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王立清要挖的人,薪资本身就高,所以违约金也高的很……五万多。
如此高昂的违约金,人家当事人肯定是不会承担的,需要来挖人的企业来承担……
五万多违约金,再加上几千块安家费,再给几千块的年薪还有各种奖励,甚至那人还提出来说要一定数量的股份……最后一算下来王立清就彻底断绝了高薪挖人的念头。
顶级人才实在挖不起!
这外头的人挖不起,没办法只能是内部挖掘人才了。
刚好他们安华纺织公司里除了王科长外,还有个孙旭……虽然说孙旭在其他方面的技术能力还差了些……但是新工厂需要的机修科科长,其他的可以暂时不懂,只要懂新型棉纱领域的相关设备就行了。
至于其他领域的设备安装调试以及维护等工作,完全可以让其他普通机修师来承担。
虽然说机修师也算是技术人才,市场上算是比较稀缺,薪资一直都比较高,稍微干几年都能拿十多二十楚元的月薪……但是就算是市面上缺普通机修师,也不至于说请不到,稍微待遇开好一些,就能抓来一堆机修师随便选。
真正缺的还是孙旭这样在新型棉纱设备领域里拥有强大知识理论以及动手能力,能够单独带一新棉纱设备团队的新型顶级机修师。
所以他找王科长商量了一番后,最后就弄出来了这么一个解决方案:让孙旭去当分厂的机修科科长,再从总厂里调几个其他领域的机修骨干过去当组长,如此一来新工厂的机修问题就算是能够勉强解决了。
实在不行,到时候还可以让王科长带着人过去解决问题。
这个方法虽然有诸多局限,但是省钱啊……和动不动好几万的挖人成本比起来,给孙旭加点工资那都是小意思!
而且培养自家人才,这培养出来后未来还能更省钱。
所以孙旭以为自己薪资翻倍,还能拿不菲的奖金赚的很多,但实际上王立清节省下来的人事成本得最少也是好几万……
所以站在王立清的角度去看,孙旭是一个好员工,不仅仅能够让他赚钱,还能让他省钱……给他升职加薪也很正常。
孙旭自然是不知道自己只是个备选中的备选……最后无奈之下的选择。
他还以为是单纯的上司赏识,老板看重呢……
但是就算知道了他也会觉得无所谓,他也不傻……他很清楚以自己的技术能力,上位本身就带着赶鸭子上架的味道……而王科长和王老板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
既然知道还用自己,那么肯定有必须用自己的理由!
而这些都无所谓……他就一打工仔,升职加薪就是好事,管它怎么来的……
且离开的时候,王老板的随从秘书在道别的时候,那一句‘孙科长’,喊得他是脚步都轻快了几分!
只是喜悦过后,他有操心着另外一个问题,分厂虽然也在北城区,但是距离他所住的北郊东沁社区却是跟更远了。
这意味着他上下班需要的时间太多了,能够留在家里陪妻子的时间也更少了。
这也算是诸多好事之中唯一让他觉得不快的因素了。
第898章 疯狂的行业
隆东纺织公司,这是一家有着十多年历史的独立棉纱厂商,放在十多年前的时候也算得上是松江纺织业里独立棉纱厂商里的小有名气。
当年高压蒸汽机刚出现不久,工业用的高压蒸汽机开始进入各行各业,原本从事棉纱销售行业的林家开始涉足棉纱生产,购入了最新潮的工业用高压蒸汽机作为动力,搞起来了一座新式的棉纱工厂。
前两年的时候依靠设备领先优势,再加上林家原有的棉纱销售渠道,日子一度过的非常红火,赚的钱不少,规模甚至一度扩大到拥有多条生产线,员工数量达到千人以上。
在当年的松江城里,隆东纺织公司也算是数得上名号的独立棉纱工厂了。
但是随着隆东纺织公司的老板林家老爷病亡,去世之前又没有妥善安排好家产的归属,林家的几个儿子一个个也不甘心,开始争夺家产。
随着林家陷入了内部的资产争夺,作为林家核心资产之一的隆东纺织公司也不可避免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林家兄弟围绕着这家核心资产的控制权竞争,先后持续了十年之久,一直到进入三十年代中期后才彻底结束……而争夺之所以结束并不是因为林家兄弟出现了赢家,而是因为林家兄弟的争夺导致隆东纺织公司的经营日益困难,陷入破产边缘。
企业的高层管理频繁更换,没有一个明确的经营发展规划,更别提什么在技术领域进行研发,持续购入新设备这些措施了。
等到进入三十年代后,隆东纺织公司已经从昔日松江城里数得上名号的独立纺纱厂衰败为平庸,连年亏损的没落棉纱工厂。
高层动荡,技术骨干出走,企业持续亏损,为了降低成本又停止研发,购入设备,进行裁员等……由此迎来了恶性循环。
昔日超过千人规模的隆东纺织公司在承顺三十五年的时候,已经只剩下了三百多名员工,并且经营情况非常恶劣,陷入了破产边缘的危机,林家兄弟干脆把这家他们家族昔日最核心的资产给买了,然后几兄弟把钱一分,从此老死不相往来……
最终一家财务投资公司以超低价买下了这家已经陷入经营困境的棉纱公司,不过这家公司本来是想要低价购入,然后整顿一番后再高价卖出去,试图从中赚个差价……
结果发现整顿起来困难太大,需要额外投入的资金太多……财务投资公司看见情况不妙,当即就及时止损,找个卖家转手……反正他们购入这家纺织公司的时候也没多少钱,及时止损也损失不了多少钱,相反如果继续投入资金试图进行整顿,搞什么扭亏为盈的话那才是无底洞……
