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青竹_分节阅读_第288节
小说作者:寓风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772 KB   上传时间:2024-12-17 18:32:50

  他是虞国到瀚海书院求学的学生中暴露最快的。

  不过年轻时候的冯明和心直口快,为人侠义耿直,虽然常和人斗嘴吵架,但年轻人都挺喜欢他,他哥哥也喜欢。

  后来还收了冯明和当学生,带他回家吃过饭。

  冯明和来道别时主动承认了身份,还和他哥哥说,他虽然和先生身处两国,将来也各为其主,但他终生不会忘记先生的教诲和勉励,会考上进士,造福一方。

  然而,师徒两人的诺言都没能完全兑现。

  他哥哥早年病逝了,从入世到去世,一直在京城为官,没能去造福一方。

  冯明和确实考上了进士,也当了一地县令,奈何他的行事作风在大虞官场也束手束脚,格格不入,没干满一任,就被弹劾贬调,换了地方,后来更是被排挤的举步维艰,若他不是出身海康,有同乡照拂,说不定都被罢官了。

  第二任没干完,他就和地方豪族闹的矛盾不可调和,被弹劾到照拂他的同乡也纷纷写书信劝他行事不要过于偏激,最后他还是难免心灰意冷,一怒之下辞官不干了,蹉跎了两年后,开始教书。

  他的学问是很扎实的,年轻时为了和人辩论,饱读诗书,了解过各家学派,连算学都算精通。

  教书后,他的名声才慢慢好了,即便在读书人云集的海康,也闯出了一番名气来,他本人是想进四海书院的,奈何四海书院主张正统仁政,还是大虞最正统的官学之一,交流可以,并不接纳他入院。

  听说赵郁川在宝峰县新开了一个青竹书院,他没考虑多久,就说服家人一个人背着包袱找张叔阳来宝峰了。

  那二十两银子还是他和他夫人、儿子、儿媳精打细算了笔账,算上存款,保障家人在海康不拮据的生活,相对还比较舒服安逸的情况下,他每个月最少赚多少钱。

  他们算出来是二十两。

  海康物价贵,他们老家在海康一个镇上,但家里孩子读书得在县城租房,租子、束脩、日常花销等等,都是靠他们父子俩赚钱养家。

  有时候还得接济下老家的亲戚,照顾下条件困难的学生,他得赚够至少二十两才行。

  沈青越和姜竹都听得一愣一愣的。

  心道难怪冯先生一来就问管吃饭吗,有地方住吗。

  沈青越:“他竟然所有工钱都要寄回家?”

第208章 一派胡言

  确实所有钱都得寄回家。

  张叔阳来村里就是帮他捎信回去的。

  然而张叔阳也不知道那里面塞的除了家书还有二十两银票——冯先生特意找人换的海康银票。

  沈青越简直哭笑不得。

  两人从赵先生屋里出来, 转头到冯先生屋里,问他要不要每个月多给他五两银子。

  “嗯?不用不用, 你们这儿又没什么花销。”冯明和一来就赵先生做了邻居,他自己一个人,随便有个屋子就够住,姜竹带他在村里住了一圈儿,他选了和赵先生搭伙住。

  房子解决了,他自己也不会做饭, 姜竹干脆和冯奶奶说好了,早饭、晚饭两个先生和赵舒云在她家吃饭,书院给她出钱,午饭他们想去哪儿吃, 找贾先生报就行。

  书院一复课,村里各种吃食摊子又开起来了, 赵先生有条件的时候也是个嘴馋的, 和沈青越似的今天在这家, 明天上那家, 就没指定他们必须去哪儿吃饭。

  每天花多少钱, 他们也没设什么上限, 反正村里东西都便宜, 再能吃一顿也花不了多少。

  冯先生吃得倒是乐呵, 他来了后, 贾先生的账本儿用起来都比从前快多了。

  不过只解决吃住也不行, 万一想买点儿什么用的玩儿的, 手里一点儿钱没有像什么话。

  姜竹说每个月多给他五两银子。

  冯明和不要,“赵先生一个月才五两,我哪能要二十五两。”

