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不仅仅关系到伏牛山保乡营整体的成败,同样也关系到了他的未来。
罗志学还想借着伏牛山保乡营这颗大旗持续壮大自身的实力呢。
过去几个月来,罗志学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麾下已经有骑兵四人,辎重营里的步卒六十人。
此外他的辎重营里还增设了一个炮队二十人,内含从孙成立亲军里调派过来的炮手三人。
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个炮手虽然调过来当炮兵了,但是人家之前可是正儿八经的骑兵,必要时候,是可以直接当骑兵用的。
上述兵力乃是罗志学这几个月来的努力成果,尽管其中大部分辎重营里的步卒也好,炮兵也好都存在着训练不足,战力不佳的问题,但是这其实已经很不容易了。
辎重营里的这些新招募的士卒,全都是罗志学亲自挑选,所有人都是属于身体条件不错,同时性格上老实听话之人。
后续的训练里,罗志学也尽可能的凑集更多的粮食给他们补充营养,并进行适量的体能训练以及战术训练,并且给他们配齐了长矛、刀、盾、弓这些基本的装备。
训练了一段时间后,这些新招募的士卒在个人战术技巧上自然是不咋地,但是至少可以列队,并听从命令做出一些简单的战术动作了。
而仅此一点,其实就足以和寻常流贼里的步卒们拉开距离了。
寻常流贼除了少数的贼兵骨干精锐外,剩下的绝大部分所谓的贼兵,其实大多都是被挟裹的流民青壮而已,他们根本没有接受过任何的正规训练。
别说训练了,他们之中不少人连常规的刀、长矛等武器都没有。
罗志学之所以想要窝在伏牛山里种田招兵,给孙成立当军事幕僚,为的就是能够借机建立起来一支真正属于自己的军队。
如今计划已经初成,后续需要的就是稳步扩充了。
然而官兵的进山,有可能打乱罗志学的计划!事情明摆着,一旦让官兵杀入大山来,别说直接攻破三水村了,就算是他们打不到三水村这里来,只是跑到伏牛山腹地,把三水村周边的村寨给祸害了的话,那么保乡营的持续扩充就会失去至关重要的粮食基础。
而作为保乡营的一部分,辎重营的扩充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对此,罗志学是绝对不愿意看见的,所以他才极力支持孙成立领军外出。
他比孙成立自己更加希望能够把官兵挡在大山外头。
为此,罗志学在筹集运输军械粮食等军需的时候,可谓是非常的上心,可没拖孙成立等人半点的后腿。
而孙成立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
在孙成立领军外出大约十天后,罗志学接到了来自孙成立送回来的消息。
消息中称,孙成立已经带着人故布疑阵,故意露出了一些马脚后,吸引官兵往西边的大山去了。
孙成立脑子还是很清醒的,并没有直接脑子上头和官兵死磕,毕竟来袭的官兵总数上千人呢,哪怕是其中真正能打的估计也就几百号人,但是那也是上千号官兵呢。
而孙成立等人总兵力不足三百,其中两百余还是新招募,训练没多久的新兵步卒。
真正能打的,其实还是保乡营里的老班底,那六十几个骑兵,但是这些骑兵在地形复杂里的大山里,其实也很难发挥出来骑兵的优势,搞不好就得当成弓箭手,步兵来使用。
不管是强攻还是埋伏,风险都很大,这个风险不是说胜败,而是说真正打起来后这六十多骑兵有可能受到折损。
这种精锐骑兵,在如今可没法轻易补充,随便折损三五个都能让孙成立心痛好久。
孙成立选择了不是硬抗,而是选择了把官兵引走,这也是让罗志学也是放心不少,他还担心着孙成立脑子一热,直接和官兵对抗厮杀呢。
而现在看来,孙成立还是有脑子的。
