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得姜竹专门给他弄了两个竹筒装炭条,每天晚上睡觉前,沈青越手都是黑黑的。
画到年尾,沈青越也没有要停的意思,要不是他天天守着看着,沈青越自己连饭都会忘了吃。
专注的沈青越和平时不一样的迷人,只是要催他喝水,吃饭,运动,不盯着,他就会一边“嗯嗯嗯”“好好好”“你放那儿吧”,一边把热茶放凉一口没喝,连早上打拳跑步,都带着些敷衍的架势。
趁着天气好,姜竹想把他哄出来,带他到外面逛逛。
“年底草市的大集,家俊说都连上码头了,很热闹。”
“嗯……家里也不缺什么。”沈青越不太想去。
姜竹抿唇静了一会儿,不高兴道:“你去年也没和我去。”
“嗯……嗯?!”沈青越震惊地看他。
姜竹:“你的画每天都能画,今年最后一次草市,你不想陪我一起去逛逛吗?”
沈青越:“…”
这是从哪儿学的?!
沈青越把笔放下,“走!去!现在,马上,立刻就去!”
第201章 采购
出发路上, 沈青越穿戴整齐抱着暖炉靠着姜竹。
落雪后,姜竹怕沈青越需要去码头, 就已经买了带篷的马车架,和沈青越常在电视上看见的差不多,不过空间要稍小些,平时放在作坊那儿,家里谁嫌天气冷想走亲戚或者去买点儿东西,都可以用。
他也让家俊和江金弓用, 他们俩嫌不如板车装东西多,平时也不怎么用。
出发前姜竹特意抱了条旧被子和毯子放进去给沈青越坐,结果沈青越非要和他挤在赶车的位置,大价钱买的车, 只能凑合挡风。
沈青越从里面把毯子拽出来,给他们俩一起披上, 边晃着脚边剥瓜子, 攒一把皮, 往路边一抛, 再把仁放进小袋子里:“你跟我说, 你是跟谁学的?”
姜竹:“什么?”
沈青越捏捏他脸颊:“你说呢?”
姜竹脱了手套抓住他的手, 有点儿凉, “没谁……”
就是先前在码头遇到过一对小夫妻吵架。
妻子埋怨丈夫不会挑布料, 敷衍她, 丈夫说, 他又不懂这个。
妻子生气了, 不买了:“买布是给你做衣服,你怎么不懂?你天天看那些书,能不能抽一个时辰半个时辰管管家务帮帮我?”
然后那个丈夫就赶紧哄她了。
姜竹觉得有道理, 下意识就记了一下,又活学活用了一下……
“……外边冷,你进去坐。”
沈青越:“我不冷,我都快披着棉袄出门了。”
姜竹:“那别剥了,又不急着吃。”
沈青越:“这不是我天天画画,一不小心冷落了我们小姜师傅,得赶紧讨好一下吗?”
他把瓜子仁塞姜竹嘴里,“好了吗?”
姜竹:“好了。”
沈青越笑:“真好哄。”
路上有不少去赶集的,有人背着空背篓,这是要买东西的,有人挑着担子看上去沉甸甸的,这是要去卖东西的。
还有赶着车,推着车的,普通百姓有牲口的是少数,好些是男人推着一辆板车,老婆走在旁边,到了有坡的地方搭把手,没坡的地方边走边说话,车上坐着他们大大小小的孩子。
很热闹。
沈青越很爱看这种热闹,人多起来,好像都暖和了。
今年同样是二十五赶大集,天气却比去年好得多,有大太阳照着,越走越暖和。
草市上摊子也比去年多,卖鱼的,卖肉的,卖春联炮仗的,卖菜卖干货的,大大小小的摊子从北往南,一路连上码头,虽能供车马前行,但谁也快不了。
刚进了草市范围,他们还能赶车慢慢走,没走多远,姜竹就跳下车牵着酱酱往前挪了。
沈青越满耳朵都是各种口音的“让让”“让让”“让一让”,心想多亏今天带的是酱酱,要是带了坏脾气的追风,肯定得挤别人家牛马骡子。
他把毯子叠好收起来,塞进车内。
有个蓬还是有好处的,东西放进去既不用担心被偷,也不担心被蹭脏,才买的新车,姜竹自己爱惜,亲戚们用着也爱惜,车蓬里哪儿都干干净净的。
有车不用担心回家路远,他们俩都不心急,慢慢走慢慢看。
好久没出门,沈青越也跟放风似的,看到卖什么好吃的都想尝两口,瞧见人家摊子摆了什么都觉得好看。
每个摊子都自成一笔颜色,在冬日略贫瘠的花布上,一笔一画地,热闹又和谐,把草市绘成一幅长画卷。
他现在有点庆幸被姜竹拉出来玩了。
“竹子,竹子,那边有黄米年糕!”
