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以工业刀具为例子,汉天机械公司出品的一系列工业yoga刀具,其综合质量是最好的,甚至在诸多特殊领域里是唯一的,其价格也是出了名的贵……但是再贵你也得捏着鼻子认了,因为你没有其他选择……
汉天机械公司为什么能独占机床行业半数利润了,就是因为他的很多产品你没有代替品可以选择,只能买他们的产品……死贵死贵的。
而李氏制铁出产的工业刀具,虽然性能差了点,但是人家便宜啊……在要求不高的中低端领域里,李氏制铁的工业刀具就是最好的选择,性价比极高,最终反馈到生产成本的话,综合生产成本也是最低的。
而李氏制铁的这种高性价比刀具,其技术含量也是极高的,因为主打中低端市场,目标客户对价格很敏感,而李氏制铁要在一定价格范围内把刀具的质量做到让客户满意,这里头的技术可不简单。
有时候做高端产品不容易,但是做中低端产品更不容易。
前者你只需要考虑性能,但是后者你还要考虑性价比。
最便宜,最廉价的工业产品,背后往往也代表着最顶级的制造技术……没那技术你不可能搞的那么便宜。
研究是要花钱的,而花钱了后大多情况下总要能看到收益,或者说潜在的收益啊!
这也是很多基础研究,尤其是理论方面的研究很多都需要帝国官方出资的缘故。
电磁学研究目前就是如此,其基础的理论研究以及少数的实验性研究,基本都集中在皇家理工学院,使用的是皇家理工学院的内部研发经费……皇家理工学院的内部研发经费,虽然大多是自筹,少部分是财政拨款,但是不管从哪个层面来说,这些都是属于国家经费。
毕竟皇家理工学院是正儿八经的官方行政机构……它不是商业组织,也不是单纯的教学组织,而是一个带有教学属性的国家科研机构。
之所以挂着理工学院的名头,那只是历史的惯性,实际上称之为:‘研究院’‘科学院’之类的称呼还要更恰当一些。
因此皇家理工学院内的经费支出,在选择项目上也是紧跟帝国大方向的政策,主要侧重于民生方向。
当然了,各种基础理论研究,乃至没有什么利益产出的纯理论研究,比如数学,理论物理这些也有充分的研究经费保障……但这些纯理论项目本身也不太花钱。
电磁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作为纯理论研究来搞的……这也是帝国在其他领域,尤其是机械领域里发展迅速的同时,电磁方面的应用,比如电报方面的应用如此缓慢,至今尚未实现的缘故。
不过随着帝国社会以及技术等各方面的持续发展,尤其是海外领地越来越多,帝国也越来越需要一种更加方便快捷的通讯方式来取代蒸汽快速通讯舰作为跨洋通讯,帝国也开始在电磁学方面投入更多的经费,开始进行密集的各种乱七八糟的试验,并在年初的时候就进行了一次实验性的短距离电报测试,获得了圆满的成功。
但是想要把电报搞出来并进入实际大规模应用,估计还得几年时间!
当代的大楚帝国,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上,对比原时空十九世纪中后期,实际上是不平衡的……强的地方很强,甚至部分领域都有了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水准,比如蒸汽机轮船以及火车领域,但是在部分领域里弱也是真的弱,比如电磁学方面,连电报都还没有搞出来呢,而原时空历史上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英国人就已经开始搞有线电报了。
当代的大楚帝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不过这也是站在罗志学的角度,通过和原时空对比得出来的结论……如果是土生土长的楚国人,那么就不会有这种困惑,更不会觉得帝国的技术发展存在不平衡,因为在他们的认知里,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这样的……
宋二牛就是如此,他可不会觉得现在的帝国技术发展存在诸多不平衡,更不会因为觉得没有电报就有什么感触……他连电报这个词都还是在上个月在大楚朝报北美版上第一次看到的,觉得这玩意挺神奇的,竟然可以通过金属导线传递信息。
未来如果像报纸上畅想的那样,能够在太平洋上铺设一条跨洋电报线的话,岂不是美洲和本土这边能够进行方便快捷的通讯?
如果真的能够这样,那么以后对于他的生意可能会有所帮助……毕竟他是准备在本土这边开一个工厂,抢占本土成衣市场的。
这两地都有工厂,两边都要管,如果能够有快速便捷的跨洋电报肯定是极好的。
只是跨洋电报这种事在宋二牛看来还是属于科幻了点……天知道得多少年才能够搞出来。
而信息不通畅的当下,宋二牛总不能直白用嘴巴告诉别人,我是个百万富翁,很有钱,是来找你做生意的。
为了避免寻求生意伙伴的时候连人都约不到的情况,他特地把下榻的地方选择在了松江城了久负盛名,也是上流社会扎堆的高端饭店:苏州河饭店。
嗯,也就是安华纺织公司老板王立清其夫人名下的苏州府饭店!
