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清摇摇头,虽然才相处三天,但宋声给他的感觉很踏实。
陆寻稍微放心了些,转头又叮嘱道:“在宋家你一定要学勤快点,莫要被旁人挑了错处。宋声是个读书人,我听说他明年又要下场考试了,你就安安心心的伺候他读书就是,旁的事莫要让他操心。”
“嗯,阿爹说的我都记下了。”
“还有你成亲前我跟你说的要孩子的事,一定要上点心,你这哥儿痣本来就浅,孩子不是那么容易得的,得多努努力,知道吗?还得是有孩子才算是站稳脚跟,旁的说再好听也没用。”
听完陆寻的话,陆清有些脸红,不太好意思。他跟相公还未曾圆房,这种事让他一个人努力,怎么努力的来?
可他又不敢跟阿爹说他跟相公还没圆房的事,阿爹知道了又要操心了。
陆清只能含糊着乖乖点头,说知道了。
从上西村回去时轻松很多,背上的竹筐终于没那么沉了。
两人一路从上西村走回去,到家的时候已经天黑了。
宋家早就做好了饭等他俩回来。
成亲那日剩下的饭菜和肉这两天全都吃完了,晚饭是用高粱面糠蒸的饼子,还有腌制的咸菜。这年头的盐也不便宜,腌菜要放不少盐,但腌一罐能吃好久,还是划算的。
只是这饼子吃着又糙又硬,还有些喇嗓子眼儿,宋声就着野菜汤才勉强吃下去。
一家子坐在一块麻利的吃了个晚饭,只是晚饭后大家都没有回屋去睡觉,而是被张杏花叫到了堂屋里。
借着月光,张杏花道:“咱们家有多少家底你们也都有数,这回声儿成亲又花了不少,过两天学堂开学也该交束脩了,家里剩下的这点钱就留着给声儿读书用,你们有意见没有?”
宋老大和宋老二一向孝顺,林氏和赵氏也都没说什么。虽然侄儿考了好几年还没考上秀才,可他考中童生的时候比人家早了四五年,即便是现在考了七八年也没考上秀才,可他的年纪却并不大。
一家人能供出一个秀才公来是多么不容易,况且他们也知道科举不是那么好考的。如果考上了,他们就是秀才公的亲眷,到时候家里的田地都可以挂在侄子名下,就不用交人丁税了!所以即便这几年举全家之力供宋声读书,宋老大和宋老二一家也没什么抱怨的。
至于宋老三,他更是没什么意见了。本来宋声自己亲儿子,读书上还有点天赋,全家愿意哄他读书,他没什么不乐意的,他也想做个秀才公的爹。
自从发妻亡故后他一直没有续弦,这些年他一直努力赚钱,供儿子读书。农闲的时候就去码头上搬货挣点儿零钱补贴家用。自己辛苦就辛苦一点,儿子读书最重要。
宋平和宋峰两个孙辈也没什么可说的,当爹的都没吭声,他们自然也没什么说的。
宋成和宋夏也都在一旁默默的听着。
倒是大嫂孙氏欲言又止,她儿子今年刚满五岁,已经可以开始认字开蒙了。她也想让自己儿子读书认字,以后考科举。
她道:“婆母,大毛过完年就六岁了,寻常人家的孩子这个时候也可以启蒙读书了。”
大毛是重孙辈中唯一一个男丁,张杏花平时也是很疼爱的。一个是重孙儿,一个是孙儿,这手心手背都是肉,她也难做。
不过张杏花很快就有了计较,她道:“大毛年纪还小,不过确实也到了该认字的年纪。我看就先让声儿教他认字,等过两年声儿考上了,就可以给他启蒙读书了。”
“不光是大毛,以后你和二郎媳妇儿再生了儿子,都可以让声儿教导读书识字。到时候叔叔教侄子,侄子再教儿子,一代一代传下去,这样慢慢的,咱们宋家就是读书人家了!”
张杏花描绘的前景还是很美好的,孙氏也觉得有几分道理,小叔明年还要下场考试,家里的钱确实得省着给他读书用,只能作罢。
只是小叔子读书开销大的很,家里这紧巴巴的日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一旁的宋成也想日子好过些,问道:“可是奶奶,三哥要是一直考不上怎么办?”
“呸呸呸你这个乌鸦嘴,你三哥怎么可能考不上!这次考不上,那就下次再考,反正你三哥今年年纪还小,你没看到有的都考到四十岁了还接着考的吗?”
