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_分节阅读_第299节
小说作者:雨天下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36 MB   上传时间:2024-09-03 17:50:56

  总体来说,技术路线还是一脉相承的,哪怕是后续有所改动,但是整体变动也不会太大。

  但是难就难在生产上!

  或者准确的说是批量生产上。要知道大楚帝国对火炮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并且已经采用了初步工业体系,动用机械设备进行加工。

  这从楚军的大量青铜野战火炮的生产就可以看的出来,整个生产过程,虽然在技术路线上,其实和传统的红夷大炮也差不多,但是在具体的加工生产上,却是和传统的红夷大炮生产不一样。

  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采用水动力的大型镗床为青铜炮管进行炮膛精加工,使得炮管的内径高度统一,并且更加光滑。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臼炮外,大楚帝国的所有长身管类火炮,不管是陆军野战炮还是海军舰炮,包括那些十四斤、十八斤重型火炮,都是采取清一色的青铜铸造。

  之所以不采取成本更加低廉的铸铁火炮,这主要是大楚帝国也不缺铜料,至少不缺那点铸造火炮的铜料,不至于因为铜料缺乏就被迫采用铸铁火炮。

  此外铜铸火炮比铸铁火炮更加容易加工,对机械设备的要求更低一些。

  这意味着,采用铜火炮的话,以目前大楚帝国的技术能力,能够加工出来性能更加优良的炮管。

  最后还有一点很重要,甚至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大楚帝国真心不差那点火炮钱!

  一门海军所用的九斤舰炮,即一百一十五毫米口,二十四倍身管,发射九斤重实心炮弹的火炮,青铜铸造的话,全炮成本大概在八百多两。

  而采用铁铸火炮的话,这个成本可以控制在三百两左右。

  但问题是大楚帝国不差那五百两啊……

  一门五百两,一百门是五万两,而一千门也才五十万两银子而已,这相对于一年两三千万两军费的大楚帝国而言,连零头都算不上……

  对大楚帝国而言,火炮的问题从来都不在于价格,而在于产能,在于性能!

  就算是说成本,更多的也是说维持成本,比如说陆军炮兵部队,其成本可不是火炮本身的采购成本,而是在于炮兵开支,骡马开支以及训练作战的弹药开支。

  而对于海军来说,连维持成本都要低得多,毕竟不用骡马不是,撑死了就是炮组成员的开支。

  所以老早的时候,大楚帝国的各大兵工厂,各类长管火炮就开始全面转产青铜火炮了,大口径舰炮也不例外。

  为了就是增加产能,同时降低部队换炮的频率,间接增加火炮产能。

  假如前线某师采用铁铸火炮的话,基本三场大规模高强度战役,每门火炮打个几百发炮弹的话,这些铁铸火炮就要更换了,不然分分钟炸膛。

  但是如果是采用铜火炮的话,那么这些铜火炮能坚持十场大规模的高强度战役或者打上千发炮弹,才需要对火炮进行更换。

  而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可大了去,并且远远比几十万两银子的成本重要的多。

  综合起来,大楚帝国就更加倾向于采用铜火炮,只不过哪怕是生产使用铜火炮,其加工难度相对来说要低一些,然而随着火炮的口径增大,炮管长度变成,那些大口径舰炮的加工难度也是直线上升。

  别的不说,光光是在加工的时候,想要把大口径火炮的炮管搬动起来,并进行位置调整就是非常麻烦的事。

  同时想要用镗床对大型火炮的炮管进行精加工,其难度也是变的非常大。

  多方面综合起来,也就导致了楚军在大口径火炮的批量生产上面临了一连串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而戴新翰就是带着人,从专门设计打造新的大型水力机械,再到改进加工方式等众多步骤,最后才敲定了十八斤舰炮的生产。

  准确来说,戴新翰并不是说设计了十八斤舰炮,而是解决了十八斤舰炮的批量生产难题。

  而这对于大楚帝国而言,其实更加重要。

  火炮的设计,这年头的火炮其实没啥好设计,就是一根炮管而已,想要打得远,威力大一些,那么就炮管弄长一些,炮管弄厚一些。

  想要机动性,那么炮管弄短一些,炮管弄薄一些。

  非要说有,那也就是炮架上的一些细节调整了。

  又或者是研究一些在炮管上雕刻什么花纹……

  真正困扰各国铸造火炮的工程师以及兵工厂/作坊的是,该怎么把火炮给造出来。

  低成本,大批量的造出来,并且还要保持性能。

  而这,才是大楚帝国里众多技术人员们所迫切需要解决并改进的问题!

