,宋声和陆清已经走了。
玉哥儿今天也跟着阿娘回外祖母家走亲戚了。同行的还有大哥宋平跟大嫂一家子。
宋平他们是去孙氏的娘家,玉哥儿则是跟着他娘林氏一块去外祖母家。只是开头这一条路刚好顺路罢了。
玉哥儿头上今天特意带了那根玉簪子,出门的时候被大哥宋平瞅见了。
一路上无聊,宋平打趣道:“玉哥儿,没想到你这么喜欢这个玉簪子呀,平日里都不见你戴,这走亲戚了才拿出来戴,这么宝贝呀?”
玉哥儿白了他一眼,道:“大哥,不会说话你就闭上嘴巴。”
宋平看他气鼓鼓的鼓起了腮帮子,嘴角的笑扯得更大了,“说起来,这个簪子还是去年你快成亲的时候阿满送的添妆,阿满真是厚道,当时给他退回去的时候他还不要呢!”
宋玉惊讶道:“大哥,你说这个玉簪子是阿满哥送的?”
这回轮到宋平惊讶了,“是啊,都这么久了,你不知道吗?”
“我不知道啊。”
“阿满就没同你提起过吗?”
玉哥儿摇摇头,“没有。”
宋平道:“阿满这个闷葫芦,我还以为他早就说过呢。不过不妨事,今年家里烧炭请他过来帮忙,阿爹给他发了不少工钱呢,也算是还了他这个人情了。”
倒是一旁的大伯母林氏听出了一丝不对劲,问道:“大郎,你是说,玉哥儿这个簪子是之前成亲的时候阿满送的添妆?”
宋平愣愣的点点头,“是啊!”他刚刚不是都说了一遍吗,阿娘为何又要问一遍?
林氏这会儿才想起来,今年阿满来他们家帮帮工烧炭,总是时不时的问起玉哥儿什么时候回来,她还以为是两个孩子许久不见,才问候一声的。
难道说,阿满老早就对他们家玉哥儿有心思了?
玉哥儿心思敏感,之前没戳破这事儿,虽然阿满哥一直对他很关照,但他从来没往别处想。
今天听到大哥说起这事,玉哥儿心里忽然扑通扑通跳了起来。
说不清心里是什么感觉,但他知道,那不是讨厌。至于其他的,他就说不上来了。
“大哥,你早说这是阿满哥送的,我就给他退回去了。这发簪看着就不便宜,买的时候肯定花了不少钱。阿满哥攒钱也不容易,我还白拿人家的簪子。”
宋平觉得自己被冤枉了,分辨道:“我、我以为阿满跟你说了呀!而且、而且当时我特地找他去退回这个簪子,是他说不要的,还说你这亲事黄了,肯定心里难过,就当做是礼物送你了,希望你能开心一点。”
玉哥儿一听,心里更气了,道:“你还说,你刚才说的这些话,可从来没有对我说过!”
“我、我、我冤枉啊!”宋平挠了挠头,仔细回想了一下,好像那天太忙了,的确忘记说了。哎呀,时间过太久了,现在他也记不清了。
只能先否认再说。
玉哥儿则是听得满脸通红,他从来不知道,阿满哥还跟大哥说过这种话。
所以这个簪子是买来哄他开心的?
这么一想,玉哥儿心里忽然有几分说不上来的甜蜜。
林氏在一旁听着两个儿子的对话,心里渐渐有了一个猜测。
阿满大概就是对玉哥儿存了心思的,只是一直藏着,从来没说过。
对于玉哥儿的婚事,一直都是林氏的一块心病。不是说玉哥儿嫁不出去,而是就怕他所嫁非人。
万一再碰上一个跟杜斌一样的伪君子,把他们家里人都蒙骗了怎么办?那玉哥儿嫁过去还不是跟着受苦?
