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李治你别怂_分节阅读_第219节
小说作者:贼眉鼠眼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9 MB   上传时间:2024-03-19 11:56:29

  慢慢走近一口井边,李钦载露出笑容,蹲在一位老人身边。

  老人大约六十多岁,在这个人均寿命不长的年代,算是村里的宿老了,李钦载观察半天,看得出老人的工作比较清闲,他负责井边维持秩序,评估每个打水的人力气大小,决定他们一次挑多少水。

  “老人家,忙着呢?呵呵。”李钦载笑着招呼。

  老人睁开浑浊的眼睛,见李钦载一行人穿着短衫猎装,还牵着马,一眼便看出他们是城里的权贵,于是不敢怠慢,正要起身行礼,被李钦载托住了胳膊。

  “老人家莫客气,折煞晚辈了。”李钦载急忙道。

  老人家嗯嗯半晌,含糊地道:“贵人有何见教?”

  “见教不敢,就是想问问今年地里的情况,还请老人家不吝赐教。”

  老人上下打量他:“贵人是城里的官儿?”

  李钦载失笑:“哪有我这么年轻的官儿,不过是个无所事事的闲散之人罢了。”

  老人叹了口气,道:“今年怕是撑不过去了,老天不想给咱活路呀。”

  李钦载神情凝重地道:“旱情很严重吗?”

  老人指了指远处的田地,道:“严不严重的,贵人也看见了。”

  “若是地主免租,官府免赋,能撑得过去吗?”

  老人摇头:“地里收成少了一大半,纵是赋税全免,家家户户都难撑过去,打下的粮食约莫能撑两三个月吧,不到年底就得闹饥荒了。”

  李钦载指了指远处热火朝天的农户们,道:“他们在干啥?”

  “想方设法弄水,打井也好,挖沟渠也好,都是为了活下去,老天爷不给活路,咱们自己不能等死。”老人眯着眼,脸上的悲喜被沧桑的岁月遮掩。

  “老朽活了几十年,大大小小的灾祸见多了,涝灾,旱灾,蝗灾,雪灾,饱一顿饥一顿撑了过来,能活下来便是大幸,我这个岁数,已活够了,可怜这些娃娃们……”

  远处,男男女女们仍在拼命地干活,大老远挑来两桶水浇进地里,连个泡都不冒,开裂的土地瞬间将水吸光,地上又是一片干涸,像恶魔诅咒的大嘴。

  李钦载沉默地看着这一切,叹道:“老人家,官府不会坐视不理的,很快会有赈灾的政令颁下来。”

  老人摇头:“政令是政令,听说并州城里的粮食都卖成了天价,有钱都买不到,那些奸商将粮食囤积起来不准卖,就等着粮食歉收后大赚一笔,官府不一定管得了。”

  李钦载眼中的瞳孔微微一缩,脸上却布满了笑容:“并州城的粮食卖成了天价?很多商人囤积粮食吗?”

  老人嗯了一声,道:“前日村里老五家的带了几十文钱,全家多年的积蓄打算进城买点粮食,应付马上要来的饥荒,进城一打听,一升米卖二十文,呵,攒一辈子的钱,还买不起一升米,咋活?”

  李钦载好奇道:“以前一升米大约多少钱?”

  “粮价没涨以前,一升米约合四文钱,黍米更便宜,还没到秋收呢,已经翻了好多倍,活不起呀。”

  身后的刘阿四等部曲闻言,皆露出怒容。

  李钦载却不动声色地笑了笑,然后认真地道:“老人家放心,官府会把粮价打下来的,而且大灾之地,必有赈济。”

  老人浑浊的眼睛盯着他,讷讷道:“贵人是官儿吧?并州城里的官儿?”

第297章 韩国夫人

  是不是官儿不重要,治下的百姓快饿死,当这个官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从长安城出发时,李钦载一直将这趟差事看得很简单。

  两个目的,一是解决旱情,二是处置韩国夫人不法之事。

  一开始李钦载对旱情其实并没有太重视,在他看来解决旱情很简单,无非是动用劳力挖沟渠修水库。

  直到亲身下乡,与老农聊过之后,李钦载才陡然察觉,解决旱情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简单。

  下过乡以后,李钦载决定要调整自己的计划了。

  相比无数百姓马上要饿死,韩国夫人该死还是该活已不重要,可以留着慢慢处置,但眼前的旱情却是迫在眉睫,必须马上解决。

  再次看了一眼干涸的土地,和不服输的村庄,李钦载礼貌地向老人告辞。

  回并州城的路上,李钦载表现得很沉默。

  并肩而骑的刘阿四几番欲言又止,终于忍不住道:“五少郎,他们就算挖通了沟渠,引来了水,也来不及了,今年的收成注定好不了。”

  李钦载点头:“我知道。”

  “小人看五少郎的意思,还是要帮他们解决引水的问题,可它对收成已无帮助……”

  李钦载淡淡地道:“今年的收成确实来不及了,这是老天注定的,但我们的眼睛不能只盯着今年。”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虽只是个临时凑数的刺史,但既然当了刺史,就该为百姓做点事。”

  “并州辖下四个县,所有农田的沟渠必须今年挖通引水,我还要在水源上方修库蓄水,并州地面上,以后不会再有旱灾,这是我能做的。”

  刘阿四迟疑道:“可是……劳力呢?如今各村各庄的青壮劳力想必都在应付自家田地里的旱情,应该抽不出人手挖沟渠修水库。”

  李钦载笑了:“会有的,办法总比困难多,若在我的治下有百姓饿死,是我的失职,我也没脸回长安见陛下了。”

