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枪械研究所、火炮研究所这种专门研究军火的官办研究所,也是经过改革后也是采用了商业运营的模式进行运营。
比如大名鼎鼎的金陵枪械研究所,以前直接归属工业部,不参与商业经常,研究成果直接归属国家,不进行商业运营。
但是经过改革后,枪械研究所被独立出来进行商业运营,由江南武器公司持有大部分股份,工业部保留了一部分股份,然后皇家理工学院也持有一部分股份,其研发成果会通过专利授权的方式授予江南武器公司,从中获得利润然后继续维持武器的研发。
不过一些基础研究项目,尤其是纯理论研究的实验室,研究所则是依旧归属工业部直属或归属各大高校,主要是这些纯理论或基础研究没办法直接产生经济利益……
比如研究数论的那一票数学家,研究理论物理的理论物理学家,还有研究天文的天文学家们……虽然他们研究的东西很重要,但是他们研究的东西太过高大上,和普通人真心没啥关系,也很难短时间内就产生经济利润。
这些基础理论的研究项目,自然就需要官方资金的扶持了,要不然那群数学家还有一票理论物理学家得饿死……
因此到了现在的大楚帝国里,各种研究项目非常多,而研究资金来源也是多种多样。
一般来说,纯基础理论研究的资金来源都是财政资金,直接从财政拨款的那种……什么数学啊,理论物理,还有其他一些前沿理论研究等等都是如此,这些研究有一些是依托各高校展开,财政给高校拨款,高校给研究项目拨款。还有一些则是直接属于礼教部或工业部又或者其他部门的研究所、实验室,这个更简单,直接使用各部门的财政拨款。
还有一种是官方资本,这个官方资本和财政资金不是一个概念,财政资金是税收里直接拿出来使用的,属于官府财政预算的一部分,而官方资本主要是指大楚帝国工业部、财务部、礼教部各部以及地方工业厅处等官方机构所控制的官办企业的资金,是属于大楚帝国经济体系里的一部分。
以官办企业为主导进行研发投入,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各类武器研究,蒸汽机研究等等,三大蒸汽机厂商可都是清一色的工业部全资所有。
在有一部分则是民间资本了,这些民间的研发资金其实也非常的庞大,大楚帝国里的民间资本还是很庞大的,李氏制铁公司的规模以及产值可是不小,而李氏制铁包括下属子公司在内,在各领域的研发投入规模可是非常庞大的。
还有苏秦纺织公司,该公司在纺织业相关的研究投入非常大,比如棉花选种育种,纺织机械设备的研发,染料的研发等等这些传统业务就不说了。
最近几年的苏秦纺织公司规模扩充的非常迅速,并且朝着多元化发展,涉足新领域的时候也会大手笔进行投资。
苏秦纺织公司除了纺织领域外,还涉足各种化学制品,主要是涂料还有日用化工,去年其下属的一个子公司还获得了火药生产许可证,进军火药领域。为什么一家纺织公司会涉足火药还有日用化工领域啊?
因为他们本身就拥有大楚帝国里规模最大,技术最顶级的染料工厂以及研发水平。
染料这东西,本身就是化合物的大集合!
人家苏秦纺织公司不单单自身养着一堆化学专家,还和多所高校保持了合作一起合作研发各种乱七八糟的化合物。
这各种乱七八糟的化合物研究多了,不少化学副产品也就出来了。
二十五年的时候,他们研究出一种新的黄色染料,结果无意中发现这东西很容易爆炸……其强大的爆炸威力却是迅速引起了军方的注意。
军方那边让他们继续研究,甚至还给他们弄了个火药生产许可证呢。
军方就指望着他们能够继续把这种炸药进行改善,然后用在军事用途上……不过一时半会的估计搞不出来,这鬼东西研究以及使用起来太危险,不好搞啊!
