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军登陆控制这里后,很快就在当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建设。
初期的建设工程主要集中在港口设施,包括深水泊位、安装蒸汽吊装设备、港口区的仓库等主要设施。
顺带还把之前西班牙人修建但是已经被摧毁的岸防炮台进行了简单的修理,不过并没有继续使用西班牙人遗留下来的老旧滑膛炮,而是从几艘结束了巡航作战任务,准备护航商船回南非的战舰,临时拆下来了两门一百五十毫米、六门一百二十毫米的前装线膛炮以及从海军运输舰上拆装下来的多门七十五号毫米前装线膛舰炮。
这几艘战舰护航商船返航的同时,已经有了四艘护卫舰以及一艘巡洋舰组成的第二十七护卫舰队抵达了加迪斯港,加入了欧洲远征舰队作战序列。
大楚帝国海军部署在海外作战的船只,并不是说一直都在海外执行任务的,而是采取轮换执勤的模式。
这主要也是海外地区普遍缺乏能够维修、保养新型战舰技术能力的原因,哪怕是南非港这个比较大规模的港口,其技术能录也比较薄弱,做一些简单大保养和应急维修还可以,但是一些深度保养维护以及维修,改装就比较困难了。
所以很多在海外服役的战舰,在海外服役几年后基本都要返回本土进行深度维护保养,顺带回国内换一批新兵。
因此一艘大楚帝国的战舰,其服役过程往往是在国内进行维护保养后,舰艇上接受一大批的新兵后,其实军官也是新派来的……他们将会在本土海域进行简单的训练。
训练几个月后,等新上舰的官兵们训练磨合完毕后,这艘战舰就会和其他多艘战舰一起,组成一个作战编队,通常是一艘巡洋舰率领数艘护卫舰。
这种编队通常为第X护卫分舰队,一般来说也都是固定几艘船,以便更加熟悉,而这几艘战舰将会从训练开始,就作为一个团队集体行动,前往海外执行任务。
目前大楚帝国海军的编制和早些年已经大有不同了,承顺三十二年的时候,大楚帝国海军进行了全军范围的编制调整,重新制定了新的编制模式。
海军总部有海军参谋部、海军军政部、海军后勤部、海军舰政部等海军直属部门。
同时还有四大行政舰队……即本土舰队、太平洋舰队、印度洋舰队、非洲舰队。
其中本土舰队,司令部设立在吴淞海军基地,本土舰队承担着本土沿海防务,全军培训任务、同时也承担全军战略预备队的综合性舰队。
所以本土舰队相当复杂,既有最顶级的先进战列舰、巡洋舰以及护卫舰,也有二三线落后战舰,还有一大堆的专业训练舰。
负责的海域也不是说只有华夏本土近海,而是整个西太平洋海域,从北边的白令海峡一直到南边的马六甲海峡,乃至澳洲海域都是本土舰队的负责海域。
太平洋舰队,司令部设立在北美洲金山府金山港,说是太平洋舰队,但实际上负责的是东太平洋海域的作战任务,因为这一区域没啥敌人,所以力量比较薄弱。
印度洋舰队,司令部设立锡兰省科伦坡,该舰队负责整个印度洋海域,其作战区域从非洲东海岸一直到马六甲,北到奥斯曼帝国控制区等,实力比较强悍。
非洲舰队……司令部设立在南非巡抚治下南非府开普敦港,该吉安丢早期只负责封锁好望角海峡,保护开普敦港南非地区,后续的逐步北上非洲西海岸,如今触角更是深入到了欧洲地区:欧洲远征舰队,就是嫡属于非洲舰队旗下。
鉴于非洲舰队的活动范围已经扩充到欧洲,未来更是需要承担大部分大西洋海域的作战任务,帝国海军高层已经准备把非洲舰队改称为大西洋舰队了。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四大舰队都是属于行政类舰队,并不是作战类舰队,平日里主要负责战略规划、港口设施建设、舰队管理等任务。
而实际作战、训练任务的话,其实是由更下一级的舰队来负责,如本土舰队辖区里的第一舰队、第二舰队、第三舰队。
