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平平整整的吗?
请客前肯定要扫地呀。
沈青越:“对了, 你什么时候成亲呀?明年?”
姜家俊马上顾不上什么石子不石子了, 有点儿不好意思:“还没商量好呢,可能是明年冬天,不然就是后年春天。”
沈青越:“行, 到时候我们俩给你包个大红包。”
姜家俊嘿嘿傻笑。
他们这儿不算太穷苦,吃喜宴是要给礼金的。
钱没定数,三文到十文的都有,根据亲疏远近,关系好不好来给,要是不给钱,给几个鸡蛋什么的也行,就算是上礼了。
婚宴饭菜也比较简单,就是应季的菜,这会儿主要就是白菜、萝卜,好保存的冬瓜、南瓜,还有存的干菜,也有去山上新挖的冬笋。
这会儿冬笋刚长出来,基本都还没冒出芽呢,得有经验的才能隔着土看出来哪儿有笋哪儿没笋,沈青越看不出来,还是姜竹有一天挖了点儿笋回家他才知道已经有冬笋吃了。
他们守着山,倒是不太缺肉,有钱就去买猪肉,没钱就宰自家的鸡鸭鹅,想肉菜丰富点儿,又不想花太多钱的,就买些野兔、野鸡之类。
不管做什么,至少要凑足八个菜。
要是条件好的,还可能上十个、十二个菜。
日子实在太差的,也得六道菜。
不过沈青越还没吃到过六个菜的喜宴,常见的都是八道菜。
做宴席的是村里手艺最好的火头师傅,用很大号的大铁锅架火做菜,火够大,下料足,手艺好,做出来特别香,沈青越是挺爱吃的。
就是主食都是杂面的,沈青越不太爱吃。
不明真相的村民们:“沈先生胃口这么小啊?能吃饱吗?”
沈青越:“读书人胃口都小。”
众人看看同样吃不了多少的赵先生祖孙,信了。
根本不知道沈先生回山上后不是烤馒头,就是嚼肉干儿。
他们俩一个教过书,一个全村在山上干过活,和谁家也算有点儿交情,哪家办喜事都会礼节性地通知他们一声,沈青越算了算,十一月他们能吃三顿,十二月有五顿,一月还有四顿。
这种揣十文钱就能去蹭饭的感觉太好了。
他们俩请客别人也觉得挺大方的,这种村子里相互帮忙的事,都是管饱就行,哪像他俩啊,搭个炉子给炖了一锅猪肉,头一锅还只有肉,一人一碗,剩了肉汤才涮菜炖豆腐煮面,不够吃还有饼子馒头。
太实在了,搞得来帮忙的都不好意思吃,下午沈青越想把炉子外形做好看点儿,怎么提想法他们就怎么干,一点儿没嫌烦。
沈青越对他们的新壁炉特别满意,妥妥的全村颜值第一。
有了炉子,他们俩白天的活动空间就从后院卧室挪到前院客厅了。
沈青越画屏风,姜竹搬着工具和竹子进来做架子。
等上面飞着鹤,鹤后面追着鸟,下面又跑着小狗的屏风画好装好摆放好,他们客厅已经快成工作间了。
多余的东西都被搬到库房,只沿着壁炉两边摆放桌椅。
一边是沈青越的书画桌,一边是他们的茶水桌,上面摆着新买的茶具和他的各种茶,想喝水了随时从炉子上提壶泡茶就行。
壁炉对面方向,靠墙放姜竹要破篾的竹子和那堆弄好的篾条,姜竹坐在炉子边做手工,沈青越不画画时就坐在椅子上给他念话本。
池远舟新送来的话本,想让他给画个封面,然而故事和之前看的那本大同小异。
这回有个捡到金子一路遇到需要帮助的人,然后散财助人,重新身无分文,然后好人有好报,捡到一条鱼,鱼到家后变成金子的故事。
姜竹竟然爱听。
沈青越:“你喜欢这个故事啊?还是喜欢金子?”
“……嗯。”
“嗯是什么?喜欢金子?还是喜欢金鱼?”
“金鱼。”
沈青越笑,“那就画个抱着鱼的图!”
他还给那条鱼画了些金光,十分想建议池远舟套印一下,把鱼印成金色。
可惜,技术和成本上应该是不太可行的。
第二本故事比较花前月下,写得还挺旖旎的,什么春梦如何如何,用的生僻字他差点儿不认识。
沈青越本来不好意思念,发现姜竹比他更不好意思听,他就好意思了。
沈青越:“你说我画个书生坐在桌子前打瞌睡,梦里梦到姑娘,再写一行梦里什么都有,这书还有人买吗?”