苏秦纺织公司搞新炸药,一时半会是搞不出来的,对大楚帝国现有的国防力量增加不大,军方扶持也只是为了未来……而军方的各种扶持项目多了去,苏秦的新炸药项目也只是其中一个而已。
倒是金陵火药研究所那边的不少火药新成果极大,极大的推动了大楚帝国的国防工业的发展。
如今大楚帝国所使用的火帽击发枪里所采用的铜火帽,就是这个研究所搞出来的。
同时他们还持续对黑火药进行了各种改良,从工艺到比例成分各种尝试,最近还搞出来一种燃烧速度比较慢的火药,这种黑火药对比以往的黑火药颜色要更浅一些,呈现栗色,也被称之为栗色火药。
目前已经用这种栗色火药进行各种试验,发现作为火药发射药效果非常好,比较慢的燃烧速度,可以让它稳定燃烧,使用更多发射药的时候不容易炸膛。
简单形容就是黑火药是爆炸瞬间就炮弹以最大速度推出去,那么栗色火药就是滋滋滋的缓慢燃烧,然后把炮弹逐步加速推出去。
军方对这种栗色黑火药非常重视,已经进行了各种实际测试,同时组织镇江火药工厂进行前期试验生产,不出意外的话,军方会把这种栗色火药大规模应用,充当火炮的发射药使用。
嗯,只用于火炮的发射药,最好是大口径火炮。
不过这东西不适合充当火枪的发射药使用。
后续栗色火药如果能够广泛应用的话,对于大楚帝国的各种火炮的性能提升也有着极大的作用。
得知这个消息的罗志学还在四月下旬的时候,看了一场军方组织的新型火炮的试射。
而试验的也不仅仅是栗色火药这种发射药,还有火炮本身,因为这一次参加御前试射的新型火炮,清一色都是前装线膛火炮。
尽管以大楚帝国目前的基础工业水平而言,生产制造线膛火炮有比较大的困难,其成本也会非常高,然而线膛火炮所表现出来的巨大威力却是让军方无法拒绝。
前装线膛火炮,对比以往的滑膛火炮所体现出来的巨大优势,一个是有效射程,因为线膛的存在,可以轻易的让火炮打出去几千米甚至更远的距离,并保持极大的精度。
第二个则是威力!
因为前装线膛火炮使用的是圆柱形炮弹,拥有更大的装药量,而更大的装药量意味着更大的爆炸威力。
这从之前试验装备的海军150毫米前装线膛炮的威力就能够看的出来,它的口径只有150毫米,但是其爆炸威力却是超越了楚军目前现役的其他所有大口径滑膛火炮,包括那些两百多毫米的攻城重炮。
这让该款150毫米前装线膛炮,成为了大楚帝国目前威力最大的一款火炮!
这两大优势,足以让军方,尤其是海军那边忽略线膛炮成本高,身管寿命低下的缺陷了。
倒是陆军那边虽然也对前装线膛炮很有兴趣,也尝试搞前装线膛炮,不过没有和海军那么大的决心,想要全面进行换装。
对于陆军而言,火炮这东西威力固然重要,但是成本也很重要,同时使用寿命也非常重要。
毕竟陆军的火炮在使用频率远远比海军的高,尤其是很多海外部署的军队,打仗的时候随便都能打出去几十发炮弹,如果遇上攻坚作战的时候,一门火炮打出去几百发炮弹都是可能的。
你给他们只能打一两百发炮弹的线膛炮,陆军要骂娘的……因为这意味着一场战役可能还没打完,火炮就没用了。
再就是成本问题……陆军对火炮的成本要更加的敏感,不像是海军一艘战舰都是几十万的,舰炮的价格多一点少一点影响不是很大。
同时海军方面的战舰,因为蒸汽机动力的发展,导致船体设计变的更加麻烦,部署火炮的空间也更麻烦,因此目前更倾向于装备数量少,但是射程更远,精度更高,威力更大的舰炮。
整体思路就是利用蒸汽机动力以及射程更远的线膛炮,玩放风阵战术,尽可能的在远离上干掉对手,继而避免在两三百米的距离上和敌舰玩近距离海上排队枪毙!