  姜竹窘窘道:“赵先生从今年起是十两了。”

  其他人也涨钱了, 先前他想把赵先生工钱定到和冯先生一样,赵先生自己不要。

  他们书院虽然目前为止还入不敷出,但是他和沈青越赚钱还挺多的,而且赵先生他们也没闲着,过年间他主导,曲先生动笔,江修文改故事,他们又编了一本《幼学童蒙续》,还列好了给走科考学生用的书目、课案。

  课案是他们书院自己用的辅助教材,将来要不要扩充印书再说,但《幼学童蒙续》肯定是要印来卖的,这个准能赚钱。

  现在他们有三个蒙班,一个学班,曲先生教小的两个班,冯先生教家业他们的班和学班。

  蒙班不收束脩,主要是村里的孩子们在念。

  因为今年起赵先生不亲自教课了,去年狂热的大人们总算偃旗息鼓了些,即便这样,从镇上、县城来的孩子占了一小半。

  学班收束脩,每个月二两银子,要求有同童生的水平才能入学。

  开始招生那天,他们村差点儿被挤破了。

  听说新先生是海康来的,本来失望的大人们又热情了——不是赵先生,从海康请来的先生也很好啊!

  一瞧,也是个老头,他们更放心了。

  别的书院可没海康来的先生。

  一群一群的大人孩子涌来村里,贾文彬、曲学甫接待到人都麻了,然而赵先生和那时候才来了两天的冯先生一起考,考啊考,考到最后只留下十二个。

  另外三个一个是姜树同僚的儿子,一个是池远舟的外甥,一个是韶三爷的小儿子。

  韶嘉煦早就过了童生,已经考过秀才了,不过韶三爷丧母丁忧,要在宝峰待三年,他也跟着回来了。

  韶家倒是有家学,但主要也是开蒙,家里的孩子开蒙完一般就到县城的书院去读书了。

  韶三爷思量后,干脆把儿子送姜竹这儿来了,说他这儿清静。

  沈青越怀疑是因为上门拜访他的人太多,他好推,孩子在书院念书,总是要接触人的,那些想求他办事又找不到门路的,兴许就会把主意打到韶嘉煦身上,一时好躲,三年难躲,想避开这些麻烦不如干脆藏远点儿,他们青竹书院就足够偏僻。

  除了姜竹、沈青越,别人也不知道韶嘉煦身份,只知道是姜竹舅舅家的孩子。

  韶嘉煦在他们这儿只算借读,姜树同僚家孩子和池远舟的外甥就纯粹走后门了。

  好在他们俩虽然成绩差了些,倒也是认真读书的孩子,试了几天,冯先生也没赶他们。

  考进来的十二人里,有三个是邻县的,除了他们,家旺、姜松他们几个都是冯先生在教,每天下午也跟来旁听,提前见识一下正经要科考的前辈们是怎么读书的。

  沈青越还是觉得先生不够用,理想状况是每个班都有一个老师,他们也请了,奈何要么觉得不合适,要么他们看上了人家不愿意来,只能让贾先生和冯先生辛苦一点儿。

  他们俩倒是不怎么介意,他们的蒙学和其他书院正经的蒙学比简单多了,其实只能算教他们读书识字写字而已,都不用学太多功课,教起来很轻松,若他们病了有事了,赵先生也能替他们上课,每天优哉游哉的。

  冯先生就很喜欢他们书院的气氛。

  虽然他的为政主张严苛,但对学生挺和善的,还喜欢逗小孩儿玩,爱说笑话讲寓言典故,和学生开玩笑。

  尤其是教蒙班,每天都能听到一片欢声笑语。

  以至于沈青越实在是理解不了他为什么要带着学生们去看什么斩首。

  推托几次定好了以后每个月给他二十五两银子,沈青越还是问起来。

  冯先生呵呵笑道:“若是他们无心科考,只想读书明理,闲云野鹤,那就不用看,若他们想科考入世,就要看。我并不是要吓他们,也不是要教他们成为酷吏,而是希望他们知道,慈不掌兵同样适用于官场。未能入仕便罢,若他们将来有朝一日为官为政,执掌一方,就要懂何时要爱民,何时要严酷,该心慈时心慈,不该心慈时绝不能手软。”

