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
旁边一个人给他比了五根手指,这人惊讶道:“五两?竟然这么便宜?”
“要不是我问了老何,我也不敢相信,就是这么便宜。听说是因为这是官府新推出的砖,正在搞什么活动,不仅价格比青砖低上一半,前去买砖的人排在前多少名还能享受打折的优惠。”
“真的?!”这人更惊讶了。
席间其他听到这话的人也都纷纷竖起了耳朵仔细听着,这年头谁家不想盖新房子?可头几年他们肃昌太穷了,他们这片儿的人家谁也没余钱能盖得起新的砖瓦房。
可这两年不一样了,他们肃昌的经济逐渐好了起来,有些家里存了点余钱就想把房子重新盖一下。可是又苦于青砖黛瓦价格高昂,实在是盖不起房子,就这么一直拖着。
现在官府推出了新的砖,本来大家都在观望,可现在身边忽然出现了这么一个范例,还是如此成功的范例,想盖房子的人家心里逐渐蠢蠢欲动起来。
宋声知道这批红砖的好处,所以压根就没有让官府的人专门出去做筏子去宣传。一旦有人尝试过,一传十十传百,比他找人专门宣传有用。
果不其然,像是何家这种例子在整个府城里有好几家。一家用红砖盖成了房子,就会有不少人前来围观询问情况。
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去后,到砖厂订购红砖的人逐渐变得多了起来。
又过了一个月,此时红砖的价格已经没有最初时那样便宜了,不过比起青砖来说,还是便宜不少。再加上这红砖盖出来的房子又结实又美观,甚至有不少城里的富户都很喜欢,又去买了一些砖把房子重新修整了。
红砖开始逐渐畅销了起来,渐渐的开始有些供不应求。
砖厂的工人每天晨起开始干活,一直干到晚上,工作量实在是太大。才三个月的时间过去砖厂就开始进行第二次招工了。
这次来应聘的人就更多了,谁不知道这砖厂现在背后是官府,看看粉条厂就知道,但凡是知府大人创办的厂子,那都是待遇极好的。
粉条厂现在已经不招工人了,他们没有机会。可现在又弄了个砖厂,但凡有把子力气的几乎都早早来排队报名了。
毕竟砖厂招工的要求没那么严格,只要身体健康,脑子好使,有一把子力气就能进来。
砖厂扩招工人代表着又有很多百姓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双手自食其力,甚至很多乞丐只要满足要求,就可以进厂做工。
这仿佛是一个循环,盖房子的人多了,这红砖卖的就快,砖厂就需要大量的人手,就能够解决掉一批百姓们的就业问题。
老百姓们有了固定的工作,就代表着有了固定的收入来源,家里多了进项,日子就能逐渐好起来。如此这般的经济循环,正是宋声一开始的目的。
砖厂上下运作的机制简单,宋声还让原来砖厂的老板打理着,不过他有空的时候就会穿着便服走访一下查看情况,就是防止有人仗着地位欺上瞒下,或者中饱私囊。
晚上宋声从衙门回去后,早早吃过饭就回了屋。
他现在习惯睡觉前再看一会儿书,看的都是一些山川地理志,如今他在这里做知府,一心想着怎么样让这里的老百姓都吃饱穿暖,日子好起来,寻找一切可以利用起来的资源。
比如他现在正在看的这个,说是有热泉,如果能把热泉引下来做一个温泉度假区,就能多一项旅游开发资源。
陆清刚洗过热水澡,头发还有些湿,拿着干布一边绞着头发一边进屋来。
宋声听见动静,从书桌前抬起头来,看到他头发还湿着进来,赶紧站起来走了过去,自然的接过了他头里的干布,语气带着几分温柔的责备说道:“怎么头发还这么湿着,你在一旁坐着,我帮你把头发绞干再睡,不然容易头疼。”
陆清笑了笑,拉了拉他的衣袖,道:“这不是图省事儿嘛,想着天气也不冷,就不想擦了。”
“下次要是犯懒就叫我,我来给你擦头发。”
“好,知道啦相公。”陆清有几分惫懒的说道。
在等待的这会儿时间里,陆清想起了沈植的事,他跟宋声闲聊说道:“前几日沈植写了封信过来,说粉条在他们那里挺畅销的。还根据这个开发出了不少新的特色菜。现在他在家里越发被看中,特意谢谢咱们。”
“嗯,除了这些还说别的了吗?”宋声手上的动作没停,都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古人的这些头发都是从出生的时候开始续的,只有特别长的时候才会剪一下。
但即便如此,头发还是很长,这里又没有吹风机之类的电器可以自然吹干头发,只能靠用干布慢慢把它绞干,自然要更费力一些。
“还说了酸辣粉的事儿,先前他走的时候不是想买下酸辣粉的配方嘛,当时咱们跟他提的是不卖配方但可以加盟铺子。他回去之后加盟了一家酸辣粉铺子,说生意很好,现在想开第二家。”
“没想到林州人也这么爱吃酸辣的。”
“嗯,确实没想到。”
两个人说了一会儿闲话,头发终于被绞干的差不多了,这才上床睡觉。
九月天气渐渐转凉,进入秋冬时节。宋声越发忙碌起来,陆清的事情也渐渐多了起来。
城里开了两个大厂子,一个粉条厂一个砖厂,谁不知道这背后主事的人其实是知府大人。
这么一来,来跟陆清这个知府夫人结交攀关系的人就更多了。陆清不得不交际应酬着,还得忙着管铺子的事儿,都没空管两个孩子了。
等到他忙完事情后,才发现自家两个孩子不知道什么时候领了一个小娃娃回来,小脸脏兮兮的,衣服也脏兮兮的,活像是从泥堆里捡出来的。
“阿爹,他好可怜,都没有爹爹娘亲的,咱们能留下他吗?”