所以还是找个知根知底的比较好。
但是看了一圈,林氏都没找到合适的。
之前她也考虑过李满,但看李满的样子,也不像是个对他家玉哥儿有心思的,也就没问。
现在不一样了,要是阿满真的对他家玉哥儿有意,还是从那么早的时候就有意了,那以后如果玉哥儿嫁给他,日子肯定能往好了过。
这么一想,林氏忽然就高兴了许多。
不如有空去旁敲侧击一下,看看阿满的心思在不在玉哥儿这里。
虽然经过上次的事儿之后,玉哥儿嘴上一直说着他不嫁了,一个人过也挺好的。
但林氏可不这么想,她觉得玉哥儿现在年龄也不小了,再不抓紧时间嫁出去,以后更难找婆家了。
如今眼前便有一个知根知底儿人又老实肯干的,得好好把握一下这个机会。
林氏打算的很好,想着等到过完年之后,她寻个时间,等到李满来他们家帮忙的时候,她旁敲侧击的问几句。
如果真的是对玉哥儿有意,她倒是乐得成人之美。虽然李满上头有一对不靠谱的父母,但有他们家撑腰,小两口的日子肯定差不到哪里去。
然而过完年没几天,还没等到她问,家里就有人找上门了,还是来向玉哥儿提亲的。
第95章
这过完年才没几天,就有人上门提亲,实属宋家人意料之外的事。
来人叫田望舒,是城南大田村的,也在城里做工。他是火锅铺子里的常客,来的次数多了,慢慢就认识了在铺子里帮忙的玉哥儿。
田望舒这个人,倒是没有世俗的那么多偏见,瞧不起在外头抛头露面的哥儿,相反,他很欣赏玉哥儿,觉得他很独立,不依靠家里,也能生活得很好。
他觉得他们是一类人,而且在铺子里偶尔说话也都很投机。他先前特地打听了一下,玉哥儿还没有成亲,甚至都没有定亲,这让他很意外。
刚巧,他定的上一门亲黄了,家里人也着急让他成亲,他就没请媒婆上门说和,打听了地方之后直接就过来了。
田望舒家里有几十亩良田,他在县里做长工,给一个大户人家里做一些看家护院的活,每个月有不少月钱,而且这还是个长工,只要他不出错,能一直长久地干下去,说起来也是个稳定的活计。
他觉得玉哥儿年纪不小了,而且他觉得自己的自身条件也还不错,这个时候他上门提亲,宋家没理由会拒绝。
堂屋里,宋老大跟媳妇儿林氏都在,坐在上首的人是张杏花,自从出了宋英的事儿还有上次杜家的事儿之后,如今在玉哥儿的婚事上她可得好好把把关。
“你叫田望舒?家是城南大田村的,为何要舍近求远,来我们宋家村求娶玉哥儿?”张杏花道。
这个田望舒人长得端正,瞧着也有一把子力气,看上去倒还像样。
只是他们大田村离城里近,一般都会去他们附近村的女子或者哥儿,咱们宋家村离得远,很少与他们村这边的人结亲。
田望舒道:“我来求娶玉哥儿,跟远近没有关系。我很欣赏玉哥儿,而且我也不在乎他是不是在外面抛头露面的做工,在我看来,玉哥儿是个能干的,以后如果我俩成亲了,他要是还想在铺子里忙,也都随他,我没什么意见。”
“我今年二十有三,也正好是娶妻的年纪。跟玉哥儿年纪也相配,便厚着脸皮上门求娶了。”
“而且我是家中独子,上头只有一个姐姐,已经嫁人了,我爹娘也都是老实的庄稼人,很好相处,玉哥儿如果嫁过来,我必然不会让他受委屈的。”
宋老大跟林氏互相看了一眼,又看向张杏花,张杏花先发话道:“你这孩子倒也实诚,虽然说自古以来这婚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你可能也有所耳闻,我们家玉哥儿命不好,上次定亲的人家还没成亲就有了外室,闹得沸沸扬扬,玉哥儿已经无心嫁人了。所以你这个事儿,还得先问问玉哥儿的意愿才成。”
宋老大看起来挺欣赏田望舒的,他刚想点头说啥,就被林氏按住了。
林氏道:“他奶奶说得没错,日子是以后是两个人过的,得看玉哥儿愿意不愿意。要是他愿意,我们就不多说什么了。”
城南的大田村,虽然离他们宋家村有些远,但火锅铺子在城里开着,从铺子到大田村也不算太远。这人到底怎么样,回头找人一打探便知。这田望舒看起来也是个老实孩子,不像是杜斌那种在外面乱搞的人。
总的来说张杏花和宋老大对他的印象还可以。
如果不是前几天林氏发现李满可能对自家的玉哥儿有心思,这会儿估计也很满意田望舒这个人。
看玉哥儿那天的神情,不像是对阿满无意。相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田望舒,林氏这边的心还是要偏向知根知底儿的李满。
玉哥儿一直待在屋里没出来,他这两天心里乱乱的,一直在想着阿满哥送他的那只簪子。回想起从前阿满哥总是对他有意无意的关心,还有每次在他需要帮忙的时候都及时地出现,他还以为是凑巧,却原来那些都不是巧合吗?
