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苏厨_分节阅读_第1146节
小说作者:二子从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68 MB   上传时间:2021-07-07 19:29:40

  工业有沈括,水利有宋用臣,金融有苏辐、赵仲迁,军事有一群杀才。

  农业还在吃轮作、畜耕、优良高产作物推广和化肥的红利。

  一个河北四路都转运司,运作得稳稳当当。

  王彦弼笑道:“去定州了,陛下大婚在即,司徒准备了一船纲运作为贺礼,这是取货去了。”

  ……

  定州,冯家窑。

  史大感觉自己身上责任重大,一脸的端肃,将一件件的瓷器认真检查了再检查,确定毫无瑕疵之后,才放入特制的草箧当中。

  装完一摞,再将草箧移入木箱。

  冯掌柜在一边盯着,手底下还要计档,还要往木箱上贴标签,虽然激动得手都在哆嗦,却绝不假手他人。

  账房老头想要凑上来写两笔,都给冯掌柜赶开,只能在一边羡慕地看着。

  大宋如今已然可以将火窑的温度烧到近一千八百度,如果是电炉,能够到两千多度,已经远超瓷器烧造的上限。

  因此瓷器,就成了苏油穿越到大宋以来,首先进化到巅峰的作品,如今的定州剔红花瓷器,堪称瓷器中的经典。

  当然从美学角度来说,剔花瓷器其实远不如明清官窑诸多红色系瓷器如豇豆红,胭脂红,祭红、郎红那般富于自然韵味,但是胜在色正,喜庆。

  宋尚火德,这般以雪巴珠原料为釉色的正红瓷器,可以说如今这个世界上,绝无仅有。

  苏油和程岳抵达了工坊,进入仓房:“哟,还忙着呐?”

  冯掌柜上来拱手:“正查验最后一次,给陛下的大婚贺礼,可不敢轻忽。”

  苏油笑道:“老冯你也别把这个时时刻刻挂在嘴边,有这功夫还不如去《汴京时报》找晏小山买个广告。”

  剔红瓷器有凹凸痕迹,用来做餐具指定是不行的,因此老冯查验的这一批都是装饰和文房所用。

  餐具也有,那就是在器具外浅刻然后喷釉,内里洁白如雪,外部全红覆盖,细看才能察觉外壁上边还有花纹,精美异常,冯家窑老供奉的手艺,堪称巧夺天工。

  苏油取过一只水洗来看了,又弹了弹听声音,点头道:“解决了炉温问题,理论上,任何瓷器,老冯你这个窑口都可以烧造出来了,接下来将有大量的外贸订单,恭喜冯掌柜,你发财了。”

  冯掌柜乐得胡子都在抖:“发财事小,能给内中供奉,那是老冯家到我这代,光宗耀祖的体面,全是使相的恩情……”

  苏油懒得听恭维:“对了,那几口子孙缸呢?”

  冯掌柜说道:“在内库房,月前就烧好了,都不敢轻易示人。”

  苏油说道:“走,看看去。”

  四口大缸是钵型缸,缸径一米,高度八十公分,这样大的缸,以往大宋也烧造不出来。

  大缸用了石膏模具灌浆技术,之后经过精细修胎,烧胚,挂釉,剔花,喷釉,烧色等多道工序,老供奉在剔花的时候还创造性地引入了漆雕技术,不再是两个平面的叠加,而是剔出了浅浮雕的层次效果,营造出大苏朱砂竹画的层叠感。

  这个对于烧造的要求就太高了,稍不留意,边缘便会过度融化而变得层次模糊。

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不行特支

  但是大宋的工匠们就是喜欢这样给自己上难度,跟苏油理工之道的先求有再求精不一样,他们对自己要求极高,知道是要给陛下烧造大婚器物之后,更是精益求精,力求尽善尽美。

  少年官家的仁善,已经四海传扬。

  尽罢天下积欠,直接移走了天下四分之一人口头上的阴云,重见朗朗青天。

  此等德政,旷古皆无。

  谁没有几个穷亲戚,如冯掌柜这样粗通礼义的老百姓,对皇帝的崇敬更是无以复加,虽然自己并不在免放之列,一般早早在家中供起了牌位。

  打碎瓷器也不再心疼了,官家对咱老百姓这么好,必须没有一丁点瑕疵的子孙缸才配得上!

