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守村人_分节阅读_第247节
小说作者:农家一锅出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7 MB   上传时间:2024-09-06 18:05:46

  他那时就不一样了,旅顺了、甘井子了等等,有的地方就像重庆一般,依山而建。

  像师范学院、交通学院,出来后往北走,地形逐渐升高,一个小区的楼房,一排楼房一个落差,十多米,几十米的。

  谁能给他一个明朝时候的山峦布局?他只能有河流、湖泊的,因为这是最不容易改变的。

  不过这些,再加上比例尺,对于大明来说足够了。

  地方上再给一点支持,地图还能进一步完善。

  ……

  饭后,朱元璋带茫然的群臣去看地图,不用洗手,因为就没准备让大臣们碰,看着就行。

  朱闻天也在旁边,他一手冰镇啤酒的碗,一手卤羊腿,吃两口就嘿两声。

  他这个行为吧……其实挺讨人厌的,换个说法就是素质太低了,别人都不吃了,你……

  “诸卿,把口罩戴上,冶炼琉璃和钢铁的地方都得戴。”

  朱元璋先发口罩,他怕别人的口水碰到图,这是整个大明的地图啊!

  关键那个画得线路特别规整,包括前朝在内,哪有这等人才?

  所以朱元璋比较吝啬,对群臣说:“看箱子里的卷轴没?选三个,卷轴都有编号,左右丞各选一个,其他的人商议着选一个。”

  朱元璋不想从头到尾把所有的画卷给大臣们看,他自己也没看,就看了两个。

  一共六十三个号,代表着有六十三张图纸。

  “臣请见一号!”胡惟庸抢在汪广洋的前面出声。

  他是右丞,汪广洋是左丞,明朝以左为尊。

  朱元璋眯着眼睛看胡惟庸一眼,问:“朝宗,你以为何?”

  “臣……请第一号!”汪广洋回应。

  朝宗是他的字,朱元璋在胡惟庸提出来要看一号的时候问他,他也跟着回是一号。

  于是朱元璋笑了:“好!把二号图纸送上来。”

  第二号的图纸被展开,群臣到近前观看,大家其实眼睛没什么用了,看不看的又如何?

  “既然左丞和右丞都觉得一号好!一号图纸就让左右丞找人临摹出来,原稿不可毁,匠人不可苦。

  求远不如图近,下丘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正适合临摹之事。朕,当多停留几日。”

  朱元璋又说话了,他的话一说,好多人开始冒汗,这是怎么了?

  左右丞都说一号图纸,然后陛下就非要拿二号图纸。

  随后又把一号图纸让左右丞来负责临摹,这是要干什么?

  很显然不是几号图纸的问题了,左右丞达成一致了,那么……

第349章 药材可种送土地

  “插秧喽~~!”天蒙蒙亮,伴随着朱闻天的小伙伴们的叫喊声,大家纷纷下地插秧。

  一条条绳子绷在水田中,大家挽起裤腿、光着脚下田,顺手拿起旁边抛来的成坨秧苗。

  一个个左手执苗右手插,顺着线绳倒退,上身稳稳的,脚下滑着移动。

  朱闻天也在队伍中,吭哧吭哧干活。

  倒是里长没下去,年岁大的村老与月事来了的女人同样不沾水。

  朱元璋偷懒,把题本交个大儿子批,他跑到田边找里长喝茶水。

  眼下没到吃饭时间,还得过上半个时辰,插秧的人趁着天凉爽,提前干,等到巳时正,再吃饭。

  接着睡午觉,等过了午时,再进到水里接着插秧。

  有过来帮忙的人,今天一天便能把所有的水稻秧子种好,依旧种的粳米。

  去年的粳米种子,可以连续种几年,到时候再换种。

  今年宣城县其他村子跟着种粳米,要照看好了,到时候送到北方为那里的田当种子。

  朝廷从他们手中收粳米种子,额外多给四成。

  去年下丘村种的粳米比籼米少收两成,其他村子能够达到下丘村去年的量,将多获得籼米的补偿。

  若差上一点,多给的补偿也不会叫他们亏了。

  包括他们精心照顾的今年刚收的油菜籽、苎麻籽,同样当种子送到其他地方,不过只额外给两成补偿。

  今年别的村子没人过来帮忙,皆忙着自己的田。

  “今天还有一批人过来帮忙临摹地图,最难之处在雕版。”

  朱元璋坐在小几旁边,头上撑遮阳伞,小几上放着菊花茶,感觉在海边似的。

  里长没坐着,背个手看村民们干活,听到朱元璋的话,回应:“一张图可再细分,若为了方便携带,当印在白色的绢帛上。”

