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双方演习,采用的都是演习训练专用的空包弹,你来我往打的挺热闹的。
毕竟参加演习的旧式部队足足有三师一骑兵旅,处于兵力上的巨大优势,尽管武装装备上处于劣势,但是依旧依靠兵力上的优势进行多种方式的抵抗。
尤其是利用骑兵部队进行袭扰打击。
这打起来还是挺热闹的。
不过到最后,第一师还是依靠着绝对的火力优势一路平推……硬生生把数倍己方兵力的旧式军队给干翻了。
尤其是最后的攻防会战,密集的炮兵火力以及步枪火力,直接打的对面抬不起头,只能依托防御工事进行抵抗。
这一次演习结束之后,罗志学给予了双方指挥官高度评价。
陆军内部也是根据这一次的演习结果,部分将领提出来了给师级部队装备更大口径的后装线膛火炮。
一百二十毫米的榴弹炮太重装备不了,但可以高一种一百毫米左右的榴弹炮嘛。
毕竟当敌人躲进防御工事的时候,七十五毫米口径的炮弹虽然威力也不错,但还是差了些,如果能够有一百毫米左右的榴弹炮,那么炮弹威力更大,足以大量杀伤躲在防御工事里的敌人。
对此,罗志学懒得搭理。
因为放眼全球,不可能有第二支军队能够和楚军这样,勾构筑出来如此完善的防炮工事,并且装备大量的先进前装滑膛炮。
别看旧式军队武器落后,但那也是相对而言,实际上参加演习的所谓旧式军队,他们配属了大量的115毫米野战炮,这玩意的有效射程也能够达到一千五百米,并且大量发射木制弹托圆球形榴弹。
而且还能性能更加先进的火帽击发枪。
躲在战壕里进行反击作战,威力还是相当靠谱的。
而这些条件,各国土著都不可能达到。
因此陆军那边说的新式军队的火力还是不够猛,罗志学都懒得搭理他们。
新旧演习结束之后,这一次的实弹演习并没有完全结束,因为还有一场新式军队之间的实弹演习呢。
那就是第一师和近卫军第一师之间的演习。
只不过这一次的演习并没有双方全军参与,而是各自抽调了部分兵力,各自组成了一个大约四千人规模的混成部队,模拟野外遭遇战。
这一次演习,双方的装备几乎一模一样,都是十八型步枪加上七十五毫米山炮,训练水平双方其实也都差不多,采用的战术也相当。
而士气和勇气这些东西,毕竟演习嘛,士兵一个个都是不怕死的超人!
所以演习打起来就比较有看头了,只是打着打着,罗志学就发现双方的遭遇战变成了壕沟战。
因此演习一开始,双方遭遇作战的时候,任何一方都没有绝对的优势占据先手……打起来势均力敌。
为了避免损失后,不约而同的开始就地构筑野战工事。
随后你来我往又开始进行迂回作战……但是迂回过去也打不过去,导致迂回过去后往往就变成了阵地战。
这一次演习也证明了,火力密度大幅度提升的情况下,在缺乏大规模骑兵力量以及大口径火炮下,单纯的步兵进攻,很难突破防线。
演习结束后,陆军那边倒是挺满意的,但是近卫军那边就悄悄的向罗志学提出,加强近卫军炮兵火力的建设!
七十五毫米系列的火炮不够,得多装备中大火炮才行。
因为近卫军的假想敌,从来都不是什么土著,而是陆海军!
这一次演习打下来后,近卫军发现自家竟然没能获得什么优势,这哪里能忍啊!
更多更大的火炮必须安排上,要不然近卫军怎么控卫京畿?
同时他们也对现在使用的十八型步枪有些不满了……因为陆军也用这玩意,这让近卫军最近几年倡导的步兵火力优势落空了。
近卫军,迫切的需要一种火力更强悍的新式步枪!
对此……罗志学也是没搭理!
因为对面的可是陆军第一师……陆军在本土腹地其实一共也没几个这样的战备甲等师,但是近卫军八万多人,可都是一样的。
再说了,近卫军虽然主要任务是防备国内叛军……但这种防备,主要还是防备中小规模,突发的部分军队叛变,而不是说防备整个陆军!
