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进城之后,宋声就把马车侧面的帘子撩了起来,探着头四处打量。
一进城看到街道两旁的房子,陆清和陆寻都愣住了。
这房子也太破旧了吧?这真的是府城吗?怎么看着跟他们县城差不多?
旁边的那个小矮房,屋顶都不是砖瓦砌的,竟然用黄泥混着茅草做的屋顶。
还有街边卖吃食的小摊子,统共都没几张桌子,用的油亮发黑,明显就该换了,可是还在用。
路旁吃早饭的人也很少,整个街道上压根就没多少行人。整个城内瞧着都一片萧条荒凉,压根不像个府城。
来之前宋声就跟陆清他们说过肃昌府是个十分贫瘠穷困的地方,他们想着再穷好歹也是个府城,不至于太过磕碜。
然而等他们来到了肃昌府之后才知道,这地方到底有多荒凉。
陆寻这个阿爹的心瞬间凉了不少,这肃昌府瞧这完全不像是个府城,看着破破烂烂的,郎婿到这种地方做官,恐怕很难有出头之日啊。
他的两个小孙孙还有清哥儿岂不是要在这里跟着他受苦了。
他沉默的叹了口气,事到如今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好在他这次跟着来了,还能帮衬着他们小两口一些。
马车一路朝着府衙过去。这一路上,陆清在街边看到了不少端着破碗的乞丐在街边沿街乞讨。
每个城里其实都有流浪的乞丐,虽然不及平安县那里的乞丐数量多,但这城里的乞丐瞧着也太可怜了些,整个人都黑瘦黑瘦的,瘦的只剩一把皮包骨头了,真的还有三四岁的孩子跟着在一边儿乞讨的,他心里看着有些难受。
府城里的路都是凸凹不平的土路,就连街道都未曾修整过,街边扔的什么脏乱的东西都有,甚至还有不少在路边拉的粪便,以及随处可见的泔水。
有的街道都发臭了,压根就不是人过的地方。陆清眉头紧皱,这肃昌府跟他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
他们这辆马车走在府城的街道上十分显眼,一看就是个外乡来的,后面的马车上堆了那么多东西,看着像是拖家带口来定居的。
一路走过去,有不少行人纷纷驻足回头看他们。
“这是谁家的马车啊?这么大,是不是哪个员外家来亲戚投奔了?”
“不知道,看马车不像啊。”
就他们这穷乡僻壤的府城,有哪个愿意拖家带口在这里常住的?但凡有点钱都出去另谋生路了,谁还在这里待着。
不过看前面带路的那个人好像是守城门的官爷,难不成是他们这个偏远的府城来了个大人物吗?
他们这个肃昌府住的人,简直就是两极分化。有钱的人越来越有钱,穷苦的人越来越穷苦。长此以往,富的人家富得流油,贫穷老百姓一年到头钱都攒不到几个,甚至还有可能吃不饱饭。
这里可是府城,但进了城之后总给陆清一种他们回到了宋家村附近的镇子那种感觉。
“相公,这地方瞧着也太穷了些,咱们镇上有些房子都比这里的房子看着好呢。”
“嗯,肃昌府是有名的穷府,听说已经走了好几任知府和通判了。不过也不必太过忧心,以后的日子一定会好起来的。”
陆清当然相信自家相公的能力,他道:“我也希望这个地方能变得更好一些,刚才一路上我都看到好几个孩子在沿街乞讨了,最小的那个看着又黑又瘦的,估摸着也才三四岁,瞧着就让人心疼。”
大概是因为自己有了孩子,陆清看到这么小的孩子在乞讨,总是有些不忍心。
肃昌这个地方虽然很穷,但越是穷,农家生的孩子就越多。孩子不容易养活,但能养活一个是一个,长大了就是劳动力,能干更多的活。
但也有一些生下来养不起的,只好送人或者丢出去。被沿街的乞丐捡到,就被乞丐拉扯大了。大乞丐拉着小乞丐出去乞讨,长此以往,乞丐就变得越来越多。
“别担心,等以后咱们有钱了,可以在城里开个善堂。专门收养那些无家可归的乞儿,等他们长大了,可以让他们自己学一些养活自己的手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日子总会好的。”
陆清一听善堂,双眼亮晶晶的看着宋声。这个主意好,他记在心里了,等以后如果有条件能办起来的话,他一定要开个善堂专门收留那些无家可归的孩子们。
前头一直在引路的士兵听到他们说话,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回头说道:“大人,其实咱们府城也没这么差的,您来的时候走的是北城门,从北城门进来,府城这一块的确是有些脏乱了。不过您要是从南城门进来,一定能见到咱们府城的繁华之处。”
看得出来,小兵已经在极力的夸赞着他们府城,但眼前这些景象,还是让陆清这些家眷们的心里忍不住咯噔一下。
“咱们肃昌府虽然穷是穷了点儿,但地方大呀。下面有八个县呢,有一句话说的好,地大物博,这地方大了,肯定有好处的!”