相对比王夫人的经济实力乃至社会地位,王立清还可差远了……毕竟王夫人虽然天天在家带娃,一副相夫教子的模样,但是整个松江的上流社会里,基本都知道她是大名鼎鼎的收租婆兼带松江城里第一梯队豪华饭店的主人啊。
好多所谓的著名企业用的办公楼,都是租的她名下的产业呢。
至于王立清自己,就搞了个棉纱厂,虽然这两年发展的还算不错,但其实也就那样……松江城里的大企业可多了去,他这安华纺织公司还排不上号,撑死了也就在独立棉纱行业里比较出名。
宋二牛带着一群人来到苏州河饭店的时候,看着这个以往自己在松江城混的时候,连靠近大门都没勇气靠近的豪华饭店,心中不由得感叹良多!
而等到门口里多个穿着体面职业装的服务生已经小步快走着连忙上前给他这一行人拉开马车车门的时候,宋二牛更不是不由得嘴角浮起了笑容。
谁能想到,他一个放牛娃出身,在松江城里最底层混的穷光蛋,在数年后成为百万富豪,直接带着一大群人住进松江城里最豪华的饭店之一!
哪怕他自己,觉得这一切都跟梦似的!
第908章 摩天大楼和老家
苏州河饭店,松江城乃至在整个大楚帝国里都负有盛名的奢华高端饭店之一,建于松江城北城区开拓早期,也是北城区里最早的高档饭店。
该店位于苏州河和黄浦江交汇的北岸河口位置,东侧是黄浦江,南侧是苏州河,北侧是北岸城区最早,也是目前最大的公共园林,也就是北城公园……。
北城公园比较特殊,随着北岸城区沿江地带越来越繁华,成为了金融、商业中心,汇集无数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大企业的总部或分公司,办事处,还有着松江城里最昂贵的住宅,其内北江二路里的一片多层公寓里的大平层,随便一套都是价值上万甚至更贵。
这些都让北岸城区的沿江地带成为了寸金寸土的地带。
在这片寸金寸土的地带里,北城公园却是霸占了老大一块……
诸多种种,都让位于松江城核心繁华地带里的苏州河饭店,占尽了地理优势!
后续多年的经营里,靠着其得天独厚的位置,豪华庞大的建筑群,高标准的服务让它逐步成为了松江城里首屈一指的奢华饭店,汇集餐饮、住宿、商业会议、少数奢华购物于一体的大型豪华饭店。
在整个松江城里,苏州河饭店的地位能够在酒店业里挤得进前五之列,而在各方面都能明确超过苏州河饭店的,则是皇室资产科投资建设运营的‘帝国饭店’。
帝国饭店也在北城区的沿江大道,距离苏州河饭店并不远,就在北边一千多米外,帝国饭店之所以出名,并不是因为其他,而是因为这是皇室资产科的产业,而皇室资产科投资运营这家饭店,最开始的目的只是为了给皇室成员来松江城的时候提供一个下榻的地方。
要给皇室成员提供临时往来时候的下榻地方,但是出于节约经费,乃至长久保存运营的考虑,所以并没有搞成什么私家园林之类的行宫,而是干脆搞了一家豪华饭店。
豪华饭店平时对外营业,等有皇室成员出行的时候再封闭接待皇室成员。
皇室资产科在不少地方,主要是一些大型工商业城市里都修建了类似的饭店,名字也都很一致,都是帝国饭店,在汉天,天津,广州,西安等地都有修建。
除了这些帝国饭店外,皇室资产科还建设并运营了一大批的度假村、皇家山庄供皇室外出避暑过冬所用,比如有浙江那边的莫干山避暑皇家山庄、安庐庐山皇家避暑山庄等等。
罗志学最近几年在盛夏的时候,就经常带着一群嫔妃去莫干山避暑。
