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狄仁杰归京
李钦载自己都不知道,他已成了滕王殿下的一块心病。
两人的关系很微妙,利益不冲突的情况,两人可以狼狈为奸,合起伙来暂时结成同盟。
一旦提起利益,李钦载却仿佛成了滕王的克星,三番两次敲诈勒索。
利益倒也罢了,滕王最怕李钦载突然提起他的女儿,他总觉得这货一直在惦记金乡县主,而且非常卑鄙地时常用女儿拿捏他。
眼看滕王就要被调往外地监管修路工程,金乡独自留在长安实在不放心,可他又不忍金乡陪他在野外餐风露宿。
只能回头严厉叮嘱她,一定要离这货远一点,没有家长陪同禁止登门探望某个已婚闺蜜。
滕王离开后,李钦载怅然若失,走得真洒脱,挥一挥衣袖,不仅没带走一片云彩,连女儿也没带走,心真大。
第二天,宫里颁下旨意,将试点的城池选定为并州,秋收之后择日开始建窑动工修路。
李钦载对李治的决定丝毫不感到意外。
换了是他,也会将并州定为试点的城池,没有之一。
李钦载在并州任过刺史,在任期内为了帮助百姓度过旱灾,他动员三万余宁朔都督府将士在当地挖渠修库,也就是说,并州施行以工代赈其实早已有了民众基础。
其次,并州是李唐龙兴之地,当地士民官商对李唐社稷的拥护比别的州县更牢靠,而且当地唯一的大世家是太原王氏。
太原王氏经过李钦载三番两次的打击和李治有意无意的敲打,如今早已老实得像鹌鹑,世家的势力这一两年来被大大削弱,对朝廷的政令已然不敢违抗,否则恐有灭顶之灾。
在并州施行修路试点,就算偶有触犯太原王氏的利益,相信王氏也会忍气吞声,不敢有什么动作,政令之推行可谓通畅无阻。
地点选得很妙,李钦载表示很满意。
李治的旨意里还有一件事,他知道李钦载无心掺和朝政,于是让李钦载推荐一位可以主持修路一事的官员。
李钦载思索半晌,决定推荐狄仁杰。
狄仁杰断案是专长,但人家精通的可不止是断案,事实上他可是未来的宰相之才。
未来的他能把整整一个国家的政事都担下来,如今让他去处置一城之事,应该能胜任。
这件事被闹得沸沸扬扬,朝野无数双眼睛盯着,事情若干成功了,对狄仁杰未来的仕途绝对是闪亮耀眼的一笔资历。
于是李钦载果断向宫里送信,推荐狄仁杰为并州别驾,主理修路一事。
没多久,宫里李治回了信,允李钦载所荐。
最后李钦载派出部曲,急召甘井庄的狄仁杰回京。
至于庄子里那群被散养的学生……狄仁杰走后,怕是没人管束,让崔婕以师娘的身份管他们,以崔婕的柔弱性子,只怕会越管越乱。
李钦载索性不管,反正处理完手头的事情后,他就解脱了,回到庄子里再给那群散养的小孽畜们一记狠的。
第三天,狄仁杰匆匆赶回长安。到长安后首先便奔赴英国公府拜见李钦载。
令李钦载意外的是,李素节居然也跟着狄仁杰一同回了长安。
这只孽畜真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他这哪里是什么散养,分明是脱逃。
国公府内,李钦载与狄仁杰见过礼后,目光不善地盯着李素节。
“你回长安作甚?打算辍学了?”
李素节的表情有点反常,他眼眶泛红,神情悲戚,却在李钦载面前强自挤出一丝微笑。
“弟子思念父皇,想回宫看看他。”
李钦载打量了他一番,道:“你这表情不像是思念,反倒像是心爱的女人移情别恋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李素节摇头:“无事,弟子真是回宫看看父皇的。”
见他不愿说,李钦载便不再多事。
李素节是皇子,他若不愿说的事,想必与宫闱有关,李钦载不想多打听。
与李钦载见礼之后,李素节便告辞,匆匆赶往太极宫。
狄仁杰轻声道:“下官动身前,四皇子央求我带他一同回长安,当时看样子是哭过的,下官再三询问,他不愿说,下官只好带他回来。”
李钦载嗯了一声,道:“没事,或许真是被某个心爱的女子甩了,男人嘛,总要经历这一遭的……”
目光投向头顶的苍穹,李钦载唏嘘地道:“想当年我被甩的时候……”
狄仁杰耳朵立马竖了起来,身子微微前倾,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
谁知李钦载话到半截儿突然顿住,然后便是长久的沉默。
狄仁杰正等得不耐烦时,李钦载猛地一拍大腿:“哎呀,突然想起来,我好像没被人甩过,这该死的魅力。”
狄仁杰:“……”
要不是你官儿比我大,这会儿本官该上狗头铡了,多贱呐!
招了招手,李钦载示意狄仁杰往堂内走。
“怀英可知这次为何召你归京?”