海军的发展路线,也为前装线膛炮获得了更大的竞争空间。
因此这一次的新式火炮试射,主要看的也是海军方面的前装线膛炮。
罗志学一抵达试验场,首先看见的就是前头的一排黑乎乎的火炮,其中的一门大炮更是引起了罗志学的注意。
这玩意很大,比周边的其他新式火炮明显要大一圈!
不用罗志学开口询问,一旁的官员就主动开口解说了起来,通过解说罗志学知道了。
这是当涂重型火炮厂最新研制的200毫米前装线膛舰炮,炮重足足十几吨多,光看重量就知道这玩意是典型的大口径加农炮,只能作为舰炮或要塞火炮使用。
这玩意有效射程可以达到五千多米,嗯,这是火炮自身的性能,但是想要命中如何遥远的距离,前提是炮手能够准确瞄准……在陆上都还好,如果是在海面上那么基本要抓瞎。
如今情况下光靠原始的观瞄手段,海战中想要击中五千多米外的敌人,各路神仙一起来给你祈祷,那都没用!
除了这门大家伙外,更多的还是其他口径,不同分类的前装线膛炮,而其中最为引人重视的不是200毫米舰炮这种大家伙,而是一种新型的150毫米舰炮,而这玩意才是海军最重视,准备大量装备的新型舰炮。
第740章 称霸海洋的开端
对于哪门巨大的两百毫米前装线膛加农炮,罗志学其实关注的并不多,也就是好奇看了看,问了问,但是连装备计划都懒得问……因为不用问也知道,这玩意就是海军搞出来的试验武器,根本就没打算装备。
因为这玩意太过沉重而且人力装填会非常的麻烦。
这可不是滑膛炮,而是前装线膛炮。
滑膛炮使用的是圆球形炮弹,炮弹的体积有限,弹重也就有限。
然而线膛炮使用的是圆柱形炮弹,体积大了好多倍,这弹重也就多了不少,这也就导致了两百毫米的圆柱形炮弹,光靠士兵人力搬运的话会非常的困难,更别说保持长期搬运装填进行战斗了。
想要用这种火炮,你还得给它配套一个搬运炮弹以及最后装填的机械机构才行。
最后,这种火炮其实也是严重的火力过剩……
放眼全球,没有什么国家的战舰值得楚军动用这种两百毫米的加农炮……就算需要攻城,那也可以使用同口径的两百毫米短管榴弹炮啊,根本用不着这么长身管的舰载加农炮,没那必要!
还有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东西不用问都知道很贵。
太贵的武器,楚军一向来都不喜欢!
在大楚帝国里,军方是否装备一种新武器或其他装备,除了要看性能外,还要看成本以及实际需求。
简单来说就是要看性价比。
并不是说什么先进就装备什么,也不是什么便宜就装备什么,而是要从中选择一种比较适中的武器装备。
此外还要看这种武器是否有比较大的实际使用价值,这个实际使用价值嘛,主要是看对手……根据敌人的情况来装备武器。
最典型的就是盔甲了,如果按照后世的观念,大楚帝国陆军都是清一色的线列步兵以及炮兵还有骑兵部队了,这种排队枪毙时代的军队,除了骑兵会配属胸甲外,其他的兵种都不会穿戴盔甲的。
但是大楚帝国陆军依旧大规模配属盔甲,尤其是线列步兵们依旧大量配属轻型半身甲。
为什么?
因为后世的线列步兵们所需要面对的敌人是同时代的敌人,他们的敌人也是线列步兵为主,而盔甲除非做成比较厚,但是面积比较小的胸甲形状,不然的话基本挡不住火枪!
