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_分节阅读_第918节
小说作者:雨天下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36 MB   上传时间:2024-09-03 17:50:56

  随着楚军的后装线膛武器逐步换装,目前火帽击发枪已经全面推出一二线正规军部队,目前只有各仆从军以及民兵部队里使用二十三年式火帽击发枪了。

  但是美洲地区里的民兵部队已经开始陆续换装正规军退役下来的后装线膛单发步枪,只不过这一部分数量并不多,毕竟早期服役的单发步枪其实不多。

  而后续随着二十五型连发步枪的产能持续攀升,陆续替换正规军里的主力部队后,还会有单发步枪被替换下来,然后装备民兵和仆从军……

  还有早期装备的一批前装线膛步枪,则是打算替换下来后配发给本土的民兵部队使用,等枪管和库存弹药使用完毕后就直接退役……受到后勤统一方面的要求,这一批各型号加起来也不足十万支的老旧前装线膛步枪,军方是不打算把它们派往海外了,就在本土里让民兵使用,过几年就直接全面退役销毁完事。

  数量太少的老装备硬要维护着使用,维护成本比直接换新的还贵……

  在未来,大楚帝国的主力枪械,将会有两种,一种是主力正规军使用的连发步枪,另外一种则是民兵以及仆从军使用的单发步枪。

  并且都是使用11毫米铜壳金属子弹的后装线膛步枪!

  其他的什么前装线膛步枪,前装火帽击发枪将会全面从军方里退役,就连仆从军都不用……

  其中的前装线膛步枪威力太大,如果卖给土著的话容易给楚军自身造成一定的威胁,因此也没有出口的打算。

  但是前装火帽击发枪就不一样了,这玩意依旧是属于前装滑膛枪的序列,虽然采用的是火帽,但是提升的却是击发成功了,而不是射程以及精度。本质上,这东西和燧发枪是一个东西,使用场景和战术都是一致的。

  同时也不用担心他们使用二十三年式火帽击发枪改装为线膛步枪,因为这玩意的枪管就拉不了膛线!

  二十三年式火帽击发枪乃是从二十一年型步枪里改进而来的,而二十一年式火帽击发枪,干脆就是从十三/四年式燧发枪里改造而来的……换句话说,二十三年式火帽击发枪的枪管,实际上是十三/四年式的枪管在技术方案上没太大的差别……

  这种枪管对于楚国而言,就是便宜到甚至廉价的程度,当年陆军采购二十三年式火帽击发枪,一支才两三楚元而已,和直接采购十四年式燧发枪所需要的成本基本没啥区别。

  这也是为什么二十年代的大楚帝国,明明有更好的钢铁技术,有更好的枪管技术,但愣是没用在二十三年式火帽击发枪上面的缘故,因为这款步枪陆军的定位就是过渡枪械,要求尽可能的便宜……枪管用老技术就行了,不准用什么新技术,主打的就是一个便宜,只是后来的前装线膛步枪研发和生产拉跨,迟迟没能解决问题,逼得陆军持续采购了二十三年式好多年,预定的二十万支装备计划一步一步往上涨,最后总产量都奔着两百万支去了。

  等到前装线膛步枪解决技术问题,可以批量生产装备的时候,军方发现后装线膛枪也可以批量装备了……这两者的技术难度几乎没太大的区别,当技术进步到可以批量生产前装线膛枪的时候,也可以批量生产后装线膛枪了,成本都差不多……

  于是乎,前装线膛炮就这么尴尬的死在了半路上,只有近卫军曾经大规模装备过,但是也只装备了几年就全面撤装了。

  承顺三十二年开始,楚军全面进入后装线膛枪时代!

  而回到火帽击发枪,因为这玩意是过渡枪械,性能指标要求很低,枪管质量也差,这也导致了二十一年式、二十三年式这两款火帽击发枪的枪管根本没办法拉膛线。

  基本不具备改装为线膛步枪的能力。

  如此的话,二十一年式、二十三年式火帽击发枪卖出去的话,也不用担心那些土著们自己手工去拉个膛线出来,改造为前装线膛枪。

  当然,非要这么干其实也可以,只是枪管打不了多少发子弹,膛线就会严重磨损,甚至有可能直接炸膛。

  只不过拉膛线也是个技术活,对材料以及设备要求很高的,目前没什么土著国家能够做到这一点……大楚帝国都是花了前后多年的技术攻关,才初步解决膛线枪管的问题,而且早期成本还高昂无比,等到承顺三十二年后才技术进步降低成本并大规模装备军队呢。

  这些土著想要搞出来膛线步枪,得从材料以及机械设备等从头到尾都研究一遍,而大楚帝国显然不可能给他们这个机会!

