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当地的官员们都投诚了,他们抄谁的家?
这要是弄不到钱,上头的大佬们可是要发飙的。
所以,他们也不管那么多,甭管你投诚与否,这钱都得交……顶多就是把抄家变成交税……
我们大军从这么老远的地方跑来你们处州府,你们总得表示表示吧,这税得交吧。
还有,你们说要投诚,总不能两手空空的就投诚啊,总得有点投名状吧,你们看我们大军现在挺缺钱粮的,你们随随便便凑个几十万两也就差不多了。
小地方嘛,穷,我们这些税务人也不是不理解,你们随便意思个几十万两也就行了。
什么?你问为什么捐献了钱粮后,还要各家把土地都投献出来……
你问我,我他妈问谁去……
总之别废话,赶紧把一半田契交出来……这也就是看在你们投诚的份上,要不然,老子分分钟抄家了,谁还跟你说什么投献输一半啊。
于是乎,有投诚官员们不爽了,这他们犒军的钱粮就已经让他们出了一波血了,但是他们为了在新朝里继续当官也就忍了。
但是尼玛连老子的田庄也想要,这做的太绝了,决不答应。
士可杀不可辱!
然后不可避免会有一些反抗……
很不巧,人家税务官员要的就是他们的反抗……这要是不反抗,他们怎么完成征收钱粮和土地的任务啊!
任务不完成,上头是要打他们板子的!
再说,官员士绅们要是都一股脑投献了,这收的钱粮土地少不说,而且他们这些税务官员以及下头的税务巡警们就得喝西北风……
这跟着来处州府的一票税务官员以及数百税务巡警们,上头可没给他们多少经费,后续税务工作的展开,这经费还得自筹!
再说了,大批税务官员离开家乡跑到这鬼地方,他们的目的也很单纯的:升官发财!
升官这种事距离绝大部分基层税务人太远了,但是发财却是必须的。
而税务官员和税务巡警们怎么发财?比如说抄家的时候,顺手牵羊往自己腰包里赛点金银首饰玉器什么的……
要不然,你以为税务部的税务官们和税务巡警们,为什么干活这么积极并且卖命啊!
攻打抗税地主庄园的时候,税务巡警可比陆军猛多了,一个个都不要命一样往前冲。
为什么?去晚了就不能趁乱捞好处了啊!
总不能慢吞吞过去,然后大庭广众之下把金银玉器往自己兜里塞吧!
于是乎,慢慢的也就形成了一个潜规则,攻打抗税地主庄园的时候,想要发财的就冲在最前面,最先冲进去的往自己兜里塞钱,上头对此一般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至于后头跟着进去的,那就别指望。
所以,税务巡警作战的时候,战术什么的差得很,税警们的军事素养也不咋地,嗯,毕竟这些都是一群人渣们组成的,这些不能太指望。
但是,厮杀的勇气那绝对是一等一的!
第381章 陛下发飙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这一句话可以很好的形容大楚帝国税务官员们的心里状态,也可以解释他们为什么能有这么积极而高效的工作效能。
要说大楚帝国的诸多机构里,甭管文武,甭管是地方还是京畿,那么工作效率最高的永远都是税务部。
用处州府税务局局长赖元良的话来说就是:收税不积极,脑子有问题!
而这句话深得下属众多税务官员和税务巡警们的认同!
因为在这些基层税务人员们看来,这收税基本可以等同于捞钱。
捞钱都不积极,这不他妈是脑子有问题是什么。
在升官发财的刺激之下,大楚帝国的税务机构的人员干活一向来都是非常认真且拼命的。
只不过这不可避免也会导致众多贪腐,索取贿赂等诸多违反乱纪的事情出现。
大楚帝国的税务官员们,为什么会被这么多人弹劾啊,除了收税这事本来就惹人嫌,心狠手辣之外,还和他们自己手脚不干净有极大的关系。
这种事,自然有人看不下去,哪怕是利益不相关的人都看不下去,所以弹劾税务部以及相关官员的奏章每一天都是大把的,堆积起来都能塞满好几个房间了!
对此,作为大楚帝国的皇帝,也是一手把税务部的政治地位抬高到极高的程度,并给予了税务部极大权限的罗志学自然是心知肚明。
但是他对这些弹劾的折子,除非是真的有明确证据,而且事情还比较严重的那种,这个严重,指的是侵吞税款这些情况,罗志学才会着手进行处理,至于其他事情,一般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如果是弹劾税务官员收税手段过于残暴,动不动就抄家的,罗志学就会把这些弹劾人的名字给记下来,回头有一个算一个都别指望升官了。
而那些弹劾帝国税务政策,说什么税收过于严苛,税率过高,尤其是鼓吹不能收商税,不能搞统一农业税,要效仿明廷继续玩什么士绅不纳税,还有那些鼓吹类似一条鞭法,不准农民交税的时候用实物粮食缴纳,非要让农民用银钱缴纳税收的。
发现一个就干掉一个!
这些人的所作所为,在罗志学看来,往小了说是妄议朝廷方针,往严重了说是要动摇帝国的根基。
税收在封建王朝里,大多是用来维持行政系统的运转,维持军队开支的。
但是在大楚帝国,税收不仅仅是用来维持行政开支和军队开支的,还作为财富再分配的一种重要工具。
所以你会看到,大楚帝国对底层民众的税收极少,甚至可以说没有,尤其是家里没有土地的佃户们,大楚帝国不会找他们收取哪怕一文钱的税。
大楚帝国的税收,基本都集中在中上层上。
而越有钱的被征收的税收也就越多。
而这些收上来的税,除了维持行政以及军费开支外,还会用于各地的基础建设,教育以及赈济等众多开支。
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大楚帝国通过征收中上层的税,拿出来一部分用来补贴底层民众。
此外,税收其实还是金融领域里,让资金流通起来,刺激经济的重要手段。
银子,藏在地主家里的地窖内,是没有任何用处的。
唯有让钱流通起来,那才是钱,并且才能够带动更多的就业,给予人们更多的收入。
简单例子,大楚帝国预计今年将会在既有控制区里,获得大概四千五百万两银子的中央财政收入。
这个四千五百万银子,包括统一农业税、各类商税、行政费用、官营企业上缴利润、盐务上缴利税、铸造货币收入等各类常规财政收入。
不包括抄没的一次性所得!