“麻花!”
“那是什么?鸭胗吗?问问辣不辣。”
“好漂亮的包子!什么馅儿的?”
“芝麻糖!”
“买一点儿吧,买一点儿吧,那个也买一点儿吧……”
沈青越一路买一路尝,稀罕的就多买点慢慢吃,图个新鲜的就买一份他们俩分着吃。
遇到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还得问问人家怎么做比较好吃。
他们俩还扫荡了好几家的豆酱、肉酱。
没工业的时代,这种自制酱一家一个口味,对他们俩这样厨艺天赋平平又不能天天下馆子的最实用了。
不知道该吃什么的时候,烫点菜,淋点酱就是一顿。
炒菜的时候也可以挖两勺调味。
有一家的虾酱据说很好吃,姜竹去尝了尝,眼睛都亮了。
卖虾酱的大叔一个劲儿地推荐:“来一罐吧,一罐够一家吃大半月了,可实惠!”
姜竹默默看了眼沈青越。
沈青越:“买买买,给你吃!”
去年是谁偷偷买虾吃给他看的?
正想着,就遇到了卖虾的,红彤彤一大片。
他们这儿卖的不是虾皮,而是小河虾干炒或水煮一下,捞出来撒盐铺开晾晒。
水煮的就趁着冬天卖最好卖,一来不容易坏,二来低温能把沥干只带一点水汽的虾快速冻上,冻干的虾一粒一粒的,不怎么粘连,放到盘子里能当菜,也能像瓜子似的当零食吃。
沈青越问什么味儿,姜竹说皮是咸香脆脆的,带一点盐味,咬开了肉有弹性,还带着一点点虾肉的甜,很饱满。
一顿饭姜竹能炫一碟。
沈青越很想尝尝,奈何能看不能吃,只能看姜竹一粒一粒吃,看得他恨不得端起碟子全掀姜竹嘴里,让他一口吃掉。
姜竹又看他,沈青越笑道:“看我干什么,以你在咱们家的家庭地位,还做不了这么点儿主了?去买!五斤不够买十斤,只要你别吃饭时候馋我,想买多少买多少!”
姜竹真一口气买了五斤,包了五个菏叶包,可见小姜师傅对这东西的喜爱。
沈青越啧啧两声,稀奇道:“平时怎么没见卖这个的?”
姜竹:“冬天才好吃。”
今年新长成的小虾,又嫩壳又软,还不像前几个月那样小到没什么肉,最好吃了。
就是冬天下河捞虾太冷了,这虾卖得也比平时贵,年底时候才好卖。
他们走着走着,看见姜壮壮他们几个在卖春联,家旺和赵舒云竟然也在。
他们还支着摊子摆着笔墨,能现写现卖。
沈青越都看乐了。
今年姜望南和姜树都在码头,姜大望和家业都被哥哥拉去码头帮忙了,赵先生也只给村里每家写了两副对联,他还以为今年村里没人卖对联了呢,不曾想这事业竟然后继有人了。
沈青越:“好卖吗?”
姜壮壮:“还行,我们比别人便宜一文钱!”
嗯,他们字比别人摊子上看上去也稚嫩一点。
不过百姓大多不识字,他们写得足够端正,有人冲着实惠价来看。
他们人多,别人问写的是什么,哪个也能给念念,若是对方想要什么,他们也能给现写。
现场定制,还不加钱。
不过总共就那十几副词,就在家旺手边放着,沈青越过去一瞧,赵先生的字迹,给他们准备的小抄。
沈青越:“你们能赚到钱吗?”
“嗯!”几个孩子都点头。
纸是姜大望帮他们找的,他们家在山道上摆摊卖纸笔常从那家买,买红纸也能给优惠一点。
墨是书院发的,家旺那块还是表现好先生奖励的。
笔是姜大望大嫂那买的二手货,很便宜,可惜那没大号的笔,最大的笔还是他们几个一起出钱买的。
家业也出了钱。
对联的尺寸和怎么裁剪,也是几个孩子精打细算过的,一张大纸一寸不浪费,这笔买卖唯一可能发生亏损的地方就是家旺、姜松和赵舒云写错字。
好在他们青竹书院的门面很稳,他们昨天就写一天了,都没怎么写错字。
就是三个扛大旗的学霸越写越觉得快不认识最常写的那几个字了,写到后面还得问问别人写得对不对,睡了一觉这种晕字的症状才好了。
沈青越听得哈哈直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