这三支舰队,其实就是改编之前的北洋舰队、长江舰队、预备训练舰队……之所以没有南洋舰队,是因为早先的三大舰队主力之一的南洋舰队南下之后,已经演变成为印度洋舰队了,番号早就没了。
其中的第一舰队乃是大楚帝国海军的精华所在,配属有最新式的战列舰、巡洋舰、护卫舰,乃是大楚帝国进行海上决战的绝对主力……当然了,这只是设想中的任务而已,实际上第一舰队里的主力舰大部分时候都是在本土各港口里充当战舰博物馆,供民众等舰游玩……
第二舰队则是虽然番号很靠前,但实际上是一直近海内河舰队……这支舰队的作战目标从头到尾都不是外敌,而是本土内的潜在反叛实力,比如近卫军、陆军,所以他们配属了大量的近海战列舰、浅水重炮舰,以长江为主要活动作战区域。
私底下的口号就是,一旦陆军或近卫军反叛,陛下面临危机的时候,他们就得沿着长江一路冲上去护驾。
所以第二舰队也是诸多海军主力作战舰队里,唯一一支配属大规模海军陆战队的舰队,常年配有足足两个师,三万多人的海军陆战队驻防在吴淞海军基地里,名义上说保护吴淞海军基地,避免外敌入侵……但是这支海军陆战队的内部作战计划,清一色都是往金陵方向发起进攻的。
这也是第二舰队为什么番号如此靠前,仅次于海军绝对精华第一舰队之下的缘故,海军内部对第二舰队可是高度重视的。
第三舰队没啥好用的,就是个纯粹的训练舰队,顺带充当预备队,配属的船只除了专业训练舰外,都是一些比较老旧的落后战舰,这些老旧战舰平日里也是承担训练海军将士任务的,还有一批退役封存的战舰也归属第三舰队管辖。
必要时候,第二舰队里的这些二线老战舰乃至封存战舰也会重新启用,作为预备队舰队上战场。
本土舰队里除了这三支舰队外,还有若干区域性,负责本区域内日常巡逻,护航、岸防任务的近海守备舰队,如负责北部海域的北海舰队、扶桑海域的扶桑舰队、本土东南海域的东海舰队、南方海域的南海舰队、马六甲海域等地的马六甲舰队等。
在机动舰队,区域守备舰队之下,还有更次一级的实际作战单位,即各战列舰队、巡洋舰队、护卫舰队、近海舰队、巡逻舰队、内河大队、运输舰队等……对了,海军陆战队也属于这一层级。
战列舰队一般配属四艘战列舰,配属给各主力舰队充当作战主力,如欧洲远征舰队里下属的第八战列舰分舰队,就拥有两艘应天级战列舰以及两艘苏州级战列舰。
巡洋舰队,这种分舰队同样是配属四艘巡洋舰为主,但是在大楚帝国里专门的巡洋舰分舰队不多,目前只在本土舰队第一舰队旗下,配属了两支巡洋舰分舰队,专门配合第一舰队里的战列舰队作战,为主力决战舰队提供前出侦查、迂回侧击等作战任务。
护卫舰队,这才是大楚帝国海军里的主要组成,通常是由一艘巡洋舰率领若干护卫舰而组成,三艘护卫舰或四艘护卫舰不等,根据情况不同而有所不同。
这种护卫舰队广泛存在于海外各海域,承担主要作战,护航等任务。
欧洲远征舰队目前的主要作战舰队,除了第八战列舰队外,就是六支护卫舰队了,之前前往葡萄牙作战的作战编队,就是大楚帝国海军第三十七护卫舰队。
而近海舰队以及巡逻舰队、内河舰队,顾名思义,都是负责近海内河作战的,其中的近海舰队更特殊一些,因为这玩意只在本土舰队下属的第二舰队里有,也就是第一近海舰队、第二近海舰队,内设数千吨的近海浅水战列舰,足足八艘近海战列舰呢。
巡逻舰队,一般不配属给主力远洋舰队,而是配属给区域守备舰队,装备近海巡逻舰为主,主要承担近海巡逻,救援,护航,港口守护等任务。
内河舰队,其船型就非常复杂了,大多都是吃水很浅的内河炮舰,但实际上在一些大型湖泊里也会配属一些吃水比较深的传统战舰,但是依旧编在内河舰队里,其船型十几吨的小炮艇再到数百吨的炮艇都有,广泛分部在国内以及西伯利亚,南洋,印度,北美等各地区。
基本上大楚帝国的每一块地盘里,基本都会有这些内河炮舰,因为大楚帝国的扩张也好,殖民也好,活动基本都比较依赖沿海以及河流,所以内河炮艇是构成大楚帝国海外军事力量不可或缺的一环。