既然孙成立把官兵引向西边去了,罗志学也是能初步放下心来进行秋收以及征粮事宜了。
如今粮食已经逐渐成熟并开始收割了,罗志学在三水村里是亲自上阵,统筹指挥辎重营以及战俘营里的战俘们进行秋收。
而原本留守三水村的右军,也就是老农民许河所率领的右军五十余人则是提前出发到周边的各村寨征粮了。
这种征粮是干脆而直接的,周边村寨的山民们收割粮食的同时就被征收了一部分的粮食,以充作‘保乡粮’。
这个保乡粮的名义,还是罗志学折腾出来的,而且征粮的比例也不算太多,只有三成左右。
这个三成比例其实还不如大山外头的地租多呢,外头很多佃户佃租地主的土地,佃租五成很常见,遇上黑心的地主六七成都是有的。
同时佃户们除了要给地主缴纳佃租外,还得负担官府的各种徭役,税。
这年头,哪怕是寸土皆无的佃户,都得负担丁税以及徭役等,可不是说没有土地就不用交税了。
但是在这伏牛山里,三水村这边的伏牛山保乡营就不会搞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了,只收三成的保乡粮,其他的什么徭役,人丁税之类的一概全无。
同时山民们的土地基本都是直接开荒自己种植,上头也没个大地主压榨他们。
因此纵然在大山里耕种,因为土地贫瘠,灌溉困难,农具不利等因素导致产量不咋地,但是缴纳三成保乡粮后,剩余的粮食依旧足以让他们养家糊口,甚至还能有一些多余的出售给三水村的商队,换购一些布匹,食盐,铁器等他们无法自产的物资。
这样的生活,其实已经比大山外头的贫苦百姓好多了。
至少,不会饿死!
制定出保乡粮名头,并且要求征粮士卒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不得额外多征的罗志学觉得。
自己这些人虽然是反贼,但是在征粮这种事上不能和普通流贼一样直接抢,并且还是直接抢光。
不仅仅要师出有名,而且还要确保征粮过后,山民们还能活下去。
对此,就算是孙成立也深以为同。
哪怕是孙成立也知道,他们如今盘踞在伏牛山,和以往不一样了。
以往他们是流寇,往往是抢了就跑,只要不被官兵追上或堵住,他们行事就不会有什么顾忌。
而现在嘛,他们变成了坐寇,还指望着在伏牛山里多待一些时间,多获得一些粮食,多招募一些士卒呢。
自然不会和之前的翻地龙他们一样,没粮食了直接屠村抢粮,搞枯泽而鱼的事。
而这,对于伏牛山里的山民而言,是一件好事!
第38章 郊游
按照罗志学的设想,这一次如果能够把官兵顺利引走,后头再小心低调一些,运气好说不准他们还能在伏牛山待上两三年的以继续更多的实力。
所以,周边的村寨就不能压榨的太狠,总得让他们活下去继续开荒种田,这样才有粮食可征,才有兵员可募。
但也不是所有反贼和他们都一样的想法,实际上绝大部分的流贼是去到一个地方,抢光烧光杀一大半,最后把青壮挟裹进入军中当炮灰。
这不,又有一伙流贼从南阳府的南召县闯入了伏牛山外围地区。
这些流贼进入伏牛山南部外围地区后,这一路上可没客气,基本上把路上遇到并且能够打得过的村寨都给抢了一遍,顺带又挟裹了两千青壮。
看着前头的村庄里的粮食已经被尽数搬出,又强行捆绑了一百多号青壮。
踏天虎一脸的欣慰。
不枉自己从郧阳一路朝着南阳府杀过来,又突破官军重围最终跑到了这里。
此地官兵少,人烟虽然少了点,但是多少也有,并且正值秋收,这连续几天奔波下来,所获颇丰。
这等机遇,要是自己还留在郧阳那地方怎么可能啊。
不仅仅踏天虎高兴,他手底下的人也高兴,其中一个头领模样的人凑到踏天虎边上道:“大当家的,我们这一次来伏牛山是来对了。”
“这里的粮食多得很,而且也没什么城池和豪强的庄园,我们可以随便抢。”
“我估摸着伏牛山里头肯定还会有更多的村寨,里头的粮食和青壮可都是我们的了,这运气要是好了,说不准我们就能拉出上万人来。”