  小心翼翼地将几百件瓷器移上小火轮,苏油看到程岳收束装裹,配上转轮铳,长剑,还抄起一口朴刀,突然莫名其妙想到青面兽杨志。

  《水浒传》里,杨志曾和林冲说过:“道君因盖万岁山,差一般十个制使去太湖边搬运花石纲,赴京交纳。不想洒家时乖运蹇,押着那花石纲,来到黄河里,遭风打翻了船,失陷了花石纲,不能回京赴任,逃去他处避难。”

  之后杨志到了梁中书手底下做了提辖,梁中书命他给岳父蔡京送价值十万贯金珠宝贝的生辰纲,可恨又给梁山泊贼寇给夺了去,被逼无奈只好落草。

  据苏油所知,蔡京并没有姓梁的女婿,而且水浒传里故事发生的时节,也还有不少年头,但是小说里梁中书便是坐镇大名府……

  呃,应了地头,不可不防。

  于是对程岳谆谆叮嘱:“这批瓷器,就算是失陷在黄河里,或者被草寇劫走,皆不打紧,当时我就命冯掌柜和史大烧作了两批,还有备份。”

  “因此你千万要回来,我也不会责你,再送一趟也就是了。”

  “好不容易有份差遣,你那些三山五岳的兄弟还指望你活成个人样子,万不可逃去他处……”

  程岳听得莫名其妙,四路如今还有盗匪吗?特么罪囚都被你送去工矿那啥……劳动改造了,照样一天两百五十文,与役夫等例,官府先存着,罪满发给。

  这还是囚徒的待遇?!

  以你探花郎和赵宋小官家如今在河北的名声,就算三山五岳的兄弟还在,敢劫这道皇纲?

  所谓盗亦有道,能跟沂河二侠抗手的剧盗,都讲江湖规矩,若是寻常小蟊贼,又敢到我跟前来撒野?

  气呼呼地拎刀上船,跟这狗官生不完的气,就是看不起俺们江湖人士,如此低瞧洒家!

  好在京中还有国夫人,此番进京又可以讨教一回金仙玉剑,顺便告状,哼!

  苏油看着程岳脸色铁青地上船,觉得他更像青面兽了,不由得又是担心又是懵逼,问身边的史大:“我刚刚哪句不是好话?怎么他还生气了?!”

  ……

  汴京城,因为皇帝婚事特支之事,大佬们又展开了掰扯。

  三省、枢密院同奏:“册皇后故事,在京诸军各有小特支,依端午例。”

  大宋是军阀头子起家,对军人有很多偏袒的赏格,每年端午、秋郊、冬至、皇家大小喜事,军中都会颁发赏赐。

  因为这些赏赐是只有军人才有的福利,故而称为“特支”。

  吕大防内心里是想将这场婚事办得热闹的,于是上奏:“景佑元年册光献时,为明肃丧未除,皇帝不曾临朝发册,故为小特支。今既临朝,欲与大特支。”

  高滔滔说道:“那就依冬至例。”

  冬至例就是大特支了,不过大宋如今也不差这点钱,吕大防点头道:“当如此。”

  高滔滔却又说道:“还有在外新军、旧军、工程军,我想皆与,新军五百,其余三百。”

  呃这个……好像过头了,吕大防只得说道:“如此一来,比太皇太后受册时都高了,还是宜有所等差才好。”

  高滔滔想了想,觉得也有道理,又叮嘱道:“且要均溥。”

  吕大防说道:“如此待臣等商议之后,再行进呈。”

  陛见回来,吕大防具出天下新军、旧军人数,如今大宋新军,河北八万,汴京八万。宁夏五万,另有南洋、东洋、北洋三支舰队,连后勤港口诸军人员一起,约有六万,合计二十七万,约支十三万缗,各地旧军工程兵二十余万人,约支七万缗,共计二十万缗。

