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奋斗在盛唐_分节阅读_第1029节
小说作者:牛凳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28 MB   上传时间:2024-06-14 19:02:48

  崔耕道:“如此说来,你们那个什么三国盟约,就算瓦解了?”

  杨思勖正色道:“什么三国盟约?那仅仅是民间传言而已,越王不可偏听偏信。。”

  “那本王找南诏的麻烦,朝廷也不管?”

  “南诏撮尔小国,若是胆敢冒犯岭南王的虎威,当然要严惩不贷。”

  “那成吧,本王答应了。”

  以岭南王的实力,绝不可能灭绝吐蕃。崔耕又没有跟朝廷开兵见仗的打算,当即慨然应允。

  杨思勖大喜,道“岭南王真敞亮,奴婢这回可是又立下了大功一件。您知不知道,朝廷收回石堡城之后,直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啊……”

  然后,他简要地将事情的经过,介绍了一遍。

  石堡城重归大唐后,吐蕃赞普马上写信给李隆基,要求李隆基还城。

  李隆基当然不肯,吐蕃就威胁把三国盟约的细节公之于众。

  李隆基虽然不怎么在乎,但这终究影响他的名声,又是一阵好言安抚。

  双方不断讨价还价,商量来商量去,最后一致同意定立这么一个盟约。

  会盟的地点,就在石堡城外,三方中每一方可带两万骑兵护驾。并且,可以派人去另外两方的重要关隘上监察,防备有人集结大队人马偷袭。

  石堡城附近方圆几百里全是荒原沙漠,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有什么风吹草动,逃跑也很容易。

  这算是最佳的会盟地点了。

  合约签订之后,吐蕃得了喘~息之机,大唐朝廷得了面子,至于崔耕……则是彻底瓦解了之前的三国同盟。

  事实上,他当初让安禄山取石堡城再交给李隆基,也不是活雷锋,主要还是为了挑拨大唐朝廷和吐蕃之间的关系。现在的结果,比他预想中要好很多。

  只待把朝廷和吐蕃安抚住,崔耕就可腾出手来,处理大唐的心腹大患——南诏了。

  ……

  ……

  商定日期,派出监察使者,准备精锐部队,把郭子仪和张守珪调来护驾……直到一个多月后,崔耕才忙活的差不多。

  只待明日一早,就可启程赶往石堡城。

  可正在这时,崔耕的府中来了一个不速之客。

  一个五十岁左右的老者,面色愁苦,跪倒在了崔耕的面前:“小人王勇参见越王千岁,参见诸位将军。”

  “王勇,你找本王有什么事儿?”

  “呃……此事关系重大,还请王上屏退左右。”

  “不必了,这里都是本王信得过的人。”

  这话不假,在场的除了崔耕之外,就是杨玄琰、郭子仪、张守珪和安禄山、宋根海了。

  王勇猛地磕了一个响头,道:“王爷慈悲,小人求求您,一定要救救小少爷啊!”

  “小少爷?”崔耕微微一愣,道“怎么个小少爷?”

  “就是王海宾之子王忠嗣,小人就是王家的管家。”

  “什么?王忠嗣?”崔耕、郭子仪和张守珪,几乎同时惊呼出声。

  在渭州之战中,因为李隆基的拖延,崔耕和王海宾、郭子仪、张守珪先胜后败,被吐蕃大军紧紧追赶。

  最后,王海宾主动断后,战死沙场,崔耕三人才得以逃出生天。毫不夸张地说,王海宾就是他们的救命恩人。

  现在听说王海宾的子嗣有难,他们怎能不急?

  崔耕更是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他心中暗想,历史记载中,王海宾战死后,他的儿子王忠嗣被李隆基收入宫中,好生抚养,长大成人。

  但是,自已怎么就没再多想想,历史已经改变了啊!

  王海宾是为了掩护自已和郭子仪、张守珪才战死沙场的,李隆基视自已三人为他的眼中钉肉中刺,又怎么可能收养王海宾的遗孤?