  “最多一个月,咱大明将有许多份好用的地图,各州府的给他们一块。

  叫他们把自己的那一块的山脉给补全了,待做好,下丘村拿去一套。

  宜长,怪不得你说起某个地方那般熟悉,原来整天看地图。

  再有几天乃五月初五,村子周围可有采艾蒿的地方?咱们去采艾蒿。”

  朱元璋话题来回变,说着地图的事情,瞬间转到端午节。

  里长点头:“有,从下丘村向北,村子之前取泥煤的地方,专门种的大片艾蒿和黄花蒿。

  蒿子与其他的蓼,是做石碱的原材料,当时卖给宫中的石碱,就由村子收蒿蓼淋面而成。

  端午节的时候,可以一起那边收蒿子,俱是药材。

  另有五彩线已准备好,包粽子的东西只差黏米,到各处采购即可。”

  朱元璋露出恍然的神色:“怪不得没见到村子种蒿子,冬天婆婆丁都种,其他的一些适合咱当地生长的药材,村子里也种了。

  北面远吗?那里可有人烟?路好不好走?河流是否能见?山高不高?”

  “回陛下问,当地乃无人烟之所,村子走陆路去当涂时会路过,后来为了挖泥煤,把路修了修。

  有连绵丘陵,小溪也有,不过那里一般人不愿意搬过去住,少平地,不宜种地。

  村子种蒿子无须平地,把其他的野草烧一烧,清理出来空地,撒上种子就好了。

  路修完,从下丘村到那边,马车半个时辰的,差不多二三十里。”里长边想边回答,他也很长时间没去过那边了。

  朱元璋眯着眼睛看水田里干活的人,端起菊花茶喝一口:“宜长,你觉得山地可做什么?”

  “自然是种药材,陛下可知人参能种?若寻来人参种子,咱这里就能种人参。

  种个五年到八年,便会有药效,跟种胡萝卜似的,一种一大片。

  只需要五年时间,挖出来给人当药用就不错,至少比没有强。

  其他一些药材,不管是多年生的,还是一年生的,只要气候符合,咱都能种。”

  里长想都没想就说出来山的作用,他和憨憨说好的,朝阳门外的园林中就种药材。

  而且想办法从东北取来人参种子,甚至考虑从药铺中挑选干人参尝试让其发芽。

  最好是去年放山采的人参,然后立即送来的,那个可以试试。

  或者今年通过朝廷,去那边盯着人参,等人参结种子了把种子和人参都带回来。

  “好!”朱元璋一拍腿:“你们送咱大明地图,咱就把从那到下丘村的一片地方给下丘村。

  往后那里都是你们的,多修路,咱在宫里呆得烦闷了,还能跑过来歇歇。

  你们种药材,咱安排人守着,等药材长出来……那个人参真能像种萝卜一样种?”

  朱元璋说着又突然换成询问,任何人都知道人参珍贵。

  高丽每年都会上贡人参,生活在东北地方的人也会采人参,从古至今,始终如此。

  放山的人出去找人参非常不容易,遇到小的人参,会养起来,并做个标记。

  如果能够大批量种……

  换个人说这话,朱元璋认为自己被骗了,该杀头的就杀头,该流放的便流放。

  下丘村说能种,看看竹荪和银耳便知,银耳一团团的,竹荪一片片的。

  把一个明明很珍贵的东西变成了蔬菜那样,卖给夷人的就很成功,还有天竺那边的、生活在干旱地区的。

  一说是药,大家都买,而且愿意花高价。

  “陛下,能种,再有一个多月,东北的人参的种子便成熟了,若不提前看着,掉落在地,很难寻找。

  寻常人不认为人参能种,乃正常人参发芽,需要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

  若处理不好,地方不适合人参生长,更多年也不出芽。

  下丘村有办法催芽,如其他作物一般,提前催芽、育苗,再移栽。”

  里长相信憨憨,憨憨说可以种,那么眼下正好寻求帮助。

  朱元璋颔首:“如这水稻一般,古时的人只是把稻粒种下,后来知道应该先育秧,然后挪出来单独插。

  一会儿让人安排到东北的地方寻找人参种子,找到一粒种子,咱给他们十文钱。

  重赏之下,相信他们愿意收集种子,送来一万粒,不过一百贯。”

  朱元璋有办法让人积极起来,拿钱买,一颗种子十文钱,那一株总能接出来几十粒了吧?

第350章 物价成本存差异

  其他人吃早饭的时候,插秧与收麦子的人依旧在地里干活,这才是正常的生活模式。

  “好大儿啊!再下个令,叫定辽都卫那边送人参种子,一粒种子十文钱,有多少咱要多少。”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66页  当前第24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47/86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守村人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