陆清讶然,等他问清楚情况才知道,这个孩子是城西的一个破落户家的孩子,看起来七八岁,却瘦弱的厉害。
实际上已经这孩子也是可怜,家里父母前不久去世了,没有爷爷奶奶,其他亲戚都嫌他太小,不愿意养着,他就一个人吃百家饭,小小年纪就在外面讨生活。
陆清没说什么,让宋晓带他下去洗澡换衣服先住下了。
晚上的时候,陆清把这个事告诉了宋声,宋声嘴唇抿了抿,说道:“其实城里有很多像这样的孩子,没有地方去,只能在外面流浪。”
已经成年的乞丐可以凭着自己的力气找活干,像现在的砖厂,只要身体健康有力气就能进去干一些力气活养活自己。
但像这么小的孩子还不行,无家可归,又没有养活自己的能力。
“那有没有什么地方能收留这些孩子?不然也太可怜了些。相公,要不咱们找一处地方专门置办一个宅子收容他们吧。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慈幼院,你看怎么样?”
宋声没想到陆清的思想竟然这么超前,这种类似福利院性质的地方都能够想得到。
他原先没有考虑这个问题,是因为当地的经济实在是负担不起,现在一点点都在好转,是不是也该建立一个公办学堂了。
民风要想开化,就得多学习科学知识,不能一有什么事情就只会祈求上天。而且那些年幼的孩子们如果通过学习能够掌握一些知识技术,那以后就有了自食其力的能力。
“你说得对,不过得好好规划一下。慈幼院倒是可以先开起来,你最近有空可以先看看选址在哪里比较好,刚好砖厂新招了一批工人,砖的烧制速度也快,到时候就重新盖一座慈幼院,不费什么事。”
陆清本来也是随口一说,没想到相公立刻就同意了,还让他来操办这个事儿,他眉眼弯起,笑了笑爽快的应了声好。
于是砖厂招工的风还没彻底刮过去,百姓们就听说城西一处荒地专门圈起了一大块地方,正在招募泥瓦匠盖房子。
一开始人们都不知道咋回事,怎么就突然在这里建起房子了?
