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_分节阅读_第484节
小说作者:雨天下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36 MB   上传时间:2024-09-03 17:50:56

  因此,承顺八年夏秋的这一场战斗,对于大部分大楚帝国的国人而言,也就是大楚邸报上的些许捷报报道而已,实际上并没能感受到战争的气氛。

  大楚帝国各地里,战争并不是人们讨论的日常,一些日常事情才是他们讨论的重点,即便是一些读书人,士绅们讨论国家大事,更多的也是说一些内部的政策,比如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业政策和工商政策。

  尤其是农业政策,大楚帝国在承顺四年开始的五年农业发展计划,如今已经是进入了第四个年头。

  过去的四年里,大楚帝国从多方面扶持农业发展,大量的水利设施被修建了起来,防洪堤坝、灌溉引水渠、大量的水井都被修建了起来。

  同时为了更好的扶持农业生产,大量的官办中、小型机械厂也是在众多的府城乃至一些大县的县城里被修建了起来。

  这些采用水动力机械的机械厂,看似不起眼,但是却给大楚帝国带去了剧烈的变化。

  更多,更好的大量铁制工具被生产出来,然后平价推向市场,进而被农民们以及众多的手工工匠们所获得,继而抬高了他们的生产效率。

  生产效率这个词,咋一看似乎还觉得有些虚,但是却实打实的改变人们的生活。

  农民们耕种土地的时候,更加省力了,他们也就能够同时耕种更多的土地,尤其是一些地广人稀,依旧有着大量可开发耕地的地方,当地的农民们几乎都在屯垦开荒。

  虽然依旧很辛苦,但是收获的粮食却是更多了,在交收后可以留下来的口粮也就更多了。

  更不要说,大楚帝国为了扶持农业发展,对开垦荒地还有着三免两减半的农业税优惠措施。

  这些,都是极大的改善了农民们的生存状况。

  其中最能体现民众生活有所改善的一点就是,民间的婴儿出生数量大幅度增加。

  局势稳定,收获的粮食也多了,自然也就能促使民众有动力去生更多的孩子,并养活他们。

  民政部那边已经多次递交报告,说是最近几年,民间的婴儿出生数量开始大幅度增加,但是相应民间的各种医馆,大夫的人数却是没有影响的增加,一直都在申请加大对医疗卫生方面的经费,并申请设立专门的医科学院,以培养更多的大夫。

  对此,承顺八年十一月份,罗志学召开了针对性的医疗卫生御前会议。

  不仅仅是文官方面的参务大臣们尽数参与,此外军方的参务大臣也是参与了。

  至于一项属于内政事务的卫生医疗会议,为什么会有军方参与……那是因为军方才拥有大量的专业医疗人才,还拥有大楚帝国里仅有的医疗人才培养机构,也就是陆军军官学院医科以及各新兵训练营里的医疗兵训练体系。

  陆军军官学校里的医科,是培养专业的医疗人才,奔着培养大夫去了,专注于外伤以及防疫乃至防蚊虫叮咬等等。

  众多新兵训练营里的医疗兵训练体系,则是直接从新兵里招募并培养为医护兵,主要用于战场抢救伤员,战争时期照顾伤员之类的。

  而这,也是大楚帝国目前仅有的大规模医疗人才培养体系。

  其他院校都没有,至于民间……现在都还停留在医馆,大夫-学徒模式呢,谈不上什么规模。

  哪怕是官办的太医院,其实和传统封建王朝的太医院也差不多,其医生的来源都是直接征召那些有名望的大夫任职,这些大夫们也会带几个医士学习之类的,虽然人数也挺多的,但是说根到底,还是言传身教的学徒模式。民政部这边想要搞的却是医疗教育化,想要成批量的培养出来大夫,而且培养成本还不能太高。

  此外,还有很特殊的一点就是,目前帝国里几乎所有能拿得出手的创伤科,以科学的方式研究人体,病理的医生,清一色都是军医……

  陆军军官学院医科里的军医们……虽然很多都是传统医学世家子弟出身,打小就接触传统经验医学,但是进入医科后,他们学习的却是人体内部构造,经常解剖,再用各种显微镜观察各种微生物,试图搞明白到底是什么东西让人感染致病。

  他们,学的是罗志学授意下,准许科学理念的现代医学。

  当然,实际治疗的时候,也会结合传统的经验医学,给病人开的药,其实大多也是中药方子……毕竟有些草药方子,是经过了众多的经验得知有效的,尽管还不知道为啥有效,但是好歹能治病啊。

  甭管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

  因此,那些军医们虽然学习的是新式的医学理论,一门心思琢磨着找出各种致病的病菌,并把他们干掉……但是也不影响他们继续用各种中药方子治病。

  两者不冲突!

