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倒是想了,不过他家本来在码头就有个不小的客栈,只往自己客栈后面扩一扩够自己用就行。
至于别家,想的全是要什么从县城的仓库送过来不就成了?
一直都是这样的,城里还安全。
直到前些天县令亲自去了趟梨台镇,说服那些作坊到码头来卖瓷器。
梨台镇在宝峰东边,离宝峰比到邻县县城还远呢,虽然宝峰大多人用的是梨台烧的瓷器,对那儿却并不熟悉。
据说前朝的时候梨台镇本来就是隔壁县的,到了本朝才改到宝峰来,人家自己其实更认可那边。
梨台也很少用宝峰的码头。
远。
他们更习惯通过乡道走陆路卖。
这回还是县令召集梨台的几个大户和作坊,一个一个邀请他们到码头展卖,还要求沿途各村镇给予方便,派了官差引路,才把人都引到码头来。
怕没人捧场,县衙也派了人到各镇通知到码头来买瓷器。
起初还有人在看乐子,觉得梨台人就是给县令几分面子才不得不来应付一下,过不了几天这事儿就没后续了。
不想他们县令自从同意做“宝峰欢迎你”几个大字后,好像也是豁出去了似的,竟然找了杂耍班到码头演杂耍吸引人,到了中午还让小贩们冲着江面喊,不管大船、小船,反正看见船就喊有茶水,有热饭,吃饭不要钱。
没两天,幡子也挂上了,更热闹了。
这么一闹腾,还真吸引到不少本县和附近县的小船。
有来吃饭的,有来看热闹的,有渔船有客船,再之后一传十十传百的,几天过去,真有人专门跑码头买瓷器了。
起初只是冲着县令面子和码头不收租子来的梨台瓷器商们也激动了。
他们都打算再熬几天就打道回府了呢,结果竟然卖光了。
梨台的大小作坊们闻讯全跑来了。
来得早的大作坊都在展馆里,来得晚的小作坊连展馆都进不去了,干脆就在外面卖。
随后卖的买的越聚越多,储冬早的人家这季节本来就该采买东西了,这些又是年前总要换的东西,好多货郎都跑这儿买货,据说还有县城的瓷器铺子来挑呢。
反正平时也是上梨台镇进货,来码头还近些。
县城的几大家后知后觉终于看明白了县令弄这什么展馆真正的用意。
反应快的边骂着筹钱的时候怎么不说清楚呢,边想要建个仓库来。
这会儿梨台人的瓷器没地方放,晚上不是去住客栈,就是全搬到展馆里,自己铺个铺盖看着呢。
将来如果县令真能把全县所有东西都聚集到码头来,那肯定得有个库房啊!
等他们想盖的时候,早下手一步的池远舟早暗戳戳把县城和附近能找的泥瓦匠全给招走了。
第174章 邀请
这回池远舟做得很绝。
除了往姜家村帮沈青越他们盖书院的, 还在建展馆的,所有在码头盖过展馆且已经忙完了的, 泥瓦匠、木匠、石匠……
有一个算一个,几乎都被他网络过来盖仓库了。
他还把附近几个烧砖、烧瓦的作坊砖、瓦都买空了。
孟家自己家就有泥瓦匠,等知道池远舟偷偷找他儿子借走了他们家所有泥瓦匠,还借走了一批短工,又好气又好笑,跑去池家把池远舟他爹好一番挖苦。
还敲诈走他爹一对好摆件。
池远舟才不管他爹的损失呢, 他买这块儿荒地的时候多便宜呀,现在再买,地的差价都能补他爹的损失了。
重要的是他终于成功先人一步了,他这地头蛇在张叔阳受的憋屈可算发泄出来了。
他隐晦地向沈青越炫耀:“全宝峰像样点儿的泥瓦匠都被我雇来了, 我自家用的派你们家去了,够意思吧?”
沈青越:“……”
他从这淡定的语气下听出了微妙的嘚瑟。
再看一眼, 池少爷表情是那么的风轻云淡。
姜竹、家俊、江宏明压根儿啥也没听出来, 只是好奇地四下看着还没成型的仓库。
好大呀。
要是放粮食, 这得放多少呀!