后来逐渐有人听到消息,说是知府夫人怜悯无家可归的孩子,要在这里建一座慈幼院,专门收容这些孩子。
第285章
这个消息一传出来,百姓们无不夸赞陆清心善。
其实他本来没想落得这个名声,只是这事儿说大不大但说小也不小,平白在城西这个地方盖一所宅子,还有官府的人过来监工,怎么着都瞒不过周围的老百姓的。
修建慈幼院的事宋声全权交给了陆清,他这边也很繁忙,顾不上那么多事情。
陆清倒是很愿意揽下这个活,能够为当地百姓做点有意义的事,这让他感到很开心。
慈幼院的修建不需要太过精细,只要房子建的宽敞,安全,够孩子们住就可以了。
只要找的人手够多,工期就能大大缩短。平地起高楼有些难,但平地起一座房子还是很快的。
两个月的时间完全足够了,全都是砖瓦堆砌的,外面也没有做什么特殊的造型,用的是砖厂烧制的红砖,屋面上的瓦片是青瓦,比黛瓦便宜一些,但效果差不多,只是没有黛瓦看起来更加美观。
不过这慈幼院重要的不是美观,而是方便居住。所以尽可能的省下钱来花到别的地方上,毕竟后续置办床,置办柜子椅子还有被褥等等都需要花钱。
更别提到时候这些孩子们的伙食了,样样都需要钱,所以得省着点花。
等到慈幼院真正的建成已经是十一月底了,虽然还未下过雪,但天气已然是深冬时节了,风吹到脸上像刀子刮过一般。
好在陆清让人提前把东西都置办好了,不至于在今年下雪的时候让这些无家可归的孩子们受冻。
慈幼院第一批收下的这些孩子并不多,大概也不过二十几个。
这里面有男孩有女孩还有哥儿,性别不同,住的地方自然也要分开安排。
这些孩子们几乎都是常年在外面街头流浪的,过的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现在突然被告知说以后有大房子住,也不用再挨饿受冻了,一时之间兴奋的睡不着觉。
对于这些孩子后期的安置,宋声已经有了初步规划。他打算等到来年开春就找几个各行各业比较拔尖的师傅进行教学,比如喜欢做木工的孩子可以跟着师傅学木工,以后可以做个木匠。
喜欢读书的孩子可以跟着夫子读书,以后参加科举。喜欢种地的孩子,可以跟着有经验的师傅学习务农的诀窍和经验。
他希望每一个从慈幼院走出的孩子都能够有一技之长,等到长大了也能够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
不过这些都得细细规划,一口吃不成个大胖子,只能慢慢来。
十二月中的时候,下了一场大雪。
雪是从傍晚开始下的,一直下到了第二天中午。陆清在慈幼院留宿了一晚,没有出门。
本来他是下午的时候去的,不巧,傍晚的时候还没回去就已经开始下起了大雪。再加上慈幼院的孩子们跟他混熟了比较黏人,就缠着他在这里住一晚。
谁知道第二天早上雪下的太厚了,他索性就在慈幼院的屋子里待着了。
屋里已经升起了炉子,宋晓看了看炉子上烧着的茶水,倒了一杯泡了点茶叶端了过去。
“夫人,喝杯热茶暖暖身子。”
陆清紧了紧身上披着的大氅,结果杯子捧在手心暖了暖,即便是生了炉子,他还是觉得有些不太暖和。
“晓晓,你也坐着歇会儿吧,这家孩子好不容易睡着了,刚好你也休息一会儿。”
慈幼院的这些孩子们有一些年纪比较小,跟他们混熟了之后就有些闹腾,如今刚过晌午,就被哄着睡觉去了。
宋晓道:“夫人,我不累。”她一边说着一边把炉子往陆清那边推了推,让热气更贴近一些。
陆清昨天晚上没回去,家里人都知道他来慈幼院了,所以即便不回去报信,也不用担心他。
不过家里两个孩子他多少还是有些挂心的,想了想决定改天有空的时候带着团团和圆圆也来体验一下慈幼院的生活,省得他们整天在书院被人捧着变得轻飘飘了。
“夫人,你要是困了就眯一会儿,我看着炉子就行。”宋晓贴心的道。
陆清的确有些困了,他每到午时就会乏,“那我睡一会儿。”
等到下午一两点的时候陆清醒了,醒来第一件事就是问宋晓:“雪停了吗?”
“回夫人,已经停了。估摸着这会儿街上的人们正在门前铲雪,等各家自扫门前雪清扫出来个路之后,咱们就可以回去了。”
陆清看了看慈幼院的房子,屋顶上雪白雪白的,院子里已经有不少孩子在忙着打雪仗堆雪人了,小脸冻的红扑扑的一点都不嫌冷。
他嘴上露出一抹笑容,眼含笑意道:“院子里的雪就不要让管事的清理了,把这些孩子们组织起来,一块扫雪吧。”
不论是大孩子还是小孩子听到他的这话,丝毫没有抵触,反而争相前去清扫积雪。
用来扫积雪的工具并不多,他们每个人就跟打雪仗似的手工铲雪,脸上洋溢的都是笑容。
如果几个月之前跟他们说有这种好日子在等着他们,他们绝对以为这是个骗子。但如今但凡懂事一点的孩子心里头都有杆秤,知道他们如今幸福的日子都是知府夫人和知府大人给的,所以心里对他们都十分的尊敬和爱戴。
院子中间没一会儿就清扫出了一条路,看时间差不多了,陆清把身上的衣服整理了一下,准备出门回家。
慈幼院的管家贴心的上前为他开门,结果这大门才刚打开,就发现门口正站着一个小娃娃,看起来只有四五岁,穿着一身带着补丁的衣服,一声不吭的在门前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