  那可怜的孩子,还不知怎么自生自灭呢!

  王勇却不知崔耕的所思所想,罗哩罗嗦地解释道:“唉,说起来,都是小人的错啊!五郎去世后,就是我跟小少爷相依为命。没成想,小少爷今年才十二岁,就嚷嚷着去瓜州从军,替父报仇。我想小孩子嘛,就是说说而已,也没放在心上。没想到,某日晚间,他竟然不辞而别了。”

  王勇说得十二岁是虚岁,其实王忠嗣现在也就是十岁而已。他就算再天赋异禀,也比之成年人也大大不如。

  崔耕担忧道:“然后呢?”

  “然后,小的就赶紧追了下去。结果,还是晚了一步,小少爷碰上了人贩子,被卖给瓜州的胡人做奴隶了。小的想把小少爷赎回来,但是……五郎生前没什么积蓄,我的钱不够。”

  依王海宾那狗脾气,确实存不下什么钱。

  郭子仪渐松了一口气,道:“这么说,你是来拿钱赎人的?好说,好说。”

  “哪啊?”王勇苦笑道:“我当时见钱不够,就急眼了,说朝廷律法有规定,汉人不得为胡人之奴。”

  崔耕摇头道:“规定是规定,现实是现实。瓜州地处边陲之地,哪那么严格?再说了,就算在长安城,这种事儿也禁绝不了。”

  “对啊。人家就说,随便我哪里去告,总而言之,不见钱不能放人。”

  “接下来呢?”

  王勇痛苦地蹲了下去,抱着脑袋,道:“我……我当时也是气迷糊了,就说,五郎和岭南王、大唐双耀,有着过命的交情。他们赶紧乖乖放人还则罢了。不然地话,岭南王一怒,没他们的好果子吃。”

  “他们怎么说呢?”

  “他们说,要是不提岭南王也就罢了,交钱就能赎人。但是现在,既然那王忠嗣对岭南王如此重要,就让他亲自前来领人吧?他若不来,给多少钱都没用。”

第1347章 兵分两路走

  “大胆!”

  “狂妄!”

  “不知天高地厚!”

  ……

  王勇话音刚落,就一阵斥责声响起。本来么,一个小小的胡人部落,竟敢为难越王崔耕,这胆儿也实在太肥了一点儿!

  崔耕却沉吟道:“能有这个胆子的胡人部落,肯定不是一般的势力吧?但不知叫什么名字?”

  “呃……听说他们是铁勒诸部之一,叫什么回纥。那部落的酋长,叫承宗。”

  “回纥?”张守珪哼了一声,插话道:“微臣知道他们的底细。当初,突厥兴起,铁勒诸部纳入其掌控之中。后来,突厥为了防备铁勒诸部作乱,将其豪酋数百人坑杀,自此铁勒诸部中的回纥与仆骨、同罗、拔野古等部落一起叛突厥而去。我大唐兴起后,诸部归顺大唐。默咄复立突厥后,夺了诸部的就地。他们不得不南下托庇于大唐,被安置在瓜州和凉州之间。”

  宋根海道:“说了半天,原来是被突厥赶得东奔西躲的丧家之犬啊,有什么了不起的?”

  郭子仪却眉头微皱,道:“咱们若是大唐朝廷就好办了,一道圣旨降下,谅那回纥不敢不从。只是越王千岁么……瓜州是朝廷的管辖范围,人家不听咱们的,咱们也没法子动武啊。”

  宋根海道:“不管怎么说,也不可能是越王亲自去回纥部要人。一是回纥部根本不配越王亲自去。二是,越王千岁何等身份,怎能轻身犯险?”

  “这倒是。不过,那回纥部不见越王千岁,就是不肯放人怎么办?王先锋就这么一个独子,若有了个什么三长两短,咱们如何对得起他的在天之灵?”

