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去年的章程,早上收完菌子就差不多巳正了,这个点铺子都开门一个多近两个时辰了,母子三人没法儿一起去镇上,最后商量的是早上沈正初赶着牛车把林樾和沈凌之送去镇上,回到家就上山砍柴,赶在巳时前回家,再送宋寻春去镇上,林樾和沈凌之轮流出来接她,最后再一起去摆摊,下午三人又一起回家。
第一天收到的菌子不太多,杨梅也只有一斤的量,林樾和宋寻春一起先去了杨记食肆,等食肆称完自己要的,筐里就只剩下三四斤了。
就这么点儿,连租摊子的必要都没有,两人拎着篮子走街串巷,第一声是林樾吆喝的,“卖菌子嘞,新鲜的菌子,已经是第二茬的了,无论是炖汤还是炒了吃都好吃。”
他们这的说法是头茬菌子不能吃,所以林樾吆喝的时候还特意强调了,以免有人担心吃了闹肚子甚至中毒。
林樾吆喝完,看这条街上人不算多,便提议道:“娘,你吆喝两声试试。”
宋寻春有些张不开嘴,林樾也没催她,自己又吆喝了几声,直到看见下一条街了,宋寻春才鼓起勇气喊了一声,“卖菌子,卖菌子了。”
声音虽然有些小,但起码喊出来了,而且还很清晰。
林樾不由想到沈凌之刚来摆摊的时候,也是不敢开口,但现在的沈凌之已经能自己照看铺子了,招呼客人也是一把好手,吆喝声有的时候比林樾还要大。
“娘,你真厉害,凌之刚来的时候还没你胆子大呢,现在他都能一个人看铺子了,你肯定也行的。”
林樾夸的情真意切,宋寻春果然信了,不由又开口喊了一声,这回声音还稍微大了那么一点,堪称进步显著。
第131章
刚进六月, 镇上摆摊儿卖菌子的人还不太多,还有不少人担心是头茬菌子的,所以林樾和宋寻春才吆喝没几声, 就有好几个人过来问价了。
因为菌子的数量不多,所以今天也没特意分开, 而是全部混在一起卖的,有贵的鸡油菌, 也有便宜的牛肝菌, 最后定的价钱是六文钱一斤。
刚走没几步, 又迎面走过来一个问价的,“这位嫂子, 小哥儿, 你们这菌子是怎么卖的?确定不是头茬菌子吧?买回去要是吃出问题了, 我可是要找你们的。”
宋寻春一时有些语塞, 不知道该怎么回这话,下意识看向了林樾。
林樾十分淡定, 做生意嘛, 说这种话的可太多了, 别说现在是在卖菌子, 就是铺子里卖点心的时候也有这么说的,其中自然有确实担心吃出问题的人,但更多的是还是想砍价。
林樾头一回遇到的时候还真被唬住了,就买了五文钱的点心还给人便宜了一文钱, 又送了个小馒头,结果那人尝到了甜头,每天都要来一回,一连来了三天, 林樾才反应过来,第四天那人再来的时候林樾就不肯便宜了。
那人先是好声好气的饶价,后头就开始骂人了,林樾可不管那么多,要不是顾忌铺子里有客人,他恨不得痛骂回去,可惜有人看着,他还是有点在意名声的,担心影响铺子的生意,只能阴阳怪气回两句,就这样也把那人气得够呛,再也没敢来铺子。
现在这种随口一句话的那简直就是小打小闹,林樾脸色都不带变一下的,笑着道:“这位大哥,您瞧,我们这菌子那都是挑的最常见的,咱们吃了几十年的那些,两筐菌子就没有一朵是不认识的,保管没问题,但这菌子又不像白菜萝卜,同样的菌子,换个人做可能就有问题,您一看就是常吃的,肯定也知道这个理儿。”
“哈哈,确实,去年我家隔壁就是菌子没炒熟吃坏肚子了,要不是吃的少,估计就要没命了。”
林樾:“是吧,我们村也有呢,火候没把握好,你说这炒菌子怎么能小火呢?”