  在这方面,他就很欣赏现在的宝峰县令。

  将水匪斩首示众后,事情依旧不算完,匪贼的头颅还要拿到他们焚烧屠杀的村子悬挂示众,以震江上、山中的匪贼乱民。

  别处他管不着,他们宝峰县他在任一天绝不姑息养奸。

  这样震惊朝堂的大案已经发生了,他索性就和有责任的所有人论个明白,往码头安排人少是他的责任,他已经写了请罪书交至郡里,其他人同样也别想息事宁人。

  县令大人在打的官司他们不知道,冯先生的良苦用心已经初见效果了。

  那十五个孩子回来当晚一半都没睡好,一个个做的噩梦都差不多,不是满地的血,就是到处滚的头,还伴随着凄厉的尖叫。

  梦里叫,他们也叫,被吓醒的倒霉孩子们自己嗷嗷喊,大半夜村里好些人都被惨叫吓醒了。

  第二天上课时候,他们一个个都是黑着眼圈儿来的。

  没能去看的小孩儿们也给吓到了,有些好奇地问:“砍头那么可怕吗?”

  几个大孩子沉默了一会儿,说:“砍头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砍,一直砍。”

  “地上的血刚开始只有一片,后来越来越多,到后面刽子手身上溅的血都开始往下滴了,呕……”

  几人连忙给干呕的同窗递水。

  “……谢谢……我昨晚做噩梦,梦里都是血,我脚下,身上,头发上衣服上……”

  “你别说了!”

  另一人道:“血还不是最可怕的,那些头,啊,我梦里全是没闭眼的人头,惨白惨白地盯着我……”

  “你也别说了!!”

  “我这几天都不想吃肉了。韶嘉煦你怎么还能吃得下呀?”

  韶嘉煦:“他们杀那些无辜百姓,身上同样溅满了血,那些死在火里刀下的百姓也同样闭不上眼睛惨白惨白地盯着他们,说不定更……”

  “你别说了别说了!”

  “他们死有余辜!”

  “吃饭吧,吃饭。”

  一群人盯着碗里的饭菜,实在是难以下咽。

  他们钦佩地看着韶嘉煦,没发现韶嘉煦自己其实脸也白白的,眼睛里都是红血丝,吃饭速度也比从前慢多了。

  别说他们,连村里的猎户们看了都有点儿受不了。

  他们平时在山里打猎,大小猎物哪年不打死几十个,从前也没少和人打架斗殴,老一辈的年轻时候也经过山匪闹灾的事,但法场砍头,他们看了也发毛,好些人隔着远远的没看完就走了。

  倒是冯先生带着这十五个学生比较惨,人家听说是书院的学生特意来看的,还给他们让道,他们那位置视野相当好。

  好到大概这辈子都不会忘了。

  他们还不知道县里很快就流传起了“瞧你那样,还没半大的书生郎胆子大”“人家书院的学生都敢站最前面看杀头”“血溅身上了眼都不眨一下”……

  还有人打听是哪家书院这么虎。

  然后问着问着,用排除法最后确认了新开的青竹书院。

  其他书院都震惊了。

  青竹书院这么野的吗?

  等这传闻传到码头时候,姜竹和沈青越去请了两次都没来的那名住茅草棚的难民秀才找他们村来了。

  问清领着学生去看斩首的先生是谁,他直奔书院找冯明和理论来了。

  冯明和正在给学生们上课呢,还正好扩展课程内容讲到了他推崇的地方,秀才走到门口听了没几句,愤然推门:“一派胡言!”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02页  当前第28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88/30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青竹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