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_分节阅读_第197节
小说作者:雨天下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36 MB   上传时间:2024-09-03 17:50:56

  甚至这三处的攻势都非常猛烈,猛烈让人无法看清楚那里是主攻,那里是佯攻。

  这自然不是事实。

  保乡军这一次的进攻有着明显的主攻方向,那就是高正所在的主攻方向,在这方向里,保乡军预计投入了五百多人的第一突击营,第一步兵团这两支核心主力部队。

  右侧爆破点,实际投入的第二突击营只有三百多人,负责跟进掩护的也只有两个步兵营。

  而正面尝试直接攀爬城墙的兵力,打头的第三突击营更是从第六守备师里选拨出来的,看似有五百多人,但实际战斗力对比兵力相当的第一突击营差了不止一筹,不过后续跟进的兵力却是最多的,足足有三千多人。

  在这一场总攻里,保乡军直接投入了七八千的兵力发起猛攻,并且后头还有数量庞大的各预备队。

  之所以给明军方面造成了保乡军主次不分的假象,纯粹是他们自己连攻击力量最弱的中央位置的攻击都挡不住……

  这也不能怪明军,谁让保乡军的爆破太过突然,同时之前又做好了充足的前进工事准备,炮火准备也非常充足。在保乡军的炮火威胁下,明军根本无法提前上城头进行准备,而且匆忙赶上城头的时候,保乡军的炮兵部队趁着自家步兵距离城头还有段距离,还先打了一波急速射,狠狠的杀伤了一批正在涌上城头准备进行防守作战的明军。

  遭到猛烈的速射炮击后,这些正冲上城头的明军死伤惨重,剩下的很多又临时退了回去。

  一直等到了保乡军的突击营冲到了城墙下,保乡军的炮火开始延伸的时候,这些明军才提心吊胆的再一次涌上城头。

  然后就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这种城头争夺战里,一旦守军反应不及时被进攻方抢占了城头,那么接下来想要把进攻方重新赶下去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毕竟进攻方往往会在主要的进攻突破点里,集中大量的精锐,保乡军搞突击营,而传统冷兵器部队里,往往也会搞什么陷阵营,敢死队之类的东西,集结一批精锐充当突破尖刀抢占城头。

  而守军一方虽然也会有精锐,但是却不可能把精锐到处布防,哪怕是即使调动过去不缺口,但是也会慢一步。

  毕竟进攻方拥有主动权,可以选择主动地点,提前集中精锐猛攻一点,守军一方面如果不能提前判断出来进攻方的主攻点,那么很容易就会陷入精锐无法及时补上去的情况。

  至于守军把精锐分散开来到处都部署,那更是得不偿失的事。

  这种传统意义上的攻城,守军的核心其实就是要千方百计阻挡敌军登上城头,把敌军挡城墙之外才是最佳的办法。

  但是武昌城战役里,明军却是始终没办法通过传统的一些守城办法,比如在城头上部署大量兵力,通过投石、滚木、金汁等方式进行前期的防守作战。

  连火炮都很难完全利用。

  因为他们一旦密集上城头,保乡军的炮兵部队就会毫不留情的猛烈开火,尤其是其臼炮部队所发射的开花弹,杀伤力对于站在城头上,相当于没有任何工事防护的守军士卒来说更是惊人。

  武昌城里的明军,乃至之前钟祥城战役里的明军之所以打的这么狼狈,也不全是火力不足,枪炮缺乏,士气低下,更多的还是因为他们无法适应保乡军这种和传统攻城方式区别极大的攻城方式。

  在保乡军之前,明军可从来都没有遇上过有敌人大规模使用开花弹的。

  顶多也就是遇上一些使用传统短袍乃至红夷炮的对手。

  而传统短袍和红夷炮,这些火炮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那就是都属于直射火炮,依靠出膛动能进行杀伤。

  而保乡军的臼炮不一样,这玩意是朝着天上打,再掉到敌人脚底下爆炸,不是依靠出膛动能进行杀伤,而是利用开花弹本身的爆炸所形成的冲击波,弹片,铁珠子进行杀伤。

  这也就意味着,原本高大厚实的城墙根本挡不住这些臼炮。

  因为这些臼炮打出来的开花弹,会直接落在城墙顶部爆炸。

  而传统的城墙顶部,可不会有大片的防开花弹的工事,尤其是防顶部攻击的工事。

  这年头的城墙顶部都是光溜溜的一片,主要的防御设施就是城垛了。

  如此一来,明军在钟祥以及武昌城里的两场防守作战里,哪怕是用传统眼光去看已经做到了比较完善,哪怕是换成了东掳来强攻,这没个数倍兵力,付出大量的死伤也被指望能够拿下来。