这么多钱,最后大楚帝国又会花出去的,进而进入整个经济循环体系里。
比如给官员以及将士们发放的薪资、补贴,这些庞大的资金将会通过官员以及军人的手,重新进入市场。
还有采购各类物资的资金,比如采购各类军事物资,又能给各工厂带去订单,给工人们带去收入,给为工厂供应原料以及其他服务的民间商人,手工业者,经济农作物种植户们带去收入。
通过直接已经间接,庞大的财政收入所能带动的就业人口、农户增收是非常庞大的。
哪怕是在后世如此庞大的经济体系里,通过财政支出刺激经济,那也是诸多大国们常用的手段,并且很多时候效果相当不错。
比如二战前的德国和美国,都这么干过,通过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来强行拉动就业,盘活经济。
而大楚帝国里的以工代赈,某种程度上也是属于这种套路,只不过大楚帝国的以工代赈,其扶持对象要更加明确一些,只是各种流民、灾民。
同时近现代国家玩这种刺激性政策的时候,都是空手套白狼,直接用信用化的纸币,很容易造成通货膨胀,搞不好还会把整个国家都带到战争的深渊里。
而大楚帝国则是需要拿出真金白银,没玩,也玩不了信用纸币。因此难受的只是帝国官方的财政!
但是相对的也不会造成太大规模的通货膨胀。
毕竟金银是固定的,并没有因为大楚帝国怎么花就变多了或者变少了。
税收,在罗志学的心中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所实施的一系列税收政策,尤其是统一农业税,商税等更是被罗志学视为基本国策,是构架整个大楚帝国中上层建筑的基础。
而官员们如果看不透这一点,或者说知道但是还是反对,那么就不要怪罗志学心狠手辣了。
当着朕的官,拿着朕发的工资,享受着朕给的权力,还逼逼说着说那试图动摇大楚帝国的基本国策,其心可诛!
所以对这些人,早先时候罗志学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再加上早期发展阶段里,手底下可用的人是在没多少,所以也就当做没看见了。
但是现在!
随着大楚帝国里持续招揽各种人才,也就不缺当官的人了。
在楚北的时候,连个秀才罗志学都当成人才,属于非常典型的官帽比人多!
但是现在,哪怕是前明时期的举人和进士来了,罗志学都是懒得搭理了,爱干就干,不干滚蛋,因为现在的大楚帝国,是人比官帽子多了。
尤其是控制了整个江南地区,获得了大量读书认字的人口后,罗志学已经是可以自豪的喊上一声:外头一大堆读书人排着队等着当我楚国的官。
既然人手不缺,罗志学自然不会惯着那些端着大楚帝国的饭碗,嘴上却是骂着大楚帝国的人。
四月二十八日,借着一个汉天府那边有个知县贪腐了五万两白银的案件,罗志学故作震怒。
在御前参务会议上把吏务部还有督察院那边骂了个狗血淋头,说吏治如此败坏,简直让人震惊,而郭全书你身为吏务部尚书,责无旁贷,当场罚俸三月,并要求吏务部立即整改官场风气。
然后又把矛头对准了督察院,说督察院近期的工作让人难以满意,吏治如此败坏,贪污之风如此猖獗,就是因为督察院不作为。
作为督察院,不查贪官污吏的话,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如果督察院里的众多督查和御史们不相干了,直接给朕卷铺盖滚蛋。
要求督察院立即开始着重打击渎职、贪赃枉法等各类官职人员违法问题,否则严惩不贷。
骂完了两个参务大臣后,罗志学又开始长篇大论,从上古周礼说到现在的忠孝,啪啦啪啦一大堆,说什么为人臣子要本分,被他妈天天给找麻烦,为人臣子不能干坏事,然后让朕背负骂名……把一群重臣说的面红刺耳。
又说什么吏治是帝国长治久安的根基,不容任何人破坏云云,又说这个汉天府里的知县,简直臭虫一个,贪张枉法,妄议朝廷大方阵,试图动摇税收国策……
这一天的御前参务会议里,基本上都是罗志学一个人在发飙,七个参务大臣外加十八个协办大臣,全都是低着头挨骂……
而这种情况,在大楚帝国成立数年来其实是很少见的。
当挨骂的时候,很多大臣们的直觉就已经告诉了他们,这事不简单,背后肯定有什么事惹毛了陛下。
要不然的话,陛下是不会在御前参务会议这种正式而严肃的会议里,专门拿出吏治问题来说的,并且还上升到了帝国根基的程度。
那个啥……
大家都是聪明人,他们也知道,自家陛下同样不是傻蛋,更不是什么何不食肉糜的皇家少年。
别觉得罗志学年轻,今年不过十九岁而已,但是你要知道,罗志学可是在崇祯六年的时候就投身流贼之中,那时候他才十五周岁呢,哪怕说虚岁,也不过十六岁而已。
等到十六岁的时候,即崇祯七年的时候,就已经是一军首领,成为了伏牛山保乡营大将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