第367章 张子晋当考官

  大楚帝国这边的解决办法就是上大量的水力机械,用更加稳定的机械设备用来代替不稳定的人力。

  即便如此,其实大楚帝国打造出来的火炮,其加工水平和性能上,其实比那些资深工匠们手工打造出来的还是要差一些。

  这也是大楚帝国众多技术人员们,一直在努力改进的方向。

  不管是那些机械厂里的技术人员,又或者是火炮厂里的技术人员,他们最主要的工作并不是设计更好的火炮,而是改善生产工艺,提升设备的精度以及加工能力。

  戴新翰就是带着一票工程师们,解决了十八斤舰炮的量产难题,再加上之前他解决的十四斤舰炮以及九斤舰炮的量产难题,这才让罗志学对他高看一些。

  同时也是为了刺激其他工程师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大楚帝国的工业化贡献更多的力量,罗志学也是准备树立一个典型。

  而戴新翰就比较适合了。

  研究能力出色,并且能紧跟时代,这一边研究还能一边参与皇家理工学院那边机械系的各类机械教材的编著工作,同时还对数学、几何这些东西很敢兴趣,和礼教部里任职的宋应星更是非常谈得来,经常互通书信讨论各类技术问题。

  而且为人上也比较纯粹,没什么政治上的野心,哪怕是有了正五品的品级,不低的政治待遇了,但是生活作风还是比较单纯,也没有借机捞钱弄权之类的。

  最终,罗志学才选择了戴新翰作为一个样板,让天下人看:专研各类科学技术,不仅仅能当官,还能封爵呢!

  这也的确是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当场就有很多人一脸呆滞,而随着戴新翰封爵的消息,通过邸报传递到其他地方,被那些大楚帝国体系内的文武官员们知道了后,一个个也是目瞪口呆!

  毕竟在很多人眼里,戴新翰不过就是一个高级工匠而已。

  这以前罗志学说那些高级工程师要授予品级,纳入统一的官员管理体系里,不少人心里也是有意见的,但是却也认了。

  毕竟这好歹是高级工程师,干的事都是打造枪炮,为帝国做事。

  要知道之前连那些吏员们都是正儿八经有品级呢。

  从古至今,也就大楚帝国真正打破了官吏之分,都是一水的大楚帝国官员,为天子效忠。

  别说什么官吏之分了,罗志学连传统的六部之类的制度都给扔到了垃圾堆,自己搞出来了一个高度集权的政治构架。

  偏偏这些东西,都是罗志学老早,甚至还在南阳府里蹲着的时候就已经搞出来了,搞的很多后面加入的官员,尤其是前明投诚过来的官员们心里很不爽。

  他们刚投过来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有这么一个想法:哎呀妈,这简直就是群魔乱舞……各种机构、制度不伦不类……但是对之却是无可奈何。

  其中不少人是想着拨乱反正的,奈何这些制度是早就敲定下来的,甚至已经融合了大楚帝国的血脉深处,想要改动的话,那基本上从根本上否定了大楚帝国现在的政治制度,这样的话,不用罗志学动手,一群大臣们就会先把想要拨乱反正的人给先生撕了!

  你说收税是户部的事,得撤销税务部,然后弄个户部,还有那什么税务巡警更是大逆不道,也要一股脑裁撤了。

  你让一票税务部的官员怎么想,你让参务大臣陈星凯怎么想?

  人家税务官员分分钟找上你,稍微一查,妥妥就是一个偷税漏税分子,抄家灭族没商量。

  你说士农工商,这工也好,商也好,不过是小道,要重农抑商,能把什么工业部、商贸部都给裁掉好了……你让参务大臣,掌管工商业经济发展的袁高峰怎么想?