  “这个确实不好办。不如……咱们去贿赂下瓜州刺史,让他出面解决此事?那回纥再牛逼,也不能不听瓜州刺史的吧?”宋根海想了下,不大确定的说道。

  张守珪担忧道:“涉及到越王千岁,瓜州刺史未必肯收钱。再者,人家回纥人即便不敢硬抗瓜州刺史,也完全可以推说王忠嗣逃跑了,或者病死了什么的,瓜州刺史也没法子啊。”

  ……

  就这样,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商量如何营救王忠嗣的办法。研究了半天之后,却是没研究出什么完美之策。

  不过,有一条原则是肯定的,崔耕不可能为了救王忠嗣,去瓜州和回纥人谈判。

  然而崔耕,听了众人的讨论后,却有了走一趟瓜州的心思。

  在旁人看来,回纥人根本就不配和越王谈判。但在崔耕眼里,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现在的回纥当然不足为惧,但是在历史记载中,几十年后,回纥就会雄踞大漠,实力超过吐蕃,比突厥最强盛之时有过之而无不及。

  有多强大?举个例子可以说明。

  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后,回纥求和亲,唐肃宗让最小的女儿宁国公主下嫁回纥可汗。

  需要注意的是,之前大唐虽然也和亲,比如嫁给松赞干布的文成公主。但是,那是以宗室女封为公主和亲,并非皇帝的亲生女儿。

  之前强大如吐蕃、突厥都没办到的事儿,回纥却办到了。

  这还没完,宁国公主出嫁后半年,回纥老可汗就死了。回纥人竟然逼着宁国公主殉葬。后来,虽然公主据以力争没死成,却也不得不按其风俗割面。换言之,宁国公主毁容才得以脱身。

  可以说,当时的回纥几乎与大唐朝廷平起平坐了。

  崔耕对回纥人的崛起充满着警惕,如果能有机会接触一下的话,他并不反对。

  崔耕想去回纥的第二个原因,就是王忠嗣特别特别的重要。

  在崔耕眼里,王忠嗣可不仅仅是王海宾的遗孤那么简单,事实上,他还是一名惊才绝艳的军事家。

  大唐名将辈出,立下不世奇功的也有很多。但是,若说能称得上军事家的,也不过是李靖、王忠嗣二人矣。

  就是郭子仪在军事方面的才能,比之王忠嗣,也应该差点儿。

  大败吐蕃赞普夜逃,破奚族契丹联军三十六部十万之众,灭后突厥取乌苏米施可汗首级,逼吐谷浑降唐……王忠嗣这些光照千古的功绩暂且不提,关键是,人家把军事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著有《平戎十八策》。

  能写兵书,一般的名将可办不到。

  还有另外一件事,可以证明他远超同侪的军事水平。

  还是那个崔耕刚攻下不久的石堡城,哥舒翰足足用了四万精锐唐军的性命,才立此不世奇功。

  换成王忠嗣呢?

  人家觉得这事儿太不划算了,根本就不派兵攻打。

  当时他身兼河西、陇右等四大节度使之职,在距石堡城五百里外的积石山,修建了大片的堡垒群。

  你吐蕃人要经过石堡城,进攻河西陇右,就得先攻打这片堡垒群。我以逸待劳,你来多少我吃多少。大唐名将辈出,兵精粮足,拼消耗,你吐蕃能拼的起吗?

  这么一转换思路,石堡城到底攻不攻下来,也没那么重要了。没必要用几万大唐精锐的性命,换取此城。

  与哥舒翰相比,高下立判。

  当然了,王忠嗣军事才能爆表,政治才能就不咋样了。

  他这只是从军事角度考虑的最佳策略,却没从人心考虑。李隆基要的是面子。你修一片堡垒群,就把石堡城的问题解决了,百姓们能理解吗?李隆基怎么长脸?

  正是因为王忠嗣坚决不肯强攻石堡城,和李隆基渐生嫌隙。后来,李隆基换哥舒翰攻石堡城,一将功成万骨枯。事实上,从军事角度来讲,积石山堡垒群已成,着实没有必要再攻取石堡城。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81页  当前第102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29/138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奋斗在盛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