“哎哟,连这个经验都没有怎么敢吃菌子的。”
林樾一脸赞同的点头,“谁知道呢,像大哥这种一看就是有经验的,肯定煎炒煮炸样样都会,今儿的菌子拿去煮汤正好,种类多,吃起来味道也丰富,价钱也不贵,一斤只要六文钱。”
“那我可得瞧瞧。”这位大哥伸手往筐里探了探,不过他也没扒拉,菌子可是娇贵的东西,随手一扒拉可能就蔫巴了,所以买菌子的只要稍微讲究些都不会用力,他翻了个边,一打眼就看见了四五种,确实不少,“那给我来两斤,今晚就炖汤。”
林樾立马点头,“得嘞,您稍等,我这就给您称。”
宋寻春看林樾几句话就把这生意做成了,那人甚至连价都没讲,整个人都看愣了,直到林樾要拿秤才反应过来,急忙从筐里把秤拿出来称菌子。
一直到那人买完走了,宋寻春才看着林樾感慨道:“樾哥儿,你真会说话,难怪你能做生意呢,我们村就没人比得上你的。”
林樾不由笑了一声,才回道:“娘,这算什么,今天要是凌之在他肯定也行,等见得多了您肯定也行。”
林樾又给她说了不少做生意的小窍门,比如怎么看来人想不想买,是更看重价钱还是味道,还有讨价还价的一些小话术,宋寻春听得一愣一愣的,已经开始怀疑自己行不行了。
“娘,你就放心吧,等会儿再来人的时候您就试试,您相信我,保管能行。”
看林樾对她信心十足的样子,宋寻春也不好说自己不行,硬是鼓起勇气上了,没想到效果还不错,真的卖出去了,宋寻春收钱的时候都是恍惚的。
有了开门红,接下来就更顺利了,今天本来菌子就不多,不过两个时辰就卖完了,中途甚至还回铺子吃了个饭,把杨梅汤也熬上了。
今天的杨梅不多,而且是今年第一次做,林樾也没想着要卖,母子三人各来了一碗,林樾就寻了个阴凉的地方把桶放进去了,预备等会回去的时候送到祠堂去给沈淮之喝,还有他的学生,虽然分量不多,但一个人半杯还是有的,酸酸甜甜的杨梅汤,最适合小孩儿了。
最近天气热,沈淮之虽然是在屋子里上课,但因为自身本来就火气旺,还是会热得冒汗,林樾之前在药铺买了些干的金银花给他泡水喝,既能清热,对嗓子也好,但味道肯定是比不上杨梅汤的,今天既然做了,怎么也要让他喝到才行。
今天铺子里的生意也不错,立夏一过,点心做的也不是米糕这类蒸糕了,而是糯米凉卷,薄荷糕,红豆糯米凉糕这些,而且铺子里还上了凉粉,豌豆凉粉和荞凉粉是每天都有的,偶尔还会有米凉粉,再加上凉糕,米凉虾,各色饮子,每天都不够卖的,原本铺子里的三张桌子是经常坐不满的,大家买完点心就走了,现在每天都是坐满的不说,就连铺子外头也支了一张桌子,把之前林樾他们摆摊时买的大伞都用上了。
沈正初原本是给他们送柴火来着,想着时候还早能送两趟,但最后也只送了一趟,就接上林樾几人回家了。
沈凌之把刚才特意留出来的杨梅汤递了过去,“爹,喝杨梅汤吗?特意给你留的。”
沈正初摇摇头,“你们喝吧,我不爱喝。”
沈凌之可不信,这种天气喝一碗杨梅汤别提多舒服了,怎么可能不喜欢,“爹,你快喝,我们都喝过了,还有不少是预备等会送去给我哥的,你要是不喝就浪费了。”
农家人哪听得了浪费这个词,沈正初果然没再拒绝,一边赶车一边喝,还没到临水村碗就见底了。
到祠堂外那个路口,林樾就下车了,“爹,娘,你们先回去吧,我一个人去就行。”
沈凌之把桶给他递过去,犹豫了一下还是问道:“哥哥,你可以吗?这个有点重,还要拿竹筒,要不我和你一起去吧。”
林樾摇头,“不用竹筒,最近天热,他们都自己带着水壶竹筒来上课,你哥也带了,我直接把桶拎去就行。”
“好吧,那我先回去磨面,今早煮凉粉的时候豌豆面不多了,趁现在还少多磨些。”沈凌之说。
林樾想了想,回道:“荞麦面也不多了,等会儿我回去和你一起磨,还有糯米面也是,今天一并磨了吧。”
“知道了,哥哥,你快去吧。”
林樾拎着桶就去了祠堂,这会儿正是休息的时候,一群小孩儿在院子里玩儿,林樾推门进去把躲在门后的小孩儿吓了一跳。
林樾急忙拉了他一把,“没吓着吧?怎么蹲在这儿啊?”