踏天虎回头瞄了眼这个下属,露出微笑后点头:“是个好地方啊,早就该来了。”
说到这里,踏天虎又想起了之前南下时的悲惨遭遇。
他老早就跟着陕西里的反贼头领之一踏天虎玩造反了,后来踏天虎死了后,他占据了原来头领踏天虎的名号,成为了新一代的踏天虎。
但是踏天虎的名号咋一看似乎很响亮,但是他们这些人实际缺很小,以前最多的时候也不过四五千人而已,王自用当年汇聚诸营义军并被推选盟主的时候,他连三十六营的名头都没能混上。
而等到王自用死了后,高迎祥成为了义军盟主,而义军里的十三家更是没他的份……
两代踏天虎,其实都没能混出什么名堂来,只是当代遍地流贼中的一支而已。
这两年,作为第二代的踏天虎,他带着手底下的人马一直都是跟着高迎祥混,反复在陕西,山西,河南跑来跑去……去年的时候又跟着高迎祥这个盟主一路跑到郧阳去,最后又跑到四川晃了一圈。
不过高迎祥为盟主的义军主力在四川吃了个大败仗,他们又被迫退回郧阳,在郧阳又遇上了卢象升等多路官兵围剿,大量义军被官兵绞杀,义军局势一下子就变得危险起来。
当时大量义军开始自谋生路,一部分都是北逃进入了秦岭,还有一部分则是朝着南阳府过去,试图重返河南。
踏天虎他们也是诸多返回河南中的义军之一,只不过想要返回河南也不容易,沿途遭到了官兵的围堵。
这一路上,踏天虎带着手底下的人马东躲西藏,一路上还被官兵击溃了好多次,而等踏天虎好不容易带着残兵败将跑到伏牛山的时候,他手底下的残兵败将都不足百来人了。
手下只剩下百来人,骨干精锐也是被歼灭、走散大半,这种事他好多年都没遇上过的事了。
以往他踏天虎的实力虽然也不咋地,没能混到三十六营、十三家七十二营之类的名头,但是靠着挟裹青壮,他手底下的人马一直都是能维持在几千人的规模,在官兵那里也算是勉强挂了号的人,可不是什么没名气的寻常义军头目……
但是这南下一趟以及冲破官军唯独后逃到南召县的时候,他手底下只剩下百来人了……
手底下就这么点人,他一点安全感都没有,所以刚跑到官兵少一些的南召县,跑到了大山边缘后,他就开始迫不及待的招兵买马了。
嗯,也就这么一说。
兵是不可能招的,那都是直接强行挟裹。
马也不可能买的,那都是直接抢的。
至于粮食什么的,就更不用说了,他们把路上所遇上,又能打下来的村寨全给枪了。
忙乎了好些天,弄到了粮食又挟裹了两千多人后,踏天虎依旧觉得不够。
他手下人马最多的时候,可是上万人呢,就算是老兄弟都有好几百人,如今的这两千青壮他还不看在眼里。
所以他还得继续努力加油!
想到这里,踏天虎一挥手道:“让儿郎们手脚都麻利一点,争取下午再抢一个村子!”
踏天虎带着百多号骨干,并且挟裹着两千多青壮朝着伏牛山进发的时候,没两天引起了他人的注意。
孙成立听着手底下的哨探说,自己的前头,也就是,伏牛山西南方向,来了一伙两千多人的流贼后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自己这边为了尽可能的迷惑并把官兵挡在伏牛山外围地区,这几天可是费劲了心思故意把官兵往西边引。但是没想到前头竟然来了一伙流贼,而且好死不死就在自己的前头不过一天的路程。
怎么办?
孙成立没有擅自决定,而是召集了王瞎子、林冬生、王大壮三人一起商议,这几个人虽然没读过兵书,连大字都不认得一个。
但是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官兵出身,而且是打了好多年长的官兵,孙成立以前还是个小军官呢。
太高深的理论他们也不懂,但是基本的常识以及小聪明还是有的。
他们商量一番后,觉得可以利用这支贼军转移官兵的目标,让他们两伙人打去,自己则是躲在一边看看情况。
这四人越商量越觉得这事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