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这件事,宁道奇还有一件事,做得很令人费解。
那就是,他曾经把和氏壁借走,参悟了三年。
近段时间,才还了回去,让师妃暄持之挑选真命天子。
道佛两家同时造势。
造势什么的,杨林已经清楚了。
并不算太过关心。
他关心的只是宁道奇本人。
他借来和氏壁做什么?
当然是因为这块玉壁之中隐藏着的秘密,想要从中探查出天地能量的本质。
从这方面,更进一步的确定了和氏壁的非同凡响。
这是杨林势在必得的东西。
就算是突破了大宗师,他敢肯定,这块皇室代代传承下来的宝玉,仍然对自己很有好处。
他记不清和氏壁这个时间段到底在哪。
只知道,先前宁道奇和了空围攻自己的时候,并没有把这东西带在身上。
那就不妨来静念禅院找一找。
“唉,王爷晚来了一步,若是早前,那和氏壁还真的存放在静念禅院,置于铜殿之中镇压住。
现如今,已经被静斋取走,就在昨日清晨。”
了凡大师苦着脸,吩咐众僧打开铜殿,还引领着四处寻找了一下。
杨林知道对方没有说假话。
一来到静念禅院,他就打开天眼,观物望气。
禅院很大,却也挡不住他无孔不入的思感。
一圈圈的感应过后,杨林就确定,今日他的确是白来了一趟。
那和氏壁的确是让师姑娘拿走了。
这其实也正常。
当自己得知佛道两门开始造势。
并且,要把李世民的声望刷到顶峰,就已经有了一些预感。
对方肯定会随身带着和氏壁,并且,呈献在李世民身前。
这样,才能造成天下轰动的局面。
让天命所归这种神话,深入人心。
日后,等到李世民真的登基称帝。
佛道两门才能得到最大的好处。
所以,如果要交托和氏壁,就会是在闹市区,人多眼杂的地方。
而且,还会制造出一种神神叨叨的局面来。
为免别人指责这是私相授受,操控天下,至少也得问一问治国理念,捧一捧李世民的高风亮节,雄才大略。
唱戏要全套。
不但杨林懂,慈航静斋显然也是懂的。
“我这人很公平,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杨林走出铜殿,沉吟了一会,突然抬头笑道:“静念禅院何去何从,老和尚你们好自为之,待本王异日打到洛阳,再来与你们好好商讨佛门信仰之事。
是福是祸,到时再说吧。”
杨林哈哈一笑,脚下微动。
脚下生风,几步就跨出禅院,到了山下……
望了望天色,此时天已微明。
想必,师妃暄与李世民讨论为君之道的相聚,已经快要开始了。
如此名场面,自己怎么可能不去插上一脚呢?
说起来,师仙子那娇美圣洁的小脸蛋,自己可是有些日子没见着了。
当时,她离开之时嘴角的嘲讽笑容,如今可还是记忆犹新。
这次见着,看看她还能不能笑得出来?
第372章 满城风雨
洛阳。
朱雀大街。
凌云阁。
暖春已到。
游人百姓渐渐除去厚重冬衫,在柔暖的春风之中,吐尽一年的闷气。
今日逢三赶集。
街道上面人来人往,有高声叫卖者,有茶馆说书者,有对酒当歌者,也有横行市井纵横呼啸者……
杨林追寻着冥冥中的一股气机,也不算着急,他左拐右拐的,一边贪看东都洛阳市井繁华,比较着与自家江南地界很有不同的人情风貌,琢磨着,如果大军北上之后,到底是建都洛阳好呢,还是建都长安要好?
江都宫,无论如何都不是一个能统领全国,运转枢机的合适地方。
如果住在那里,北面、西面有外族入侵,传个信都要很久,更别说调兵遣将应对入侵了。
本来,长安那地儿算是不错。
但是,那地儿,离着中原大地有点距离,粮食转运上也是个问题,真遇上饥荒了,还得需要洛阳周转各种物资。
殊为不便。
更麻烦的是,长安所在之地,陇西门阀经营时间太久,汉胡杂居,从上到下,都会有着种种排外情绪。
自己如果跑到那里去建都,那才是自寻没趣。
李渊可以在长安建都,是因为,那地儿就是他的老家,所有人都是乡里乡亲的。
看着他就感觉亲切。
无论是作为富贵还乡的心理,还是从统治的难易度上来选择。
李渊选择长安都是最好的。
而杨林却是不能学他的。
单从地理位置上来选,杨林觉得,他还是比较喜欢洛阳这个地方。
杨广钟爱洛阳,把政治中心迁移至此,还是有他的道理的。
后来,大唐自开国以后,把重心也跟着转移到洛阳来,武周干脆就在洛阳另起炉灶,政治命令全都从这里发起,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要让整个国家都富裕安全,心脏放在这里,无疑就很合适。
杨林背着手,走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四周没人会注意到他,就算视线触及,都会自然而然的滑开。
似乎身边经过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缕风,一线阳光。
并没有什么值得关注的。
他一步跨入大宗师之后,越来越觉得这个境界有意思。
能随时随地,与四周灵机和元气融为一体,似在此间,又在彼间,无所不在,又无处可寻。
难怪世间总有高人,而凡俗难得一见。
杨林又想通了一个现象。
到了他的这个境界,甚至已经能做到,想要不被人看见,就能不被人看见。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微微闭上双目,眉心金光闪闪。
杨林就发现了几处气机明显不对的地方。
一处在宫墙重叠之处,那里守卫森严,有着许多气机牵引,隐隐中,似乎还有些熟悉的感觉。
他知道,那是独孤家的人手。
或者说,是独孤峰,还有尤楚红等人,他们扶持的势力,当然是越王杨侗。
杨广死后,杨侗被洛阳众臣立为帝王,当一个傀儡天子,一个象征物。
这是各方势力妥协的结果。
但是,世人这样看没错,杨侗自己显然不会这样看。
他也不知道是想出了什么办法,或者说许诺了什么条件,让独孤家尽全力支持自己。
而作为当朝尚书,兼任郑国公的王世充,当然不会容许,有些事情脱离自己的掌控。
他明面上自然是很难跟独孤阀抗衡。
但他有着自己的办法。
当年带兵四处打仗,他认识很多人,也结交了很多人。
比如欧阳希夷,大儒王通,南海晁公错等人,这都是他能够拉拢的高手。
在个人武力上面,很快就可以拉平与独孤家族的距离。
并且,最厉害的是,洛阳数十万军队,也是掌控在他的手里,所以,他是占着上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