  诸多因素结合起来,也不是大楚帝国目前有限的对外出口火帽击发枪,当然了,新产品肯定是没有的,都是军方封存了十几年的二十一年式火帽击发枪。

  这些玩意都是从十四年式步枪进行改造而来的,真算起来,其出厂时间距离现在保守估计都有二十五年!

  妥妥的充满了历史感的老枪!

  然而即便是这种二十一年式的历史老枪,外头的土著们也不是想要买就能买到的。

  西班牙王国这边重建其军队的时候,也只得到了五千支的购买额度,还死贵死贵的……枪再加上一百发火帽三十六楚元不打折。比楚国人自己采购全新的二十五型步枪还要贵一倍,在这年头堪称天价!

  什么,你说这玩意看起来和那些燧发枪也没啥区别,为什么要那么贵……嫌贵别买啊。

  楚国人做军火生意,一向来讲究的是你情我愿,从来不会强迫客户下单的。

  不过你不要的话,我可就卖给隔壁的葡萄牙还有法国的那几个客户了,他们也在重建军队,打算采购火帽击发枪。

  我们公司的燧发枪数量不多哦,每年销售还有限额……你确定不要?

  还不要?

  嗯,我们楚国人一向来都是好人,偷偷告诉你一件事,我们大楚帝国一向来充分尊重各国的主权,从不插手各国之间的战争,而隔壁的葡萄牙似乎打算对你发动战争,我觉得你需要来五千支威力强悍的火帽击发枪,来保护你的国家!

  什么,还不要?

  你确定?

  欧洲武器贸易公司的谈判代表站了起来,然后拿出了腰间天式左轮手枪,一边胡乱挥舞着朝天射击,一边叫嚷着什么贸易自由之类让人听不懂的话!

  反正最终西班牙买下了五千支老掉牙的二十一年式火帽击发枪,用于装备他们重建后最近卫的近卫军团。

  你看,楚国人连自家仆从军都还在大规模使用的火帽击发枪都出售,用于帮助各国傀儡国家重建军队,从这一点来看,楚国人对于这些傀儡国家还是挺好的。

  基本上只要你老老实实配合楚国人,为楚国人提供农畜矿产品,同时充当楚国人的工业产品倾销地,其他方面楚国人基本不会太在意,平日里也不管你土著傀儡国内部怎么搞,甚至傀儡国之间发生战争,只要确保楚国自身的利益,一般也不搭理。

  从这些角度去看,其实楚国人对于这些傀儡国殖民地还是挺好的……甚至有些傀儡国和殖民地里的经济还比以前更好了呢。

  但是,即便如此,俄罗斯人依旧不愿意……

  他们有自己的底线的,同时也对俄罗斯的冬天以及庞大的领土有一定的底气,觉得就算打不过楚国人,但是依靠冬天和庞大的领土纵深,拖延一些时间应该是有希望的。

  只要拖延到让楚国人觉得武装征服俄罗斯的成本过于高昂不划算的时候,他们俄罗斯再进行主动让步,割让领土等各种利益,甚至市场也可以让出一部分,比如几种特定商品的关税可以固定在某一个区间,进而争取一个保住底线的结局

  尽可能的保住底线,这是俄罗斯的目标……至于战胜楚国人,他们从来都没有这么想过!

  甚至如果战争不顺利的话,他们也会和之前的国家一样果断投降……避免国王和贵族被大规模屠杀。

  总之,俄罗斯人还是想要试一试,不然直接放弃当傀儡,他们不甘心!

  打算针对俄罗斯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不仅仅将会越过乌拉尔山脉朝着东欧平原发动进攻,同时也会从欧洲地区抽调兵力从波罗的海登陆,然后直接杀向莫斯科方向。

  来一个双线进攻,彻底把俄罗斯打趴下,顺带在欧洲搞个超级大粮仓!