顺带一提,第二舰队看似挂着第二舰队这种咋一看似乎是远洋作战舰队的番号,但实际上是正儿八经的内河舰队,主要活动区域就在长江流域以及长江出海口一带,别说出海了,连其他地方都不去,就在长江里待着。
负责战略,行政事务的区域行政舰队、具体负责作战的远洋或区域守备舰队、构成基本战术单位的舰种舰队或海军陆战队,上述三级,一共构成了大楚帝国海军的海军指挥体系。
无数大楚帝国的战舰以及海军陆战队,在这一体系下运转着。
而这种体系下,再加上维护保养,海军官兵退役的需求,那么就会出现这么一种情况,几艘战舰组成的固定作战编队,战舰进行了维护保养之后,就会接受官兵上舰……其中的普通士兵基本都是新兵,不过这些官兵上舰之间实际上就已经由军官和资深士官们带着在训练舰上进行了最少数月的训练了。
以刚抵达加的斯港的第二十七护卫舰队为例子。
他们由一艘锦州级巡洋舰和三艘巴陵级护卫舰组成……这四艘战舰之前结束了执勤任务后,回到国内进行了深度维护保养,然后被新的官兵接受,随后以编队为单位进行了两个月的适应性训练。
适应性训练完毕后,他们二十七护卫舰队就接到命令,前往欧洲加的斯,加入非洲舰队旗下欧洲远征舰队。
为此,他们一路从本土航行前往欧洲加的斯,中途也顺带执行运输护航任务……和他们一起出发的,还有数十艘满载各种货物的海军运输舰以及民用商船。
这个远洋航行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远洋训练的过程,中间还会加入实弹训练等科目。
等几个月航行抵达加的斯后,基本上远洋航行训练乃至实弹训练搞的也差不多了,基本上也就具备了足够的战斗力了。因为这个时候,新上战舰上的新入伍水手们……已经不能说是新兵了,因为他们都已经在军官和士官的带领下,完成了将近一年的高强度训练,已经变成了正儿八经的老水手了。
抵达加的斯后,第二十七护卫舰队将会在这里执行任务,预计将会在加的斯欧洲海域停留半年以上。
半年以后将会护航商船返回南非开普敦港,抵达开普敦港后,战舰将会在当地的军用船坞里进行基础的维护保养,同时官兵们开始在当地休假。
维护保养结束后,官兵们再一次上舰,驾驶着战舰重返欧洲继续执行任务。
如此往返,根据战舰情况不一样,整个执行任务的过程有可能是一年多,但是也有可能达到两年多。
大概两年后,这个时候战舰的船体状况已经不都咋地了,靠着南非那边的修船厂已经无法完成深度维护了,同时舰上的官兵们也已经足足服役了三年多的时间……按照海军官兵四年服役期来算,再过几个月他们都得退役了。
这种时候,二十七护航舰队将会踏上回国的路程,一路上顺带也会执行护航任务,顺带也会去印度,西亚等地晃悠晃悠,也有可能会绕道大西洋,走太平洋回国。
这一路走走停停,在几个月后回到国内,也就完成了这一轮的战舰部署生涯。
军官们升迁的升迁,调走的调走,水兵们该退役的退役,晋升士官的晋升。
然后海军军政部将会根据情况,抽调若干军官和士官们,组成一个新的团队,再补充新兵到训练舰上进行训练。
训练几个月后,这个新团队就会前往接受已经完成了深度保养、改装的战舰。
战舰也将会开始新一轮的海外部署。
一般来说,综合考虑到战舰维护保养,水兵服役年限等情况,大楚帝国海军的战舰以三年到四年为一个周期进行海外部署。
这样一算,其实一艘战舰其服役生涯里,架设服役十六年,那么海外部署也就四次而已……这四次海外部署期间,除开维护保养时间,航行时间外,真正用于执行任务的时间也就那么十年左右。
然后因为战舰需要轮换部署,必然会有造成这么一种情况:当你有一艘战舰在执勤的时候,就会有一艘战舰在海上飘着奔赴任务区或者回国保养,还有一艘战舰在国内进行保养或改装。
这意味着,你得有三艘战舰,才能够保证有一艘战舰在战区随时可以执行战斗任务。
为啥海军贵啊……远洋海军更贵啊!这就是为啥。