听到有人上门向他求亲,玉哥儿提不起一点劲儿。
田望舒还在堂屋里坐着跟宋老大说话,宋老大看起来对他很感兴趣,问东问西,尤其是他家里边的情况,显然是要问个底儿朝天才放心。
林氏找借口称有事儿先出来了,出来之后就来找玉哥儿了,
她一进门就看见玉哥儿手里拿着个簪子晃来晃去,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她道:“外头来了个叫田望舒的人,说是要向你求亲。这人你认识吗?对他印象怎么样?”
玉哥儿知道有人来向他求亲了,但不知道是谁。这会儿听他娘一说,他坐直了道:“是他呀,我知道,经常来咱们家火锅铺子里吃火锅的客人。也算不上认识吧,就是多说了几句话而已。”
“对他的印象呀,说话还算有礼,看着还行吧。”
林氏听完他的话,用手指了指他的头,道:“你呀,知道我问的是什么意思,别在这跟我说些有的没的。”
林氏找了个椅子坐下,又道:“你现在也老大不小的了,也该成亲了。我瞧着今天来的那个小伙子还不错,你爹对他印象挺好的。你觉得怎么样?要是愿意,就让你爹再跟他谈一谈,后面找个正经媒婆来做个媒走个礼。”
玉哥儿一听这话,不大乐意了,嘟着个嘴道:“娘,我之前不都说了,我现在还不想嫁人。”
林氏白了他一眼,道:“说什么混话呢,现在不想嫁人,以后也不想嫁吗?要在家里当个老哥儿吗?我刚才跟你说的话,你给我好好想想。”
林氏说完后就出去了,不过她却没有回到堂屋里,而是把宋平叫了过来。
“大郎,我记得。上次你不是说要给阿满送一些炭过去吗?这年虽然已经过了,但天气还冷着,我瞧这屋里头刚好还剩下几斤炭,你趁着现在有空给他送过去吧。”
宋平拍了拍脑袋道:“阿娘说的是,前两天我就说去的,给忘了。那我现在就过去一趟。”
李满在他们家帮忙烧炭,出了不少力。之前给他工钱的时候还特地多给了一些,他就只要了一部分,再多就不肯拿了。
宋平就想着刚好他家也要烧炉子,干脆就给他拿一些炭过去。
李满过年没什么亲戚可走的,只有他娘这头的亲戚,过年的时候他会回去看一看。
不过到底他娘已经没了,也只有外祖母跟外祖父见到他还很亲切,其他的关系也就一般。
所以过了初二初三差不多他就一直在家里待着了。
宋平过来的时候,李满正在家里劈柴。反正也没事,他就上山砍了点柴回来,天气好,放在太阳地里晒一晒,不愁缺柴烧。
看到宋平带了个扁担,挑了两个竹筐过来,他赶紧放下手中的活,迎了上来。
“宋大哥,你今儿个怎么过来了?这是带的啥呀?”
宋平把东西放下,歇了口气道:“给你担了两筐炭过来,家里还在烧炉子吧?刚好,我家还剩了不少炭呢,给你送过来一些。”
李满进屋给他倒了杯茶,道:“不用特地跑这一趟,我这里还有炭呢,够烧了。”
宋平才不信,在他眼里,李满就是太实诚了,一说给他带些什么,他就说家里有,宋平压根不吃这一套,总归是他们家的心意,还是拿过来比较好。
今儿个天气好,宋平来了之后歇了会儿,没有着急走,在院子里的桌子前坐着,他是个藏不住话的,刚坐下来就跟李满说闲话。
“阿满,说不定你又快喝喜酒了。”宋平一脸喜意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