  但是遇上战术战法以及装备都更领先的保乡军就直接抓瞎了。

  如果给他们时间,那么明军内部肯定也会有人提出来应对办法并进行实施,比如说在城墙顶部临时加筑防炮工事。

  甚至都不用加顶盖的防御工事,只需要在城墙顶部堆积一些沙袋环形工事,就足以阻挡绝大部分开花弹落到城墙后爆炸所形成的冲击波以及弹片杀伤。

  至于刚好落在敌人头顶上凌空爆炸的开花弹,其实这很少的,不会太影响到整体战局的发展。

  可惜的是,武昌城内的明军没人想到这一点,或者说有人想到了但是没人听,又或者有人听了但是没人去做……

  总之,武昌城内对明军所采取的一系列防御手段,针对的还是传统军队的进攻。

  于是乎当他们今天遇到保乡军的猛攻后就抓瞎了。

  上午十点二十分左右,第一突击营不仅仅占据了第一爆破点废墟,更是占据了左右两侧上百米的城头,后方的第一步兵团的士兵们正在沿着这一段废墟和城墙源源不断的涌入。

  这个时候,其实已经可以宣告武昌城城墙彻底失守了。

  而明军里也有很多人意识到了这一点,大量人开始逃离城墙,不少人当场投降。

  同样也有很多人有着另外的想法。

  当湖广布政使增道唯带着几个亲随仓皇逃离城墙一带的时候,却见参将李忠义带着其他几个将领以及上百甲兵追了上来,李忠义过来的时候还大喊:“大人,有我们在贼军就别想伤你们一根汗毛……”

  结果话刚说完没几秒,这人就直接把刀插到了增道唯身上:“大人,借尔头颅一用!”

第251章 定都汉天府

  楚承顺元年,崇祯八年十月二十三日中午时分。

  刚经历过激战,到处还残留着战争痕迹,连城墙都坍塌了两处,城门楼方向更是坑坑洼洼到处都是炮弹坑的武昌城,迎来了它千年历史来的新主人:大楚帝国皇帝罗志学。

  在城门口大批将士的列队恭送下,骑着一匹枣红色高头大马,身着盔甲戎装的罗志学策马缓缓入城,在他的身后是大楚帝国的一票文武重臣。

  走到城门口方向,看着城门上已经缺了一角的武昌两个大字,罗志学停下了胯下战马的前行,指着城门上的武昌二字对落后一步的郭全书道:“郭爱卿回头把这招牌修一修,此外从今天开始定都武昌,另武昌府、汉阳府、德安府之孝感县、黄州府之黄坡县合并为汉天府,京畿直辖!”

  身后众人听罢,文官队列中的参务大臣,吏务部尚书郭全书当即躬身道:“臣遵旨!”

  身后众人对此也没有任何言语,毕竟在武昌定都其实在建国称帝时就已经敲定下来的事。

  罗志学当初之所以跑到汉阳来称帝,就是为了直接把汉阳、武昌两地里当做京师。

  毕竟汉阳、武昌两地只有一江之隔,完全可以视为一体,而且这地方刚好在整个湖广的中间位置,同时又是长江沿岸,在军事战略地方非常重要。

  在一千多年前这地方就是属于军事重镇,在明王朝时期,这地方同样也是军事重镇,尤其是明王朝在彻底平定西南区域之前。

  明中后期,武昌一带除了军事作用外,同样也成为了湖广地区里的政治、经济中心,江南岸的武昌主要是作为军事用途以及政治中心,江北岸的汉阳则是作为商业经济中心。

  并且随着湖广的逐步开发,在湖广熟天下足之后,其经济地位显得更加重要。

  新生的大楚帝国要在己方控制区里选择一个地方作为京师,除了武昌城外也别无选择。

  同时仅仅是一个武昌城也是不够的,还得加上北边的汉阳、汉口一带才行。

  为此,罗志学干脆把这两个府合二为一,再加入德安府的孝感县、黄州府的黄坡县,把这些地方合并为一个中央直辖的京师府。

  同时名字也不能沿用武昌或者汉阳。

  传统王朝的京师一般名称都比较特殊,带个天字都是属于常规操作,意为天子之地。

  比如应天府、顺天府、承天府这几个名字都是常用的。

  基于同样的理由,也是当时保乡军攻克明时期的承天府后,第一时间就改称安陆府的缘故。

  因为安陆府被称之为承天府,那是因为这地方乃是嘉靖帝的老家,具有浓郁的政治意义,大楚帝国自然是要第一时间对之改名的。

  合并后的武昌、汉阳一带,其名字也要带个天字。

  应天、顺天、承天这三个暂时都被明王朝占用了,还有一个比较好听的奉天暂时还没人用,而历史上这个词先被南明王朝使用,后来被东掳用在了盛京作为陪都名称,罗志学觉得这个词有点膈应人,所以也弃之不用。