狄仁杰道:“下官不知,还请李县伯示下。”
“怀英之才,久居学堂做些琐碎之事未免屈才,陛下欲选定并州为修路试点之地,我向陛下推荐你任并州别驾,专司修路一事,你可不能让陛下失望。”
狄仁杰一怔,接着大喜过望,当即躬身长揖:“多谢李县伯器重,下官定肝脑涂地,绝不辜负李县伯之厚望。”
李钦载认真地道:“话说错了,你辜负我,我顶多给你套上麻袋揍你一顿,但你不能辜负陛下。修路一事闹得沸沸扬扬,朝野皆议,无数双眼睛盯着你,稍有差池,你我包括陛下,皆难辞其咎。”
“是,下官定秉公行事,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也要将修路一事做到尽善尽美,给陛下争口气。”
李钦载悠悠一叹,道:“并州是我曾任刺史的地方,调任长安那天,并州万民相送,并举脱靴之礼,至今思之尤为感动。”
“我想为并州的百姓做点什么,回报他们的这份重礼,怀英你赴任后当善待百姓,多行仁政,莫让他们给我的脱靴之礼抹黑。”
第383章 掖庭冷宫
习惯了咸鱼状态,打死都不愿掺和朝堂事的李钦载,这次为了修路主动站出来,或许当初并州百姓送别时的脱靴之礼占了很大的原因。
它是一份美好的回忆,同时也是一种动力。
为了让这群朴实勤劳的百姓日子过得更好,李钦载愿意为他们做点什么,哪怕打破自己的原则,哪怕与权贵结怨。
享受世间的美好,追求心灵的平静,终归是要付出一些代价的。
李钦载愿意付出这个代价。世人皆苦,如果力所能及,可以让善良的世人们不那么苦,也算是吃喝拉撒之外,赋予了自己的人生不一样的意义。
狄仁杰回到长安后的第二天,李钦载陪着他进了太极宫,君臣三人商议秋收后的修路事宜。
包括调集南方粮食赈济,出动宁朔都督府将士驻扎并州,撰写以工代赈的种种细则,以及建水泥窑,狄仁杰主事,滕王监管,朝廷派出御史大夫核查钱粮,百骑司暗中走访,内举不法等等。
推行一项国策不仅仅是高层拍拍脑袋便不管了,事实上它非常繁琐细致,一件大事最终是由无数鸡毛蒜皮的小事凑合起来的。
君臣商议了大半天,李钦载和狄仁杰才告辞。
……
李素节站在掖庭宫门前,看着门口侍立的几名宦官,他的目光冰冷,注视着那道陈旧厚重的宫门。
宫门紧闭,里外两个世界截然不同。
仅只站在宫门外,李素节都能感受到掖庭里的那股子压抑灰暗的气息,半空仿佛有无数冤魂在无声地游荡,就连天上的太阳照在掖庭里,都透着一股阴冷,像乱葬岗上拂面而来的夜风。
不知在宫门外静立了多久,李素节咬了咬牙,举步便往前走。
门口值守的宦官自然是认得这位四皇子的,非常殷勤地躬身陪笑,不等李素节开口,宦官便主动打开了掖庭的宫门。
李素节仍然面无表情。
从小住在宫里,他比谁都清楚,这些满脸殷勤笑容的宦官,内心多么阴暗歹毒,宫里的贵人一旦失势,这些奴婢往往是第一个在背后捅刀子的。
当年李素节的母亲萧淑妃被武后下令缢杀,下手执刑的便是武后身边的宦官。
萧淑妃死的时候,李素节当时没在场,这或许是武后给他留下的唯一一丝善意。
而李素节,直到被李钦载收为弟子,他才走出太极宫,那时的他,才真正感受到阳光的温度。
在宦官的陪同下,李素节走进掖庭。
掖庭建在太极宫的西侧,它其实就是传说中的“冷宫”。
影视剧里的皇帝一声怒吼,指着某某妃子说一声“打入冷宫”,事实上历朝历代是没有冷宫这个称呼的。
掖庭是名副其实的冷宫,太极宫里但凡犯了事的,失了宠的,倒了霉的,无论妃子还是宫女,都会被发配到掖庭里来。
这些失宠和犯事的妃子宫女们,一旦进了掖庭,便沦为了奴婢,不管你以前的身份多么高贵,天子多么宠爱,只要进了掖庭,基本便永无天日。
她们每天做着繁重的工作,浆洗衣裳,刷洗恭桶,织布纺纱,说她们是劳改犯也不为过,甚至比劳改犯更惨。
宫闱里积累已久的恩怨,一旦失势,进掖庭的贵人往往会莫名其妙丢了性命,每年从掖庭里抬出去的无名尸首不计其数,这些人死了就死了,不会有人关心。
这就是宫闱的残酷,曾经有多风光,一步踏错就会有多悲惨。
大唐立国至今,被打入掖庭后唯一能够逆风翻盘的女人,只有武后。
这是特例,不可复制。
李素节不喜欢掖庭,那种令人窒息的压抑气氛让他很不舒服,踏进掖庭的第一步他的后背便寒毛直竖,很难想象里面住着的人如何撑过日复一日的煎熬。
李素节进掖庭是来看他的两位姐姐的,同父同母的亲姐姐。
萧淑妃死后,事情还没完,李素节由于是皇子,算是暂时逃过一劫。但萧淑妃还有两个女儿,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则被武后发配掖庭,每日劳作,食不果腹,过着比奴隶还惨的日子。
李素节这次就是来掖庭探望两位姐姐的。
曾经的他也试图想救两位姐姐,可是宫闱斗争的残酷,哪里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能掺和的,武后仅仅一个眼神,便将李素节吓得魂不附体,不敢再提,生怕激起武后的杀心,索性将他的两位姐姐都杀了。
两位公主终究与别的失宠贵人有别,掖庭里住的地方还算不错。
李素节随着宦官来到一座常年失修的破旧宫殿前,宫殿不知是哪一年建的,似乎从未修缮过,窗棂糊的纸都已破了无数个洞,冷风一阵阵从破洞里钻进来。
这样的宫殿,在掖庭里已然算是很不错的地方了。
李素节面无表情站在殿外,看着处处残破的殿门,和脱漆斑驳的廊柱,不由深吸了口气,眼眶不由自主地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