张杏花说完又指着宋平、宋峰还有宋成骂道:“以前挨个送你们几个去读书,指望着你们几个里面好歹能读出来一个,结果一个个的一去读书就说脑袋瓜子疼,是我不想让你们读吗?还不是你们仨都不争气,就声儿还能指望一下!”
“从明天开始,老大媳妇儿,老二媳妇儿,还有两个孙媳妇儿,咱们几个女人家多接些活计做。天冷了,绣活不多的话,缝补浆洗也成。”
几个女人家嗯了一声应了。
第11章
宋老二的媳妇赵氏平日里话不多,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丈夫一般说什么她就听什么。
儿子宋成却不是这般沉闷的性子,刚才被张杏花数落了一顿,仿佛不长记性的又说道:“奶奶,我今年也十六了,到了说亲的年纪,读书那么费银钱,家里的钱都给三哥读书的话,那我娶媳妇可咋办?”
张杏花伸手拍了他一巴掌,没好气的说道:“这就不用你操心了!明年入夏的时候地里的冬麦刚好熟了,到时候割完麦子晒干后交了税,剩下的卖了存的钱给你留着娶媳妇用!”
宋成一听乐呵呵的笑了,能给他娶个媳妇就行,至于是女人还是哥儿他都不介意,反正有个热炕头的他就知足了。
张杏花是家里的掌权人,她有三个儿子,儿子又有儿子,一家子人慢慢多了起来,除了在宋声读书的这件事上她偏心了些,其他时候还是尽量一碗水端平的,不过偶尔的摩擦和龃龉也少不了。
可平常老百姓家过日子不就是这样,总有磕磕绊绊吵吵闹闹,即便这样,张杏花也从未想过要分家。
书里后来宋老大和宋老二提出分家的时候张杏花气的直接病倒了。
其他人也都被张杏花或多或少都安排了任务,到陆清这里时,他主动说道:“奶奶,我绣活还可以,可以帮你们一起做。”
张杏花欣慰的点了点头,“是个好孩子。不过你最重要的还是要照顾好声儿,让他好放心读书。”
陆清应了。
倒是宋声,全家的生活过得不好,都是因为供他读书的缘故,看着一家子人对他掏心掏肺,他心里说不出的感动和内疚。
之前他有想过靠什么法子能挣些钱,像他知道的什么做肥皂、烧制玻璃之类的,也仅仅是知道用什么材料做,压根不知道配方和工艺,这些对于他来说根本行不通。
宋声想起原主房间床底下一个箱子里好像有几本旧书。记忆里放在里面好久了,原主都没拿出来过。
从堂屋出来后大家各回各屋,宋声和陆清也回了房间。
一回去,宋声就去床底下翻那一箱子的书,翻出来之后打开一看,里面有十几本书。不过这都不是什么正经学习的书,而是一些类似莺莺传之类的话本子和杂谈游记。
宋声从不知道原主还爱看这些。这年头纸贵墨也贵,这话本子买的时候可不便宜。家里头除了他其他人都不怎么识字,只知道这些是书,一直很宝贝的帮他收着。
宋声数了数,大概有十二本,其中几本是异怪杂谈,游记之类的。
他翻开一本话本子瞧了瞧,觉得跟前世的小说差太远了,还有类似于陈世美的剧情,看起来很受欢迎。
宋声把这些书按类别整理了一下,准备明天有空拿去城里的书铺卖掉,多少能换一点钱抵下半年的束脩。
县学的束脩一年是四两银子,可以分两次交,六月农假结束后开学交一次,十月农假结束后交一次。
家里没分家,地里收成都在张杏花那收着,平日里几个儿子打零工挣的钱,有七成都是要上交给张杏花保管,剩下的三成可以自己留下零用。
这其中数宋老大劁猪挣的最多,不过这劁猪也不是随时都有的活,只有农闲的时候他才出去劁猪,农忙的时候要在家里忙着种田。
宋家这么多人一年挣的钱加起来也不过十七八两,光给宋声交束脩就要花去三四两,更别提平时写字用的纸和墨了,所以农家供一个读书人是相当不容易的。
至于书,那就更贵了,宋声不打算买书了。前世他练了一手小毛笔字,刚好能派上用场,到时候可以借几本书抄一下,能用就行。
宋声晚上就把东西收拾好了,那些话本子全都放在了背筐里。
陆清看他把书都准备卖了吓了一大跳,连忙说如果相公缺钱,他还有嫁妆可以供他读书。
宋声摸摸他的头解释了一下,陆清这才放下心来。
“明日我跟相公一起进城吧,背筐沉,进城要走二十多里地呢,我来帮你背。你要是嫌我碍事,我就在城门口等你,不会给你添麻烦的。”
宋声语塞,二十多里地对于他来说确实很远。不过他们村离城里还不算特别远,据说最远的村子离城里有四十多里地。
“那咱们一块去书铺。”
陆清听了之后很是欢喜,他原本还以为相公不想带他一块儿进城呢!