姜竹边编小竹筐边笑。
为了销量,沈青越还是按照情节,选了一个“小姐纤手掀开一点珠帘俏生生往外瞧”的场景,还突发奇想,把里面的珠帘画成了竹帘子,更故意把竹帘画稀疏些,能把后面的人朦朦胧胧透出来。
沈青越先在平板上画了个草图给姜竹看:“我觉得刻画的师父可能想打我。”
这比前面那张可复杂多了。
姜竹点头,他也觉得那个竹帘太复杂了,不过很好看。
“那就……忽视细节吧,把书名写在竹帘上,遮一遮,只在边缘刻和纹理就行了。”说着沈青越把竹帘图层上写上字,做了下效果。
然后隐去字,在图层上画了只鹤,再把鹤的图层挪下去,叠色调成帘子本身有鹤图的效果,“你说,我们明年做点儿长腿鸟的帘子怎么样?”
“?”
按池远舟他们的速度,第二本开始卖差不多得开春了,等长腿鸟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影响力起来,说不定就到夏天了。
夏天嘛,不正是用竹帘子的季节?
沈青越:“这种帘子好做吗?”
姜竹:“好做,也不好做。”
沈青越:“费时间?”
姜竹点头。
“你想要吗?”
正好冬天没什么事干,他可以给沈青越做两个。
沈青越:“村里能做这种帘子的多吗?”
姜竹想了想,“应该有吧?”
沈青越:“我记得村里好几家挂的都是这种帘子。”
姜竹笑:“那个是灯芯草做的。”
也有用稻草、麦秸做的。
姜竹:“你想让大家做帘子吗?”
沈青越:“嗯。”
趁着《长腿鸟》火了卖周边嘛。
反正没事,他们俩打算试试看。
竹帘子做起来确实麻烦,他们俩一直琢磨了半个月。
沈青越本来想像从前做扇子一样,用不同的颜色把鹤做出来,实际操作起来太难了。
除非他们给篾条染色。
即使染色了,一个帘子要记长长短短很多根篾条的位置。
如果编好了画倒是简单,问题是他一个人画不了多少个。
他们还试了试用麻绳编出图案,可行性是有的,同样的问题,编的时候得记位置。
这样的工程想一家一户做根本不可能,他们不自己时不时挂起来看看,都要找不准形状了。
除非分工合作。
每个人只负责一部分,只用记一小块儿内容,减少记忆量,最后组合到一起。
这么干,他们就得弄个作坊了。
沈青越抬头欣赏着刚做出来的卷竹帘,漂亮是漂亮的,当装饰也很漂亮,但是……
“还是先从简单的开始吧。”
姜竹也深以为然:“嗯。”
沈青越琢磨起怎么尽可能简单地画出鹤纹。
像先前的福、寿那样,能让大家学一学就能上手,且尽可能地漂亮。
先前他给刘三画过两个印花布的模子,也不知道实际效果如何,不过图倒是现成的,拿来再改一改就能用了。
除了扇子,他还可以做点儿别的小物件,比如他的茶叶罐,比如篮子,比如灯笼。
他可以去找池远舟、张叔阳借之前刻坏了石板用用,只用局部能用的部分,就能往灯笼上印图了。
或者他们自己去雇人帮忙刻几个小图也行。
沈青越想了想,画了底图,依旧是从出壳到飞上天际,不过这回图画得更小,从下方斜着向上方,十二张小图连起来,如果转动灯笼,转快一点儿,粗糙地能算走马灯了。
正经的走马灯他是不会的。
虽然原理他也懂,但学过不等于能做。
来了灵感,他又画了小鹤大战狐狸,这回是分解了动作细节,连起来就是打架过程。
沈青越让姜竹做了灯笼,贴上去后,他转挂灯笼的绳子,再松手,让灯笼自己转。
姜竹看呆了。
沈青越:“怎么样?帅吗?”
姜竹:“嗯!”
第一次见能动起来的图,效果堪称震撼。
沈青越猜大城市应该是有走马灯的,这东西也不算太难,不过他们家小姜师傅大概没见过,那一个打架的灯笼从白天玩儿到晚上,还在琢磨以什么样的转速转绳子,转多紧,转多少圈,打出来的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