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宜虽然不是摄政或者辅政,但是作为天下皆知的选帝之人,他在天下之间的威望已经高到了一个难以想象的地步,甚至比他执掌变法改革的那些年还要高。
自古以来,废立皇帝都是臣子攫取威望的不二之法,无论愿不愿意承认,洛宜通过立皇帝,成为了天下第一的权臣。
“陛下万安。”
“大丞相万安。”
刘运恭谨的向洛宜行礼,洛宜坐在刘运对面。
他和刘阳之间尚且有君臣之间的关系,他和刘运之间就是纯粹的合作关系,这是两人都心知肚明的。
这是由两人之间的强弱所决定的,但好在两人都有同样一个目标,这种怪异的政治生态,还能够维持,甚至还能够共同推动着天下向前走。
“陛下这些时日的学习,可有什么心得吗?”
洛宜不谈变法的事宜,而是直接问了刘运这些时日的心得,实际上是在问他关于天下未来的看法。
刘运明白这一点,沉吟道:“这些时日只感觉千头万绪,远远超过了朕在民间时所能想到的。
这天下的情况之差,比朕想象的还要严重,大汉就像是一个垂垂老矣的人,但是趴在它身上吸血的虫豸却愈发的多。
斩之不尽,杀之不绝,甚至有的不能杀,有的不能动。
不杀,尚且能维持,杀了,明日这长乐宫可能就要换人了。
朕生在南阳郡中,那里多是宗亲,郡县之间并没有外姓的豪强,所以朕这样的贫困百姓还能够生存。
但是在外间,百姓的生存已经艰难到要爆发的地步了。
不。
按照这些年的消息,实际上已经爆发了。
这些年百姓和官吏之间的冲突愈发的严重,多有杀官之后逃亡深山的存在,这些年已经不知道有多少人逃往深山。
一旦有变,这些人就会从山中杀出,覆灭我大汉的社稷。”
刘运脸上满是忧虑的说着,然后似乎是下定了什么决心一般,沉声道:“大丞相啊,朕在这里和您托底。朕知道那些百姓所做的是无奈之举,但朕会毫不犹豫的镇压他们,就像是您的家族曾经在邦周毫不犹豫的维护周王室一样。”
洛宜闻言觉得很有趣,这大概是第一次说出这番话的汉朝皇帝吧,真是一个敏锐而又聪明的人。
他仅仅做皇帝不过一两个月,就感觉到了,随着大汉的国势越来越差,官吏权贵不法愈加的多,皇室又不能束缚,或者说不愿意去束缚。
洛氏对汉室的渐行渐远,即便现在洛氏的家主还在帮助汉室变法改革,延长国祚。
有些事埋在心中不是好事,所以刘运选择直接说出来。
洛宜沉吟一番,然后轻声道:“陛下,这就是您作为天下的君王所应该考虑的事情啊。
如今天下已经快要两百年了,邦周两百多年时,有洛宣公横空出世。扛起邦周骤然衰微的天命。
现在您难道就做不到吗?
只要您能变法改革成功,天下大多数百姓能活下去,您所担忧的事情难道会发生吗?
只有同样是死的时候,百姓才会揭竿而起啊。
臣是不愿意见到乱世出现的,乱世总是会死去大多数人。
况且大汉有辉煌的过去,诸夏的兴盛有大汉的功绩,臣不愿意见到大汉走向终末,所以才会坐在这里,和您论道。”
聪明人之间说话就是很简单,我洛氏只负责引导,如果民不堪命覆灭王朝,那就给予正面的评价。
王朝镇压成功,说明命不该绝,天下还没有动乱到那样的程度,尽量不发生全国性的大乱,在有限的范围之内,完成一切的更替。
我来到这里,是因为现在我觉得大汉还有救,甚至愿意逆抗天命,来挽救一下大汉朝,至于能否成功就要看我们一起努力了。
从刘阳死的那一刻,洛宜就知道大汉的天命的确是开始衰微了!
上天的轮转,命运的抉择,现在开始大汉就要走上覆亡的道路。
对于天命的存在,老祖宗有一句话。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天命在身,无往而不利,遇事总能逢凶化吉,等到天命消亡,那就事事有磕绊,意外无处不在。
人可以逆转这种天命,但必须超越自我,比如先祖洛宣公,他的资质本来是不足以挽救社稷的,但是他突破了极限。
在这个时代,刘阳就是天命第一个考验的主角。
在洛宜的猜测之中,龙卿就是上天对刘阳的考验。
当龙卿死去的那一刻,刘阳是顺从自己的心同样归于寂灭,还是强行突破心灵的枷锁,让自己顽强的活在这个世界上,在他的手中完成变法改革,使大汉再次兴盛。
最终刘阳没有丝毫的反抗之心,选择了毁灭,这就是洛宜心境冰冷的原因,对抗天命失败了一半,只剩下自己一个人,还能回天有术吗?