  ……

  一行人回到并州城,进城后仍旧是策马长驱直入,引来无数路人的怒视。

  李钦载不在乎,进了城后他就是那个臭名昭著的跋扈纨绔,既嚣张又脑残的那种,人设不能崩。

  回到刺史府,李钦载下了马便直奔后院卧房,在卧房里措辞许久,然后奋笔疾书写下一道奏疏,火漆封口后走出房门,命刘阿四派人快马递进长安太极宫。

  做完了这些,李钦载伸了个懒腰,正打算松口气,刘阿四送来一封名帖。

  “五少郎,韩国夫人再次邀请您今晚赴宴。”

  李钦载这次没拒绝,接过名帖迅速扫了一眼,笑道:“可真是着急呀,这次再不答应,委实有点不给脸了……”

  傍晚时分,李钦载一身华服,慢悠悠地走出刺史府。

  赴一场奢华的酒宴,他仍然没打算乘车。

  在街上一路穿行,用心观察并州城里的一草一木,每个路人的表情,每一道匆忙的身影,都落入他的眼中,记在他的心里。

  韩国夫人的府邸离刺史府并不远。

  府邸略有些破败,这是当年武后还没被选进宫时的故宅。

  武后的母亲杨氏曾是应国公武士彠续弦之妻,四十四岁嫁给武士彠,高龄产妇居然为武士彠连生三女,其中武后是老二。

  后来武士彠去世,早逝的原配夫人两个儿子武元庆,武元爽长大,夺得了家业,便将杨氏和三个女儿赶出了家门。

  杨氏不得已只好带着三个女儿回到并州,在这座故宅里度过了人生最艰难的岁月,一直到武后入宫中选,成为太宗身边的才人,武家母女才翻了身。

  顺便说一句,其实武家与英国公李家的渊源不小,当年武士彠去世,太宗命时为并州都督的李勣为武士彠主持丧礼,并将他的遗体从荆州运回并州下葬。

  故宅虽旧,但已承载了多年的恩怨变迁。

  武家的后人与李家的后人今日再在这座故宅相逢,是敌是友自待天定。

  李钦载站在武家故宅前,默默注视古朴沧桑的门楣许久。

  宅门打开,一群下人仆女簇拥着一位雍容华贵的女子缓缓走出。

  李钦载没见过韩国夫人,但看这位妇人的穿戴和气质,便知她是韩国夫人无疑了。

  “下官李钦载拜见韩国夫人,官微人轻,岂敢当夫人亲迎出门。”李钦载谦逊地行礼。

  韩国夫人大约三十四五岁,典型的熟妇,都熟透了。模样长得确实不俗,柳眉凤目薄唇,顾盼间透出的那股子妩媚风情,绝非少女能模仿得出来的,难怪李治对她如此痴迷,都舍不得要她的命。

  见李钦载行礼,韩国夫人掩嘴咯咯一笑,道:“久闻英国公家有一位混账纨绔,昔日在长安城横行霸道无恶不作,怎地在妾身府上却如此识礼数了?”

  李钦载老脸一黑,见面就戳人短处,这女人是在撩他还是不会聊天?

  “夫人言重了,下官向来是国朝栋梁,怎会无恶不作?夫人莫信了长安城的谣言。”

  韩国夫人笑得花枝乱颤,胸前一片白花花的,依稀能听到“DUANG”“DUANG”的声音。

  刚见第一面,李钦载便突然发现自己与李治共情了。

  这女人的风情……换了是他,他也舍不得杀。

  “好久没见过李刺史这么风趣的人物了,哪有自称‘国朝栋梁’的?要不要脸皮了?”

  李钦载正色道:“‘国朝栋梁’不是下官说的,是陛下封赏的圣旨上说的,下官不过是原话复述而已。”

  韩国夫人愈发笑不可遏,两人站在门口聊了半天,韩国夫人这才惊觉慢待,急忙将他请进府里。

  故宅不大,是一座三进的院子,院子和前堂都显得比较小,远不如长安的英国公府。

  这座故宅能够一直保留并且还能住人,或许是武后的一种标榜,标榜自己像长孙皇后一样母仪天下的同时,也能节俭持家。

  毕竟皇后的故宅这般破落,看在有心人的眼里,武后的政治形象便立稳了。

  地位越高贵,越要示外人以穷魄,真正的聪明人是不会将奢华的生活表现给外人看的。

  故宅前堂内处处透着破旧,廊柱掉了许多漆,就连堂内的木地板也被磨得片片斑驳。

  李钦载跨步走入前堂,刚进去便愣住了。

  堂内还坐着一位女子,穿着素淡的宫装,眉目如画粉雕玉琢,大约十五六岁的年纪,正垂睑低头,一双白净的素手摆弄着案上的一张古琴。

  听到有人走进堂内,女子抬眸望去,两人的目光瞬间相遇。

  身后的韩国夫人咯咯笑道:“今日来客皆是高朋,我家的破宅子可是很久没来过如此贵客了。”

  “李刺史,这位是金乡县主,她的父亲是滕王。”

  李钦载一惊。

  滕王李元婴,是高祖李渊的儿子,年纪不大,辈分却不小。

  当年李世民发起玄武门之变,李渊被迫禅位,被李世民半软禁在大明宫。

  成为太上皇的李渊从此过上了所有男人梦想中的日子。

  每日歌照唱,舞照跳,美酒美人举不胜数,各种倾城绝色的佳人想怎么睡就怎么睡。

  为了安抚李渊,不让他对朝政再次感兴趣,李世民也是颇费了一番心思,玄武门之变后不知搜罗了多少绝色佳人塞到李渊的身边。

  滕王李元婴便是这么被生出来的,说句不好听的,他是李渊困顿枯燥之时的产物。

  论起辈分,李元婴是李世民同父异母的弟弟,而眼前这位金乡县主,便理所当然地成了当今天子李治的妹妹。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13页  当前第21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19/91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李治你别怂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