换句话说,在线列时代里,步兵的盔甲基本没卵用,还会增加步兵的负重影响机动性,更会增加成本……这是线列时代的步兵们抛弃盔甲的重要理由。
而骑兵们之所以继续保留胸甲,那是因为骑兵作战的时候,经常会和敌人的骑兵作战,而骑兵们还普遍配属冷兵器,骑枪这种武器的应用历史非常漫长,原时空里哪怕是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都还有骑兵把骑枪作为主武器,并获得巨大的战术成功。
这就是在1920年的时候,波兰骑兵尤里乌什所部一共一千七百骑,手持在世人看来老掉牙的骑枪对战苏第一骑兵军一万七千五百哥萨克骑兵,结果苏军骑兵惨败,波军以自身五百伤亡的代价,歼灭了苏军四千余人。
这一场卡莫罗战役乃是前后两百年来规模最大的骑兵对决,也是枪骑兵最后的绝唱,更是一场典型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军事奇迹,嗯至少波兰人这么认为,深究的话其实这一场战役里火炮以及机枪还有步枪等火器依旧占据了主要的战术地位。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波兰枪骑兵的那根骑枪依旧在最后抢走了所有的风头!
骑枪都用到了1920年,马刀就更不用说了,哪怕是二十一世纪骑兵们都还在用着马刀呢,尽管二十一世纪的骑兵基本已经沦为仪仗队,但是在一战和二战期间,马刀依旧是骑兵们的主要武器,甚至还有一次骑兵正面冲击步兵阵地,并且获得成功的战例。
1917年的时候,在巴勒斯坦地区,英属澳大利亚的八百名骑兵进攻三千名土军驻防的贝尔谢巴,他们出人意料的并没有选择下马步战,而是直接发起了策马冲锋,穿越了枪炮组成的火力封锁线,最后杀进了土军的阵地,并成功夺取了该城。
值得一提,这也是自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克里米亚战争后第二次,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骑兵正面冲击敌人步兵防线,并获得成功的战例。
嗯,其实近现代里,大规模骑兵发起正面冲锋,但是最后失败的战例更多,不过失败者没人在乎,所以就不说了。
卡莫罗战役、贝尔谢巴战役之所以出名,就是因为他们是非常罕见的成功例子……就跟古代的夜袭战赢了一样……李愬风雪夜袭蔡州,足足被吹了一千多年啊!
为什么?因为除了他,其他无数想要尝试夜袭的将领都扑街了……老惨了!
进入二十世纪后的骑兵冲锋作战变成了奇迹,不过在十九世纪中期以前,骑兵冲锋却是非常常见,更别说十八世纪,十七世纪这些更早期的时期了。
在滑膛枪炮时代里,骑兵们的骑枪以及马刀杀伤力十足,乃是不可或缺的兵种。
既然骑兵都在用冷兵器,而彼此作为对手的骑兵们,为了防备对方骑兵的冷兵器杀伤,自然也就有了配属盔甲的动机,因此骑兵的胸甲一直装备到了一战时期。
因此在盔甲上,可以很清楚的看的出来一种武器装备会不会被大规模使用,是有着众多的因素所影响的,其中敌人的威胁是比较重要的一环。
而在目前的十七世纪中期里,大楚帝国陆军所面对的敌人们,普遍还处于冷热交替的时代,哪怕是欧洲那边的军队燧发枪装备的也不多。
甚至一些落后的土著国家里,连火绳枪都没有,依旧在使用弓箭长矛这些冷兵器。
因为敌人依旧大量装备各种冷兵器,因此楚军配属的盔甲依旧能够发挥出来一定的防御作用。
这就是楚军里的线列步兵们,为什么还装备轻型半身甲的缘故……这种盔甲不是用来阻挡子弹的,其实更多的是用来阻挡敌人的长矛和弓箭还有马刀、骑枪之类的冷兵器的。
同时,这也是楚军的步兵们,为什么不配属重型全身甲的缘故,因为哪怕是重甲也挡不住子弹,还不如扩大防护面积并节省一些重量,以加强机动能力呢。
不过派遣到海外的军队里会少量配属一些全身重甲,这玩意平时也不用,一般都是在面对没啥火器的土著军队时用。
当土著们连个火绳枪都没有的时候,楚军就喜欢让掷弹兵们穿上这些全身重甲,然后拿着火枪打对手……如此土著们的弓箭就无法伤害到这些铁罐头,等土著们付出惨重代价冲上来后,这些铁罐头也能很好的保护士兵,降低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