沈青越也感慨。
有钱真好啊。
瞧瞧他们, 盖个书院紧紧巴巴。
看人家, 盖这么大的仓库, 真是挥挥手就干了。
互相吹捧几句, 池远舟让他们把车和骡子暂时放到他家酒楼后院, 再领他们去看展馆内的摊位。
池家名义下的摊位他爹不准他乱用, 是要用来卖茶的。
他爹怕他弄得乱七八糟小了、杂了, 和另外几家大茶园比掉档次, 比输了。
他也懒得跟他爹掺和,反正他爹暂时也没打算把茶园和茶叶的买卖交给他,他只管家里其他小生意就行, 书铺、书坊、茶楼、酒楼、餐馆也挺有意思的,他还乐得自在呢。
池远舟成功租到了沈青越的摊位旁边,这会儿他已经派了人过来收拾量尺寸准备摆上桌椅和架子了。
“我打算在这儿卖书,这边儿卖笔墨,这边放《长腿鸟》《幼学童蒙》和正经书,这边放我家书坊印的话本子,再放些熏香之类的东西,沈兄你觉得如何?”
沈青越:“我也打算在这儿卖书呢,既然如此,不如我往这儿放书架,你往这儿放书架,隔木墙挨着,你那边卖笔墨,我这边就卖竹帘山货了。”
池远舟:“行呀!那正好,我找人做两套书架放过来!”
他们俩站在空荡荡的摊位上商量起来。
家俊恍恍惚惚,忍不住小声问姜竹:“小叔,这真是沈先生的铺子?”
姜竹:“嗯,你想来当掌柜吗?”
家俊:“啊?!”
午饭时候,家俊和江宏明才知道这摊位的来由。
他们都知道县令到村里那天找沈青越说了些什么,走之前县令特别高兴,还把里正都夸了,但怎么都没想到沈青越竟然建议县令盖这么大的房子,县令还真盖了,盖完还给他留了位置。
一顿饭吃得家俊恍恍惚惚的。
江宏明满是羡慕,不知道他们兄弟俩什么时候能像沈青越这样出息。
回去路上姜竹问家俊愿不愿意来做掌柜,家俊都没回过神来了,下意识道:“愿意啊。”
码头这么多人,池远舟那样的人家都抢着来占地方,闭着眼睛也知道在这儿开铺子,尤其是在那大房子里开铺子是能赚钱的。
就是……
家俊疑惑:“你不来吗?”
姜竹:“开头我们也来。”
家俊:“不是,我是说,你怎么不干呀?你跟沈先生说说让你来干啊。”
虽然进山可能赚得更多,但进山辛苦呀!
山路多难走,一趟也装不了多少东西,要是对着哪天换的东西多了,说不定还得自己背出来,来码头多轻松,每天赶着车就行了,路也好走,看铺子又不累。
沈青越听见了,笑道:“他还得管书院呢。”
说到书院,家俊一直很疑惑,“书院到底是你的还是沈先生的?”
怎么看掏钱的都是沈青越啊,为什么院长是他小叔呢?
从前没人就算了,沈先生懒,赵先生年纪大了,现在不是来了贾先生、曲先生吗?怎么还是他小叔当什么山长呢?
姜竹:“是我们的。”
家俊懵了懵:“你们的?你们俩合伙?”
沈青越笑道:“可以这么理解,那个铺子也是我们一起的。”
家俊更懵了,不是县衙奖励给沈先生自己的吗?他迷糊:“那你们干吗不自己干呀?”
沈青越:“太辛苦了,我不想吃苦。”
家俊:“……”
沈青越:“你来吗?你来我找池远舟谈谈,顺便往他们家酒楼送豆腐。”
他们中午吃饭的酒楼就是池远舟家开的。
原先姜竹都不知道,马五一直住的客栈也是池远舟家开的。
准确来说,是他成亲时候他娘送给他夫人的见面礼之一。
酒楼的收入是他夫人的私房钱,平时这边的管事也是每月跟他夫人报账,不过往他们店里送豆腐送菜都是小事,池远舟打声招呼就能办了。
即使池家的酒楼不用豆腐,码头大大小小饭食摊子这么多呢,还有正在建的,每天拉些豆腐过来根本不愁卖。
沈青越:“你要是不想干,我再问问姜望南也行。”
家俊:“……”
姜竹:“别听他的。”
论信任他们肯定更信任家俊,他们俩根本就还没想再找别人呢。
沈青越笑,“行行行,你们是穿一条裤子的好兄弟,亲叔侄……”
姜竹捏了他腿一下,沈青越马上夸张地哀嚎一声。
家俊:“……”
多大的人了啊,家业、家兴他们都没他幼稚。
姜竹又给他揉揉刚刚捏了的地方,继续道:“县衙都没人来通知铺子的事呢,万一不准呢。今天就是一起来看看地方,你和大哥大嫂还有刘家姑娘商量商量,要是码头年前开张,就赶上你准备成亲的日子了,家里肯定有得忙,我们先看着,等你成亲后你再来也行,反正你先想想,你不想干我们再问别人。”
家俊:“行,我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