如果硬扛着天下独自一人而走,所有的压力都会落到自己的身上,邦周是洛氏的王朝,尚且有那么大的压力,洛宣公尚且有那么大的损耗,最终早死。
汉王朝本就不是洛氏的王朝,如果洛宜独自一人扛着天下,死亡是他唯一的结局!
刘运的出现是一个机会,这个昂扬向上的年轻人,身上有勃勃的生机,洛宜决定再试一次!
拔剑问苍天,看看能不能逆转大汉朝的天命,看看洛氏到底能做到什么样的地步!
第544章 皆亡
在灵佑年结束的最后一天,一封上奏震动了朝野。
“臣听闻上古的圣王都使用仁德来治理天下,尧舜禹汤都是这样做的,桀纣幽厉不这样做,于是失去了君王的位置。
知道这些却不去学习,难道是正确的吗?
邦周能够千年,难道不是依靠素王的礼乐制度吗?
邦周失去了天下,难道不是因为礼乐的崩坏吗?
巍巍的高山,滔滔的江河,只要不去改变它,它永远都生生不息。
天下同样是如此啊!
社稷是可以轻易改变的吗?
如今天下的制度已经败坏到不可挽回的地步了吗?
豺狼开始当道了吗?
民间枉死者众吗?
天下开始萧条了吗?
社稷如同戾帝旧年那样危在旦夕了吗?
臣以为是没有的,那为什么要变法呢?
先帝整肃吏治,贪污官吏人人得而诛之,臣是赞同的。
清理不法的豪强,臣又能说什么呢?
逆贼妄图谋害先帝,于是被杀死,臣是欣喜的。
但上天是喜爱万物兴盛生机的啊,首恶者已诛,何以株连甚广,动辄流放。
宗支之间互相残杀,大汉的祖宗神灵都无法安稳了,唉,祖宗在九天之上垂泪啊。
君王和臣民之间互相敌视,锋利的刀刃悬在头顶,于是天下人人自危,郡县王国之中,大族不安,郡县之中就不平静了,盗匪在群山大川之间蜂起。
变法之初,天下稍安,但变法愈演愈烈,天下却重新疲敝起来,这大概就是物极必反的道理吧。
先帝中年早夭,难道和变法酷烈没有关系吗?
臣以为变法应当停止,放还流放的豪强宗族,这样才能安定天下躁动的人心啊。”
反对变法的声音在换了一个皇帝之后,终于还是出现了,而且反对的还是之前支持变法的官员,认为变法的过程过于酷烈,太多的无辜之人牵涉其中。
他的想法代表了一些人的想法,但并不是主流。
几乎在这封奏章刚刚流传出去,还没等皇帝和洛宜做出什么反应,这位千石的官员就已经被长安城的士子喷了一个狗血淋头!
改制!
这才是当今大汉的主流,尤其是在热血的士子中间,如今的这个世道不能让他们满意,他们要求回到孝文之治的时代。
刘运万万没想到竟然有人把脸送上来给自己打。
当即就是一封措辞极其严厉的谕令发下。
“朕虽然年幼,却明白事理,如今天下的疲敝,难道不正是因为背弃了祖宗的法度吗?
大汉开国之初,难道有这么多无地的流民吗?
百姓失去了自己的土地,所以朕要再还给他们。
豪强大族强取豪夺来的东西,朕要拿回来。
昔年秦朝是怎么灭亡的呢?
难道是因为那些所谓的亡国贵族吗?
多么的可笑啊。
当年国家还存在的时候,尚且不是秦国的对手,等到秦国拥有了八荒六合,一统天下之后,区区几个贵族竟然能覆灭强大的秦王朝了?
简直荒谬!
是因为天下千千万的百姓要秦朝灭亡啊。
这才是天下的大势。
朕现在酷烈的对待不法的豪强,让他们一家哭,总好过一郡一国之内的百姓哭。
朕不怕那些豪强的阴魂来纠缠,朕担心天下的百姓不能安稳。
朕要让天下人都知道,这世间还有公理,还有正义,不全是那些阴暗肮脏!
还有宗亲外戚。
这是刘氏的天下,这是祖宗留下来的社稷。
这天下若是宫殿,百姓就是大厦的根基和梁柱啊。
毁掉这些难道不是坐等大厦倾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