只是卖家也不是那么好找的,承顺三十五年的当时,实际上旧式纺纱行业已经竞争非常激烈了,尽管市场非常大,增量空间也足够大,但那都是那些大型综合纺织公司以及有进取心,有核心技术的独立纺织公司的事……他们吃的满嘴油可不意味着隆东纺织公司这样管理动荡,技术落后,十几年来都没有更新过设备的纺纱公司也能赚到钱。
大量中小规模的纺织公司的经营,其实也就那样,能够维持自身的生存就不容易了,哪有实力兼并破产边缘的隆东纺织公司啊……而有实力的大型纺织公司以及那些有独家技术的中型纺织公司,人家也看不上这玩意,就算要买,他们也更倾向于等隆东纺织公司彻底破产重组后,以更廉价的价格购入他们的核心资产,比如工厂所在的地块……
没错,隆东纺织公司历经十多年的持续衰败后,唯一剩下还值钱的就是工厂的地皮以及厂房了……不过这块地皮实际上早已经抵押了出去,要不然的话财务投资公司也无法这么低的价格购入这家纺织公司了。
至于设备什么的,那都是十几年前的老家伙了,早已经落后时代不值几个钱。
至于技术,研发能力之前的就更不用说了,真有这技术实力也不至于沦落到破产边缘……他们甚至连维持生产所需的技术骨干都没有了。
所以财务投资公司找了一圈后发现整体卖不出去……
本想着抄底整合后转手赚一笔……没想到隆裕纺织公司的烂摊子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大,不仅仅会持续亏损,甚至连适合的卖家都找不到。
而这还是承顺三十五年的时候……等进入承顺三十六年后情况就变得更恶劣了,因为这一年开始大楚帝国纺织业突然就进入了新棉纱时代。
以汉天机械公司推出来的新一代纺纱机为核心,再加上其他一系列的新式设备,得以生产出来质量更加优秀的棉纱,并且成本还要更低。
新型棉纱的出现,瞬间就让大楚帝国纺织业进入了新型棉纱时代,这个时候那些本来经营良好的旧式棉纱厂都遭到了严重的生存危机,更别说本来就处于破产边缘的隆东纺织公司了。
承顺三十六年这一年里,处于财务投资公司管理下的隆东纺织公司迎来了巨额的亏损,从破产边缘变成了资不抵债。
财务投资公司一看,得,这钱老子就当扔水里打水漂了……干脆利索的把这家纺织公司破产了事。
隆东纺织公司在成立了十四年后,迎来了生命的终结,彻底破产。
公司的破产直接引来了一地鸡毛,尤其是该公司的债权人们更是破口骂娘。
为了收回债务,债权人组成了债权人团队接管了该企业进行重组……虽然说公司资不抵债了,各债权人肯定是要血亏了,但是不管怎么样多少要回点血啊……
于是乎开始满世界找卖家接手。
而隆东纺织公司多少还是有些家底的,其最核心的地皮以及厂房资产还是比较值钱的,虽然被抵押了出去,但是这种在北城区工业区附近的优良工业地块,还是值不少钱。
此外隆东纺织公司还有数百名熟练工人,这些工人在财务投资公司眼里就是沉重无比的负担,但是在部分有扩张野心的同行公司看来就是优质的资产,毕竟不用进行什么培训,直接拿来就能扔进生产线压榨剩余价值。
生产线虽然因为设备老旧,不值几个钱,然而多少还有点。
最后隆东纺织公司还有一个无形的资产,那就是他们还有着比较完善的棉纱销售体系,毕竟隆东纺织公司的前东家林家,本身就是以棉纱贸易起家的,后来其贸易渠道也和隆东纺织公司的生产公司合并到了一起。
所以隆东纺织公司是有着自身的独立棉纱销售渠道的,而且他们的销售渠道并不是以中大型纺织公司为主,而是以城乡小型织布厂乃至农村终端零售为主。
如此情况下,隆东纺织公司的破产重组出售也迎来了不少纺织公司的目光……隆东纺织公司虽然棉纱生产业务已经不赚钱甚至亏本了,但是依旧有一些值得下手的资产。
最关键的是破产重组的隆东纺织公司便宜啊……债权人只要求少亏一些,可没有之前的财务投资公司那样还打算赚上一笔。
安华纺织公司的王立清也看上了这家破产重组,重新寻找买家的纺织公司。
王立清看上的就是他们同在北城区里的自有地皮建起来的厂房,以及数百名熟练工人。
安华纺织公司最近两年来,依靠早早新军新型棉纱业务大把赚钱,依靠高额的盈利一直都是在迅速扩张当中,先是在自家工厂里进行扩张,但是安华纺织公司所在的地皮很快就用满了。
而想要在周边增加厂房也是不可能的事,周边的几家企业都好好的,可不会把厂房给你让出来。
所以王立清只能把目光放在了外头,但是为了和总部这边联动,也方便掌控,因此王立清的目标还是在北城区这一片。
如此情况下,破产出售的隆东纺织公司就进入了他的视野。
经过和债权人持续月余的谈判后,最终王立清胜过了其他竞争者拿下了隆东纺织公司。
这一次的收购王立清非常大手笔,和其他竞标人都希望用抄底的价格先买入,再用隆东纺织公司以后的经营收入偿还债务不一样。
王立清开出来了债权人无法拒绝的条件:直接以现金支付所有债务……当然了这个债务并不是全比例偿还,而是打了个六折,并且也要分期支付。
这相当于王立清用安东纺织公司接受这些债务,然后获得了没有债务的隆东纺织公司。
债权人虽然损失不小,但是好歹还能回血六成,至于分期支付的话问题也不大!