离学堂开学的日子还有几日,第二日宋声就把卖书的事提上了日程。
早上刚吃过饭,宋声就跟张杏花打了声招呼,说要进城一趟。
他没说要去卖书,怕张杏花知道了骂他败家子不让他卖,可他又不能给她解释他要卖的都是话本子,那会寒了家人的心。
家里人辛辛苦苦的挣钱供他读书,他转头就买话本子消遣,这像什么话!
所以宋声只说是有事要去城里,旁的没说。等卖了书拿着钱回来再跟张杏花解释,到时候即便是骂他,书也已经卖了,木已成舟,她也没办法。
这头的张杏花一听宋声说要进城,赶紧进屋去给宋声拿钱。
瞧她这记性,这学堂马上就快开学了,读书要用的笔墨和纸张都要提前准备,她怎么把这茬给忘了!
宋声看着张杏花从屋里给他拿出了一贯钱出来,连忙拒绝,他真的只是打个招呼,真不是来要钱的。
可张杏花哪里会听,进城如果不带钱,拿啥买东西?孙子体谅她的苦心她知道,可在读书上该花的钱还是要花的。
宋声无奈,拒绝不得,只好先把钱收着了。
看张杏花给他熟练拿钱的样子就知道原主没少问他要钱,不然他哪来那么多钱买话本子。
走之前宋声看见大毛和大妞在院里因为抢一棵地上的甜甜草哭的稀里哗啦。
乡底下的甜甜草在春日的田埂间到处都是,饴糖贵,所以小孩们爱蹲在田头找甜甜草嚼一嚼,尝个甜味。
如今是十月,草叶枯黄,马上入冬,甜甜草已经没了,大毛和大妞发现了一棵,稀罕的不得了。
宋声蹲下身子哄道:“大毛和大妞乖乖在家,小叔叔回来给你们买糖吃好不好?”
大毛和大妞一听有糖吃,马上就不哭了,乖乖地应道:“好,那三叔叔要早点回来,大毛想吃糖。”
大妞才三岁,话没有大毛说的利索,小奶音像是漏风似的,“大妞也想吃糖。”
“好,在家乖乖的,回来就给你们带。”
说完之后宋声和陆清两人出发去城里。
宋声本来是想坐个牛车进城的,但牛车要花钱,一般只有拿很重的东西去城里卖的时候才会坐人家的牛车。一个人坐牛车一趟要三文钱,他和陆清两个人一来一回就要花十二文。想了想还是算了,反正他们又不赶时间,走着去还能锻炼身体。
赶在中午之前,宋声二人到了城里。
循着原主的记忆,宋声找到了那家他经常去买书的铺子。
因着学堂还没开学,最近书铺的生意不大好。掌柜的正在前台打算盘算着最近几天的账,看到宋声进来,赶紧热情的迎了过去。
这可是他们书铺的老主顾了,李掌柜以为他是来买书的,热情招呼道:“宋郎君,今日来得巧,刚好昨天我们书铺从州府的松烟书局进了最新一期的话本,你今天刚好赶上了,我给你打八八折,如何?要不要看看?”
宋声一脸尴尬,陆清还在他旁边站着呢。
他不太好意思道:“那什么,李掌柜,我今天来不是来买书的。”
“哦不是买书的?我知道了,你们学堂快开学了,是不是要买些笔墨纸提早做准备?我这里的纸价格向来都是最公道的,你看你想买多少?”
宋声又道:“也不是买这些的。”
说完他把背筐里的书全都取了出来,“李掌柜,我记得你们书铺也收旧书的吧?”
李掌柜看到他拿来的那些书,愣了一下才明白他的目的。
他皱着眉道:“咱们书铺的确收旧书,只是这旧书要比新书的价格差得远,你确定想好了要卖掉吗?”
这里面绝大多数的话本子都是从他这里买的,当时买的是什么价格他都清楚,如今恐怕一半的钱都卖不上。
宋声嗯了一声,“确定,掌柜的,你估个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