如果一百多万的陆军都集体造反了,罗志学还当个毛线的皇帝,回家玩泥巴算了。
再者,近卫军自认为是控卫京畿,防备造反的……但实际上在罗志学的心里……近卫军和陆军以及海军,其实是相互牵制,平衡的关系。
平常时候,近卫军驻防应天府各地,但是陆军在九江和镇江以及徐州,各有一个甲等师驻防,三个甲等师隐约对应天府形成了战略包围!
同时在松江海军基地里,也有两个海军陆战团常驻,在海军舰队的掩护下,随时都能沿着长江朝着金陵城进军。
并且三方驻军的主要将领,都是属于关系不咋地的那种……罗志学不可能把几个彼此间关系很好的将领,都放在这些关键位置上的。
在罗志学的刻意安排下,陆军、海军以及近卫军,其实是形成了一个相互牵制的关系,不管谁动都会引来另外两方的剧烈反弹。
这也是罗志学这些年来所追求的军队平衡策略。
再加上一个和军方有些关系,但是又归属税务部直接领导的武装税警,这也就让大楚帝国内部,形成了一个复杂且稳定的军事派系各系。
如今罗志学要做的是维持这种微妙的平衡,让各方相互牵制,而不是去主动打破平衡!
因此近卫军那边想要把武器装备再领先一代……暂时就别指望了,容易打破平衡。
再者近卫军前脚要升级装备,后脚陆军和海军也会吵着要升级装备了。
这后装线膛武器的全面换装都还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完成呢,哪有多余的钱搞这些乱七八糟的。
所以,武器装备什么的就先这样,谁也别提升级装备的事。
结束了御前合肥演习后,罗志学倒是没有第一时间乘坐御用专列返回金陵城,而是顺便在安庐几个城市进行了简单的视察,看了看当地的经济发展。
第830章 乡镇小工业模式
御前演习结束之后,罗志学就近视察了当地的发展情况。
前两天重点看周边地区的农村情况,农业发展。
安庐地区的农业发展还是可以的,粮食产量有着比较大幅度的提升,尤其是黄河人工改道后,再加上持续多年在淮河流域大量投入的基础水利工程,让淮河流域洪涝情况大为好转,从以往的年年小涝,三年大涝变成了风调雨顺。
淮河流域真正意义上成为了安庐高官江以北地区的发展源泉。
这也让安庐地区的农业发展速度比较快,粮食产量提升巨大。
罗志学沿着铁路线,视察了几个县的农业生产情况后,对安庐巡抚衙门的农业生产工作表示了肯定。
同时也能对安庐省最近这些年围绕着农村地区所展开的一系列小工业表示了肯定。
这粮食产量增加了,让民众吃饱了,还要想方设法探索让农民们的收入进一步增加。
如何让广大的农民们增收,这是一个非常庞大乃至困难的问题。
各种各样的方法都有,比如推广收益更高的经济农作物,组织农村多余劳动力前往经济发展地区进行劳务输出等等,其实都是办法之一。
但是,最有效,同时也是最困难的方式还是在当地发展工商业,增加当地的工作岗位,就地吸收当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让当地农民获得更多的的额外收入。
只是发展工商业搞工厂,哪有这么容易啊!
全国各地的官府都在搞,但是说实话真正能够搞起来的并不多,尤其是安庐这地方……地理位置有些尴尬!
安庐横跨长江两岸,而帝国在长江两岸的工业布局,刚好完美的绕过了安庐……安庐西边有汉天府的大冶工业区,东边有应天府的当涂工业区……再加上还有发展的还算不错的九江以及南昌。
更不要说更东边的江南地区如同超级漩涡一样,吸收着周边地区的资金和人才以及各种资源。
然后最近这些年在安庐的东北部地区,又新崛起了徐州这个新型工业城市,就连北部中原的郑州也发展的挺好的。
唯独安庐……完美的错过了大楚帝国过去三十五年来任何一次工业腾飞!