不过罗志学自己出行的还是比较少,倒是他的一些儿女们会外出度假比较多……罗志学并没有说把自家的儿女都关在深宫里长大,而是让他们尽可能的维持一些正常人的生活节奏,比如上学,度假等等。
而松江帝国饭店,就多次接待皇室成员,并多次成为罗志学视察松江的时候的临时行宫,所以这家饭店才能稳压苏州河饭店一头。
但是除了松江帝国饭店外,松江城里的其他几家一流豪华饭店和苏州河饭店也就伯仲之间,各有各的优势,谈不上谁更好。
这样的苏州河饭店自然也就成为了达官贵人们往来松江城的时候的首选之一,而松江城本地的达官贵人们甚至也会经常跑来这里住上一段时间度个假之类的。
而日常的宴请,会议什么的就更不用说了,人家苏州河饭店的商业服务是很出名的,这也让苏州河饭店带有了比较浓厚的商务属性,这也是苏州河饭店的一大特色,其他饭店很难和苏州河饭店这样,让人一说起在苏州河饭店请客吃饭,都知道是谈生意……
这也是宋二牛来到松江城后,首选苏州河饭店作为下榻之处的缘故,除了它本身的豪华外,其商务属性也是一重大考量。
毕竟他来松江城,是来做生意的……不是为了享受之类的,如果单纯为了享受,那么他更倾向于去帝国饭店下榻,享受一番全套的皇家标准的服务。
帝国饭店最出名的就是皇家这两个字……很多人去这饭店住宿吃饭,就是奔着所谓的皇家标准服务去的……
至于是不是真的皇家标准服务,这肯定是扯淡啊,这帝国饭店平时做生意的,也都是普通豪华酒店的那一套。
真要按照皇家标准的话,除了皇室成员也没几个人敢去享受啊……毕竟在一个传统封建王朝里,礼仪这东西也是分等级的,很多礼仪上的东西你级别不够都不能用。
再说了皇室成员下榻的时候,根本不会用帝国饭店里的任何服务人员,人家都是自带一大票的各种服务人员,从侍女到厨师一应俱全,帝国饭店本身也只是提供硬件设施而已。
只是外头的人不知道,或者说装不知道。
宋二牛是属于真不知道的那个,所以内心里对帝国饭店多少还是有些向往,等下次有机会了就去帝国饭店住一段时间。
至于现在吗,先在苏州河饭店这边落脚,把生意的事情搞定了再说。
正式入驻后,宋二牛也是不由得感叹,本土的酒店业就是高标准……服务质量极高,不仅仅让人舒服,而且还不会让人觉得他们低声下气……套房里装饰之类的也都是极为奢华,并处处都透着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
他甚至在走廊上看到了几副石道人的山水图,这个石道人可是当代里最为出名的几个画家之一,其作品可不好找,也不便宜。
宋二牛都是听人偶尔吹牛的时候,才听过这人的名号呢,没想到在这个走廊里还能看见这人的作品,只是不知道是真迹还是临摹的……
最让宋二牛震惊的是,苏州河饭店里竟然还有升降梯,坐着就感觉非常的新鲜,随口问了句,才知道是年苏州河饭店就在其十层楼的新主楼里安装了蒸汽升降梯。
大楚帝国的升降梯发展十几年前就开始了,毕竟这玩意其实也没多复杂和困难,有个蒸汽机带动缆绳就可以实现上下,当然了最早的升降梯其实很危险,并没有什么保险措施,一旦缆绳断裂就会出现严重风险,不过随着技术人员的持续改进,加装了安全钳等诸多保险措施,又改进了各种技术后。
现在的蒸汽机为动力的液压升降机其实已经比较完善和成熟了,也在最近几年开始比较大规模的应用!