  至少,在新式医学理论下的各类新式药物研发出来之前,两者不能冲突!

  民政部那边,想要培养的也不是传统的经验医学的大夫,而是结合了新式医学理论和传统经验医学应用的综合性人才……

  而这离不开军方的配合!

  在御前会议上,民政部的官员们是各种强调,各种诉苦,说什么民间的医疗实在太差,每天都有无数人死于疾病当中,其中相当多一部分还是未成年人以及怀孕发妇女。

  为什么古代人口的人均寿命这么低啊,固然有营养不良,人们活到四五十岁就老的动不了的缘故,但是更主要的还是大量未成年人以及怀孕妇女死亡大幅度拉低了人均寿命。

  怀孕妇女的危险就不用说了,大部分人都知道古代女人生孩子,基本都是从鬼门关里走一遍,能不能活着生下孩子,得看命。

  而这个概率可不会太高!

  至于幼婴儿的高死亡率,这一点恐怕后世人就没那么多人去关注并了解了,实际上,古代人的孩子想要活到成年是非常困难的。

  不说普通人家,哪怕是权贵世家,甚至皇室里,其婴儿想要顺利活到成年也是非常的困难。

  翻开史书随便看,就会发现很多皇帝生了不少儿子,但是最终能活到成年的皇子却没多少,以至于出现血脉断绝,最终让兄弟子侄继承皇位的情况。

  前明崇祯他老哥,也就是天启帝朱由校,他可不是没有儿子,足足生了三个呢,但是没一个活下来的……

  最终天启死了后,这龙椅宝座才便宜了崇祯,最终崇祯用力过猛,一脚就把明王朝这座破房子给踹翻了。

  而类似天启帝这样没有儿子的皇帝可多了去!

  而这可是皇家!

  皇室所能享受到的是这个世界上最顶级的医疗资源,各种御医围着转,可就算这样,皇子皇女的夭折率也非常高。

  而普通人家的孩子想要活着长大,那就更加困难了。

  一开始,罗志学也知道孩子想要顺利长大不容易,但是也不以为意,然而当看到了民政部那触目惊心的报告后,却是不得不慎重了起来,并召开了专门的一场御前参务会议进行讨论卫生医疗事务。

  民政部递交上来的报告,并不是大规模的统计报告,只是民政部下属医疗司,对应天府下属的某个镇子的跟踪研究,结果让看习惯了部队伤亡数字的罗志学都是感到震惊不已。

  这些幼婴儿以及怀孕妇女的死亡率,高到远远超过他的想象。

  他很难想象,报告中一个家庭两兄弟,他们的媳妇竟然都先后因为难产而死,大哥家的三个孩子,一个只活了几个月,一个活了一岁多,还有一个在三岁的时候也死了……弟弟家一个孩子,也在一岁多的时候死了。

  这一大家子,到最后,依旧只剩下他们兄弟二人……

  这虽然是比较极端的个例,罗志学也清楚民政部把这个例子写出来,就是为了引起他的震撼。

  但是罗志学依旧从字里行间里感受到了民生的艰难!

  这也让罗志学明白,普及型的医疗改革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第575章 普惠性医疗

  御前卫生医疗参务会议里,各方稍微表态后,民政部的官员就开始详细介绍了帝国内部的医疗卫生问题,一边介绍还一边诉苦。

  总之就是想要获得更多的支持。

  在民政部的报告里,主要重点提及了城市卫生问题以及医疗问题。

  城市卫生问题嘛,这倒是早就开始做了,倒不是因为医疗什么的,而是为了防止大规模传染病爆发。

  再有就是,除了少数的城市外,其实很多城池的规模都不大,城墙内的常住人口很少的。

  一个普通的县,其县城里的常住人口往往也就几千人,大县才会上万人。

  府的话,少的万把人,多也不过几万。

  只有一些大规模的城池,比如省城,商业重地,才会有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人口。

  比如金陵城,苏州,杭州等大城市。

  而对这些大城市,帝国的对市容市貌的管理是非常严苛的,城市卫生问题倒是不算严重。

  而医疗问题则是医生以及药物双双短缺,导致大量人口死亡的问题。

  而这两点,又可以汇总为降低死亡率,提高人口平均寿命的问题。

  人家民政部官员说数据,摆事实,再加上一副为民请命的模样,搞的其他部门的官员们都不好进行辩驳。

  哪怕是军方那边,也是不等罗志学开口发文,就主动表态说会支援地方医疗事业云云,愿意抽调若干军医协助地方建立地方医疗教育体系。

  财务部那边则是表态,可以协调部分经费加大对医疗事业的发展,用于培养更多的医疗人员。

  哪怕是吏务部那边,也是表示可以考虑把官办医疗机构的从业人员纳入官员体系里,但是效仿新式教育体系里的官办学校的老师们,只给予品级薪资待遇,不给政治待遇。

  教育和医疗行业,这两个行业比较特殊,而给予官身也是有传统的,传统的官办学校,比如传统封建王朝里的县学,府学,其教俞都是有品级的官员,一些普通老师虽然没有官身,但往往也是登记在册,和衙门里的六房吏员们一样领取国家钱粮。