“没有,小叔叔,你怎么来了?”这小孩儿是沈岩之的儿子小虎,两家关系不错,所以小虎一见林樾眼都亮了,也顾不上去玩儿,就围着林樾转圈。
林樾眼都被他转花了,只能伸手按住他的肩,笑着道:“快别转了,去叫你的同窗们来喝杨梅汤,我去找你沈叔。”
“好!我现在就去,老师在里面,小叔叔要我帮你拎吗?”
林樾看着面前的小萝卜头,还没比桶高多少呢,就想着拎了,不由失笑道:“不用不用,快去吧。”
沈淮之正在批作业,里头也有几个小孩儿跑来跑去的,笑闹声大得不行,沈淮之压根没注意到林樾什么时候进来的,等听到外头喊“师郎来了,还给我们送了好喝的杨梅汤!”他才发现林樾已经站到面前了。
“怎么这会儿过来了,快过来坐。”沈淮之起身接过桶,又把林樾递过来的葫芦也放到了桌上,葫芦里装的也是杨梅汤,专门给沈淮之留的,桶里的就给学生喝。
林樾掏出帕子给他擦了擦汗,才笑着到:“今年第一次做,就想给你尝尝。”
两人还没说两句话呢,外头的小孩儿就冲进来了,虽然很迫不及待想喝了,但还是规规矩矩地给林樾和沈淮之行了礼,直到林樾点头,他们才拿上自己的小杯子过来,还非常自觉的排了队。
林杨自告奋勇上来盛汤,喜获他哥白眼一个和沈哥夸夸一句。
林樾上回过来想让林杨去吃饭,林杨愣是不肯,把林樾气得够呛,虽然最后还是去了,但林樾还是生气,已经好几天没给他好脸色了。
沈淮之拉着林樾出去,眉眼带笑,“还生气呢?林杨这两天经常凑过来让我帮他说好话,别气了,他已经保证过了,下回你一叫他立马就去。”
林樾哼了一声,“我才不叫他。”
沈淮之脸上刻意带了懊恼,“可是我已经叫了,让他今晚让去家里吃饭,他都答应了,不然我现在去和他说让他别去了?”
这下好了,沈淮之也获得了一个白眼。
“你就帮他说话吧。”林樾最后还是没说不让去的话,抬手推了推沈淮之,“快进去吧,记得喝杨梅汤,过两天做杏子浆水,我记得你爱喝那个。”
沈淮之点头,“我等会就喝,回家去保证喝完。”
林樾摆摆手,交代了一句“记得把桶带回来。”就走了,今晚他掌勺,得琢磨一下做什么,不然再做两锅凉粉吧,自家吃一锅,另一锅让林杨带回去,往年在家的时候他都会做的,今年虽然不在,但也要让他爹娘吃上才行,另外再下个面条,做腊肠炒面,再烫一点儿小青菜吃正好。
第132章
伴随一场延绵不绝的雨, 秋天来了,田里的水稻挂满了穗子,叶子也由深绿变成了黄绿相间, 山地里的苞谷,豆子都很饱满, 南瓜更是一个比一个大,又是一个丰收年。
今年的秋收提前找了人, 割稻子的时候甚至找了六七个, 没几天就割完了, 沈家人就忙着晒谷子,打谷子, 等沈淮之放秋收假的时候, 秋收都快结束了。
原本填了菜地变得还算宽敞的小院, 再一次被填满了, 但这一次是被粮食填满的,墙角搭了草棚, 棚子下是两排架子, 上头挂着金黄的苞谷, 编成串的苞谷挂着慢慢晾干, 再磨成面,和麦麸、米糠一起喂猪喂牛。
院子的竹席上是还尚未晾干的谷子,今天再翻晒一天就能收起来了,另一侧墙角则是放着一堆豆杆子, 豆子早就收到柜子里去了,这些豆杆就留着饲养牲畜,还有多的也能拿来烧火,不过今年家里有猪有牛, 鸡也比去年多,肯定是不会剩下什么的。
家里大丰收,除了沈家人,最高兴的莫过于沈家的小牛了,食槽里一直有新鲜的谷草,虽然沈家人正忙着,喂水没那么勤,吃着有些干巴,但新鲜美味的谷草足以弥补这一缺点。
圈里的小猪仔已经长大了许多,现在少说有几十斤,因为侍弄的好,猪圈里和小猪身上都是干干净净的,这会儿吃饱了正躺在圈门口晒太阳,只有尾巴一甩一甩的,察觉到有人经过的时候还会哼唧一声。
小鸡就没有那么安静了,当然,严格来说已经是大公鸡和大母鸡了,咯咯咯的叫个没完,尤其是角落里正在下蛋的鸡,蹲得稳稳当当的,也不知道在叫唤什么。
明明是生活了二十来年的地方,沈淮之却像是第一次来一样,从门口看到后院,时走时停,直到被灶房门口蹲着的沈凌之喊了一声才回过神。
“哥,你什么时候回来的?顺带翻一下谷子,今天晒得不行,我不想过去了。”
沈淮之应了一声,弯腰拿起地上的竹耙子就开始翻谷,翻完还捡了一粒谷子,用手捻破外壳塞进了嘴里,今年的新米是太阳味的。
翻完谷子的沈淮之把竹耙放到了墙角,转身看向沈凌之,边走边玩,“你哥哥呢?怎么蹲这儿,屋里那么多凳子也不坐。”
沈凌之往灶房里示意了一下,回道:“刚忙完,我哥哥在煮杏子茶呢,哥你怎么才回来啊?”