  国内不少人都想要把东欧平原给占了,开辟一个超级大粮仓呢!

第948章 战争从来没有停止过

  大楚帝国和俄罗斯方面的战争,在很多年前就开始了,只不过早些年的时候受限于西伯利亚的广阔以及极度困难的物资补给,兵力输送,楚军在西伯利亚方向打的还是比较煎熬的。

  主要是楚军在面对俄军拥有武器装备优势,但是在兵力以及后勤补给上的优势也没多少。

  不是帝国没有足够的兵力以及弹药粮食,而是运不上去!

  因此当年的战斗,主要是围绕着西伯利亚的几条主要河流进行推进,双方的战斗规模也不大,普遍几百人,几千人的规模都算得上是大规模战役了。

  但是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困难,然而打的时候还是比较顺利的。

  主要是对面的俄罗斯人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甚至面临的问题更多,而且他们也没有装备优势,因此楚军在十年代的西伯利亚战争里尽管推进缓慢,但这主要是地理上的限制,而不是说俄罗斯人的军事抵抗有多强。

  同样是因为交通问题,这也是导致楚军在二十年代打到乌拉尔山脉以东,里海东岸后,就没有继续往西跨过乌拉尔河的主要原因。

  距离实在太远,补给严重困难,当时大楚帝国为了维持西海城这座里海东北部边缘,乌拉尔河入海口的西海城的军事驻防,耗费的资源可是相当庞大的。

  时不时的就要从伊宁河谷超大型的运输队伍,然后一路慢吞吞的往西走,给西海城这个战略要地输送武器、弹药,被服等各类军事补给物资。

  这一路的补给线长达两千多公里,在没有火车和轮船的年代里,如此漫长的补给线对于大楚帝国这样家大业大的帝国而言依旧是非常沉重的负担。

  就这,还是建立在大楚帝国在伊宁地区建设有多家兵工厂,能够生产火炮,火枪再到弹药,冷兵器,军用被服等各种军需物资的缘故。

  如果没有伊宁河谷这个大楚帝国掌控西域乃至整个中亚的战略农业、工业城市支撑着,楚军在中亚等方向所需要的各类军事物资,都还得从更后方的陕甘地区的兰州、长安等地运过来。

  补给距离直接翻倍,将会超过五千五百公里!

  那样可更麻烦……从长安到伊宁这一段路,可是沙漠、戈壁滩、草原各种恶劣地形都有,长度达到将近三千公里,如此遥远的运输距离对于军事后勤补给而言简直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

  如此漫长而困难的补给线,是当时限制楚军继续西进的重要原因。

  为了解决关内十八省距离西部中亚领土距离过远,道路难行的问题,大楚帝国在铁路刚开始修建的时候,就已经拟定了一条连通中原和中亚的战略铁路,即从长安到伊宁的西北铁路。

  这条铁路也是大楚帝国铁路的早期庞大修筑计划里,最难修的一条铁路,沿途复杂地形太多,并且沿途诸多地方都是荒无人烟,最关键的是这条铁路因为沿途人烟稀少,人员以及货物往来都比较少。

  这意味着这条铁路在商业运营上很难赚钱,别说赚钱了,能够维持运营不亏本都不容易。

  西北铁路乃是一条非常纯粹的战备铁路,当年为了让铁路总公司修建这一条铁路,也是为了减轻修筑铁路成本,陆军方面长期派遣了众多工兵部队帮忙一起修路架桥。

  多方合力之下,西北铁路最终经过了长达九年的修建,最终在承顺三十年才建成,大楚帝国的火车终于能够一路顺利通往西域重镇吐鲁番省的省治伊宁。

  而过了伊宁之后都是一片开阔平坦的哈萨克大草原,这个时候铁路修起来就容易了,只用了区区两年时间,铁路总公司就建成了中亚铁路干线,即伊宁到两河省省治土耳城。

  把帝国边陲省份两河省也用铁路连接了起来。

  如此一来,大楚帝国的火车就能够从金陵一路向西,先后通过中原铁路网、西北铁路网、中亚铁路网抵达两河省,通过火车,大量来自关内十八省地区的人口,物资源源不断的输往中亚两河省地区,让这个虽然帝国占据了多年,但是一直都没能发展起来,人口稀少的中亚省份迎来了发展的契机。