  罗志学琢磨了一番后,结合当地汉阳以及汉口等地,同时又为了彰显大楚帝国乃正统汉人王朝,取了‘汉’字,再结合代表天子的‘天’字,合并为‘汉天’,由此由武昌、汉阳一带合并而来的京师,也就被称之为‘汉天府’。

  不过汉天府很大,真正的皇宫所在地还是在武昌城。

  因为此地易守难攻,军事意义更加重要,同时此地还有一个完好的楚王府可以作为皇宫使用。

  同时围绕着楚王府周边还分布着布政使、武昌知府、都司等众多行政机构的官方建筑。

  这些地方后续刚好可以用来安置大楚帝国中央各机构。

  免的还和之前那样,各大机构连办公地方都不够,都不得不占用大量的普通民宅,多个部门挤在一起办公。

  不过在罗志学心中,汉天府的武昌城这地方作为首都也只是暂时性的。

  毕竟大楚帝国的战略目标,他罗志学的野心是要统一九州的。

  而对于一个统一的九州来书,武昌这地方作为京师就差了点意思。

  对于一个传统的封建王朝,尤其是生产力还比较低下的现在而言,首都的位置基本上就决定了这个帝国的战略发展方向。

  对于明王朝而言,前期定都金陵,这是因为为了更好的利用江南地区,同样的这地方也是当初朱元璋的大本营所在。

  后来朱棣定都幽州,其中一大重要原因就是朱棣的大本营是在北边,朱棣率军南下夺取帝位后,那个时候你让朱棣在金陵城定都常待,鬼知道朱允炆的残部会不会哪天就杀入金陵城了……

  还有一个次要原因就是当时明廷的主要威胁是在北边。

  当时的北元以及后来的瓦刺、鞑靼等游牧民族,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明廷的主要威胁。

  在幽州定都也可以更好的应对这一威胁,以集中更多的资源,同时也能就近的指挥北方战事。

  这也就是天子守国门的来源。

  而对于大楚帝国而言,未来的首都不外乎也就是金陵城或幽州城。这两个地方地理位置更加适合作为首都,同时交通便利,而且政治含义也更强。

  而具体下来,罗志学个人还是更加倾向于金陵城。

  毕竟长江沿岸的经济条件比较好,一个湖广,一个江南,只要把这两个地方给经营好了,那么大楚帝国的根基就蹦不了。

  哪怕有一天前线打了打败仗,罗志学都有把握利用长江沿岸的钱粮和人力资源,短时间内再武装出来一支大军继续征战。

  同时定都金陵城的话,也能够进一步刺激航运业、工商业发展,尤其是海运的发展,为后续殖民海外、开启工业化奠定基础。

  还有一方面就是大楚帝国的现在的基本盘是在楚北,后续将会是湖广,而到中期不出意外肯定就是长江沿岸地区,包括江南。

  把首都定在大本营里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幽州和金陵城比起来,幽州的优势是能够更好的控制北方地区,尤其是和草原民族干架。

  但是物资耗费会非常大,对国力的消耗也会很大。

  明清两朝的漕运为什么规模这么大,还不是因为定都在幽州,大量物资尤其是粮草都得从南方运输北上,耗费巨大。

  而且还天寒地冻的!

  这年头的幽州城可是很冷的,而且也没空调啊什么的。

  现在可是小冰河时期,并且小冰河时期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至少罗志学的有生之年里是看不到小冰河时期结束的了,除非他能一口气活的两百多年。

  而罗志学可不希望自己下半辈子的生活,在刚入秋的时候就得穿上厚厚的衣服对着火炉。

  金陵城的气候就好多了,一年四季分明,既春风微雨,又有盛夏酷日,还有秋日落叶寒冬飞雪!

  等什么时候打下江南了,罗志学就会直接迁都金陵城。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78页  当前第19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97/117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老子就是要当皇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