小兵走了这一路,额头上的汗都出来了,但他脸上笑盈盈的,想要让新来的通判大人对他们府城留个好印象,能在这里多待几年。
他们这破地方,来当官的都是不过两年就走了。没有一个愿意待在他们这里的,现任的知府大人听说年纪大了,压根不管事,他们这些老百姓也没个挣钱的门道,只能日复一日的在最底层挣扎。
城中府衙外面不远处,崔理事穿着一身洗得有些泛旧的官服,正在外头张望着。
他今天穿的很是端正,只是天气太热,他把袖子往上卷了卷,额头上被晒出了一层薄薄的汗,踮着脚不停的往远处看。
不一会儿一个身穿官服的捕快急匆匆的跑过来了,他大口喘着气,额头上的汗啪嗒啪嗒往下掉,脸色涨红,显然是跑得太急了,话都说不上来了。
“怎么样?看到人了吗?通判大人到哪儿了?”崔理事问道。
小捕快缓了几口气这才说道:“我过来的时候到西大街了,咱们的人看到了两辆马车,后面那辆装的都是行李,前面那辆应该就是通判大人的马车,我抄小路过来的,他们这会儿应该已经走到通济街了。”
“通济街?那不就快到咱们府衙了吗?快快快,你赶紧进去跟赵大人和李大人说一声,就说通判大人马上就要到了,让他们赶紧出来迎接。”
至于知府大人,按照这位大人的性子,估摸着是不会出来亲自迎接这个官职比他还小的通判了。
不过崔理事十分高兴,他可盼了好多天了,终于把这位通判大人给等到了。
知府大人不管事,下面县里的县令也都懒政的厉害,只知道讨好知府,其他的事儿一概不管。他们这里积压了那么多事情,也没个人发话指示,实在是没法办哪!
过了没一会儿,赵推官跟李推官也都出来了。
“这个事儿跟知府大人说了吗?”李大人问刚才跟他们报信的捕快。
“说了,知府大人说他公务繁忙,让您和赵大人代为迎接。”
“嗯,你让咱们衙门里的兄弟今儿个都精神着点,把衣服也好好整理整理,一会儿等通判大人来了,给他留个好印象,知道吗?”
“知道!我这就去!”捕快震声说道。
崔理事道:“你们看我这官服还行吗?都穿了好几年了,唉。”
“好着呢,凑合着穿吧,府衙的兄弟们身上的官服也好几年没换了,都说人不可貌相,通判大人是读书人,应该不会嫌弃咱们的衣服的。”
崔理事叹了口气,他们本来俸禄就少,地方穷也没什么油水可捞,自己花钱换身新官服他们又舍不得自掏腰包。肃昌这个地方跟上头申请钱款压根就申请不下来。就说有哪个府衙的官员像他们这般穷困的,连换一身新官服都没得换。
而此时的知府后衙,消失了两个月的孙师爷正在里头站着,里面还坐着宋声此次的上峰,肃昌府的知府梁文昌梁大人。
说起这个梁文昌,是早些年的进士科出身。虽不是什么世家大族出身,但家境殷实,再加上考上了进士,排名也不错,被派到了河南道一带任职。
在任上干了有四五年,当时还是个县令,听说政绩还不错,家中还算富裕,就花了些钱,走了蔡氏的门路,想着往上升一升,最好能去个好地方。
本来河南在中原一带,少有干旱洪涝,也算是个好地方。但蔡氏在当地一家独大,他想在当地某个知府的职位很难,但退而求其次,做个通判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结果不知道为什么,连个通判也没捞着,反而被打发到了肃昌这么个偏远贫瘠的地方来。
官职倒是升得高,直接做到了知府。恐怕这其中也是有蔡氏的手笔,毕竟拿了人家的东西,事儿还是要给人家办的。
好地方是安排不上了,打发去个偏远地方,官职得高一些才好看。
梁文昌就在这里当知府又当了五六年,他本来考上进士年纪就不小了,当时将近四十岁。如今又做了十二年的官,今年差不多已经五十岁了。
后衙里,孙师爷恭敬的站着说着话:“大人,平安县的事儿闹这么大,新来的通判大人肯定已经把这事写折子递上去了。您看这……”
隔着一扇屏风,能隐隐约约的看到后面的人正在榻上斜躺着,“高庸那个蠢货,没了就没了吧,省得把这脏水喷到我这里。你说的事儿我知道了,其他你不用管了,我心里有数。”
他说完这话就没再说了,旁边站着的孙师爷小心翼翼的问道:“大人,小人如今没法在平安县待了,如今通判大人一来,两人也不好再在府城呆着。您看,可否给小人安排个去处?”