最重要的是,安东纺织公司如今非常火爆,不用担心他们还不起钱!
同样是以纺纱为主业的纺织公司,隆东纺织公司对比安华纺织公司,那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隆东纺织公司都破产重组了。
而安华纺织公司则是依靠着早早进军新型棉纱持续发展壮大,其发展速度甚至超过了几个主要的竞争对手。
因为安华纺织公司专注于棉纱产业,并没有和其他几个竞争对手一样,新型棉纱赚钱了就想要进军布匹,印染等下游行业进而获得更多的利润……
而这样做,其实也引起了棉纱厂商的主要客户,也就是那些独立布匹厂商的警惕!
自家的供应商变成竞争对手……谁都不乐意啊!
安东纺织公司则不是这样,他们专注于棉纱生产,一门心思做独立棉纱厂商,并不进军下游产业,也就是织布产业,如此也获得了更多的独立织布厂商以及综合纺织公司的欢迎。
至少不用担心安东纺织公司会变成自家的竞争对手……然后在竞争过程里利用新型棉纱产能获得竞争优势。
所以下单也就不用太过犹豫……不用担心自家的订单培养出来一个强悍的竞争对手。
新型棉纱的优秀市场竞争力,再加上安东纺织公司的独立棉纱厂商经营策略,让他们在过去两年里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如今他们已经是松江城里排名前三的独立棉纱厂商了。其客户遍布江南,浙江,江北,应天各地,其客户群体不仅仅有大量的中小独立织布厂商,还有有不少的中、大型综合纺织企业也成为了他们的客户……
没办法,现在的新型棉纱是市场的主要方向,但是新型棉纱的产量增速却是无法跟上市场的需求增速。
新型棉纱的设备产量有限,相关的专业人才也有限,如此情况下哪怕是一些大型综合纺织公司想要扩张增加自家的新型棉纱产量都很难。
这些大型的综合纺织公司为了满足自家的新型棉纱需求,不得不向市场上的独立棉纱厂商采购新型棉纱。
这说的还是大型综合纺织公司,如果是实力更差一些的中型综合纺织公司,很多甚至都还没有新型棉纱的产能呢……现在新型棉纱领域里相关的技术人才很稀缺的,而设备产量也不高,不是你想要搞新型棉纱就能搞新型棉纱的。
设备和人才这两大难题就得难倒一大片的中小型纺织公司……
企业硬要搞的话也其实不是搞不了,设备你花费超高价,也不是买不到……一万一台的设备,你一万买不到,一万五还是买不到,但是你给的两万甚至三万,松江机械公司很乐意优先给你供货!
人才你直接花费高价,给人才三五倍的薪资,再把竞业协议的违约金给出了,挖人也是很简单的事。
但是这样的超高成本堆出来的新型棉纱生产线,所生产出来的新型棉纱的成本也会攀升到惊人的地步……亏不死你!
而王立清呢利用先发优势,早早就开始培养人才,孙旭就是其人才培养的成果,除了孙旭外其实还有十几个不上不下的新型棉纱领域里的专业人才。
在设备上除了早早订购汉天机械公司的产品外,更是第一时间和获得了新纺纱设备技术授权的松江第三机械公司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在设备都还没有弄出来的情况下就直接大手笔砸钱预定。
如此大力度的预定,也是让安华方式公司成为了松江第三机械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和少数著名的大型综合纺织公司一样,拥有优先购置新型棉纱设备的权限。
而松江第三机械公司,是汉天机械公司的新棉纱设备授权厂商里,在东南地区的仅有一家……
位于长三角地带的纺织企业,如果无法直接从汉天机械公司里采购到设备,又无法从松江第三机械公司里购买到新棉纱设备,那基本别指望了……
其他地区的专利授权机械厂商虽然也有产能,但是早被当地的纺织公司给包圆了,更轮不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