早些年都还好,工商业发展还处于萌芽阶段,安庐那边搞了个淮南煤矿以及铜陵铜矿,再加上一些零零碎碎的轻工业发展,经济数据倒也能看的过去。
那个啥,那年头大家都不咋地,而且还有一大票处于战后恢复阶段,曾经遭到了严重破坏的北方省份作为对比,还有一些西南地区的偏僻落后省份垫底。
因此大楚帝国成立的前十多年里,安庐省地区虽然没啥大发展,但是凭借着早发优势,再加上长江水运优势等等,发展勉强还行,经济总量最好的时候,一度处于第八名的位置。
排在前头的是江南、浙江、应天、汉天、楚北、楚南、江西……光看这份排名,就知道哪怕很早的时候,安庐经济发展就已经非常尴尬了!
因为你细看这份排名,就会发现这些地区除了浙江外,其他都是长江沿岸地区……而长江安庐地区里,安庐的经济发展是垫底的那一个!
安庐的经济发展,长期以来都是处于非常尴尬的状态……这一点在工业上体现的尤为明显。
目前安庐地区,除了一个淮南煤矿和一个铜陵铜矿外,就没什么能够拿得出手的大型企业了。
而这两个企业,还是属于典型的矿务企业……挖矿卖资源的那种。
至于机械制造这些搞的不咋地,而轻工业发展也不行。
整个工业布局看着似乎啥都有……但是啥都不咋地。
如此一来,这发展速度自然也就不咋地了,虽然整体的经济总量是持续增长的,但是奈何其他省份增加的更快了。
几个经济强省/直辖府,如江南,应天、汉天、广东、河北等地就不说了,就算是普通省份的经济发展速度也相当快,并且把安庐抛在后头。
如楚北,楚南,江西,浙江等地。
就连曾经遭到巨大破坏的陕西,人家靠着西北重地的地理优势,倾力发展西安,硬生生搞出来了一个西北重工业基地,经济数据迅速超越安庐……
还有后来者的辽东省,这个在二十多年前还是一片荒凉的地方,靠着当地的丰富资源迅速发展,如今已经成为了整个北方地区里的经济重地。
你发展快,但是别人发展的更快,这就显得你落后了不是!
安庐地区就是如此,这看上去发展的似乎不错,每年经济数据也在增长,但不知不觉的,在本土诸省的经济排名里就排在了下游……
甚至一些悲观的人士认为,如今这个局面继续这么下去,恐怕不用几年都要被新纳入帝国本土腹地统治的南洋的部分省份给超越了……比如马六甲省最近几年的发展速度非常快。
人少地多,资源丰富,而且地理位置非常优越,不说的别的,靠着一个新加坡人家做一做港口贸易生意都能活的很滋润。
面对这种困局,安庐地区在这几年也是探索了诸多不同的发展途径。
比如重点布局安庐的新省城合肥的工业发展,通过承接应天府以及江南地区的一些工业转移来发展当地。
应天府以及江南地区的工业发展是非常迅速的,这不可避免的会导致在当地的一些企业成本上涨,而安庐地区本身就是劳动力输出省份,当地用工便宜,并且安庐本身也是一个大市场,就近在当地设立工厂的话,对于企业而言也能够有效降低运输成本。
这也让安庐地区最近几年的工业发展有所增速。
不过罗志学最关注的并不是安庐巡抚衙门,围绕合肥打造新兴工业城市的路子。
这种所谓的新兴工业城市,重点城市战略在大楚帝国里已经太多了……几乎每一个省都会想方设法发展工业,为此不惜通过搬迁省城,重点扶持一个城市等等。
在铁路时代到来后,过去十几年里为了经济发展而搬迁省城的省份,可不在少数……安庐可不是唯一的一个。
东北辽东,省城从辽阳迁移到了沈阳、辽北的省城从吉林迁移到了长春,黑水的生产从双江城迁移到滨江(哈尔滨),高丽半岛的东海省也从北部平壤迁移到了更南边的汉城。
江北的省城则是从淮安迁移到了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