而这种成熟升降梯的出现,也是大楚帝国里开始大量出现中高楼建筑的直接推动原因。
如果没有升降梯的话,这么高的房子上下都很麻烦,然而有了升降梯之后,设计师就可以把房屋建的更高一些。
当然,受限于成本等因素,目前的住宅或普通商业楼房普遍还是局限在三四层楼比较多……倒是一些宫殿,宗教之类的建筑会比计较高,能有大几十米高甚至上百米,但是并不能作为普遍性。
总体来讲,当代大楚帝国的城市建筑群里,三、四层楼最为普遍,比如松江城里大量城内的廉价住宅公寓,基本都是四层楼,很多商业类建筑,不管是办公楼或商场,也普遍在三四层楼或两层但是单层的层高更高一些。
但是高楼也有,二十年代开始就开始出现五层楼、乃至六层楼的建筑了,进入三十年代后建造的就更多了,同时在松江城城区这种土地价格昂贵,也没多余剩余可开发土地的地方里,开始出现更高的楼房,比如七八层楼乃至苏州河饭店这种十层楼高的大楼。
不过这些建筑依旧只局限于商业类建筑,比如办公楼,饭店这些……建设成本高,日常维护成本也高,光是一个蒸汽生降低的日常使用维护费用就不低。
苏州河饭店的新主楼,就是采用的十层楼设计,主体建筑高度达到了四十米,建成的时候乃是松江城,也是整个大楚帝国里最高的普通类建筑(不包括宫殿和宗教类建筑),可谓是轰动一时。
只不过这个名头没多久就被隔壁的黄浦江饭店给夺走了……隔壁饭店的大楼其实也是十层楼高,但是他们多了个心眼,直接给搞了个高耸的塔尖,硬生生拔高了七八米,抢走了第一个高楼的名头。
不过第一高楼这个名头黄浦江饭店也保不住多久,因为李氏制铁投资建设的李氏大楼已经正在施工当中,这座采用钢结构框架,并且采用大量混凝土的新建筑,设计高度达到惊人的八十八米,而且可没有什么塔尖之类的虚高,其八十八米是实打实的楼体高度……
这栋大楼从设计之初就引起广泛讨论……主要是外界对当代的建筑界能否建起来这么高的一栋商业性建筑有所怀疑,然后后续使用也引起很多讨论,比如这么高的楼房一旦着火了怎么办?人家消防巡警可没办法给你扑灭这么高的着火点。
然后这么高的大楼,这供水问题如何解决,升降梯问题如何解决等等。
这些问题都引起了广泛的争论,不过依旧没能影响到这栋的施工建设……倒是官方部门担忧这种高楼的消防等安全问题,之前出台了相关的限制,出于安全考虑原则上不得建设一百米高的住宅、办公、商业大楼……
要知道当代的大楚帝国,可是连电梯都没有,只有个蒸汽液压电梯而已……而且消防水平也不咋地,超前搞这种大几十米的大楼就已经很难保障安全了,更别提有一群建筑师们野心勃勃想要搞的百米大楼了。
真搞出来万一出现什么火灾或者地震之类的,那得死一片……
而暂时来说,苏州河饭店里的四十米高的大楼,已经是松江城里第二高的大楼,甚至可以说是第一栋摩天大楼了,乃至松江城里名副其实的地标建筑之一。
住在这里的宋二牛,啥都不用说,就能给人一种我不差钱的信息……
所以其商业合作展开的非常快,秘书室的三个秘书们分头行动,连接拜访了松江城内的几个潜在的合作厂家,其中一家帆布生产厂的老板是被宋二牛的排场给直接镇住了,痛快的签署了双方的合作协议……
其实不用排场也能签的,毕竟宋二牛是带着钱来签署帆布采购订单的……这上门送钱人家哪有不收钱的道理。但是宋二牛的排场也是让合作谈判更加轻松,并且获得了对方在价格上的让步……对方觉得宋二牛实力很强,未来采购订单会很多,不是一锤子买卖,所以宁愿才接受了适当降价。
一家原材料供应商自然是不保险的,宋二牛又继续找了其他两家纺织工厂,采购相应的原材料订单,既有帆布,也有普通棉布甚至丝绸。
基本上把所有原材料的供应都给安排上了,而且每一种原材料基本都敲定了两家供应商,重要的原材料甚至找了三家不同的供应商进行合作,避免单一供应商出现问题。
然后又找到了太平洋航运公司那边签署长期运输合作协议。
如此算是把原材料供应问题给初步解决了,接下来又快刀斩乱麻,先是设立了一家办事处,开始招募若干普通办事人员,开始在松江城以及周边地区进行考察,开始布局国内成衣市场。
一方面是考察本土的成衣市场,尤其是帆布工装市场的情况,另外一方面也是在寻找适合的地方建设分厂。
不过这些事情就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敲定的了,光是一个分厂建设就比较麻烦,是直接收购一家成衣厂进行改造适合,还是说从头开始建设,具体建在哪里比较好,这些都是需要进行细致考察的事,一时半会的急不来。
宋二牛自然不可能一直待在这里盯着,让三个秘书室的专业秘书留在这里处理办事处相关事宜,他则是带着其他随从人员再一次启程坐上了火车,准备前往位于安庐的老家。
这一路乘坐头等车厢的客运专列,倒也快速,不用两天就抵达了老家,一个位于安庐省颍州府治下的小县城。
当他走下火车,踏上老家的土地后,宋二牛的心情不由得激动了起来……他在十六岁的时候就前往松江打工,早些年在松江打工的时候,虽然没啥钱,但是偶尔还是能回家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