海军是一种无法速成,需要和平时期就进行积累并保持战斗力的军种……陆军可以短时间内暴兵迅速扩大规模,而且还能保持一定战斗力。
但是海军不行,那些战舰的建造时间动不动就好几年的……而且海军军官以及士官的培训也是以十年为单位的。
普通水兵简单一些,但是没有大半年甚至一年的训练也很难保障战斗力。
这维持成本贵就算了,偏偏海军的战舰是需要保养的……这意味着出勤率非常低。
想要在战区确保一定的出勤率,你还得需要两倍甚至三倍数量的战舰……这等于是成本又得翻倍增加。
这一系列都导致了海军这玩意,那是真的贵,普通国家根本玩不起。
饶是大楚帝国如此强悍,海军军费也是多到能够让那些土著们做梦都想不到的程度,但是想要掌控偌大的太平洋、印度洋,如今再加上一个大西洋,那也是非常的勉强。
这也是大楚帝国海军这些年来,在造舰的时候一直都在强调降低成本,同时尽可能加强远洋适航性,续航能力的缘故。
就是想要用更低的成本建造战舰,同时这艘战舰在海外部署的时候,还能够通过大航程以及相对舒适的适航性,让战舰进行作战部署的时候,持久时间更长,活动范围更大,由此增加作战效能,以此减少海外部署战舰的数量以及人员,降低整体的海外部署成本。
为了控制成本,海军那边甚至都把战舰传统的三大要素:火力、机动、防护都给舍弃了……
火力嘛,是个线膛炮就行,反正只要是线膛炮打土著都够用。
机动嘛……有个能跑十四节左右的蒸汽机就行,反正蒸汽机动力面对土著的纯风帆动力都有巨大的优势,至于跑的更快一些根本没必要!
防护嘛,随便弄点钢板上去就行了,反正对面的土著滑膛炮发射的圆球实心炮弹也打不穿。
大楚帝国海军连战舰三大要素都不要了……一门心思想要降低成本!
以至于搞出来的很多新战舰,以原时空角度去看都是一些不伦不类的东西。
其中最典型的当属最新的‘怀庆级巡洋舰’……挂着最新式巡洋舰的名头,但是实际战斗力能被上一代的大同级巡洋舰吊打!
然而海军高层对此却是非常的满意……因为这玩意便宜啊。
海军造大同级一开始是觉得各种好,火力,防护,机动都性能爆表,只是伴随而来的六十多万的造价,而且还在持续涨价的时候,海军就顶不住了!
海军高层一番角逐后,原定建造至少两打二十四艘的大同级巡洋舰,仅仅是下单了八艘之后就被取消了后续订单,并换成了新巡洋舰的订单。
新的巡洋舰订单,海军只有一个要求:便宜,能搞多便宜就搞多便宜……不然海军实在无法维持六百艘远洋战舰的规模了。
于是乎,舰政部那群设计师们一番琢磨后,搞了个大同级跳水版出来……
最大航速从十八节一下子给降低到十五节,只比护卫舰快一节而已。
航速大滑坡的同时,动力系统的价格一下子就砍掉了半数。
这年头每增加一节航速,需要的钱都是海量的,航速要求已经降低,动力成本一下子就能减少好几成。
舰炮直接抛弃了江南武器公司新研发的150毫米30倍后装线膛炮,继续用现有的150毫米25倍后装线膛炮。
舰炮不用新式舰炮不说,而且还数量缩水,从八门减少到了六门。
不仅仅砍主炮,副炮也砍……七十五毫米的副炮海军感觉也没啥卵子用,高不成低不就的,价格还贵,所以干脆换成了五十五毫米单管速射炮(炮架直接固定船体,硬抗后坐力的那种所谓速射炮,19世纪七八十年代很流行),再弄了点两广武器公司生产的三十五毫米多管转轮速射炮。
这火力系统价格不敢说直接少一半成的水准,但是至少也减少了三成以上。
防护就更不用提了,大楚帝国海军发现甭管啥装甲,基本都没啥实战用处。
因为土著的海军或岸防炮,根本就打不到大楚帝国海军的战舰。
就这样还要啥装甲带啊,直接来个钢板船壳,然后再弄点煤炭舱就完事了。
而且这可不是后世的什么穹甲巡洋舰……中间可没有凸起的穹甲,这玩意纯粹就一钢板船壳再加上一层煤炭舱,正儿八经的无防护巡洋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