  而大夫们,则是有太医院这么一个机构在,太医院里的各级别的医生们也都是有官身的。

  大楚帝国也设有太医院,其机构设置虽然和明王朝时期的太医院是属于整个医疗体系的管理机构不一样,大楚帝国的太医院是纯粹的医疗机构。

  至于医疗行业的管理机构,则是民政部医疗卫生司。

  大楚帝国太医院,嫡属于皇室,归属宫务厅管辖,主要为皇室成员提供医疗服务,设正三品掌院一人,从三品协院两人,下设各科御医一人,太医若干,设有外科、内科、儿科、妇科、骨科、皮肤、口腔、眼科等大小二十几个科室。

  这些御医、太医们。除了少部分是从全国范围内选拨的传统中医泰斗外,更多的还是新式医学的医生,都是过去多年来陆军军官学院里自行培养的新式医生中的佼佼者。

  这些医生,说是新式医生,但实际上这些医生基本也是中医世家出身,从小接受过完整的中医教学,只不过是进入了陆军军官学院医疗科后才接受了新式医学理论培训而已。

  他们的诊疗都是新旧结合,看似套用了新式医疗理论,但是开的药还是传统的药方……没办法,他们也没各种抗生素之类的现代药物啊。

  现代人的高医疗水平,是建立在现代医学发展之上的,不是知道各种理论就管用的。

  巧妇还难为无米之炊呢,医生也不例外!

  如此情况下,传统的经验医学的各类传统中药,还是有一定的价值的,只不过太医院里也在持续的研究,试图搞明白各种乱七八糟的中药方子里,到底那些是真的有用,那些是没啥用。

  那些起到了实际治疗作用的各种方子里,到底是其中哪一味药材去到了治疗的作用,而这药材里到底是那部分起到了作用,能否提取出来有效成分。

  总之,虽然搞不明白为啥能治病,但是好歹要明白到底是什么在治病……不能两眼一抓瞎,人家烫伤了你还给他用童子尿来敷,要有多扯淡就多扯淡(非虚构,笔者见过的真事)。

  ——太医院地位特殊,里头的医生们自然都是有官身的,甚至其中大部分还是军职……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军医,只是调到太医院里工作,顺带研究医学而已。

  效仿太医院,那么其他建立的官办医学,自然也能给予从业人员官身。

  有了编制,再有了师资力量,还有了财政上的支持,这新式办医疗体系也算是落实的差不多了,不过在罗志学看来却还是不够。

  因此在会议中间,罗志学罕见的在这种普通内政会议上进行了表态:“医疗改革发展,需要一个过程,老师们要培养,大夫们需要学习成长,各类药材的培育种植也需要时间,急不来也是很正常的,但是人命关天,我们不能因为客观上的困难就安心的等待着医学院建立起来,然后花几年时间去培养一批大夫……这样五年后,十年后我们才能办多少官办医院,能够覆盖多少人群?”

  “办医学院,搞综合性的大医院,研究各类新式医学理论,研究各类新式药物,研究传统经验医学在新时代的实际应用,这些都是必须的,也是正途。”

  “但是做事情的时候,有时候不能看的太高,也要适当的低一低头,向下看!”

  “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是先进乃至划时代的医学体系吗?不错,我们需要他,但是在这之前,我们更需要的是普惠性质的基层医疗!”

  “你们之前说的各类医疗教育、研究以及官办综合医院都要搞,此外朕再吩咐一点,那就是要在各县至少办一所官办综合医院,有条件的镇也要办一所官办诊所。”

  “此外,要对如今的广大传统的大夫们进行资格审核,把一些弄虚作假的毒大夫清理出医疗队伍,对合格的大夫们授予官方认可的行医资格证书。”

  “要大量培养基层医生,尤其是乡村里的医生,哪怕他们只懂得诊疗最基本的伤寒和外伤,那也能够极大的改善广大农村地区的医疗条件!”

  说着,罗志学看了在场个人,尤其是民政部那边的官员后道:“这事在朕看来,比办几十所哪怕上百所的大型医学更加重要,更紧迫。”

  罗志学听他们说了一大堆,发现他们说的都挺好的,但是就和他一开始说的那样,关注点都太高了……或者说他们关注的是发展医疗本身,一定程度上有些忽视了医疗的本质。

  医疗的本质是什么?救死扶伤?是也不是……或许普通人会这么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78页  当前第48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84/117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老子就是要当皇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