第237章
宋声他们一行人进了城之后一路朝着府衙走去,的确如前面带路的城门士兵所言,城南的确要比城北好上许多。
走过城北这一段路,城南的房子一排排的立着,甚至有些人家的房子屋角还做了雕龙画凤的造型,寓意着多子多福,龙凤呈祥。
越是靠近府衙附近,这路段也就越平坦。不但铺的都是青石板,就连两侧的地面也都是用心打扫过的。
百姓们好奇的看着宋声他们的马车一路走过来,有消息灵通的知道是新任的通判大人来上任了,不禁交头接耳的小声议论。
“咱们这地方又来了一个通判呐,不知道这个通判咋样,会不会也跟咱们知府大人一样啥事都不管啊?”
“嘘!你小声点,说什么知府大人,小心被听见了!”
“咱们这里够穷的了,这要是再来一个昏官,日子岂不是更难过啊?”
肃昌府的知府不管事儿,大家伙都心知肚明。但肃昌府的历任通判也没几个顶事儿的,有的是嫌这个地方太穷了,来了不到两年就动用关系调到其他地方去了。
这都算是好的,在宋声前面那一任通判,一边嫌这个地方穷,一边还趁着百姓们缴纳赋税时搜刮油水。
百姓们本来就够穷的了,家里攒的家底儿,都是多年省下来的口粮。却被通判手刮到了自己肚子里,这谁能忍?
都说要钱不要命,这事被揭发出来后,肃昌的百姓们闹得很大,这才惊动了上面的官员,把通判给革职问罪了。
以至于宋声走到城南之后,一路上都听见有人议论他这个新上任的通判大人。
甚至有些百姓胆子大,情绪激动起来,还说道:“当官如果不为民做主,那要他这个当官的有什么用!还不如回家卖番薯!他要是敢跟上一任通判一样扒着我们老百姓吸血,我就算是挨板子也要去京城告御状!”
在前面带路的守城士兵一听这人越说越过分,赶紧把人拉到一边去教训道:“大胆!这可是通判大人,岂容你这般放肆?还不赶紧站远点!”
宋声看了那人一眼,说道:“算了,随他们去吧。”以后在这里当官免不了要跟百姓们打交道,自己是什么样子的人,他们会知道的。
士兵笑了笑,心里还有些忐忑,没想到这位大人这么好说话,但愿他们肃昌这次真的来了个为民请命的好官吧。
肃昌府的街道有些错综复杂,不像是京城那般横平竖直。府衙的位置在城南往东一些,并没有在府城的中心,而是在东南。
宋声从城北门进来之后,士兵带着他们先是穿过城北,走到城南,又从城南绕了几个弯,才到了府衙门口。
宋声率先下了马车,他抬头打量着肃昌府衙门,青砖黛瓦,大门半开着,门框上了一层红漆,两边两座石狮子立在两旁,还守着两个官差,瞧这十分威武,看着仿佛跟他路过的城北那片不是一座城池。
推官李如成、赵游,还有理事崔海已经在门口等着了,三个人看到宋声到马车过来,赶紧迎了上去。
等到人走下来之后,他们看到宋声的长相,心里一惊,这新任的通判大人真是生了一副好样貌。
虽然身上穿的不是官服,而是平平常常的素衣常服,但周身挺拔笔直,瞧着清朗俊秀,面冠如玉。
这样一个年轻又俊美的年轻人来他们这穷苦的地方当通判,真是可惜了。说不准过几年他们这里的糙日子,人都会糙上不少。
三个人上前拱手齐齐行礼。
“下官李如成,”
“下官赵游,”
“下官崔海,”
“恭迎大人。”
宋声回了一礼,听着这三个来接他的人都是说下官,也就是说,他的上峰知府梁大人没来。
瞧着好像也没派别的人过来,就派了这三个官员,门口人倒是也不少,后面跟了几个捕快,宋声一时之间摸不清这个梁大人对他到底是个什么想法。
不过人家比他官高一级,是他的顶头上司,干什么事情还是要多顾虑一些的。
三个人打量着宋声的同时,宋声也在打量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