  如果加上折冲司,又是二十余万,差不多三十万缗了。

  王岩叟表示反对:“钱虽不多,事体甚大。圣意令执政熟议,那就应当根据以往的事实,情理,妥行商议。”

  吕大防不以为意:“昨者圣意亦谓钱不多,待用右曹钱、封桩钱、上供钱等支给,似不费力。”

  王岩叟道:“动用军库、内帑,的确不费力,但纵不惜钱,亦须惜礼。”

  吕大防道:“礼亦是临时施宜,有所变通的嘛。”

  王岩叟摇头:“没有旧例援引,且比照光献太后为例,又等于太皇太后册封之时,此皆所系甚大,已是违礼,不是变通,不可轻为。”

  吕大防终于沉吟了起来。

  苏辙思量了一阵,说道:“最好还是以不行特支为主,如果太皇太后执意坚持,大家方别商量,岂可随便承当?”

  “前人没有做好,为吾侪所笑,岂可却令后人复笑吾辈也!”

  大防默然。

  王岩叟退下来,向韩忠彦表示对吕大防的不满:“如此大事,吕相便承当得稳便?如此事不理会,不知何事大臣合理会!”

  韩忠彦说道:“后日且当以非故事,踰光献对太皇太后开陈。”

  王岩叟说道:“对嘛,景佑故事,岂是今日攀援得的?”

  后两日,吕大防再次召集同列:“检得四例:天圣二年明肃受册,内外特支;景佑元年册光献,在京特支;熙宁二年光献及太皇太后、皇太后受册,只执仗人特支;元佑二年太皇太后受册,内外特支。”

  这两天,吕大防查阅旧档,也发现了不妥,开始倾向于王岩叟等人的意见了。

  进呈之后,高滔滔看过:“不为受册,为纳后耳。吕卿所引的这些例子,不合。”

  吕大防躬身道:“景佑乃纳后例也。”

  王岩叟立即插嘴:“若内外皆有特支,即是母后例。朝廷虽不惜钱,然当惜事体制度,不可轻加。”

  高滔滔说道:“其实我也没有别的意思,只是害怕这些人得不到赏赐,怨望罢了。”

  王岩叟赶紧说道:“不会的。如今郊礼已近,他们都指望着这个。若与分外之财,今后却生侥幸之心。”

  高滔滔叹了口气:“如此,就作罢了吧。”

  吕大防听高滔滔的语气似乎有些不悦,斟酌道:“或者过后三两日,别作名目,减数略与之?”

  韩忠彦及王岩叟都表示反对:“如此又无名目。”

  吕大防对两人说道:“戍边的将士们也不容易,宜略与之。”

  高滔滔沉吟了一阵:“要是无名,就还是作罢吧。”

  王岩叟继续奏道:“立后特支,初无故例,便是起于光献。当时明肃丧未除,此事大为失礼。朝廷花费钱财事小,为后世所讥事大。”

  高滔滔问道:“当年与神宗也曾论及此事,先帝亦不知晓,爱卿可知何故?”

  王岩叟回道:“当年旧事,臣倒是有所闻于韩公,应是……妃嫔中有骤进者。”

  高滔滔立刻就明白了,仁宗名为立后,实为进妃。

  温成是光献的敌人,高滔滔是光献的侄女,因此高滔滔的屁股天然歪,顿时讥笑道:“此等宁识君臣事体?吾固疑其必有以也。”

  王岩叟说道:“故须先正后,则事体自正。”

  高滔滔笑道:“老身亦尝诏皇帝,选得贤后,有内助之功,此非细事。”

  “仁宗朝后宫不宁,进人失当,是重要原因。”

  王岩叟道:“内助则赖贤后,其如正家须在皇帝。圣人言正家而天下定,自当谨于初始。”

  高滔滔笑着对赵煦说道:“官家听见了吗?正家须在皇帝。”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61页  当前第114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46/12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苏厨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