今天是私塾第一个年头的最后一天,原本是早上结课的,但今天几乎所有学生的长辈都来了,沈淮之刚下课就被围住了,有问下一年束脩会不会涨价的,有问明年开不开的,还有问六岁小孩私塾要不要的,等沈淮之一一答完,连午饭都错过了。
今天的午饭是林樾送过去的,蒸的白面馒头,中间切开夹了辣椒炒肉和土豆丝,另外还有一壶热茶,原本想陪沈淮之一起吃的,但祠堂院子里全是人,林樾没好意思留下,送完饭就回来了,也不知道等沈淮之腾出空的时候,馒头都凉透了,这种小事儿,沈淮之自然也是不会说的。
沈淮之进门的时候,林樾刚好看过来,眉眼弯弯,灿若朝霞,“回来啦?”
沈淮之也跟着弯了眼,“回来了。”
“坐着歇会儿,等爹娘回来就喝杏子茶,今年最后一锅了。”
家里有一棵杏树,但每年结的果并不是很多,除了自家吃的,再送两篮子给邻居和沈奶奶就没了,今年也是如此,铺子里用的基本都是买的,村里种果树的不少,几乎都是盖房子那年就种下的,桃李杏梨都有,今年林樾买了不少,一半做的饮子和浆水,另一半做的点心,杏子糕和桃子桂花糕是卖的最好的两种。
沈淮之两步走到林樾身边,问道:“要我帮忙吗?这会儿没什么事。”
林樾迟疑了一下,熬个杏子茶而已,他都没让沈凌之帮忙,沈淮之自然也不用,但看他真的很想帮忙的样子,林樾还是道:“那你帮我看着火,别太大。”
“好。”
正丰收的时候,沈家今晚的晚饭也很丰盛,刚碾的新米蒸的米饭,今天特意用蒸的就是为了喝一碗米汤,丝滑浓稠的米汤,一碗下去整个人都暖和了,还有香甜细腻的苞谷粑粑,种苞谷的时候特意晚了好多天才种的,现在正是鲜嫩的时候,苞谷磨成浆,加少许面粉拌匀,放到嫩绿的苞谷叶上直接上锅蒸,比包子馒头嫩好几倍。
林樾还做了茴香炒鸡蛋,盐水毛豆,再加上去年的腊排骨,满满当当一桌子。
今天吃饭吃的早,吃完饭一家人才去院子里收谷子,林樾和沈淮之在一边,沈正初夫妇在另一边,剩沈凌之一个人,没人给他撑着口袋,忙活半天才装了半袋子,干脆麻袋一扔,拎着个扫帚开始扫边角处的谷子,最后也扫了不少。
一家人干活快,等谷子全收到柜子里了,太阳才落山,此时距离一家人睡觉的时候还早,沈正初吃了手里最后一把毛豆,抬头看向了沈淮之,“淮之,趁现在还早,我们去你奶奶家一趟。”
这是要送粮食过去了,往年都是交了秋税后才送去的,但今年他们不用交税,现在送去也合适。
“爹,就我们两个去吗?刚才柜子装不下还有两麻袋谷子在外头,就送那两包吧,还有豆子也送一袋,南瓜要送吗?”
沈正初摇摇头,“送谷子就行了,再加一袋麦子,豆子樾哥儿他们铺子用的多,今年送点做菜的花豆过去就行,南瓜也不送了,等过年的时候看她缺什么再送一回。”
父子俩说完就要走,被宋寻春拦住了,“这是急什么,去年就说要碾了米再送去,麦子也给娘磨好,免得送去了还要磨,多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