  两河省也开始依托当地的丰富矿产资源开始发展工业,轻工业主要发展毛纺业,皮革业,而重工业则是发展采矿业,钢铁以及国防工业为主。

  毕竟两河省是拥有大片的水草丰美之地,乃是传统畜牧区,轻工业上发展以畜牧业为基础的毛纺,皮革等产业具有天然优势。

  同时当地也有不少的矿产,用来采矿也相当不错,而在铁路开通之前,就算是挖出来矿产也卖不出去啊,总不能用马车一路往东输送几千公里吧,运费都得上天了。

  因此在铁路开通之前,两河省的矿产业其实规模很小的,主要是为了当地的小五金,国防工业提供原材料为主。

  等到铁路开通之后,有了铁路这个便捷的交通方式,两河省那边完全可以大规模采矿,并把矿产品通过火车向东输送。

  同时铁路的开通,也给两河省带来了更多的安家落户的移民,这让当地的人口数量出现了快速增长,而更多的人口也意味着更多的本地消费市场,更多企业看到机会后也会到当地进行投资,如此一来又加大了对煤炭,钢铁等基础产品的需求。

  自从承顺三十二年中亚铁路干线建成后,两河省也迎来了发展高峰,经济产值已经大幅度增长,在帝国内几十个省份里(包括海外直辖领地),排名足足上涨了十多位呢。

  同时当地工业的发展,配套的完善,也让当地的国防工业发展拥有了更好的发展条件,其省治土耳城,已经逐步取代了伊宁成为了大楚帝国在西部地区的最重要国防工业城市。

  陕甘武器公司投资建设的土耳兵工厂,是一家大型的综合兵工厂,可以生产各类枪械,火炮,弹药,以便就近供应中亚地区的军事需求,在承顺三十八年建成并开始生产各种军需产品供应军队。

  值得注意的是,同一年里,中亚铁路里的核心铁路线土西线,即土耳城到西海城的铁路线建成,这条长达一千七百多公里的铁路,毫无疑问是一条正儿八经的战备铁路,军事用途远远超过商业用途。

  有了这条铁路之后,困扰了陆军二十几年的西海城以及周边地区,即乌拉尔河中下游流域,乌拉尔山脉南部地区里的补给难题得到了彻底的解决。

  而这,是军方……嗯,主要是陆军那边主张继续西进夺取东欧平原的基础所在!

  没有这条铁路想要进军东欧平原也不是不行,但是太麻烦,耗费也太大,同时是楚军的武器装备越先进,那么对后勤的依赖也就越大,一旦后勤补给困难之后,那么对军队的战斗力影响也是比较大的。

  虽然说用刺刀也不是不能打仗……但是有后装线膛枪炮不用,非要去玩刺刀,那不傻嘛,就算能打赢也会伤亡非常大。

  同时世界那么大,大楚帝国也没必要非要在东欧平原,在补给不顺畅的情况下开疆扩土啊……完全可以先在其他地方开疆扩土。

  毕竟东欧平原就在那里,它也不会跑不是……

  同时大楚帝国开疆扩土获得的土地多了去,那么大一片西伯利亚现在也没几个人,新拿下来的美洲地区那么大一片,现在美洲的楚国人口也就一千多万而已。

  基本上来说,对于当代的楚国人而言,只要你舍得离开家乡,舍得离开繁华的中原地区,随便你哪拿都能领取足够的耕地进行耕种,不存在土地不够用的问题。

  所谓的人多地少,只是指关内十八省,尤其是中原,江南这一片……帝国还有大片大片的地方没多少人呢。

  因此对于整个大楚帝国而言,实际上可以称得上地广人稀,人均土地多的很。

  只是……很多人宁愿挤在繁华的关内中原,江南等地区,尤其是那些大城市,也不愿意去偏僻地广人稀的边疆地区以及海外领地而已。不是土地不够多,而是人们不愿意去……

  这一情况也是大楚帝国几年前开始降低单纯的开疆扩土,而是陆续改为大规模的经济殖民的缘故。

  如此诸多情况,也导致帝国在东欧问题上的处理,一直都拖拖拉拉,早些年的时候,帝国高层认为西线还是要扩张的,不过要等到铁路建成以后。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78页  当前第91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18/117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老子就是要当皇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