  人家还兼着工业部尚书呢。

  所以很多东西,哪怕是后来者,尤其明廷那边投诚过来的官员,后面参加科举进入的读书人都看不习惯,甚至觉得和他们的三观相违背,甚至觉得大逆不道。

  但是,他们对此却是无能为力了,根本就改不了。

  因为真进入了大楚帝国这个体系后,他们自己也就变成了这些体系的一份子,这一改的话,他们自己的利益也会受损。

  于是乎,你就可以看见一个以往把四书五经奉为经典,极度排斥数学理工科,认为那不过是奇淫技巧的传统读书人,乃至传统出身的大楚官员,甚至还得强忍着恶心去主动学习这些以往被他们所看不起,所排斥的东西。

  为何?

  因为学了这些就能当官,就能升官啊!

  这些,在孙启年的几个同乡身上就体现的特别明显……为了能够在会试上高中,他们一门心思扑在了以往他们看一眼都觉得会脏了自己眼的各种理科书籍。

  不仅仅是这些举子们,连他们的主考官之一,礼教部督学司副司长张子晋大人也是埋头生啃着让人头痛不已的初等数学呢……

  因为我们的张子晋大人,奉命担任格物科的主考官。

  天地良心,张大人从小到大就没怎么接触过这些东西,并且和很多读书人一样都鄙视这些东西。

  你让他做各种八股文章玩弄诗词,那绝对是好说,能够信手拈来的那种,但是你让他做数学题……那真是难为人的同时还要恶心人了。

  然而即便如此,张子晋担任依旧得琢磨着这些数学题。

  虽然说到时候阅卷都是有参考答案的,直接对着参考答案批改进行了,具体的阅卷工作也是由一批人专门进行阅卷,他这个主考官也就是负责管理工作的。

  但是总不能什么都不懂啊……他好歹也是大楚帝国里推行格物科的急先锋呢!

  张子晋又看完一业数学题目后,不由得叹了口气,走到了窗前对着窗外的秦淮夜色发起呆来。这官当的,真他妈难,好想辞官回家啊,这样就不用再对着这些恶心人的什么数学,物理,化学了……

  这都什么玩意!

  但是一想到前几天,上头侍郎大人对他说的话,他又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侍郎大人明确对他说过,让他继续努力加油,好好办好这一次的格物科会试,只要不出什么差错,那么等这一次春闺结束后,吏务部那边也就该来找他谈话了。

  吏务部谈话,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往往就意味着升官了。

  大楚帝国的吏务部是有传统的,往往会在官员晋升之前,会对官员进行调查以及谈话。

  连寻常的平调,那么都不会有这种很正式的调查和谈话程序。

  这让张子晋很期待!

  他去年投楚之后,先是在礼教部里当了个所谓的督学,当时主要做的是登极恩科的一些事情。

  登极恩科之后,他被加一级,外派到楚北襄阳府,以从四品的楚北右参议头衔督学襄阳府、郧阳府、均州等地科举、官学事务。

  后续楚北正式设省,他也就顺势升任楚北省巡抚衙门下属的督学厅的厅长,品级再升一级为正四品。

  大楚帝国迁都应天府金陵城后,大楚帝国为了顺利举办登极恩科之后,第二次会试,也是首次大规模的正式会试。

  又特地把张子晋从楚北调回了礼教部督学司任职副司长,品级又顺势晋升为从三品。

  这已经算是正式踏入了大楚帝国高级官员的行列,各省布政使之下,协助布政使处理全省行政事务的左、右参政,也才是从三品而已。

  而大楚帝国里的左、右参政,在一省的行政体系里,其政治地位基本上只仅次于巡抚和布政使了,乃是正儿八经的三把手和四把手。

  并且这个从三品,还只是地方上的从三品,按照惯例,比京畿的从三品还是要低那么半级的。

  张子晋在这个位置上干的还算不错,上头也是看见了他的努力,加上如今各个地方都缺人,自然也就想要把张子晋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

  只是没人会想到,张子晋的内心里,其实是不喜欢大楚帝国现在的这种科举制度,尤其是重视格物科和法务科,并且把这两个科目摆在和进士科同等的地位上。

  只是有些事,他不说也没人知道,如今在外人眼里,他可是推动格物科的急先锋呢!

  人嘛,总是不知不觉中,就活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

  ————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78页  当前第29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99/117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老子就是要当皇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